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大地廣袤,民風淳樸,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聚居著稱。人們對湘西的感受是神秘、傳奇、極具民俗風情等等。這片大地孕育了古老的文化,源遠流長。其中,苗畫是經常被人忽略的一種重要文化載體。
苗畫的前生今世
一般人想到苗族,腦海中首先出現的是一個苗族姑娘,身穿傳統苗族服飾,精美的苗族銀飾戴在頭上,還有苗族人的能歌善舞,還有精美的苗族刺繡。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
苗族歷史非常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苗族有自己的文字繪畫等文化形式,雖然早期的文字已經失傳,但苗畫因其強大的生命力,流傳至今。
無論從服飾、刺繡我們都能看出苗族人對美的熱愛,毫不掩飾,使用色彩大膽絢麗。似乎,苗族生活中,大多東西都有著極強的裝飾性。苗畫也是如此,使用豔麗的色彩表達苗族人對自然的熱愛,表達美麗。
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苗畫也快要失傳了。若不是2011年,湘西保靖苗畫列入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我想很多人都會慢慢將它遺忘。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民族繪畫還有藏族唐卡、彝族畢摩繪畫、納西族東巴畫,這三者與宗教活動相關,而苗畫卻並非如此。
苗畫源於刺繡,早期就是刺繡花樣,後來發展成為獨立的繪畫藝術,早期的苗畫直接畫在布上,直接用在窗簾、服飾、以及家居裝飾中。布面上的苗畫,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西方的油畫。早期繪製苗畫的顏料大多來自自然界,因此大多是水性顏料,從這點上看,苗畫和西方油畫的油彩完全不同。
苗畫的繪製過程,並沒有太多的刻意修飾,雖然色彩豔麗,卻具有自然清新的特點。
苗畫中迷人的圖騰崇拜
人們可能被苗畫的絢爛色彩及裝飾作用吸引。其實苗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其中蘊含了苗族的圖騰崇拜、民間信仰、藝術文化、風俗習慣、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因此,苗畫確實是一項重要的文化遺產。
深入解讀苗畫,人們能夠感受到苗族文化的眾多迷人之處。
鳥圖騰文化
苗畫中有許多的鳥類圖案,栩栩如生,鳥可以說是苗畫中的重要主題。也許你會說,國畫裡也有許多鳥類圖案,鳳凰、喜鵲登梅、鴛鴦戲水等等。但是苗畫中的鳥類圖案還是有所不同的。鳥類在苗族不僅僅代表了吉祥,這是一種更加原生態的圖騰文化。鳥圖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在苗族,鳥類圖案代表著一種信仰。我國歷史上的鳥圖騰崇拜,從考古學上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苗族,在中華大地上把這種崇拜流傳了下來。在苗族文化中,鳥紋的背後,有著更深層的精神內涵,他們體現了苗族的自然主義精神,以及萬物有靈觀念,在這種圖騰崇拜中,認為可以用精神溝通一切。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本具智慧。鳥圖騰對生命之美,靈性存在的崇拜,讓人心生嚮往。
在我國歷史傳說中,關於鳥是祖先的最早記載來自《史記·殷本紀》。其中說商契的母親因吞玄鳥的卵而懷孕,後來生下商契。而玄鳥的記載,最早出自《山海經》。
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
近年來很熱的仙俠小說、影視劇中的羽族、鳥族靈感,可能都是來源於我國的鳥圖騰崇拜。
蝴蝶媽媽和楓木
蝴蝶也是苗族的重要圖騰崇拜對象。在苗族,一般將蝴蝶親切的稱為「蝴蝶媽媽」,如保護神一般的存在。在神話傳說中,「蝴蝶媽媽」是苗族的祖先。
蝴蝶媽媽出自黔東南苗族神話傳說《苗族古歌》。
蝴蝶媽媽源自古楓樹,懷孕十二年後生下十二個蛋,其中一個蛋孵化出的就是始祖姜央。因此,楓木在苗族的先民看來是重要的親屬,而蝴蝶是媽媽。楓木和蝴蝶都是苗族的重要圖騰。
直到現在,苗族年輕女子也會在衣服上繡或者畫上許多蝴蝶圖案,表達讓「媽媽庇護」的意思。在苗族人的眼裡,自然界的動植物都是充滿靈性的。蝴蝶媽媽是苗族的保護神,是苗族歷史的始祖,是象徵幸福吉祥的神性。
湘西一帶景色迷人,文化燦爛。湘西苗畫色彩率真,仔細品來,特別像來自春天的味道,清新、唯美、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