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本公眾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道德經》
越能夠把自己「歸零」的人反倒越不會「歸零」,不斷「歸零」就是一種上升與提高,也是一種難得的積澱與涵養。適時把自己「歸零」,體現了人生的大智慧、大聰明和大能力。在不斷「歸零」的基點上讓人生重新起航,就一定會披荊斬棘,勝利到達理想的彼岸。——《適時把自己歸零》(文章附後)
懂得隨時清零的人,也會更懂得幸福,定時清零,生活才會更有亮度和質感。——《人最大的幸福,是有隨時清零的能力》(文章附後)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作者|南懷瑾
學問之道就是「絕學無憂」。修道成功,到達最高境界,任何名相、任何疑難都解決了、看透了,「絕學無憂」,無憂無慮,沒有什麼牽掛。這種心情,一般人很難感覺得到。一切都放棄,把所有的知識、所有的觀念等等都放下,丟得乾乾淨淨,進入無為之道的境界。理由就在這裡說得很清楚:「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這一種修養,可以做到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修道的人,光是能知天下事太不夠了,要超越一切形而下的境界,必須先要做到清淨無為。
「為學日益」,什麼叫學問?學問是靠知識、讀書、經驗,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起來的。今天懂一點,明天再懂一點,後天又懂一點,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的收穫,這就是做學問。人為的學問是有為法,是有為之道,要慢慢累積增加起來,不是一步登天。
「為道日損」,學道與做學問相反,是要丟掉,日損就是一天丟一點,明天再丟一點,什麼都要放下丟掉。修道的人,經常笑自己,一方面有欲望學道,一方面又不肯放棄讀書,愛讀書就是最大的欲望。
清朝有名的歷史學家,也是詩人的趙翼,講作詩作文章的道理,他說「窮而後工」,如果希望詩文做得好,必須是經歷過苦難倒黴。環境越窮,文章詩詞越好,千古的文人,好的文學家都是倒黴人。這並不是運氣的關係,而是人到了功名富貴沒有,人際關係也淡薄,複雜的事情就少了,坐在那裡也沒有別的事情做,專想那些尖酸刻薄的辭句,詩文當然就會好。等到得志以後,一切情緒境界改變,文章也寫不出來了。就算偶爾有個意境來,剛提筆要寫,部屬又來請示,他喊了一聲報告,又把那個意境趕跑了。所以,文章學問,的確是「窮而後工」,這是中國千古的名言。
清人趙翼,吹牛說自己詩文好,留下了兩句詩:「熊魚自笑貪心甚,既要工詩又怕窮。」這是引用《孟子》的典故,說熊掌與魚二者不可得兼的意思,兩樣好菜不能同時來。趙翼借用《孟子》這兩句話,描寫自己又想學問文章好,又喜歡錢多官位大。結果,他說自己一輩子,文章也沒有寫好,官也沒有做大,錢也沒有賺夠,一輩子不上不下,懸在半空之中。這是他的客氣話,實際上,他的學問非常了不起,在三百年的文化歷史中,也算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總之,求學問是一點點累積起來的,愈加愈多,知識也愈加愈多;修道是把所有的知識學問,以及一切心中所有的,慢慢地減少。所以學問是加法,修道是減法;做學問是吃補藥,修道是瀉藥,什麼都要空掉,這兩者相反。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一切都空,空到了最後連空也把它空掉,空到一無所有;然後無所不有,一切皆知,一切皆有,就是這個簡單的道理。文字很簡單,意義也很簡單,一說就明白了。問題是,做起來很難!如何能夠把自己損之又損,放棄了又放棄,放到了一無所有之處,才能到達無所不知、無所不有的境界!
一般學道的人,都是求有,自己實際上都在加。本來道理上知道是空,而在做工夫的方法上,自己都是在加。有的人學佛學道,有一個功利目的的思想;對世間的事情失意了,失敗了,或者看不慣了,或者自己不合適了,就跑來修道。心中想,也許這方面可以超越,學會了比別人好,學會了可以解脫生死,可以跑到太空去玩……這種思想都是功利主義的思想,是「為學日益」的思想和動機,與「為道日損」完全背道而馳,也就是修道不可能成功的。
老子在這裡清楚地告訴我們,人生在世能夠學問成就,或修道成就,就要有兩種能力:「提得起」是做學問要「為學日益」;「放得下」是修道要「為道日損」,一切放下。但是普通一個人,能夠具備這兩種能力,兩種智慧,兩種勇氣,所謂智勇雙全,就太難了。
普通的人,叫他做學問,才用功讀了一個禮拜的書,便覺得很累,就停下來去玩了,為學不能日益。去修道做工夫的話,放不下,剛打坐幾天,又覺得一天到晚坐著,淡而無味,浪費時間,也要跑出去玩玩,所以「為道日損」也做不到。因此,一般人多半都在為學未益、為道未損的情況下,提也提不起,放也放不下,就那樣過了一生。這就是我們讀了《老子》以後,自己應該反省的地方。
(本文摘錄自南師懷瑾先生著述《老子他說》)
適時把自己「歸零」
作者|佚名
做人,適時把自己「歸零」,就會心胸開闊。人生,難免會有成功與失敗、順境與逆境。順境時,把自己適時「歸零」,可以戒驕戒躁,消除「驕嬌」二氣,不把成功和順境當「包袱」背起來;逆境時,固然會失去很多,但能夠在失去時勇於「歸零」,才能重新面對自己,從頭開始,積極奮鬥。就像春節前的大掃除,把那些沒用處的東西清除掉,把有用的珍品拂拭乾淨,就可以窗明几淨、心情舒暢地迎接新春。(為自己的閱讀)
其實,人生也像時鐘一樣,到了子夜就要「從零開始」,只有歸零,才會有新的周期與輝煌。著名作家劉震雲也說過:「歸零心態就是把自己心靈裡的一切清空,把已經擁有的一切剝除,一切歸於零的心態。」實際上,無論何種境況,能適時把自己「歸零」,總是海闊天空,心胸豁達。(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塑造者——自我進化是一切)
越能夠把自己「歸零」的人反倒越不會「歸零」,不斷「歸零」就是一種上升與提高,也是一種難得的積澱與涵養。「攥緊巴掌,手裡什麼都沒有;張開雙手,就會擁有整個世界。」做人適時「歸零」,當然不是妄自菲薄或消極避世,而是持有人生的灑脫與從容,再去面對眼花繚亂的花花世界時,就會多一分明世的清醒,多一分心態的淡泊。
適時把自己「歸零」,就會不斷重新開始,永葆青春。人生最大的敵人莫過於自己。一個人是否成功,大抵決定於在不斷把自己「歸零」的過程中戰勝自己。比如「升遷」作為諸多為官者競取的目標,有些人忙活半天當不上官會痛心疾首、痛不欲生;有些人升遷之後卻忘乎所以,以為官大本事長,獨斷專行,聽不得不同意見,竟至出現重大失誤被罷被免。道理很簡單,升遷了,實際上正是一個「歸零」的開始,重新確定前進目標,敢於從「一」做起,才能取得新的突破。又如,有些人取得了成績或榮譽,卻不把心態「歸零」,不思進取,喜歡吹噓,總是躺在成績與榮譽上「睡大覺」,也就無法再次取得成功。反觀一些原本做出過「貢獻」的貪官墮入深淵的行徑,無不是邁不過「利祿、地位、權色」這道「坎」,一失足遂成千古之恨。事實一次次警示我們,在人生的要緊幾步,必須要有「歸零」的心態,思想上「從零開始」,實踐中「從零做起」。(安然地做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
放下「階段勝利」的「包袱」,把心態調整到坐標原點,保持極為清醒冷靜的頭腦,辯證地看待已有的成績,在人生的要緊處頭腦清醒,明白自己究竟有多輕多重,知道自己到是誰,放下包袱,面對現實,才能永葆革命者的青春。
適時把自己「歸零」,就會不斷追求卓越。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不斷把每邁出的一步都當作萬裡長徵的「第一步」,也就是在一個成績「歸零」之後再贏得新的成績。這取決於奮鬥者的心態。一般說,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努力,有什麼樣的選擇就有什麼樣的結果。要想獲得事業的一次次成功,首先就要調整、完善、升華自己的心態。面對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將心態歸零,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把每一次成功都視為新的起點、新的希望、新的挑戰,新的成功就會在不遠處向你招手。智者說,心態歸零,責任才能歸位。把自己「歸零」了,就會煥發一種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等待、不埋怨、不消極。我們要奮發進取,永不滿足,積極學習新事物,適應新環境,接受新挑戰,創造事業的新成果。適時把自己「歸零」,體現了人生的大智慧、大聰明和大能力。在不斷「歸零」的基點上讓人生重新起航,就一定會披荊斬棘,勝利到達理想的彼岸。(你並不特別——無私是你能為自己所做最棒的事)
(文章來源:網易博客)
作者丨爐叔
來源 | 圍爐夜讀
一天,當地一位名人特地來向他問禪,禪師的徒弟接待時,他態度很是傲慢。懷讓默默無語,還是以茶相待。他將茶水注入來訪者的杯子,杯子滿了還是不停地倒。
名人急了,說:「已經滿了,不用倒了!」懷讓看著他說:「你就像這隻杯子,裡面裝滿了自己的看法、想法,如果你不先清空,我如何對你說禪呢?」聽完名人對自己的態度羞愧不已。
這就是空杯心態。
要知道過滿則溢,溢則傾,傾則虧覆,我們總是什麼都想要,在不斷往生活中添加新的內容時,還將過去背負在身上,只會不堪重負。
人的心靈就像一個容器,時間長了裡面難免會有沉渣。隔段時間刷新自己一次,才會讓自己更幸福。
同學有成來深圳出差,約我吃了一頓飯,幾杯酒下肚他告訴我他離婚了,我有點不敢相信。有成和亞楠在我們同學中一直是理想婚姻的典範,我見證了他倆從戀愛,再到結婚生子的全過程,一直覺得他們是天作之合。
他們是高中同學,高一就在一起,大學也在一個學校,畢業後就順理成章結婚了。其實剛開始他們雙方家庭並不同意,他們做了很多反抗與堅持,才有情人終成眷屬。現在突然就聽到有成說他們離婚了,實在意外。
追問下,才知道離婚是亞楠提出來的。有成說,亞楠羅列出一大堆過去的事情,比如幾年前一次生日,有成沒送禮物;幾年前,有成晚歸沒說理由;幾年前,有成在朋友面前頂撞了她;幾年前,生孩子時有成不在身邊……亞楠越說越憤怒,結果一段感情走向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看過很多電視劇,夫妻吵架時也是經常把過去的小事一件一件拎出來,結果積怨越來越深,雙方都不愉快。在韓劇《請回答1994》裡面,有一集丈夫和初戀約著見了一面,妻子就大吵大鬧,認為他們會舊情復燃,其實丈夫在吃到一塊甜的巧克力時,首先想到的是要給妻子帶一份。
真正的愛,應該是把曾經格式化,過好當下的生活。(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時間會給你要的回報)
小時候見我叔叔嬸嬸吵架,每次剛激烈吵完,我叔叔脫下的髒衣服,嬸嬸很自然就拿去洗了,我很是不解。在我要結婚的時候,叔叔對我說過一句話:過一天忘一天才是生活。
叔叔就是那麼過來的,因為從來不把上一秒的情緒發洩在下一秒,所以叔叔嬸嬸即便經常小吵小鬧,感情也一直很穩定。
如果心裡只有對過去的怨恨、計較,也就就沒有空間去容納更多的愛了。
都說職場如戰場,對於中年人來說更是如此,既要面對行業衰落的現狀,又要接受自己知識儲備跟不上行業發展的事實。職場危機,只會讓中年人越來越焦慮。
前段時間全國研究生考試結束,看到一則新聞說一個懷孕十個月,快要臨產的孕婦堅持進考場。很多人說是孕婦任性,在我看來更是一種危機感,擔心小孩出生後再也沒有時間、精力去給自己充電。
據了解,很多女性都是用懷孕的這段時間準備考研、考證之類。如今信息更新快,新型行業更是層出不窮,以前的知識大多過時,認清這個現實,將自己過去的成就清零,利用茶餘飯後的時間給自己充電,才不至於被淘汰。
一個朋友在西部城市一家有色金屬國企工作,剛開始待遇很好,幾乎年年漲工資,當時他們戲稱職代會是「漲工資會」,那段時間在國企工作的都很風光。但黃金時代過去了,如今有色金屬市場也陷入了低迷,朋友說很多人都辭職去開餐館、做淘寶店之類的,他現在是耗一天算一天。
不過朋友也清楚,這樣耗下去不是個辦法,所以他也開始做出改變。以前下班回家他都是賴在客廳看電視,從來不覺得自己需要學習新知識,但現在他一回家就待在房間翻書,學習一些新知識。
朋友還算理智,我也遇見過很多固執的人,堅守舊有的知識,活在過去的成就中,這些人大部分都被淘汰。
褚時健說過一句話:記住過去的成就也不能拯救當下的落魄,不如放下,重新開始。
人到中年更應該具備隨時清零的能力,這樣才有可能看到更多新的可能,接納新的挑戰。
一次坐飛機,旁邊坐著一個幹練的女性,聊天中得知做的行業差不多,就多聊了一些。
她在家鄉名牌大學讀的本科,學會計專業,畢業時家人已經為她在縣城銀行找了一個工作,因為不甘心留在家鄉,她去了上海一家公司做會計。但因為加班,以及職業上升空間有限,她毅然辭職。
她平時不忘給自己充電學習新知識,因此成功去到一家知名國企,不僅工作輕鬆,工資也比上一家高。國企分明的等級關係,她意識到自己待不長久,就利用周末學習電商知識,兩年後從國企辭職進了一家初創的電商運營公司,一直待到現在。
如今那家公司已經上市,她也升為副總,在上海成家立業,算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一路走來,她懂得一次次將自己擁有的東西清零,重新開始。她說人生重要的永遠不是眼前你能獲得什麼,而是未來你能擁有什麼,當眼前的東西無法滿足你對未來的需求時,最重要的就是及時清零。
懂得隨時清零的人,也會更懂得幸福,定時清零,生活才會更有亮度和質感。
有個朋友,不管去多遠的地方旅行,都只背一個包,他說帶的東西少了,去哪都方便,更能享受輕鬆前行的快樂。
其實我算是那種不具備隨時清零能力的人,總覺得什麼都得留下來。有一天電腦出了問題,拿去店裡修,因為電腦很卡,花了很長時間才打開。
師傅看了我的文檔,說我存的東西太多,要學著隨時清零,將那些重複的文件、圖片,過期的軟體刪掉,才能加快電腦的運行。
和電腦一樣,每次搬家,都會清理出來一堆毫無用處的瓶瓶罐罐、破銅爛鐵,都不知道什麼時候留下的。家裡的儲藏間總是被塞滿,以前總是埋怨是空間太小了,其實是自己不會隨時清零。我們生活裡大部分物件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但依然在那個空間佔據著,阻礙我們放進一些重要的東西。
一個堅持極簡生活方式的朋友告訴我,當保留的東西越少的時候,越明白什麼是自己真正在乎的。把過去的不愉快清零,才會明白重要的是現在;把獲得的成就清零,才能避免停滯不前。(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生活的邊邊角角太多,太多廢舊的經歷、過期的怨恨還殘留在我們心裡,背負著這些只會更疲憊。
老子說:「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生活是需要做減法的,丟得更多,對幸福的感受力越強。一直拖拽著前程往事,反而步履維艱。
人生沒有推倒重來的機會,既往不咎,讓過去的成為過去,將有過的怨憤、痛苦、不堪全都一鍵刪除。有舊的清理,才會有新的開始。
( 作者 | 爐叔,堅持原創,微信公眾號:圍爐夜讀(ID:weiluyedu_))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微信公眾號 swxjy_cdq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