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篇文章可能不那麼好懂,不過多看兩遍就好了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第四十八章
【參考譯文】
求學一天比一天增加知見,求道一天比一天減少智巧,減少又減少,一直到無為的境地。 如能無為那就沒有什麼事情做不成的了,治理國家要常清靜不擾攘,至於政舉繁苛,就不配治理國家了。 (參考譯文來自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
我們每個人一生下來,就開始學習,學習知識、學習常識、學習經驗、學習教訓,越學越多,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所以老子說,求學日益。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 但如果想要求道,就要逐漸減少。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解釋。
第一個問題是:什麼是求道?
如果把求道當成一個次第過程,那麼這裡講求道,就是增長智慧,明白萬事萬物的規律。大千世界很複雜,老子說:
夫物云云,各復歸其根。
如果明白了外事萬物的規律,自然就明白了道。通俗的說,就是開悟。
有人說:開悟太神秘,離我太遙遠。其實不然,世界上沒有什麼神秘的東西,最神秘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每個人。如果真的有鬼,鬼不也是人死後的存在麼?如果有菩薩,菩薩不也是人修行修出來的麼?如果有天堂,天堂之主也是耶穌基督,他之前也是人。
開悟也是如此,沒有什麼神秘的。每個人都能開悟,只是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程度。就像佛陀說:每個人都有佛性。佛陀也就是開悟了的人。如果還不明白,就把開悟當成開竅。試想一下,有的人擅長跑步,有的人擅長演講,有的人擅長畫畫,有的人擅長寫文章…….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所謂的開竅,所謂的天賦,不過都是部分開悟而已。
第二個問題是:為道日損,損的是什麼?
這是我要重點解讀的問題。 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除了增長知識以外,還會增長很多欲望。小孩剛出生,唯一的欲望生存,就是吃,不吃就會餓死。還不讓別人抱,因為沒有安全感;後來長大一點,就有佔有欲望,會吃醋,自己的父母不能抱別的小孩,還會有自己的玩具不讓別人碰,自己的衣服不讓別人穿。再長大,就是對於名利的追逐,對於異性的渴望,這些都是欲望。
對於成人來說,有四大欲望:財富、權力、美色、名譽。這四種欲望不用解釋,對男人女人都是如此。
為道日損,需要逐漸減少的,就是這些欲望。欲望越少,智慧越多,欲望越少,越接近於道。
接著說學習。 我們小時候學加減乘除,乘法口訣,學了很多東西,從小學到大學,教材有上數百本,不可謂不多。現在我們看書,一開始一本書越看越厚,記錄了很多筆記,然後越看越薄,理解了很多知識,有些或許轉變成智慧。
人生一世未嘗不是如此,生活越來越複雜,從自己一個人,到朋友越來越多,談戀愛,結婚生子,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世俗規矩也越來越多……欲望也越來越多。我們一方面增加欲望,一方面又限定很多規則來限制欲望。
如果逐漸減少欲望,智慧就會越來越多。我們勸別人的時候,經常說要放下。也就是減少欲望。放下的越多,離道就越近。
有人說:我什麼都放下了,生活還有什麼意義?
生活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放不放下,都沒有意義。因為生活就是一場經歷,沒有輸贏,也沒有目的。只是在這個經歷過程中,有的人是清醒的,有的人是迷糊的,有的人是有時清醒有時迷糊的。
什麼都放下來,我們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做了? 是的,如果所有欲望都放下了,我們什麼都不用做了。這就是無為。
雖然我們什麼都不用做,但事情還是在發生,我們什麼都在做,而且所有事情都能做成。這就是無為而無不為。
看到這裡,一定有人不懂。不懂沒關係,看看下面的故事。
有個弟子問得道的師父:師父,你得道之前是什麼樣的?
師父說:做飯,砍柴。 弟子問:得道以後呢?
師父說:做飯是做飯,砍柴是砍柴。
這個故事以前我總不明白,後來終於明白了。這裡有幾層意思:
首先,得道之前,師父為了生計,要砍柴,做飯。得道以後,這些都變成了規律,該做飯做飯,該砍柴砍柴。
其次,得道之前,做飯時要想著砍柴,砍柴時要想著做飯,得道以後,都是在當下。
最後,得道之前,是我在做飯,是我在砍柴。得道以後,做飯是做飯,砍柴是砍柴。沒有我,都是自然在發生的。
沒有我,做飯和砍柴怎麼能發生? 沒有我,沒有主體了麼?有主體,大自然就是主體。 這就是規律。
我們說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也必定遵從大自然的規律。餓了就要吃飯,要吃飯就要做飯,要做飯就要燒柴,要燒柴就要砍柴。我們不做,總有人要做。 如果把大自然想像成為一個人的身體,我們每個人都是身體的某個細胞,後背癢了,要用手撓一撓,眼睛累了,要睡一覺。身上有個傷口,會慢慢自動癒合。如果不能癒合,那一定是身體某個機能出現問題,就是病了。都是一個道理。
有一天遇到一個朋友,她說了一句話,讓我想了很久,她說:
我也很忙,有時候我就在想,我看老天爺怎麼玩。
老天爺怎麼玩?老天爺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就是道。我們都是大自然的一個顆粒,大自然想怎麼玩,大自然需要我們怎麼玩,我們就陪她怎麼玩。大自然需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無為而無不為。我們不為,而是大自然在「為」。
理解了這些,對我們有有什麼用? 老子說:
取天下常以無事。
治理國家,都可以用這個道理來做,我們日常生活更是如此。 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說的再形象一點,我們就是大自然的一枚棋子。但這枚棋子,如果清醒了,就有自己的意識。絕大部分人都是不清醒的,用佛陀的話講,就是沒有覺醒的。真正覺醒了的人,就成佛了。
生活中那麼多煩惱,無論發生在哪裡,我們都可以清醒的看著它,需要我們解決,我們就去解決,需要我們去完成,我們就去完成,需要我們看著,我們就看著。 遇到了傷心的事,需要我們痛苦,我們就痛苦一下;遇到興奮的事,需要我們開心,我們就開心一次;遇到了競爭對手,需要我們去戰鬥,我們就去戰鬥;遇到了需要幫助的人,需要我們伸出援手,我們就伸出援手。
所以,無為的人,生活還是會豐富多彩,生活仍然有這麼多酸甜苦辣,我們身在其中,但我們又在旁觀。所以老子又說: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所有的事情,已經不是我們在做,而是自然在發生,因為我們的參與也是自然發生的一部分。
達到這個境界,好玩麼?我們會發現,整個世界就是一個遊戲場,我們是參與者,還是旁觀者。看老天爺怎麼玩,多好玩啊!
怎麼達到這個境界? 老子也告訴我們了:
為道日損。
【7哥閒談】
這幾天我在三亞,陪家人休假。明天就回杭州了。前幾天沒有發文章,今天讓家人自己出去玩,我在家寫文章,希望能回饋一下大家。
三亞的天氣真的很好,風景也很好,難怪那麼多人喜歡跑到三亞來度假。
我這幾天還在看一本玄幻小說..唉,玄幻小說一開始看,就很耗時間。真有點自己寫一部盪氣迴腸的玄幻小說衝動.
好了,明天我就回杭州,接下來要進入正常工作了。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我猜你也喜歡下面其他的文章:
325--老子智慧-無善意無惡
303--老子智慧-天長地久
316--老子智慧-平衡的魅力
250--老子智慧-道可道非常道
258--老子智慧-寵為下
在微信號「taobaoguijiaoqi」後臺回復編號,就能查看文章,例如回復258,就能查看《老子智慧-寵為下》
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查看今天的鬼友說《為了愛情的鬼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