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鎮館之寶「虞弘墓」,在海外展覽數十年,被遊客刻下大量刮痕

2020-12-20 i聊科技

山西博物館是我國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中心,館內收藏有40多萬件珍貴文物。遊覽過山西山西博物館的遊客們都知道,館內有一座鎮館之寶,重達五噸,上面雕刻著異域風情的圖畫,它正是虞弘墓石槨。

不過細心的遊客們也會發現,在石槨的邊緣卻出現了大量新的刮痕,據館內工作人員解釋,原來這些刮痕是在出國展覽時留下的。

1999年7月,位於山西省太原市的王郭村,當地一位村民在挖水溝時,鋤頭碰到了一塊堅硬的石板,石板上還雕刻著一些圖畫。

有著文物保護意識的農民直接告訴了當地的文物局,相關人員立刻趕到現場,專家們將石板上面的灰土清理乾淨後發現,原來這並不是普通的墓碑,竟是石槨蓋。

那麼也就代表石槨蓋下就是墓主,這裡竟然是一座古墓,專家發現這座巨大的石槨是用漢白玉雕刻而成,要知道國內一些大臣將軍的墓是由普通的石材製成,可見這個墓主身份不一般。

隨著挖掘工作的進行,這座墓早已被盜竊,墓中沒有出土珍貴的文物,不過所幸的是,盜墓賊將墓主的石碑留了下來,專家們從石碑上面的墓志銘上得知墓主名叫虞弘,是一名外國人,曾任柔然的高官,奉國王之命出使各國。

19歲時來到了北齊,曾先後在北齊、北周、隋朝任官,因此他是一位以外國人的身份成為三朝元老的使者。

虞弘墓最珍貴的要屬石槨,上面雕刻的內容和圖畫,代表著異域風情,與中原文化完全不同。後來這個石槨先後在美國、韓國等舉行了展覽,這件寶貝可以代表我國華夏民族包容和開放的態度。

就這樣,石槨在海外展覽了數十年,環遊了世界一圈才回到山西博物館內。

相關焦點

  • 十大考古發現文物虞弘墓石槨現多處「傷痕」 山西博物院回應
    國寶級文物被曝現多處「傷痕」 北京青年報11月20日消息,近日,曾被評為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虞弘墓的石槨結束了國內外多地的巡展,在山西博物院首度亮相展出。但一天之後,有細心的文物愛好者在參觀時發現,虞弘墓石槨的幾塊石板的邊緣處有明顯的傷痕,疑似新近磕碰形成的,並就此事在微博發帖質疑。
  • 國寶之殤:金村周天子墓被盜,珍貴文物流落海外,成異國鎮館之寶
    不僅是圓明園中的文物瑰寶,周天子墓中的陪葬品也流落在外,成為供在國外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雖說現在是個文化互通交融的年代,但看著我們國家的出土的大量文物都遠在異鄉,作為一個中國人,小編的心裡也是萬分痛惜。
  • 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
    紅陶牛 北齊 武平元年(公元570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婁睿墓出土(不在鎮館之寶之列,也是一級文物) 婁睿墓1979年發掘。墓內出土大量瓷器、陶器、石刻及各種隨葬品。墓道和墓室遍布彩繪壁畫,現存200餘平方米。壁畫以絢麗多彩的大型畫卷形式,描繪了墓主生前出行、回歸和宴飲等生活場面,還通過祥瑞和天象圖景,想像其死後飛升天界的空幻境界。壁畫場面恢宏,技法高妙,代表了北朝繪畫的最高水平,是填補中國美術史空白的傑作。 壁畫分為兩大部分。
  • 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十大經典館藏文物
    自八千年前的「彩陶文化」開始,這裡的文明之火一直照耀著古老的西北天空。漫漫的絲綢之路在此經過,留下了東西文化交流的印記。甘肅省博物館裡最具特色的便是「絲路文明」的展示。特殊時期,人們無法實地參觀,很多博物館都進行了「線上展覽」。甘肅省博物館也參與其中。並在4月份的時候,進行了一個「十大經典文物展覽」的直播活動。
  • 湖北省博物館評選出「十大鎮館之寶」
    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最近,湖北省博物館評選出「十大鎮館之寶」,分別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商代文明」、「陶瓷文化」——江西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但這片土地上的國家文明卻可以追溯到商代,尤其是三十多年前的「新幹大洋洲商墓」大量青銅器的出土,向世人訴說著這片土地上曾經別具特色的青銅文化。自此,又過了二十多年後,「海昏侯墓」的發現、發掘,更表明了這片土地上曾發生過太多的故事。
  • 江西省博: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文物展覽,竟出土115公斤金器!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就是最震驚的大發現,出土了眾多頗具價值的文物,其中就包括115公斤金器,和無數的錢幣。江西省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依傍贛江,靠近舉世聞名的滕王閣。有固定展覽八個,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中以2011年開啟發掘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文物最為著名。因為南昌海昏侯墓博物館尚未建成,所以文物都暫時安放在江西省博。
  • 南京各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了解幾個?
    《人民日報》曾推舉了南博的18件鎮館之寶,這是經專家甄選市民投票選出來的,包括金縷玉衣、金蟬玉葉、青瓷尊神獸、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以及明宣德青花壽山福海紋瓷爐和利瑪竇畫的《堪輿萬國全圖》等。這些文物確實都是非常珍貴的寶貝。但是,要看一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其實有個小竅門,就是鎮館之寶一般都會放在最後壓軸出場,而且都是獨享一個不小空間的小展廳。
  • 誰是「鎮館之寶」?你來定!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湖北省博物館 三期預計2021年全新開放,擴建後的博物館建築面積達11.3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比現在大一倍,「鎮館之寶」也將隨之擴容。省博聯合湖北日報 推出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以更好地發揮明星文物代言博物館、推介荊楚文化的作用。
  • 走進湖北省博物館,欣賞四大鎮館之寶,了解中國古代南方文明
    湖北省博物館在東湖畔,是我國重要的國家級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是最值得看的,是四大鎮館之寶。在裡面,主要是湖北的歷史古蹟,你可以聆聽戰國編鐘的美妙古樂,觀賞鎮館之寶,了解中國古代南方文明。
  • 陝西最高等級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這陣容在全國沒幾個省份能媲美
    它是於2007年正式對外開放,其內珍藏從西周到明清時期超過11萬件文物,其中不乏珍貴的國寶級文物。不過,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由小雁塔、薦福寺古建築群和博物館三部分組成,在國內博物館裡算是獨樹一幟。西安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是西漢彩繪人物車馬鏡。這是西安博物院唯一一件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兩件來自隨州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其中有兩件出自隨州曾侯乙墓! 曾侯乙編鐘,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年代為戰國早期。鍾架長7.48米、高2.65米。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此物出土於「何家村」,何家村曾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為此專門設立了一個展廳,而且也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代表性展廳。此件文物更是「何家村遺寶」的代表之一。大唐時,中外文化交流頻繁,此器則是明顯的帶有外域特色。它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十八件國寶之一,同時也是國家第一批嚴禁境外展出的國寶級文物。在紙質的門票上經常會看到它的身影。
  • 濟南博物館將評「十大鎮館之寶」,這些寶貝你見過嗎?
    》、《館藏珠寶玉石臻品展》等文物大展與您見面,同時還有「濟南市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等社教活動。4、《回望——濟南市博物館60年事業發展與回顧展》展覽旨在以豐富的館藏資源和文物保護成績為載體,以博物館的籌建、博物館與文物店的整建制合併、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三處分館的籌建開放、基本陳列的改造提升等濟南市博物館發展歷史上的大事件,以及大汶口遺址發掘、古代壁畫墓整體遷移保護、靈巖寺修復等重大項目為依託,輔以文字、圖片,較全面地呈現60年來濟南市博物館在文物保護、研究與利用工作方面精益求精
  • 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走進高校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錢紅、溫靜)11月26日,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開展的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進校園,首站走進中南民族大學,從博物館殿堂走向課堂的文物珍寶,受到準文博人及其他專業學子的熱捧。
  • 博物館日說鎮館之寶
    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唐三彩駱駝載樂俑作為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吸引著眾多遊客的目光。  1959年,這尊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在西安市西郊中堡村的唐墓中出土。其形為一尊昂首挺拔的駱駝,駱駝背上七位樂手圍坐一圈,中間是一位豐腴婀娜的女子。
  • 青海十三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在這個特殊的展覽,還免費參觀
    這個特展,一共展出442件文物,匯聚了13個博物館的藏品,很多都是鎮館之寶。位於世界屋脊之上的青海,那片滄桑的河湟谷地,它既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當今「一帶一路」倡議打造的戰略支點。這個特展,讓遊客深入了解有關青海燦爛多元的文化和源遠流長的歷史,但建議你請一個博物館專業的講解員,聽聽那些文物背後的故事。展廳裡很安靜,不久遇見一批當地的學生集體來參觀展覽,在講解員講解的間隙,發出「哇哦」的驚嘆。覺得年輕人真的應該來這裡看看,很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