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晶
1月7日晚7點,零下7度的上海,由人氣音樂劇演員阿雲嘎主演的音樂劇《在遠方》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上演。
該劇由劉燁、馬伊琍主演的同名電視劇改編而成,由原作編劇申捷操刀,將一部54集長度的電視劇壓縮為兩個多小時,主要講述了上世紀末的「黑快遞」姚遠與兄弟們在躲避稽查途中,誤打誤撞與稽查隊長女兒路曉歐相識,從而引發出一系列笑中帶淚的故事。
主題:給平凡英雄們送溫暖
在演出前的媒體採訪環節,當被問及為何會選擇主演這部本土原創音樂劇時,主演兼作曲阿雲嘎回答說:「海外引進的改編音樂劇也有很多好文本、好音樂,但總感覺還是缺了一些屬於我們中國人的情感共鳴。《在遠方》講述的是我們父輩、兄長經歷過的時代,要做本土音樂劇,便需要這種來自身邊的故事,引起大家的共鳴。」
為了更好地出演快遞小哥這一角色,阿雲嘎跟著快遞員楊敬山師傅體驗上門送快遞。在此前北京的首演場,楊師傅也來到現場坐在第一排看完了《在遠方》。楊師傅已經送了十年快遞,在去年年初新冠疫情最嚴重時,他帶領著4人快遞支援服務隊奔波在7個小區樓層間,為社區居民送糧、送菜、量體溫、運垃圾,傳遞溫暖。
阿雲嘎說:「生活中我們經常收快遞,但我們不知道他們背後的故事。他們每天一大早就去倉庫,工作量特別大,有很強的耐心也未必能一天天堅持下來。有一次派送我就把單元號和樓號記錯了……快遞小哥的工作真的不容易,但有時他們可能還會不被理解,希望看過這部音樂劇之後,大家能給這群平凡英雄更多的微笑和溫暖,他們是這個社會不可缺少的部分。」
風格:探索中國人喜歡的音樂模式
相比多數華麗多彩的音樂劇現場,《在遠方》的舞臺設計非常簡潔,裸露的鋼架結構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工業的美感」。姚遠的地下室小屋貫穿全劇,旋轉的「梯子」不停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也見證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
作為一部音樂劇,《在遠方》匯聚了金培達、張筱真和阿雲嘎三位作曲,這也是阿雲嘎第一次嘗試為音樂劇作曲,一寫就是7首歌。
阿雲嘎直言:「為了這部音樂劇,我們團隊每天一起熬到晚上12點,想不創作點歌都不行。這些歌的音樂很質樸,文字是直給的,單聽不一定特別棒。但因為我們講的是90年代草根的故事,這樣的風格是恰當的,我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阿雲嘎還說,他正在學習探索中國音樂劇的表達方式,將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劇做成體系非常困難,「不僅是音樂風格,還因為漢語的表達和押韻比英文更難」。
由於在創作過程中總是不厭其煩地修改,阿雲嘎在劇組還得了個「阿改改」的綽號,導演肖傑則被稱作「肖變變」。肖傑說:「做中國原創音樂劇太難了,我們一直在學習國外的音樂劇,目的就是有一天可以創作出哪怕不完美,但有中國風格、符合中國人審美的音樂劇。」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艾修煜
審籤 | 魏禮園
實習生 | 李思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