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解讀老子的「道」?後世哲學家們吵瘋了!

2020-12-24 騰訊網

「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最核心的概念,恐怕沒有之一。

諸子百家、三教九流都講「道」,但尤以道家講得最多、最深刻。

據統計,在道家創始人老子的《道德經》(通行本)中,「道」字一共出現了73次。

當然,它們有多種含義,並不都具有哲學上的意義。

就哲學含義的「道」而言,人們通常認為老子之「道」,是指宇宙的最高範疇,是一種形而上的本體或實體。

不過,老子對於「道」,其實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和界說,只是進行了各種描述和形容。

比如,老子似乎把「道」視為「物」

《道德經》第二十一章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但「道」作為物,又絕不是一般之物,而是「萬物之奧」(第六十二章)、「萬物之宗」(第四章)。

老子又說「道大」、「道久」,這應該是指「道」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的無限性。

還說「道」不可道,不能用言語來表述。

「道」還具有「無名」「樸」的特徵,也就是說「道」是原初的、未分化的本體。

而且「道法自然」,即「道」純任自然,本來如此。

又說「道衝,而用之有弗盈」(第四章),即「道」是空虛無形的,但它的作用卻無窮無盡。

此外,「道」還「無為」、「不爭」、「不盈」,還具有「反」「弱」的特點:「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

等等。

儘管老子對「道」作了種種描述,但究竟什麼是「道」,還是比較模糊。

其實正如上面提到的,老子已經聲明過:「道」是不能用言語來表述的,只能勉強而言之。

這就給後世哲學家們留下了發揮的餘地。

究竟什麼是老子的「道」呢?哲學家們各作闡釋,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說法——

1.以「無」為「道」:

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四十章)但並沒有說「道」就是「無」。

到了三國時期,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弼註解《道德經》,大講「貴無論」,提出了「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也就是以「無」為「道」。

2. 以「理」為「道」:

老子不講「理」,《道德經》中也沒有出現「理」字。

首先將「道」解釋為「理」的,是韓非子。

《韓非子·解老》中說:「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即認為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而「道」是所有「理」的總和。

唐代著名道家成玄英也說:「天道,自然之理也」,「道者,虛通之妙理」。

到了宋明理學,則普遍以「理」為「道」。「道理」合為一詞,至今仍是我們評價是非曲直的一個常用語。

3. 以「氣」為「道」:

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第四十二章)但並沒有明確說「道」就是「氣」。

莊子很重視「氣」,說「天地一氣」、「通天下一氣耳」,但也沒有直接說「道」就是「氣」。

北宋理學家張載有「太和所謂道」的說法。馮友蘭、張岱年等先生認為,「太和」或「太虛」都是指「氣」,張載哲學是一種「氣本論」。也就是以「氣」或「氣化」為「道」。

4.以「一陰一陽」為「道」:

這種說法源自《易傳 繫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5.以「形而上者」為「道」:

這種說法也是源自《易傳 繫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6. 以「心」為「道」:

陸九淵、王陽明等心學家將「心」提高到了與「道」齊格的地位。

陸九淵說:「道,未有外乎其心者。」

王陽明也說:「心體即所謂道,心體明即是道明。」

7.以「第一因」為「道」:

近代著名翻譯家、教育家嚴復將老子的「道」視為西方哲學所說的「第一因」。

在《〈老子〉評語》中,他說:「老謂之道,《周易》謂之太極,佛謂之自在,西哲謂之第一因。」

8. 以「logos」為「道」:

著名哲學家金嶽霖先生認為,每一文化都有它的中堅思想,每一中堅思想都有它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動力。

中國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是「道」,這大體與希臘思想中的「Logos」相當。

9.以「普遍規律」為「道」:

著名哲學家張岱年先生將老子的「道」,解釋為萬物的普遍規律。

他認為老子強調普遍規律的重要性,這是其理論貢獻;但老子將普遍規律實體化、本體化,這是其失誤。

對於以上看法,你怎麼看?你認為究竟什麼是「道」?

歡迎留言發表高見!

-完-

【如果你覺得不錯,歡迎點讚和關注我們,碼字不易,謝謝支持!】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相關焦點

  • 林語堂說,什麼使中國人成為哲學家的?不是孔子,而是老子
    在軸心時代裡,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後世的人類社會。偉大的精神導師孔子和老子,這是西方哲學界對中國思想巨人的承認。
  • 什麼是無為而治,道究竟是什麼,「科學」才是真正闡釋老子的道
    老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的《道德經》上下五千言,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無為而治呢,作為現代人又該如何去理解老子的思想呢,以下從幾個方面去細談。
  • 中國歷史上最天才的哲學家——王弼
    王弼(公元226年—249年)在中國哲學史上有一位哲學家的生命只有短短23個春秋,但他的哲學思想卻在他死後數百年裡被奉為最高的經典,引領了中國哲學幾個世紀,他是中國兩千多年來極為罕見的少年哲學天才王弼人生雖然短暫,但卻是魏晉時期屈指可數的幾個重要哲學家之一。他著述非常豐厚,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論語釋疑》、《周易大衍論》三卷、《周易窮微論》一卷、《易辯》一卷等多種。但他的成就,不在於著述數量之多,而在於其創見被後世廣泛認可。
  • 《老子》應該怎樣讀?道德經解讀方式的比較與說明
    五:我讀老子的方法和思路老子是一部普通人適用的人生指南工具書——我讀老子的方法和思路 我對老子的解讀方式與一般的專家學者不同:我雖在武漢大學教書,但我不是學者,更不是專家!雖然大學生們很抬舉我的課程,經常人滿為患。
  • 老子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學家與哲學家
    老子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學家與哲學家,著有《老子》一書,即《道德經》。在《老子》中,其包括了兩部分——《道經》與《德經》,前者共37篇,後者共44篇。除此之外,前者是對自然世界想法的敘述,後者為養生修心。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亦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依據與根源。
  • 什麼是道?老子為什麼假設道存在?
    傳播理性解讀,引導科學思維。我是國學新,歡迎大家關注交流!子思想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客觀的東西而不是一個主觀的東西。老子是一位生活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他唯一傳世的著作就是《道德經》,所以我們要了解和學習老子思想,就只能通過閱讀和學習《道德經》這一著作的內容。經文擺在那裡,老子思想藉經文以傳播,所以老子思想就是一個客觀的東西。
  • 【老子】解讀四:老子的大道 無言和無為的真正含義
    所以,老師傅們只用一招「雲手」,就可以封住小夥子們各種各樣的進攻,也同樣只用一招「雲手」,就可以輕易打破小夥子們各種各樣的防守。因為這一招「雲手」,已「非」雲手,而是「名」雲手,已練成了無窮可能的「無招」雲手,可以變化為任何攻防招數,故而有如此大的威力。武當派道家修習一直說:以武入道。我理解為是用武術來理解老子「道」的思想。
  • 哲學家王東嶽:我把老子的思想總結為兩組詞彙
    哲學家王東嶽:老子在這個方面有很多表述,我把它(老子的思想)總結成只講老子的兩組詞彙,第一叫棄智絕學,第二叫見素抱樸。所謂棄智就是把文明人所能調動的智慧都拋棄掉;所謂絕學,就是把文明人所能做的文化學問全部摒絕。什麼叫見素抱樸?
  • 老子所講的道真實存在嗎?老子為什麼宣稱道是實在?
    老子教導我們說,在可經驗的萬事萬物之外,存在一個實體,它虛無空洞,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卻擁有取用不盡的能量,它生養可經驗的萬事萬物,是萬物之母。這個實體,老子命名為道。老子講有道存在,不等於自然界果真存在這樣一種事物。
  • 老子的怪誕與孔子的全勝,道不同不相為謀(天之篇)雷天大壯易
    現代人受西方進步論的影響深重,很多就想不通了,人一定要積極進取,怎麼能消極保守呢?因此就產生很多強加個人意志的曲解。如果了解了我前面說的背景,可能就能有一點理解了:老子認為人類爾虞我詐,戰火不斷的原因是人類文明的發展。
  • 究竟什麼是「道」?
    儘管老子對「道」作了種種描述,但究竟什麼是「道」,還是比較模糊。其實正如上面提到的,老子已經聲明過:「道」是不能用言語來表述的,只能勉強而言之。這就給後世哲學家們留下了發揮的餘地。究竟什麼是老子的「道」呢?
  • 孔子和老子誰的文學成就更高,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孔子和老子誰的文學成就更高,對後世的影響更大?一個民族得以長足的發展和繁衍,與其優秀的文化及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聯繫。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傳承永不斷。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上,億萬華夏人民生生不息,優秀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 人類史上很偉大的五大哲學家,孔老夫子排第二,他卻排第一?
    人類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第五位:柏拉圖柏拉圖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留給後世的主題思想有: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愛情以及靈魂理念等等。柏拉圖的作品和孔子的作品一樣,主要是記錄他的語錄。柏拉圖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是影響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斯多德,被後世並稱為希臘三賢。人類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第四位:伏爾泰伏爾泰法國著名哲學,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運動的泰鬥級人物。
  • 老子解讀:老子的愚民政策,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 老子等哲學家在養育現在孩子時可能怎麼說?
    這種「新」方法實際上非常古老,它有著2000年的歷史並且受到孟子、孔子和老子等中國哲學家的智慧的啟發。  這幾位哲學家在養育現在的孩子時可能怎麼說?文章作者克裡斯蒂娜·格羅斯-洛作了如下設想:  不要再尋找自己的興趣  我曾經認為,即使在嬰兒期,我也能發現自己的4個孩子的個性,從而按照最適合他們的方式去養育他們。
  • 老子名字的來歷,一說法是因為他的成就,另一說法打死我也不信
    「道訊」出品,作者:道君老子是我國家喻戶曉的思想家,本名李耳,最大的貢獻就是為後世留下《道德經》這一傳世經典。老子的成就可概括如下:1、老子的本體論學說,奠定了中國古代一元本體論哲學的理論基礎。在老子之前,中國古代哲學家在論及世界本原時,包括「八卦」說、「五行」說、「陰陽」說等,尚處於多元本體論階段。其中,而老子創造出以「道」為萬物本原的本體論哲學體系。
  • 孔子與老子「論道」,一是以「禮」入道,二是以「自然」入道
    孔子和老子同為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分別是儒家和道家的創始人。後世流傳的兩部經典,一本是《論語》另一本是《道德經》,對人類社會產生了非常大的幫助。孔子回答道:「從陰陽二氣的變化中尋求的,可如今十二年過去了,還是沒有徹底明白。」老子看了看孔子,稍作停頓了下說道:「你探尋了十二年還是沒有領悟天道,這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是可以隨便得的,那人人都可得,那就不用創造道的概念了。
  • 微言大義,老子之道!
    【老戰友】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人, 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
  • 老子「道」的哲學:道法自然
    老子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一種物質不是單一或者某幾種的存在,而是普遍客觀的存在,先天地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所以老子接下來用意識形態描述「道」,「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 老子的道到底是什麼?
    1.老子所說的「道」就是他所說的「道」。聽著這是一句廢話,實則不然,因為老子也是「強為之名」,就是勉強給它取個名字叫「道」。因為,依靠我們人類的感官系統無法感知「道」,也就是說「道」無法看見,無法聽見,摸不到,當然更聞不倒,只有在「致虛極,守靜篤」的情況下才能隱隱約約體悟到。想想,讓你把一個大家都沒見過的東西描述出來,確實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