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你正在和單位領導談工作,或是給甲方匯報項目方案,或是和客戶就成交價進行激烈地拉鋸……滴答咚,一條微信,孩子班主任發來的,孩子在學校又犯錯誤了,老師要求你到學校去面談,或是回家後認真批評教育孩子。此時你會是什麼心情?是不是一萬匹草泥馬奔過的趕腳?「額滴神獸啊,您能消停一天嗎?」
這不,4到6年級的孩子們復學才一周,剛剛卸下帶娃的包袱,以為自己終於可以安心上班了的家長們,就被現實潑了點冷水。前兩天,猴叔和幾個同事一起開會時,忽然一位女同事就接到了孩子班主任發來的微信,說孩子犯了點錯誤,讓家長回家後加強教育。之後的會議,這位女同事就有點坐立難安了,從她的眼神中,我們仿佛能讀到幾個小時之後會發生的事情——一場噴火龍和神獸之間的單挑即將上演。
大家正在想著怎麼勸她消消氣,另一位同事給我們講了他自己和孩子前兩天發生的一段故事。這位同事是位有心理學背景的諮詢顧問,他家的兒子也是小學四年級。複課的第一天,他也收到兒子英語老師發來的一段很長的微信。這位英語老師的課堂氣氛一向比較活躍,同學們都很喜歡他。老師在課上舉了個例子:如果你吃飽了,你可以說「I’m full」——「我飽了」,別人就不給你加菜了,但你千萬別說成「I’m a fool」,那就變成了「我是個傻瓜」。
同學們一陣哈哈大笑,這位同事的兒子有點嗨過頭兒了,坐在下面就接了一句「You are a fool.」結果同學們又是一陣狂笑,老師很尷尬,但老師沒有批評他,當作什麼都沒發生,等同學們笑完,接著繼續講課。課後,老師將事情告訴了同事,希望他和孩子好好談談,樹立遵守課堂紀律的意識,特別是要學會尊重師長。
晚上回到家,同事看到兒子一副沒事兒人的表情,心理有點來氣,但他忍住沒有發作,而是正常地做飯,叫兒子一起吃飯,然後和兒子聊復學第一天的見聞,學校裡吃的什麼飯?都見到了哪些老師?哪位同學胖了?哪位同學長高了……邊吃飯邊聊,同事心中也在思考——
一個小男生,在家裡悶了將近半年,終於開學了,回到了熟悉的教室,見到了親切的老師,和好久不見的小夥伴們有聊不完的話題,這種狀態下,要迅速調整到安安靜靜上課的頻道,確實不太容易。兒子在家裡喜歡看漫畫,看笑話書,聽相聲,也喜歡接爸爸媽媽的話茬抖個包袱,剛開始上課,分不清場合,和老師開了過分的玩笑,其實也未必代表他心裡不懂得尊重師長。想到這裡,他失敗失望的心情沒有了,勇鬥神獸的想法轉變了。他跟我們說:自己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先在心理原諒了孩子的錯誤,然後決定,也用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理解老師,尊重老師。
他問兒子:是不是英語課上,英語老師舉了個例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了?兒子意識到有問題,怯怯地說:是。是不是你接了句話,也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了?兒子知道被老師告狀了,立刻低下了頭。同事說:你們班今天來了多少同學啊?大概四十個。老師為了讓大家加深印象,舉了一個搞笑的例子,笑完之後,大家就記住fool和full這兩個詞了。但是如果四十個同學每人都在底下不舉手就發言,每人都說個笑話,那老師的課還上得下去嗎?
你假想一下,你是老師,正在講課,我是四十名同學中的一個,突然我不舉手就喊了一句:「老師是個傻瓜!」同學們一陣哈哈大笑,課堂秩序都被攪亂了。此時你會怎麼做?兒子說:把你叫起來罰站,或者讓你出去!
你看,你在課上開了類似的玩笑,英語老師既沒有當場批評你,叫你起來罰站,也沒有把你轟出去,交給班主任或教導主任,而是當作什麼都沒發生,繼續給大家講課。你猜老師為什麼這樣做?兒子說:為了正常上課,不耽誤大家的時間。同事說:沒錯,還有,老師也是為了給你留面子。老師知道你雖然有點活潑好動愛說話,但是也是個好強的、有自尊心的小男生,因此給你留了面子,不傷你的自尊心,不讓別的同學嘲笑你。因此沒有理你,只是在課後將這件事告訴了我,讓我和你聊聊,你覺得老師處理得怎麼樣呢?
兒子發自內心地說:老師很不容易,我應該感謝老師。同事說;老師在這件事的處理上,表現得非常非常有涵養,他理解你,有給了你最大的尊重,同時也沒有忘記讓我提醒你,端正你對課堂和對老師的態度,我也覺得這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了,你確實應該感謝老師。你打算怎麼做呢?兒子說:我寫一篇檢查吧,明天當面交給老師,跟老師道歉。
同事說:一向不喜歡寫作文的兒子,居然很快就寫出了一篇200字以上,態度誠懇、認識深刻的檢查。一場可能變成家庭風暴的事件,就這麼不紅臉、不叫嚷、不打不罵地解決了。父子間的對話,不像是批評教育,更像是討論、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研討的內容沒有停留在事件本身和錯誤本身,而是啟發了孩子換位思考,先理解老師,再激發對老師的感激之情,然後再上升到培養尊重師長的意識。
聽完這位顧問同事的分享,剛剛接到孩子班主任微信的女同事有了幾分釋然,她說回家之後一定先把這件事放下,踏踏實實給孩子做飯,聽孩子聊聊一天的學校生活,然後再耐心地聽他說說,當時的情景和自己的想法,與此同時想好如何和他探討這件事,如何教育他。
我們一起開會的幾個人也達成了一致的意見——無論小神獸闖了什麼禍,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兩個詞——「愛」與「信任」。
把對孩子的愛放在最前面,無論批評多麼激烈,都別忘了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不會被爸爸媽媽嫌棄和拋棄,不會讓爸爸媽媽徹底失望。發自內心地信任孩子,相信他的本心是善良的,相信他對人對事的理解和判斷,本質上是和我們一致的,相信他有自我成長,自我完善的動機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