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道」?就是對這個問題的逐步回答,把一個大而籠統的問題升華為哲學,既老子的「天道觀」。
「道」是老子第一次提出的新概念,他是非常困難的、勉強得不得已把某些先天地生的、無狀之狀的、無物之象的、大到太極的又小到無極的那個東西稱之為「道」的。它有以下特點:無為無意志、混沌自然、循環往復、看不到摸不著、是宇宙一切的「宗」。
第一次讀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甚不解其意,「為學日益」不難理解,那就是努力學習讓自已的學識、品德一天天的增加,而「為道日損」想了許久也沒明白老子說的是什麼意思,為學結果是益而為道的結果怎麼是損呢?「損」就是去掉、失去,任何「為」的結果都是想得到什麼才去「為」,而在「道」上「為」卻是失去,那誰還去「為道」呢?
其實聯繫老子的「天道觀」這句話就不難理解了。在「為學」的過程中增加的不只是學識、技能、品德,還有私心、私慾等一些雜七雜八的思想,這些「思想」是與「道」相違背的,是與「道」水火不容的。這些與「道」相違的思想在一個人身上多了久了,「天」就容不了他了。拿和珅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經過自已的努力掌握了幾種少數民族語言,清政府與這些少數民族往來就由和坤來翻譯,這是「為學」的結果。但是,這個人權傾朝野之後私慾私心開始膨脹,開始以權為自己謀私,大膽到各國各地給乾隆的貢品他都要抽一部分來佔為己有,私慾一但膨脹就很難殺住閘,這時的整個人就與「天道」背道而馳了,「天」自然而然的要滅了他。
原來如此,「為道日損」就是要我們學習「道」的無為、質樸、自然,把影響「道」正常運轉的私心私慾減少再減少,讓自己的思想無私無欲。只有這樣,人才與「道」同行,與天地循環往復,其樂無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