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有:難忘鄉音鄉情 關注家鄉發展

2020-12-17 人民論壇網

【鄉賢名片】孔祥有:金東區孝順鎮孔宅村人。原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曾任浙江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溫州市委書記。

孔祥有正在閱讀《詩人筆下的金東》

7月20日,由金東區委宣傳部、浙報集團金華分社、金華日報全媒體中心組成的「天南地北金東人」採訪團隊來到了第一站——杭州。我們採訪的第一位鄉賢,就是原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孔祥有。

81歲的孔祥有,頭髮已經花白。見到我們的到來,很開心。握著我們的手,仍然十分有力,一口金華鄉音的普通話,我們這些小年輕,一下子就放下心中的包袱,喜歡上了他。

「我小時候,是在婺江水裡面泡大的,然後經常在松林中玩耍。」說起家鄉的變化,孔祥有眉飛色舞,他說他最懷念小時候在婺江邊畔戲水的日子。「每個人都一樣,我對家鄉也很熱愛,一直盯著金東的發展呢。最近幾年很不錯,基礎建設越發完善,環境也越發好了。我老家孝順還建起了漁歌小鎮,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很多人過去玩,很不錯。」

他跟我們回憶起了當年的「尷尬」。那是他新婚後,帶著妻子第一年回家過年。回這一趟家,可真不容易。倒了好幾趟車不說,尤其到孝順那段路,還全都是泥地,一下雨就變成了泥漿,走兩步腳就陷進去了。妻子一臉地為難。

「現在大變樣了。先是建了一條金義南線,後來又有了金義快速路,從金華市區到孝順,開車也只要三四十分鐘。以後軌道交通開通了,我從杭州坐高鐵回去,直接無縫對接回孝順,那回家就更輕鬆了。」孔祥有說。

從領導崗位退下來之後,孔祥有就一直生活在杭州。可一機會,他就往金東跑。對於金東發生的一切,都默默關注著。

如今的他,很享受著自己的退休生活。每天上午6點多起床打網球,之後讀書看報,還練書法。雖已是耄耋之年,動作依然矯健,跟記者採訪聊天時思路敏捷。孔祥有指著書桌上堆得高高的字貼說,「這都要感謝它們。每天練練字,修心養性,對身體也好。」

除了悠閒的練字打球,孔祥有還有工作在忙呢。他還擔任著浙江省老年體協主席、浙江省扶貧基金會理事長的職位,一心關注著教育扶貧。從他接受扶貧基金會以後,募集的資金已從300萬元增加到了3000萬元。「我們募集的資金已資助了大約三四百名學生,直到他們大學畢業。我認為,只有這樣才是讓學生真正『脫貧』。」

說起10月1日即將召開的金東區鄉賢大會,孔祥有很是期待。這位曾經擔任過在杭金東區同鄉會的名譽會長的老人,對鄉賢兩字格外看重。他說:「鄉賢,一個重點是鄉音鄉情,另一個重點在『賢』字上。」

孔祥有說,金東區是個年輕的區,剛建區時90%的面積都是農村。如今美麗鄉村建設大有成效,垃圾分類走在全國前列,還有村落景區建設也是示範點。「當前正是鄉賢回歸老家把脈發展的好時機。大家應該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建言獻策,助力家鄉發展。」

對於今後的發展,孔祥有也給給出了自己的意見。「金東的桃花節做得很不錯,但是這個產業鏈一直沒有完善起來。比如說「源東白桃」這個產品,還需要好好打造一下,注重下質量的提升、品牌推廣,做大做強這個產業。」

相關焦點

  • 孔祥有:一直關注著家鄉金東的發展
    《詩人筆下的金東》「我對家鄉的發展一直很關注,最近這幾年,金東的基礎建設越來越完善,環境也越來越好,比如我們孝順,建起了菊園小鎮,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吸引了很多人過去玩。」說起金東近幾年的發展,孔祥有如數家珍。孔祥有是一位從金東走出的優秀人才,退休前他是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還曾經擔任過浙江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溫州市委書記。如今,他享受著自己的退休生活,每天上午6點多起床打網球,強身健體,空閒時間便練字讀報,充實生活。
  • 散文:難忘那鄉音鄉情
    每次踏上故鄉那多情的土地,親切感油然而生,尤其聽到地道的家鄉話,那濃濃的鄉音,讓我頓時醉在了故鄉溫柔的懷抱裡。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無論離家多麼久多麼遙遠,故鄉永遠在我的心裡,在我的夢鄉裡。看到故鄉平原成片金黃的稻花香,橫豎成排的風楊,還有那熟悉的小村莊,彎彎曲曲的鄉村小道,清澈見底的門前小河,我會從心底裡呼喚,故鄉!在外漂泊的遊子回來看你了。
  • 【我的鄉情56】許長禮:難忘鄉音·蝶戀花
    請點上方藍色字綠汀文萃關注我們,請點右上角分享本文。謝謝啦!
  • 「鄉音鄉情 雙屏雙贏」音樂會火熱開演
    「鄉音鄉情 雙屏雙贏」音樂會火熱開演2017年09月25日 14:26:00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為增進兩岸半屏山旅遊經貿文化交流,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9月22日晚上,由國臺辦、省政府主辦,市委宣傳部、市臺辦、洞頭區人民政府承辦,區臺辦、區文體局、東屏街道辦事處、溫州海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的 「鄉音鄉情 雙屏雙贏」音樂會在洞頭火熱開演。
  • 共話鄉音共敘鄉情共謀發展-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
    共話鄉音共敘鄉情共謀發展 2017/07/16 08:27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童昭武 瀏覽:2861
  • 不變的是鄉音和鄉情一一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回鄉側記〈上〉
    這又是黃梅縣新開鎮人民難忘的日子。他欣喜地目睹了新開鎮的全面發展和巨大變化。興致勃勃地參觀了他的出生地和小時經常遊泳的小龍氹,並同他的髮小、同學蔣國民先生回憶了他讀小學的往事,深情地懷念教他小學的袁水生老師,追憶與他一起在牛背上度過艱難歲月已早逝的好友楊金木先生。
  • 瓊僑歌謠,出海傳鄉音(僑界關注)
    大會歡迎晚宴上,由馬來西亞表演團隊帶來的瓊僑歌謠,再次用海南鄉音喚起各地瓊籍華僑華人的共同記憶。有鄉音才有鄉情「阿公赴南洋,阿婆把家當。阿公阿婆心相守,迎來百年長……」綠樹椰林中傳來陣陣海南鄉音,這是《海南歌謠唱我家》的唱段。在日前舉行的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歡迎晚宴上,馬來西亞海南會館聯合會文化交流表演團用海南話演唱了這首歌曲。
  • 海南日報數字報-傳唱婉婉鄉音 留住濃濃鄉情
    本報訊 (記者陳蔚林 實習生陳卓斌)10月16日下午,由馬來西亞海南會館聯合會主辦,海口市現代管弦電聲樂團協辦的「留住鄉音
  • 敘鄉情 謀發展 紹興旅港社團訪問故鄉
    敘鄉情 謀發展 紹興旅港社團訪問故鄉 2016年12月10日 13:58:18來源:紹興網-紹興日報記者 王珏   浙江在線12月10日訊 鑑水悠悠,鄉音濃濃。
  • 透過鄉音鄉情認知歷史 讓傳統文化能薪火相傳
    這兩本書編撰耗時三年,前者還原了各非遺項目的前世今生,後者則收錄了當地民謠的鄉音鄉情。大朗鎮宣傳文體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向羊城晚報記者直言:「傳統文化不傳承不記載,就會慢慢被淡化,甚至消失。而要記錄這些文化元素,最難的是尋找傳統文化背後的『知情人』。」
  • 鄉音,是一首不易走調的歌謠
    ,親近過故鄉的水湄的人此刻,一撥又一撥的老鄉走進來,僅僅是魚宴嗎,吃家鄉菜嗎,那「五穀豐登」,寄託著什麼,那「大豐收」意味著什麼那殺豬菜、酸菜汆白肉、小雞燉蘑菇呢……家鄉的味道,就是媽媽的味道,故鄉就像媽媽的手掌,窄小而溫暖天冷,飲酒取暖。
  • 客家圍屋話鄉音 歡聲笑語敘鄉情
    方言喜劇 家鄉人家鄉景家鄉事 原汁原味的「阿姆話」、古色古香的客家建築、經典口味的客家美食、耳熟能詳的客家音樂……承載了太多客家人對兒時的美好回憶,每每講起客家傳統習俗文化,記憶中的「家鄉」必會成為客家人口中津津樂道的話題。 鄉音是遊走故鄉的通行證,方言則是加密的鄉情口令。
  • 《請到我的家鄉來》掀起「鄉情」熱潮
    五洲傳播出版社昨天透露,林海音生前唯一一部專門為孩子創作的繪本作品《請到我的家鄉來》在創作出版31年後由該社引進推出,並於近日引發了一股「鄉情」熱潮。文字優美適合朗讀林海音因作品《城南舊事》為大眾所熟知,小英子的形象深入人心。林海音也從1960年開始便為兒童編輯讀物。
  • 世界溫州人云端共赴鄉情之約:在新發展格局中書寫溫州人新傳奇
    世界溫州人云端共赴鄉情之約:在新發展格局中書寫溫州人新傳奇 2020-09-27 1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海同春」嗨爆倫敦劇院 鄉音鄉情暖僑心
    中新社倫敦2月20日電 題:「四海同春」嗨爆倫敦劇院 鄉音鄉情暖僑心  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張平  當地時間19日晚,「四海同春」藝術團成為London Palladium劇院的主角。能容納2200名觀眾的劇院座無虛席,熱鬧的氣氛驅除了倫敦雨夜的溼冷。
  • 敘鄉情、話商機、博商海,廣東省湖北孝昌商會成立!
    縣委書記吳瓊、縣人大主任王超群、縣政協主席戴傳亮、縣委副書記羅劍鋒、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陳興、縣委常委、統戰部長武斌洲及廣東孝昌籍人士、各地孝昌商會代表、在粵商會會員企業等300餘人,匯聚羊城,暢敘鄉情,共謀合作。
  • 鄉音不改 津衛情深
    從1979年帶團來津演出後,胡炳旭闊別家鄉舞臺已有幾十年。  「你說不緊張,其實真緊張」,在樂團排練休息間隙,胡炳旭用地道的天津話和記者親切地交談。這位衣著樸實卻成就傲人的指揮家,言談話語間處處透著天津人特有的幽默。  從1958年隨中央音樂學院遷址北京後,胡炳旭離家鄉就越來越遠了。藝術上的執著追求,讓他成為當代中國樂壇傑出指揮家之一。
  • 在京銅陵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會召開:共敘鄉情友誼 共話家鄉發展
    在京銅陵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會召開:共敘鄉情友誼 共話家鄉發展 2020-11-30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鄉音 入耳一曲離愁 幾多鄉音 萬種鄉情醉了人的 是那音 還是那情?何年何月蹉跎降莫問莫觀你莫惆悵山石林木無易樣視頻/當陝西方言遇上盛唐詩篇 一首《別君嘆》唱給難忘鄉音的你聽但這特有的鄉音仿佛是經常掛在他們嘴邊的家鄉的民歌,伴隨著我的童年與少年。那時,尤其是來串門看望祖父的爺爺奶奶們,大都用這種話與祖父交談。父親平時講普通話,逢到此時便也用這種怪腔怪調加入談話,好像故意不叫我聽懂,氣得我撅起小嘴,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