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張屏 通訊員 王茜 李璐 李靜
11月12日,武漢市教育局發出《關於開展杜絕「家長作業」進一步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對給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留書面課外作業等四大類問題進行專項整治。
教育部曾出臺多個減負政策,自2013年以來,要求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那麼,對一二年級小學生的非書面作業該如何布置?怎樣讓孩子在不做機械抄寫的情況下掌握知識,達成學習目標?記者走訪多所學校發現,非書面作業的形式豐富多樣,做拼音「餅乾」、演課本劇、親子閱讀、口算心算等都成為了作業。
閱讀和口算最常見
記者走訪多所學校的一二年級發現,預習、複習、閱讀、口算是最常見的家庭作業。
在江岸區一所小學的二年級某班,11月24日的語文作業是「讀17課3遍,口頭組詞;口語交際《一本引人入勝的書》,要求把故事講給家人聽;讀《主題學習》P63-P67」;在武昌區一所小學的二年級某班,上周末的語文作業是「閱讀課文半小時,把田字格生字的筆順講給家長聽;每天和家長一起至少閱讀課外書半小時」,數學作業是「口算課本本單元計算題,家長計時」;在武漢市光谷第二小學,該校教學副校長範建民介紹,語文作業分為「拿出實物擺一擺」「爭當老師說一說」「課外書籍讀一讀」「故事情境演一演」,數學作業分為「口頭出題算一算」「教學內容說一說」「實物操作擺一擺」「數學口訣背一背」。
武漢市光谷實驗小學103班班主任、語文老師殷春瑩說,閱讀將為孩子未來發展奠基,她每天都會布置閱讀作業。為幫助家長做好引導,她特意向家長分享了促進親子閱讀的小妙招,建議家長首先了解孩子閱讀時有什麼困難,再對症下藥去解決,並準備好舒適安靜的閱讀環境、安排好早上或睡前的閱讀時間,保有一份耐心等待孩子進步的心情。「很多家長不是不願意跟孩子一起讀書,而是沒有掌握相關方法,影響了效果。」她說。該班學生候慕陽的媽媽說,殷老師發到家長群中的倡議文有1300多字,其中「提早孩子的上床時間,通過讓孩子選擇『看半小時書還是馬上關燈睡覺』,能讓絕大部分孩子選擇看書」等小方法有趣且實用。
學科作業還常常和其他作業結合起來。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一年級語文組組長張丹清說,之前學拼音時,該校一年級語文老師會給學生布置「用超輕黏土捏拼音字母」作業,有小朋友在家長指導下烤出了拼音餅乾,這可以說也是勞動作業了;而像「讀課文時需拿出課本,坐姿端正,書斜立,大聲讀,讀完要收好自己的書本,放進書包」這樣的作業,則融入了德育要求。
家長說安排合理可接受
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剛剛完成一次課業負擔問卷調查,在回答「你希望老師布置什麼形式的作業」時,參與調查的2800多名學生中的26%選擇「希望老師多布置觀察積累型作業」,23%的人希望布置動手操作型作業,21%的人希望布置口語表達型作業,其他學生希望布置收集整理型作業、勞動鍛鍊型作業等。
「從調查結果看,學生們的需求趨向多樣化,這與社會發展情況相匹配。作為教師,我們在布置作業時要兼顧三個目標: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切實鞏固學科知識,融入育人功能。在非書面作業上,我們有更多可嘗試的空間,但它也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首先是要提升課堂效率,把需要抄寫的內容全部放到課內完成;其次是多開展教研活動,集合全校教師的智慧來設計非書面作業,儘量讓它的選題多樣化;最後是要創新評價方式,如開展組長評、小組互評、教師抽查等方式,減少對非標準化作業檢查的工作量。」光谷一小教學副校長張長雲說,目前,一二年級學生除完成布置口語表達、觀察積累、動手操作等類作業外,還有了跳繩、仰臥起坐等體育作業。
武昌區一所小學的二年級女生萌萌(化名)說,在校時會抄默生字、做計算,這些一般是在課堂最後幾分鐘或是中午託管時間做,學校不發家庭作業本了,每天的語文、數學作業主要是讀和背,不用動筆,感覺很輕鬆,她喜歡這樣的家庭作業。
「雖然孩子高興,但我們家長交流起來都會有些擔心,畢竟他們最後還是要小升初、中高考的,對考試成績有要求。書面作業少了,可能就會導致很多題一看都會,一做就錯。現在沒有書面作業了,我很難從她做題中觀察她知識掌握得如何,想給她『加餐』,她又不幹,說學校都沒布置書面作業,你還讓我寫卷子。」萌萌的媽媽李女士說,所以希望學校、老師多與家長溝通,只要校內作業和非書面家庭作業安排是合理的,能真正讓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家長自然能打消疑慮。
改變的不只是作業
「家長看到的可能只是作業的變化,但其實變的是教育理念和整個教學和育人的過程。」說起無書面作業,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課程部主任金俊深有感觸。
武昌實驗小學是嘗試無書面作業的先鋒。2009年9月,該校就開始實驗「無書面作業班」,之後,該校還將每周三設定為全校學生的「無作業日」,在無書面作業方面,該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金俊說,要貫徹無書面作業,首先要變的是課堂,一定要實現高效,在武昌實驗小學,每堂課必須留出10到15分鐘給學生做練習,讓學生消化新知,讓老師收到及時反饋。這個時間靠老師改教法擠出來,以語文老師為例,他可能就不會翻來覆去、逐字逐句講課文,而採用更先進的教學法。
其次要擴大作業的外延,「德智體美勞」都應被納入進來,布置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特點。「我校提出了德育實踐作業,要求學生做到每日十件事、每年五件事。每天早上自己聽鬧鐘起床、與送自己的長輩說再見、進家門時向家人問好等都是作業;每天有10分鐘體育作業;勞動作業有種植物、觀察植物和螞蟻,有回家光碟,也有參加家庭大掃除,學烹飪技能等。」金俊說,很多「德美體勞」作業都可以與智育作業結合起來。
最後,評價的標準也要變。金俊介紹,在武昌實驗小學,要想成為期末考試的免試生,基本條件就是體育達標。非書面作業往往是非標準化作業,要注重過程評價而不是結果評價,要看孩子在過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獲得了哪些成長,與此同時,引入自評、老師、家長、同學甚至社區評價,多維評價有助於挖掘孩子的亮點,給孩子更多自信。最終給孩子的評價可以用「等級+評語」的方式,幫他明了未來努力的方向。
武昌實驗小學校長張基廣說,教育者自己要轉變觀念,堅信教育改革的方向,抓好課堂,多開展豐富活動,使學生上學真正有成長、收穫,還要與家長做好溝通、贏得他們的認同,如此堅持做下去,會迎來令人欣喜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