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2020-12-18 中國青年報

「草原的愛與美,是每年早春北歸故鄉的天鵝帶來的。」姜戎新著的長篇小說《天鵝圖騰》以此開篇。

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內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狼、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我相信更多的人會愛上他們的,並從中吸取和補充精神營養。我只寫了兩部書,但我花費的時間和心血,要比別人寫十幾本書所花費的還要多。」談到《天鵝圖騰》寫作的全新意義,姜戎對本報記者這樣說。

在姜戎創作《狼圖騰》《天鵝圖騰》兩部「重頭」作品的背後,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本報記者近日對姜戎進行了專訪。

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內心的「圖騰」,去內蒙古大草原插隊的原因之一,是被天鵝吸引

記者:不管是《狼圖騰》還是《天鵝圖騰》,您都經歷了一個非常長的創作周期才完成,像這樣時間跨度非常大的作品,您是怎麼把一本書從無到有一點點完善起來的?

姜戎:我通過長期對草原遊牧生活的研究,發現遊牧精神中蘊含著文藝復興的精神源頭。《狼圖騰》之所以在很多國家深受歡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在書裡,看到了祖先豐富多彩的生活和自由剛勇的性格。《狼圖騰》相當於祖先的活化石,使他們備感珍貴和親切。

圖騰的原意為「它的親族」,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做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是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具有神的超自然力,會保護群體和個人,使其獲得神性的力量與技能。圖騰崇拜也是信仰的極致——《狼圖騰》是自由剛勇的極致;《天鵝圖騰》是愛與美的極致。這兩個圖騰給了我追求極致的力量,去攻克一切困難。幾十年來,我把別人閒聊天、玩遊戲、打麻將、看電視(如今是短視頻)的時間,全都用在這兩部長篇小說上了,這才一點點地把這兩部「圖騰」完整地豎立起來。

記者:您曾說,寫作狼是因為自己有在草原上與狼共舞的經歷,相當於一個半自傳體式的作品,那這次您是怎麼想到去寫天鵝的,是什麼契機促使您開始寫這部作品?您和天鵝之間有怎麼樣的故事嗎?

姜戎:我酷愛音樂、美術、電影和文學。當我在南京、北京上小學,還沒有去草原的時候,我就愛上天鵝了。那時我最喜歡的芭蕾舞劇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還有聖桑的名曲《天鵝》。

記得1960年代初我上初中時,蘇聯一對功勳舞蹈家與中央芭蕾舞劇團在北京合演《天鵝湖》。我省下自己的夥食費,排隊買票去看演出,《天鵝湖》在我心裡烙下極深的愛與美的印記。

我之所以去內蒙古大草原插隊,一是嚮往《靜靜的頓河》中描述的遼闊草原的原始和自由,二是被象徵著愛與美的天鵝所吸引。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的內心的「圖騰」。

到了遼闊的草原,在勞動之餘,我時常抽空帶上望遠鏡,到有天鵝的湖河邊去仔細觀察欣賞草原天鵝,看得我如痴如醉,猶如進入了神話世界。那時我一有機會,就到處向老牧民打聽並詢問天鵝和狼的故事與細節,不厭其煩地學習狼和天鵝的知識,那段經歷有一些也寫在《狼圖騰》裡了。

1971年下半年,我開始構思寫狼和天鵝,狼的故事相對來說比較好寫。因為,大多數的故事是我親身經歷和直接採訪得來的,但是,要從中提煉出遊牧草原的核心精神很困難。還需要大量讀書,深入研究史料。那時,我已感到不可能把我搜集的全部天鵝故事放在狼書裡了,因為太多,實在放不進去,而只能把一小部分天鵝的故事寫進去,為將來的天鵝書留一個伏筆和引子。那時,我已意識到,天鵝本身就具有一種與狼的精神等高的精神價值。

然而,有一個無法繞開的難題擺在面前:天鵝崇拜是我寫草原天鵝的軸心,我從老牧民老蒙古族人那裡搜集的大量的天鵝素材和細節中發現,內蒙古草原真正盛行天鵝崇拜的時代,是在薩滿教盛行的古代,一直延續到清朝還有相當的遺存。好在當時有個和我屬於一個生產小組、住得很近的鄰居蘇米亞,他博學多才,知道許許多多草原動物,比如天鵝、狼、鷹、馬和狗的故事。

我跟他很聊得來,經常到他那裡去請教薩滿教的教義,還向他詢問我最感興趣的天鵝、狼的故事和傳說,以及一些歷史和愛情故事。我在《天鵝圖騰》中寫的那些救天鵝養天鵝的故事,許多都是他講給我聽的。為了感謝蘇米亞,我在《天鵝圖騰》裡把女主人公薩日娜的阿爸定名為蘇米亞。

為了追求愛與美的極致,硬著頭皮跨越詩歌這道坎

記者:《天鵝圖騰》與《狼圖騰》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創作上加入了很多詩歌、情歌,來塑造主角薩日娜天才女歌手的身份,非常出彩。採用這麼多詩歌,主要是出於什麼考慮?

姜戎:我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篩選、消化了所有收集到的故事、細節和歷史背景資料,並離群索居遠避塵囂,把自己放逐到城區郊外,有如遁入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和與世隔絕的天堂般美麗的天鵝湖。

內蒙古草原一個最鮮明的特色就是,蒙古人幾乎人人是天生的歌手,不會唱歌的人簡直就不算是蒙古人。而且,蒙古族情侶表達愛主要是兩種方式,一是情歌,二是為所愛的人做許許多多的實事。那麼,我要寫具有內蒙古草原特色的愛與美的小說,就絕對繞不開詩歌,尤其是情歌。而且,還必須貫穿小說的始終。

我是個愛詩的人,但從來沒寫過詩,只在《狼圖騰》中寫過一首小小的兒歌。這個詩歌大坎太難跨越了。但為了我心中的最愛,為了追求愛與美的極致,只好硬著頭皮來跨越這道坎。我花費很多年的時間,潛心鑽研古今中外詩歌及民歌。

多年下來,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失敗,我漸漸找到了詩歌的感覺,詠嘆草原充滿靈氣和生活氣息的風物、風情、風俗,表達男女主人公內心憂傷和豐沛的情感,前後寫進天鵝書中有十幾首,其中有八首較長的天鵝詩歌,大大地增強了這部小說的詩情和愛情的熱度,還原了草原濃烈的浪漫氣息。這樣我就能以我從小養成的美術眼光和素養,加上詩歌的悲情和激情,給我的心血之作《天鵝圖騰》插上詩情畫意的翅膀。我總算在近74歲時,才把這部書稿寫到我自己滿意,並自信又一次達到《狼圖騰》那樣的圖騰極致高峰時,才停筆交稿。這十幾年,尤其是動筆正式寫作、修改的四五年間,幾乎透支了我所有殘存的生命。

在生活中艱辛地尋找觀察、掘地三尺,並篩選出優質「金沙」

記者:在您的筆下,草原如此真實、生動、美麗,您覺得要寫好一片土地,以及在土地上發生的人、動物、愛情,寫作的關鍵是什麼?為了寫這本書裡的故事,您做了那些準備?

姜戎:關鍵在於對內蒙古草原、草原人和草原天鵝深深的愛,在於這種愛又與你終身為之奮鬥的目標和理想緊緊相連。因為,你為之奮鬥的理想也是你的愛,當這兩種愛在一起的時候,它就會激發出你想像不到的激情和力量。這種激情和毅力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尖端武器。

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才華也是有限的。一部作品,我會不斷地修改,五年十年地修改腹稿和電腦稿,甚至不惜推倒重來,一直改到自己滿意。我從小喜愛讀書,青少年時更是手不釋卷,我通常只讀那些已被時間證明是最優秀的作品,反覆閱讀經典,從中獲取最優質的養分。

文學在我心中的地位是崇高和神聖的。我追求的是文學的極致,文學的不可超越性。具體到這部書,腦子裡確定了大目標大框架以後,必須要有豐厚、不可替代的草原生活素材,必須要有無窮無盡的生動、典型、陌生、難忘、奇妙,甚至是「唯一」的細節,細節密集到讀者不能「一目十行」地快讀,才能成為打造作品「金薔薇的金沙」。如果不肯在生活中艱辛地尋找觀察、掘地三尺,並篩選出優質「金沙」,而用隨手易得的「灰沙」來打造作品,那只能造出瓦罐。

記者:《天鵝圖騰》整本書都帶著草原的靚麗風採,您在寫作時候,是怎麼讓自己的語言形成這種風格的?是否有一些生活經歷、書籍或人物帶給您這樣的影響?

姜戎:蒙古族人善良淳樸,熱情好客,心口如一,待人真誠。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內蒙古草原的牧民收養了3000上海孤兒,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牧民照顧他們比自己的親生孩子還要親。那3000個孤兒長大成人以後,無不深情感恩他們的草原養父母。

內蒙古草原人對待知青也是如此,每個知青,心裡都會有一個或幾個終生難忘的、像親生父母那樣的老額吉、老阿爸。我在那片沒有汙染的草原上度過青春成長期,情感及為人處世方法,猶如被寒冷的蒙古高原冷凍保鮮了一樣,一生受益。在遼闊純淨的內蒙古草原呆久了,小說語言自然也被純淨的內蒙古草原和天鵝湖淨化。

兩部圖騰在寫作風格上迥然相異,是因為寫作對象不同。狼和天鵝在風格和性格上有巨大差別。狼是血性戰鬥性的肉食猛獸,天鵝是高雅柔美的草食飛禽,雖然,天鵝護妻護崽也會兇猛拼命,但天鵝多數時間是聖潔安靜溫柔的。我不可能用柔美風格來描寫狼群血戰,也不可能用狂暴風格來描寫天鵝的脈脈溫情。我的寫作風格並沒有改變,依然開門見山,語言簡練,故事新穎,結構嚴謹,情節緊湊,細節密集,追求極致,懸念叢生,出乎意料,寓意深刻,內容豐富,充滿陌生感和「唯一性」。

責任編輯:只恆文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狼圖騰》作者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蒙古狼、蒙古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我相信更多的人會愛上他(它)們的,並從中吸取和補充精神營養。我只寫了兩部書,但我花費的時間和心血,要比別人寫十幾本書所花費的還要多。」
  • 《狼圖騰》作家姜戎出新作:寫完「天鵝」了卻一生的夢想與追求
    2004年,一部名為《狼圖騰》的小說出版,這部以草原為背景、以狼為主角的作品迅速風靡全國,並走向海外,影響了上千萬的讀者。時隔16年,《狼圖騰》的作者姜戎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天鵝圖騰》。前晚,《天鵝圖騰》首發式舉行,低調的姜戎一如既往地沒有到場。
  • 一曲愛與美的「天鵝之歌」——讀姜戎新作《天鵝圖騰》
    從《狼圖騰》到《天鵝圖騰》,姜戎對草原騰格里(長生天)的致敬,也從地到天,上下貫通。而手捧兩部遊牧民族精神圖騰的作品,姜戎意猶難平,痛感無法告慰蒙古草原、天鵝、蒼狼以及他那自由孤獨的靈魂。
  • 讀創讀書|16年磨一劍,姜戎新作《天鵝圖騰》面世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編輯 劉悠揚2004年,以草原為背景、以狼為主角的小說《狼圖騰》的小說出版後一度風靡,16年之後,《狼圖騰》的作者姜戎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天鵝圖騰》,將視線投向了另一種與草原共生千年的動物——天鵝,再現了他記憶中如天堂般的溼地草原。
  • 草原上的「愛」與「美」(新書薦)——品讀姜戎新作《天鵝圖騰》
    時隔16年,《狼圖騰》的作者姜戎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天鵝圖騰》。他將視線投向了另一種與草原共生千年的動物——天鵝,再現了他記憶中如天堂般的溼地草原。對姜戎而言,這部新作的完成,意味著他完成了生命中另一塊重要的拼圖。
  • 老俞閒話丨《狼圖騰》之後,為什麼還要《天鵝圖騰》
    12月2日晚上,在北京坊的PageOne書店,和白巖松、李敬澤一起,為姜戎的新書《天鵝圖騰》做了一場對談直播,現場聽眾也到了100多人。姜戎大家應該很熟悉。一部《狼圖騰》紅遍了中國,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響,被翻譯成了幾十種文字。
  • 狼圖騰作者寫「天鵝」,白巖松這樣點評
    作者:馮婧禕11年的內蒙古插隊生涯給姜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草原的深厚感情曾促使姜戎創作出了小說《狼圖騰》。2004年,這部以草原為背景、以狼為主角的作品迅速風靡全國,被翻譯成37種語言,走向海外。時隔16年,姜戎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天鵝圖騰》。
  • 《狼圖騰》作者再推新作《天鵝圖騰》,白巖松、俞敏洪給出這樣的評價
    2004年,一部名為《狼圖騰》的小說出版,這部以草原為背景、以狼為主角的作品迅速風靡全國,並走向海外,影響了上千萬的讀者。時隔16年,《狼圖騰》的作者姜戎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天鵝圖騰》。前晚,《天鵝圖騰》首發式舉行,低調的姜戎一如既往地沒有到場。
  • 在《狼圖騰》裡看見剛勇,在《天鵝圖騰》裡看見美與愛
    圖說:天鵝在水草豐饒的烏珠穆沁草原生息繁衍 主辦方供圖「蒙古草原的愛與美,是每年早春北歸故鄉的天鵝帶來的。」這是曾經寫出了《狼圖騰》的作家姜戎沉澱16年後寫出的第二部長篇作品《天鵝圖騰》的開篇。這本由十月文藝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天鵝圖騰》中,一切真摯的文字,只為還原作者記憶中,溼地草原上那個恢弘的天鵝王國。姜戎在北京介紹這部作品時,動情地說:「狼圖騰是黑色的,天鵝圖騰是白色的。狼圖騰象徵著自由與剛勇,天鵝圖騰象徵著愛與美,兩個圖騰像太極圖般交融。補上了這個空缺,總算了卻我一生的夢想與追求。」
  • 《狼圖騰》作者16年後再出新作,《天鵝圖騰》講述草原上的「愛」與...
    2004年出版的小說《狼圖騰》曾打動眾多讀者,時隔16年後,《狼圖騰》的作者姜戎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天鵝圖騰》。這次他將視線投向了另一種長久生活在草原上的動物——天鵝,再現了他記憶中如天堂般的溼地草原。在姜戎看來,「天鵝」與「狼」一樣,是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圖騰,是「剛柔相濟、相互作用的整體」。
  • 《天鵝圖騰》首發式:傳奇未完
    2004年,一部名為《狼圖騰》的小說出版了。這部以草原為背景、以狼為主角的作品迅速風靡全國,並走向海外,影響了上千萬的讀者。 時隔16年,《狼圖騰》的作者姜戎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天鵝圖騰》。他將視線投向了另一種與草原共生千年的動物——天鵝,再現了他記憶中如天堂般的溼地草原。
  • 《狼圖騰》作者再出新書 豆瓣評分為何高達9.1?
    這是最近的熱門長篇小說《天鵝圖騰》的開頭。  《天鵝圖騰》是作家姜戎繼《狼圖騰》之後,暌違16年,為讀者帶來的一部關於「愛與美」的至情至性之作。截至目前,這部小說在豆瓣上獲得了9.1分的評分,也有不少讀者紛紛回想當年追讀《狼圖騰》的日子。  小說《狼圖騰》、《天鵝圖騰》的策劃人安波舜則表示,在《天鵝圖騰》中,姜戎首次書寫了愛情,此外,這部小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真實」。
  • 姜戎堅持"狼就是蒙古族圖騰":曾親赴蒙古國考察
    其中以蒙古族作家郭雪波挑起關於「狼是否為蒙古族圖騰」的質疑最為惹眼。面對諸多爭議,許多人都希望《狼圖騰》作者姜戎發聲表態。昨日,姜戎終於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稱自己面對這些質疑「非常憤怒」,並對此詳細列出了多條證據,堅持「狼就是蒙古族的圖騰」。
  • 《狼圖騰》英文版昨全球同步首發
    《狼圖騰》的神話一直在延續。迄今為止4年多的時間,中文版已發行240萬冊,連續4年高居中文圖書暢銷書榜。目前,該書的版權幾乎覆蓋了所有主流語言,已經出版英文版、法文版、義大利版等26種語言的版本。而此次由英國企鵝出版集團出版的英文版共有3個版本:美國版、澳大利亞版和英國版,英文版昨天開始在110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發行。
  • 還「狼性」一個公道——姜戎訪談錄
    迄今4年裡這本《狼圖騰》賣了240萬冊。企鵝出版集團CEO皮特·費爾德(Peter Field)在2007年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宣布:《狼圖騰》是企鵝2008年最重要的一部書,有信心銷售到200萬冊。4年裡,《狼圖騰》沒有登入主流文學界的界面,卻在網絡上被爭吵不休。2008年初,《狼圖騰》入圍茅盾文學獎的評選,但是作者姜戎緊急取消了自己的獲獎資格。
  • 作家批《狼圖騰》:宣揚狼精神是法西斯思想
    長沙晚報綜合消息 近日,姜戎小說《狼圖騰》改編的電影《狼圖騰》票房已經破億,電影熱映之際,  原著小說的一些爭議內容再度被提及。  郭雪波在微博回應讀者評論時表示,關於針對《狼圖騰》的質疑,「我可是說了好多年……著名蒙古族老作家瑪拉沁夫還找組織反映過,我們一直在呼喊,發我們的聲音。可在狼圖騰形成的利益集團面前,我們深感到聲音何其微弱!」
  • 小說《狼圖騰》遭爭議 被指虛構蒙古族信仰崇拜
    電影導演阿諾說,「小說是原著作者姜戎的,電影是我的。」 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狼圖騰》既不是歷史,也不是紀錄片,可以允許虛構存在,包括蒙古民族精神與狼性。  羊年春節伊始,大熒幕上就闖進了一匹狼——《狼圖騰》票房近日突破6億。
  • 《狼圖騰》中的草原邏輯
    沒有狼的訓導和磨礪,大字不識一個的成吉思汗,就不會成為舉世聞名的軍事家。狼是天下第一兵家。」狼,究竟是如何在草原上生存的呢?狼,為什麼能夠成為遊牧民族膜拜的圖騰呢? 我帶著疑問和獵奇的心理,閱讀了姜戎寫的《狼圖騰》。
  • 小月書評|蒼茫的天,草原的狼,一個民族的靈魂——《狼圖騰》
    ——《狼圖騰》《狼圖騰》,是2004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戎。主要講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遊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作者簡介:呂嘉民(筆名姜戎),漢族,1946年4月生於北京,籍貫上海。曾任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師。
  • 法導演開拍"狼圖騰" 主角"狼"訓練有素能聽懂英語
    由法國知名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改編自姜戎同名小說的影片《狼圖騰當日,在劇組訓狼基地,劇中的主角「狼」也公開露面,訓練有素的它們令在場所有人讚嘆不已。據片方透露,《狼圖騰》劇組將在今年7月至12月拍攝有關動物和自然的場景,而有演員參與的重場戲則將於明年3月至年底完成,成片計劃在2014年底同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