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5 來源:教育部
哈爾濱工業大學 戰德臣
一、慕課是推動大學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引擎
「大學計算機-計算思維導論」是教育部倡導面向全國600萬大學新生開展計算思維教育的重要課程,是需要對傳統課程內容進行大幅度改革與提升的課程。很多高校教師和領導在推動教學改革過程中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原因是課程創新難、學習效果提升難和高水平師資短缺。在此背景下,2013年我編著出版了全新教材,2014年又率先建設了慕課,由此走上了用慕課推動教學改革之路。
2014年5月「大學計算機-計算思維導論」慕課在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平臺首批上線。在運行過程中,發現慕課體現了大規模教學,但難以體現差異化層次化教學,我提出了MOOC+SPOC模式,愛課程網基於其想法對平臺進行了改造。2014年9月,首次聯合國內13所大學開展了大規模教學改革實踐,取得了成功,受到了中國高校計算機教育MOOC聯盟(CMOOC聯盟)和教育部高教司的重視,納入中西部高校支援計劃項目。2015-2017年連續三年開展了大規模基於慕課的教學改革實踐,全國約有百餘所學校參與項目實踐,同期有超過6萬名在校生學習同一門課程,50餘萬次討論互動。到目前為止,累計有60餘萬名學員學習了該課程。教育部連續2年分別在甘肅張掖和寧夏銀川組織了現場工作會,總結經驗加強推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網絡課堂+翻轉課堂」是解決實體課堂系列矛盾的重要手段
4年多的教學改革實踐,「大學計算機-計算思維導論」課程團隊深刻認識到「網絡課堂+翻轉課堂」是解決實體課堂系列矛盾的重要手段。例如:怎樣在有限學時內既實現「教師教」又實現「學生學」,怎樣實施分層次教學,讓基礎好的學生走得更遠、基礎弱的學生走得更紮實?我們聯合幾十所學校的教師組建了跨校課程工作組,共同研討提出了「生講生評式」「導演串演式」「多分組平行式」等不同的翻轉課堂解決方案並進行了大規模實踐,構建了一種學生為本的「大班教學+小班研討」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提升了學習效果。傳統的大班教學和中小班教學都有缺憾,前者能充分發揮各級教學名師的作用但互動強度弱,後者雖互動效果好但需要更多的高素質教師。在網絡課堂支持下的「大班教學+小班研討」相結合方式,則可有效彌補其缺憾。當慕課與學校教學結合起來,能夠極大地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因為教師的初心就是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三、MOOC+SPOCs是解決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的重要途徑
當前東中西部高校存在著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尤其是西部地區非常缺乏高素質的教師。課程團隊深刻認識到「MOOC+SPOCs」是解決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的重要途徑。MOOC解決課程內涵提升問題,SPOC解決學校差異化教學問題,這種「一師帶多校、多校帶多群」的慕課應用模式被CMOOC聯盟稱為「1+M+N」模式,即一個慕課,託起M所學校,支撐N個課程班。連續四年近百所學校的大規模應用實踐說明,這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慕課應用之路,創新了教育資源共享模式,實現了不同地區高校的協同發展。
四、慕課帶給教師的收穫
最大的收穫是來自學生的鼓勵,數萬條評論,學生用了「震撼、精彩、神奇、奇妙、顛覆了理解、愛上了這門科學、打開了一扇門」等詞彙表達學習慕課課程後的感受,是教師做慕課的最大動力。第二個收穫是學校在崗位聘任和資金支持等方面對優質慕課建設和應用給予了大力支持和肯定;第三個收穫是來自各級領導的肯定,尤其是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這對教師而言是很高的榮譽。看到來自廣大地方院校的教師熱切希望提升自己,改善教學效果,一種責任感使命感也在催動著更多優秀教師建設和應用慕課。
(責任編輯:忠建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