從老子的「天道觀」闡釋「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具體含義。

2020-12-15 文化樂樂

什麼是「道」?就是對這個問題的逐步回答,把一個大而籠統的問題升華為哲學,既老子的「天道觀」。

「道」是老子第一次提出的新概念,他是非常困難的、勉強得不得已把某些先天地生的、無狀之狀的、無物之象的、大到太極的又小到無極的那個東西稱之為「道」的。它有以下特點:無為無意志、混沌自然、循環往復、看不到摸不著、是宇宙一切的「宗」。

第一次讀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甚不解其意,「為學日益」不難理解,那就是努力學習讓自已的學識、品德一天天的增加,而「為道日損」想了許久也沒明白老子說的是什麼意思,為學結果是益而為道的結果怎麼是損呢?「損」就是去掉、失去,任何「為」的結果都是想得到什麼才去「為」,而在「道」上「為」卻是失去,那誰還去「為道」呢?

其實聯繫老子的「天道觀」這句話就不難理解了。在「為學」的過程中增加的不只是學識、技能、品德,還有私心、私慾等一些雜七雜八的思想,這些「思想」是與「道」相違背的,是與「道」水火不容的。這些與「道」相違的思想在一個人身上多了久了,「天」就容不了他了。拿和珅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經過自已的努力掌握了幾種少數民族語言,清政府與這些少數民族往來就由和坤來翻譯,這是「為學」的結果。但是,這個人權傾朝野之後私慾私心開始膨脹,開始以權為自己謀私,大膽到各國各地給乾隆的貢品他都要抽一部分來佔為己有,私慾一但膨脹就很難殺住閘,這時的整個人就與「天道」背道而馳了,「天」自然而然的要滅了他。

原來如此,「為道日損」就是要我們學習「道」的無為、質樸、自然,把影響「道」正常運轉的私心私慾減少再減少,讓自己的思想無私無欲。只有這樣,人才與「道」同行,與天地循環往復,其樂無窮矣!

相關焦點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是什麼含義
    此文觸目之處,是將《老子》的話理解為:學問做得越多,道術就越受損害。這真是異乎我之所聞。       這八個字,出在今本《老子》第四十八章,其文雲: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就文脈來看,老子並不以「為道日損」為壞事,而是認為這正是趨向道的途徑。與上文的理解,真是大相逕庭。
  • 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
    心中想,也許這方面可以超越,學會了比別人好,學會了可以解脫生死,可以跑到太空去玩……這種思想都是功利主義的思想,是「為學日益」的思想和動機,與「為道日損」完全背道而馳,也就是修道不可能成功的。 老子在這裡清楚地告訴我們,人生在世能夠學問成就,或修道成就,就要有兩種能力:「提得起」是做學問要「為學日益」;「放得下」是修道要「為道日損」,一切放下。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心中想,也許這方面可以超越,學會了比別人好,學會了可以解脫生死,可以跑到太空去玩……這種思想都是功利主義的思想,是「為學日益」的思想和動機,與「為道日損」完全背道而馳,也就是修道不可能成功的。這就是我們讀了《老子》以後,自己應該反省的地方。《老子他說》借用老子「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話。學問是天天讀書,慢慢加上去的,是加法;修道是減法,所有的東西都要丟,丟到空,最後連空都要丟掉,「遂至於無為」,到達無為,就是道。
  •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國學,重在義理。這也不奇,畢竟此書森羅萬象,其中涵蓋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辯證辦法,包括治國之道、處世哲學、人性涵養、軍事哲學、養生之道的聰慧。任何人都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發掘到屬於自己的寶貝。        讀《道德經》不外乎圍繞以下三十六個字:為無為,無不為,騁至柔,克至堅,習水性,與人善,明陰陽,曉道理,知可止,利於本,有無生,悟道德。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四十八章, 原文: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為學與為道,缺一不可(資料圖 圖源網絡)《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求學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一天比一天減少。減少又減少,一直到無為的境地。為學與為道,從量變的角度來講,走的是完全相反的兩條路線,一個日益,一個日損。對為學而言,我們都很清楚,從小學就開始求學,一路初中、高中、大學等等,工作後也需要不斷學習。日益,積累的是知識、信息、經驗、見解。對為道而言,我們應該明白,對影響我們悟道的東西,要一點一點地去除,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境界。日損,減少的是情緒、欲望、偏見、妄念。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 《道德經》中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原來是這個意思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句話源自《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事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01、緣何「為學」老子在本章講的為學,並不是包括所有的學問,尤其不包括他所講的「道」。在《道德經》的全章中,都是以道為核心去展開的,在老子的眼中,「道」是凌駕於萬物之上。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是怎麼理解的?
    每日一道每日辰時為您推送一條道教知識,帶你輕叩玄門,領悟玄妙大道!「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是怎麼理解的?《道德經》中有一句話:「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求知要不斷地增加,求道卻要不斷地減少,越來越少,最後達到無為的境地。求道不同於求學,不是增加外在的知識,而是減去內在的欲望思慮。最後達到無所分別,萬物一體,天人合一,才可以隨風而行,自然而為。《道德經》第一章有言:「無名天地之始」。
  • 諸子丨郭振香:老子「為道日損,損之又損」的思辨理路探析
    關鍵詞:老子;為道;日損;損之又損;  《老子·四十八章》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1就老子哲學而言,無論是清靜無為的總體取向,還是立身處世的具體原則,都與其「損」的思想主張存在著必然的邏輯關聯。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適時把自己「歸零」
    ,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一切都放棄,把所有的知識、所有的觀念等等都放下,丟得乾乾淨淨,進入無為之道的境界。理由就在這裡說得很清楚:「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這一種修養,可以做到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修道的人,光是能知天下事太不夠了,要超越一切形而下的境界,必須先要做到清淨無為。        「為學日益」,什麼叫學問?學問是靠知識、讀書、經驗,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起來的。
  • 《道德經》中講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怎麼理解?
    《道德經》中有一句話:「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求知要不斷地增加,求道卻要不斷地減少,越來越少,最後達到無為的境地。求道不同於求學,不是增加外在的知識,而是減去內在的欲望思慮。最後達到無所分別,萬物一體,天人合一,才可以隨風而行,自然而為。《道德經》第一章有言:「無名天地之始」。
  • 道德經解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 老子智慧-為道日損
    —《老子》第四十八章【參考譯文】求學一天比一天增加知見,求道一天比一天減少智巧,減少又減少,一直到無為的境地。 如能無為那就沒有什麼事情做不成的了,治理國家要常清靜不擾攘,至於政舉繁苛,就不配治理國家了。 (參考譯文來自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我們每個人一生下來,就開始學習,學習知識、學習常識、學習經驗、學習教訓,越學越多,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歸零:穿越紅塵,抵達的不是遠方,而是內心最初出發的地方
    ,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人最大的幸福,是有隨時清零的能力》(以上文章附後)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作者|南懷瑾 學問之道就是「絕學無憂」。修道成功,到達最高境界,任何名相、任何疑難都解決了、看透了,「絕學無憂」,無憂無慮,沒有什麼牽掛。這種心情,一般人很難感覺得到。
  •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道日損
    投稿郵箱:13870090001@sina.cn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①,為道日損②。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③,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①益:作「增加」講。②損:作「減少」講。③取:這裡我「管理」的意思。追求學問的人,知識一天比一天增加。
  • 哲學:《道德經》為什麼說「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
    為學日益: 我們所有的知識都是為了發現已經客觀存在的規律,我們盡可以通過無盡的概念、命題、文章、書籍來描述這樣一種規律,我們的學識日益增長。為道日損: 我們處在規律之中,我們本身就是規律的一部分,我們儘可能的通過無盡的語言去描述規律。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到底修道是得還是失?
    少則得多則惑是論「為學之方」,「為學」不是純「知」的,實為「為道」。概而言之,「為學」之要在「為道」,略而言之,「為道」也可稱「為學」。心若向道,則為學和為道自然不是兩樁不同的事體。何謂少?少不是視野之狹窄。有道之人雖然遍覽天下萬物而也可以稱為少,有德之士即使閱盡人間萬象還可以叫做少。
  • 文言觀止丨子學遺珍——《老子》的認識論
    它首先不是一個具體的個體。而人則首先是一個個體。因為是一個個體,所以人就有一個個體所有的許多東西,如欲望、感情等。人和道比起來不是少了些什麼,而是多了些什麼,而且多得很多。人要想照著道那個樣子去生活,那就需要把那些多的東西漸漸地減少。這就叫「日損」。      ①《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哲學家王東嶽:我把老子的思想總結為兩組詞彙
    哲學家王東嶽:老子在這個方面有很多表述,我把它(老子的思想)總結成只講老子的兩組詞彙,第一叫棄智絕學,第二叫見素抱樸。所謂棄智就是把文明人所能調動的智慧都拋棄掉;所謂絕學,就是把文明人所能做的文化學問全部摒絕。什麼叫見素抱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