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回家,爸媽這樣安排,孩子肯定會愛上學習!

2021-02-08 班主任研究會

孩子每天放學回家,是應該先讓他寫作業?還是讓他先吃飯。


作業一時半會兒是寫不完的,晚飯也是要去做一會兒才能吃。


先寫作業吧,那寫一半了就要吃飯了。感覺他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


看看這位家長的回答,相信會給到您不少啟發!


孩子學習了一下午,大腦累了,肚子也餓了。先讓孩子邊吃水果邊休息。孩子大腦工作了一下午,他身體的葡萄糖消耗的差不多了,要及時補充。孩子休息15~20鍾,大腦有了能量,然後就可以做作業了。


作業在晚飯後進行,對孩子的作業效率是不利的。人人都有這樣感覺:在飽餐一頓後,人就懶洋洋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吃到胃裡的食物,需要消化,消化需要血液。這時渾身大部分的血液都流到胃部來加工剛剛吃進的大量食物。這樣一來,大腦處於供血不足的狀態。特別是食量大而又吃大魚大肉的孩子更遭。


如果在這個時候做作業孩子不情願,孩子的注意力也不集中,大腦效率也低。


因此,我提倡孩子作業在晚飯前進行。晚飯什麼時候吃,家長是可以控制的。最好在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家長做飯;如果做作業的時候做飯,孩子聽到嗅到媽媽在做飯,食慾就上來了。如果做不到晚飯前做作業,就要在吃晚飯後多休息一會再做作業。


每個孩子都有他最喜歡的一項業餘活動。或看動畫片、或遊戲、或體育活動。比如,你的孩子最喜歡看動畫片,可以看,但必須做完作業以後看。如果以前沒有這樣的習慣,家長可以和孩子重新達成協議。假設動畫片是在6點播,孩子就要在5點開始做作業。達成協議後,寫在紙上,母子籤上字,貼在門上。孩子每天遵守協議雷打不動。


繼續和孩子達成協議:允許孩子做一會兒作業,玩一會兒。這可能與家長的教育觀念相牴觸。我先來說說為什麼要做一會兒、玩一會兒。當孩子用心做作業時,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高速地運轉,十幾分鐘後,大腦的葡萄糖就供應不足了。


如果孩子不主動停止工作,大腦就會形成壓力。大腦為了轉移壓力,就會指使孩子去玩。此時,不是孩子玩,而是他的大腦要孩子玩。我們家長不懂,往往責怪孩子不用功,貪玩,這是不公平的。


有時,我們家長看到孩子很快就做完作業,於是怕孩子浪費時間,又給孩子加作業。這是我們家長急功近利的表現。你不知道你這樣做,會把孩子做作業的感覺破壞了,最後孩子就不喜歡作業了,也就不喜歡學習了。


當然,有的孩子主動提出要多做作業,家長可以考慮。但最聰明的家長此時限制他的這個多做作業的欲望才是上上策,就像好東西不要讓他吃太多一樣。你要知道,孩子學習是一生的事情,是一輩子的事情,你急什麼?如果孩子有大量的閒暇時間,可以讓孩子閱讀他感興趣的、帶有彩色圖片的故事書,或根據孩子的閱讀能力安排他看其他種類的書。


孩子邊聽古典音樂,邊做作業。這樣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緩解疲勞,延長做作業時間,也會提高作業效率。這個方法適合聽覺型的孩子。


孩子喜歡作業,就能喜歡學習。因此,孩子作業的其他因素一定要解決好。孩子作業要在書房進行。如果有條件,家長可以單獨給孩子一個房間作為書房。如果孩子的書房和睡房合在一起,就把書房和睡房用木版隔起來,形成獨立一間。


書房可以按照孩子的意願裝飾一下,可以放一套能播放音樂的音響系統。告訴孩子,書房只有做作業的時候,才可以用。作業完畢要立即離開書房。如果孩子玩,必須到大廳去,不要在書房玩。


如果在書房玩得開心,形成習慣,一進書房大腦神經系統就進入玩的狀態,從而抑制大腦的學習神經系統。把書房當作高效完成作業的地方。這裡的科學道理就不再細解釋了。


如果因為某事,你要批評孩子,那請你把孩子領出書房。你要讓孩子切身感覺書房是獲得快樂的地方。也就是高高興興地把孩子送進書房,高高興興把孩子領出書房。要把書房當作孩子的學習聖地和獲得快樂和自信的場所;那種把書房變成訓斥、嘮叨、打罵孩子的場所是非常愚蠢的。這樣孩子以後一進書房就會痛苦。如果要批評,就先將孩子領出書房。


孩子放學回家,一直到睡覺,活動地點、內容和時間要固定。在孩子適應了一套作息時間後,就雷打不動。這一點對於孩子的現在和未來十分重要。那些高考狀元都有極強的生活和學習規律。


以上講的作業方法,基本符合小學普通孩子,但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家長要參考著做。特別是特殊類型的孩子,比如「小無賴型」的孩子,此方法應該有所變動。教育方法從來就沒有一成不變的,視孩子的具體情況,因人而宜才行。但有一條:孩子每一項學習活動,都要和快樂連接。這一原則,要貫徹始終——這需要家長的智慧。

(本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出處)

班主任研究會



班主任研究會,我們共同的家


(長按二維碼關注)

交流、合作請加主編微信:xiaoxiaobanzhang

投稿請發送至:2066394523@qq.com

相關焦點

  • 「教育篇」孩子放學回家,這樣安排,他們會愛上學習的!
    孩子每天放學回家,是應該先讓他寫作業?還是讓他先吃飯。
  • 放學回家,這樣安排,孩子會愛死學習
    導讀:放學回家,這樣安排,孩子會愛死學習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放學回家,這樣安排,孩子會愛死學習!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當涉及到孩子的家庭作業時,許多父母都感到頭疼。
  • 放學後,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
    Emma媽媽:Emma,過來把作業寫了,寫完學習斑馬AI課,然後練會兒琴,最後再吃飯。Emma(大哭大鬧):我不學,就不學。Emma媽媽:你這孩子咋回事,咋放學了就不想學習了?漫長的假期結束後,一部分孩子進入了校園,家長們本以為可以歇息放鬆,沒想到孩子放學後還是要和他們「打仗」,「雞飛狗跳」地安排寫作業、滿滿當當的學習任務... 很多家長都苦惱,到底該如何合理安排孩子放學後的學習任務呢?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我們下班後回家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繼續加班?躺沙發玩手機?還是洗澡吃飯歇息?
  • 放學回家後的3小時,爸媽這樣做,孩子受益一生!
    ——慧姐清晨起床,孩子要上學,父母要上班,等到放學後,父母才有時間跟孩子一起聊天、學習、玩耍。所以說,孩子放學後的三小時,對父母孩子都非常重要,這三個小時,你家是怎麼樣度過的呢?有好好利用起來嗎?6點-7點:飯桌溝通時間孩子放學之後,父母要跟孩子聊聊天,了解一下孩子一天的情況,飯桌其實就是最自然的聊天場所。但很多父母不太會和孩子聊天,他跟孩子之間的對話永遠是:「作業做完了沒?」
  • 3點半放學成家長難題,怎樣安排放學生活,聽聽這些爸媽的建議
    對於雙職工家庭來說,有個上學的孩子,真的很頭痛,家長下班晚,孩子放學早,三點半放學一直是很多父母的難題。孩子們只能通過報一些課外的活動或者自己在家寫作業,來度過這段沒有人看管的時間。
  • 孩子放學回家,最合理的生活學習順序
    孩子放學回家做什麼,還用問嗎?
  • 孩子放學後,這3句話家長一定要說,讓孩子愛上學習
    今天有個小讀者在後臺留言:為什麼每天我放學回家媽媽都問我作業有沒有寫完,而不是問問我,每天有什麼開心的事情,讓我感覺每天上學就是為了完成作業,心裡非常累。寶貝讀完這句話的時候,倒是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家長經常也是這樣說的。
  • 孩子放學回家,第一句話要這樣問,很重要
    當寶寶放學後,背著書包回到了家中。作為家長,你問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家長可不要小看這句話,如果你問對了,寶寶不僅會非常開心地回答你,而且一晚上的情緒都會非常好。但如果你問錯了,那寶寶內心肯定是一萬個不高興。因此在開口前,家長們一定要三思呀。
  • 【基隆學校|家長課堂】放學回家後的3小時,爸媽應該這樣做!
    清晨起床,孩子要上學,父母要上班,等到放學後,父母才有時間跟孩子一起聊天、學習、玩耍。
  • 孩子放學回家,你說的第一句話,影響很大
    就是負面的,是對孩子的一種質問和否定。可以換成「跟同學們在一起,好玩嗎?」就是正面的問題。有時,你問負面的問題,孩子以為你想要找他的麻煩了,是不是想兇他教訓他,反而會支支吾吾或者避之不談。假如你問孩子:「今天上課認真嗎?」或者「今天學了什麼呢?」不如看看當日的家庭作業通知,知道孩子大概學了什麼,就跟孩子談談當日所學的。比如小小魚剛上二年級,學的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
  • 放學回家後先寫作業?多少父母還在採用這樣錯誤的教育方式
    我們聊著聊著,不可避免的扯到了孩子身上。他孩子跟我孩子一樣,都剛上一年級,然後他就開始談起他的育兒經。他說現在每天晚上,孩子放學回家後,他要求孩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寫作業,做完作業再做別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養成孩子以後先寫作業的習慣,然後問我每天怎麼教育孩子。其實我倒沒有要求孩子回家後先做作業,我要求孩子先做的事是跳繩。
  • 孩子放學回家後,你說的第一句話,影響很大
    而小神獸們每天放學回家後,還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在學校過得如何? 特別是剛剛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父母更是放心不下,一見到孩子,就開始連環追問。你會發現有很多的問題裡充滿了焦慮。「今天有沒有跟同學打架?」「有沒有挨老師批評呢?」「你表現怎麼樣,哭臉了嗎?」
  • 孩子放學回家半小時內,先做好這件事再寫作業,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關於這一點,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則認為:孩子學習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這樣的生活並不是一天兩天,而是12年。因此當孩子放學後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寫作業,而是先玩半個小時,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孩子的心智還尚未成熟,愛玩是他們的天性,當孩子在學校學習了一整天時,不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會產生疲勞感,所以在放學後給娃半個小時的緩衝時間,可以適當地緩解其疲勞。平日裡,家長們下班回家後也總是會休息一會兒再開始忙家務,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 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的秘密
    說到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我想大多數父母有個不太恰當的認知。起碼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是需要父母提醒和督促的。咱不否認,肯定有那種,即使父母不管,也會主動去學習,自己制定計劃的孩子,但大多數的小朋友,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還是得父母多操心的。
  • 孩子放學回家後,你說的第一句話,影響很大!
    每天等孩子放學後,又回到了 「雞飛狗跳」的作業輔導現場。而小神獸們每天放學回家後,還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在學校過得如何?特別是剛剛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父母更是放心不下。一見到孩子,就開始連環追問。他會想很久,也會告訴我哪個小朋友推了他,或者跟他爭東西。我發現,孩子放學後,父母跟孩子說點什麼,聊什麼樣的主題。真的會影響到孩子對學校的感覺,還有他對同伴們的感受。
  • 李玫瑾:孩子放學回家寫作業前,先讓他去做一件事,學習效率更高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是做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家長們都有不同的答案。大多數的家長表示:「孩子一回家就玩手機。」也有的家長說:「孩子第一時間打開電視機。」還有的家長抱怨:「孩子放學了不回家,總要在外面玩一會兒。」這三種都是比較常見的情況,也令父母非常頭疼。愛玩手機和愛看電視的孩子,往往需要父母不停催促,才肯放下手機和離開電視。並且寫作業的時候注意力很難集中。
  • 孩子放學回家後,先寫作業還是先玩一會好
    但我對我孩子的指導思想一直是"先寫作業後玩「,他也一直會儘量做到——往往一回家就立即做作業,然後再出去跟小朋友玩;偶爾請假先玩,一般作業較簡單,也不多(或學校已完成了部分)的情況下。這樣做有許多好處,明顯可以防止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比如「停電、臨時有活動」等特殊情況;還有,我平時一般都主張「先苦後甜(前緊後松)」式做法,這也有一定的科學,較合理。
  • 接孩子放學回家時,爸媽最好別問這些問題,對娃會是「隱形傷害」
    很多家庭對於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印象都十分深刻,最深刻的也是孩子的表現。有的孩子會非常的乖巧,但有的孩子就會十分鬧騰。孩子不同的表現會影響著父母不同的心情,但千篇一律的事,等孩子放學之後,父母在接孩子時,總會問些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比如今天在學校表現如何?學到了什麼?交到了新朋友嗎?
  • 孩子情緒管理引導篇——孩子放學回家
    放學後你問孩子的第一句話不僅會決定孩子的心情,甚至會決定孩子的一生。
  • 低年級小學生課外時間怎麼安排? 別讓孩子放學就「上班」
    最近小學生家長群裡比較熱鬧,不少家長都在討論關於小學延時放學的事兒。「現在小學放學太早,下午三點多就放學了。像我這樣的雙職工家庭,要麼讓爺爺奶奶來接送孩子,要麼只能給孩子報個小飯班,託管一下。」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臨近期末考試,假期裡如何安排孩子的時間,也是讓家長們頭疼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