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圖騰信仰,還是動物崇拜,總有一款猜想適合你

2021-01-10 蘇家酒窖

是圖騰信仰,還是動物崇拜,總有一款猜想適合你

與中國十二生肖「外來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本土說」。

持有本土說觀點的不僅有中國漢學家,在上世紀初時許多外國漢學家,如勞費爾、伯希和、呂德爾、貝利等,他們也都認為十二生肖起源於中國。本土說與外來說的觀點完全是針尖對麥芒,相持不下,學者們紛紛發表文章互相抨擊。其實造成這樣混亂複雜局面的原因十分簡單,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成功結束了這場混戰。

那麼為這場曠日持久的爭論畫下句點的是什麼呢?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想到,那就是——能夠證實猜想的證據。

十二生肖紀念幣

不論支持哪種假說,除了大膽提出猜想之外,還要有小心求證的環節。

在史料不足的情況下,提出一種觀點只要邏輯自洽,能夠使人信服就可以了,楊慎先生的「天地自然之理」很明顯就是一個失敗的假說,但是如果猜想是某一任皇帝效仿始皇帝書同文、車同軌那樣要求黎民百姓使用生肖紀年,相比之下倒還有些靠譜。

值得慶幸的是,近些年來中國許多考古文物陸續出土。其中與十二生肖相關的文物有甘肅天水放馬灘秦簡《日書》、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等,這些新發掘出的考古資料都證明了一個事實——中國十二生肖「外來說」是難以成立的。因此,不論「外來說」的邏輯多麼完整,理由多麼豐富,所有的一切在沒有證據支持的情況下,都只是空中樓閣。

本土說

甘肅天水放馬灘秦簡《日書》

當然「本土說」也不是簡單的理論,在成功趕跑「外來說」之後,內部的矛盾就顯現出來了——這當然還是因為史料不足,現存史料只能證明生肖不是從國外引進來的,但是說明不了生肖是如何在國內成長起來的,所以「本土說」的內部理論也要互相打架,甚至更為激烈。

如果在「本土說」這一大的框架下繼續歸納分類,又能再細分為「圖騰說」、「動物崇拜說」、「天文說」、「地支說」、「多種成因說」,每個學說都有其合理之處,不知道讀者們看過之後更支持哪一種理論。

剪紙作品 猴

「圖騰說」的支持者主要有董家遵、劉堯漢、何星亮。

董家遵認為,古姓和生肖同源於圖騰。

據顧炎武先生考證,春秋時代只有二十二姓。董先生在此基礎之上更進一步發展,認為最古老的姓只有十二姓,而這十二姓又源於十二獸的名稱,因此,這十二獸即古代社會的圖騰。

劉堯漢主張十二獸起源於原始圖騰崇拜的根據是彝族的圖騰和哀勞山虎銜山神廟紀日「十二獸」壁畫以及彝文《母虎日曆》碑,他的文章《「十二獸」曆法起源於原始圖騰崇拜》專門考證了這些觀點。

何星亮在《圖騰文化與人類諸文化的起源》裡說:「我國探討十二生肖或十二獸的文章主要有兩篇,一是董家遵於1946年發表的《古姓與生肖同為圖騰考》;二是劉堯漢先生的《「十二獸」曆法起源於原始圖騰崇拜》。這兩篇文章都從不同角度說明古代漢族和少效民族的紀曆十二獸和十二生肖均源於圖騰。」最後他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贊同生肖文化源於圖騰崇拜的說法。

十二生肖與圖騰崇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或許生肖源於圖騰崇拜是有道理的,但是由於條件限制,目前還找不到直接的證據來證明這一觀點。

圖騰之說當然也並不是完美無瑕的。圖騰可能是任何一種事物,可以是動物、植物、甚至是無生命的東西,從十二生肖動物的選取來看,應該是人類進入農耕文明社會以後的產物,將人從生肖動物的選取中分離出來就是最有效的證明。如果十二生肖直接來源於圖騰崇拜,那麼十二生肖便不會只有動物形象。

另外還有一點,從傳世文獻及地下出土文物來看,從先秦至秦漢幾千年的時間裡,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我國已經開始使用生肖紀年法,漢民族的圖騰時代比較久遠,而明確的生肖資料則要遲至秦漢時期,這中間的真空期未免也太長了——莫非整個民族集體失憶整整幾個世紀?從這一點上來看,圖騰之說難以說的通。

剪紙作品 馬

「動物崇拜說」的擁躉者有仲候等人。

據他們研究,十二支與動物的對應關係起源於上古人們對動物的崇拜。

將動物十二支與人的生年相關,最晚在南北朝時已有,當時的敘事文章稱人喜歡稱屬相,如「東昏侯屬豬」,「崔慧景屬馬」(詳見《南齊書●五行志》)。而這種習慣的起源,因史無明證,所以推測大約也是在東漢時代。

原因在於「幹支紀年始於東漢」,將與之對應的十二種動物價為年的代號和生於此年的人的屬相,應是自然而合理的發展。

仲候在《十二屬相與人生》表示:「十二支在殷商時已嫻熟使用,屬相是在春秋時才產生的。屬相產生晚於十二支,是對十二支的附會,選擇十二種動物作為替代十二支的符號,源於古人的動物崇拜心理。」

還沒等跟別的流派的專家吵架,自家人先就打起來了,一個說「幹支」是東漢時期的造物,一個說殷商時期早已經有幹支存在了,生肖的事情還沒搞清楚,又得去考察天幹的事情。

中國科技大學的張秉倫先生認為屬相源於原始時代的動物崇拜。

這種說法其實與圖騰崇拜說有點像,在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認識自然能力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對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如六畜)產生依賴感,對危害自身的動物(如虎、蛇)產生恐懼感,導致產生對動物的崇拜,是非常可能的。

張先生認為十二屬相動物便是人們在動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響下產生的用來紀年、紀月的獸歷。並由此認為十二神獸,十二屬相是一脈相承的,其共同來源都是原始動物崇拜。

剪紙作品 鼠

「天文說」的當家人是鄭文光等人。

鄭文光在《論十二辰與十二次》文中提出,十二生肖的出現,不僅離不開天文學背景,而且有些生肖就誕生於對星象的聯想,寅虎之例最為典型。

他肯定了郭沫若的十二支是從古人觀察天象而誕生的思路,並進一步論證道:「十一生肖來自十二支。午為馬,有天上眾星命名為證。前面的辰為龍,也是如此。辰位的角宿一和大角這兩顆亮星,正是象徵著東方蒼龍這條龍的兩角,因而得名。寅為虎,前述寅位眾星屬於軒轅,而十分象一隻蹲踞的猛獸的頭部,希臘以之為獅子座;我國不產獅,以之肖虎。當然,十二生肖不能完全從星象裡找出根源,恐怕只有一部分符合,另一部分是拼湊上去的——這也不完全是題外話。」

吳裕成在《中國生肖文化》中也贊同並引用了鄭文光的觀點。

但是李零先生完全否定十二生肖源於天文這樣的觀點。

這種假說有點類似於聯想想像,確實也不是不可能,古人夜觀天象,看到天上的星星似龍肖虎,有時像猴子,有時又是老牛,不過星星組成的圖案竟然有老鼠這種小動物有些難以使人信服。

剪紙作品 兔

「地支說」的代表人物是葉舒憲。

葉舒憲在作品《生肖文化及其起源》中認為十二生肖源於十二地支,是古人「遠取諸天」的產物。在他看來,十二之數來自天象,地支和屬相都是用來記載歲星一周天這十二年的方式,由於地支紀日法過於抽象,因此才加上生肖以便使用和記憶。

郵票 生肖蛇

最後是以常峻等人為代表的「多種成因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咳咳,以辯證的方式看待問題)

常峻在《中國生肖文化》裡說:「中國十二生肖......是圖騰崇拜與古曆法十月曆相交融、組合產生的。」他還說:「十二生肖源於遠古先民的十二獸紀曆法,這種紀曆法又與原始動物崇拜及圖騰崇拜分不開。」

雖然沒有相關的直接證據,但是這種說法還是有道理,十二種生肖動物在上古時代有可能被用來紀曆。

吳乃華、魏彬在《奇趣生肖歷》裡也有類似的觀點,即生肖是一種潛在的社會文化現象,它從多方面吸取營養,既有人們對天象的觀測,對自然的認識,又有人們從口常的生活、生產和社會生活中產生的智慧結晶。經過數百年以至數千年不同文化的交融匯合,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才最後形成。

以上就是關於十二生肖由來的「本土說」的諸多觀點學說,讀者們,你們有沒有自己支持的流派,或者是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呢?

小編我自然是最贊成「多種成因說」。

「多種成因說」沒有以偏概全,而是平等的看待每種因素在生肖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功勞,應該是最公正的。畢竟文化的發展是複雜曲折的,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具體總結的話,中國漢文化流行的十二生肖,主要是古人對天文星象和動物崇拜長期發展認識的最終結晶,十二生肖在中國幾千年歷史的長河中,表現出的蓬勃生命力,與中國長期處於農業社會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當然這僅僅是小編淺顯看法,博君一笑而已,如果讀者們對這一命題有興趣,想要了解更多專業的知識,不妨去搜尋前輩們的著作閱讀一二。

感謝各位朋友的閱讀,我是本文作者良木,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別忘記關注我們的百家號蘇家酒窖,每天為您帶來最有趣的傳統文化!也歡迎把我們分享給您的朋友們!如果您其它有趣的想法,也歡迎評論留言給我們一起討論哦~麼麼噠(ov)ノ

相關焦點

  • 小說《狼圖騰》遭爭議 被指虛構蒙古族信仰崇拜
    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化研究室主任色音也是蒙古族人,一直從事蒙古歷史文化研究,他也表示,把狼當作蒙古人的圖騰,缺少歷史依據。  要想知道狼是不是蒙古人的圖騰,首先要了解「圖騰」概念。  「圖騰」是西方舶來的概念,將「圖騰」一詞引進中國的是清代學者嚴復,他於1903年譯英國學者甄克思的《社會通詮》一書時,首次把「totem」一詞譯成「圖騰」,成為中國學術界的通用譯名。
  • 1.3 早期太陽崇拜和鳥蛇圖騰探源
    (一)早期太陽崇拜與太陽鳥在中國,黃河域、西南和華南等地都發現日神信仰和太陽崇拜的文物,如廣西左江流域、雲南滄源和四川珙縣的崖畫,這些證明中國遠古時期普遍存在著太陽崇拜的現象和遺蹟。在中國遠古時期,甚至還存在著一元日神信仰的現象,太陽崇拜似乎是較之祖先崇拜為更普遍和重要的信仰之一。
  • 從原始崇拜到宗教信仰的文化傳承與演變
    這方面已經有許多學者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論述,筆者也曾在「中國反邪教網」發表過關於宗教與邪教信仰區別的文章,這裡不再贅述。可問題是:眾多涉邪教人員在認識上依舊迷信「神」(上帝)的存在。所以,宗教的起源及演變問題到底是一種歷史文化的發展結果、還是「神」的安排?就成為了必須要回答的問題(也是回答邪教)。當涉邪教人員脫離邪教後,是繼續到宗教中信奉神靈還是擺脫有神論的影響而完善「自我」的人格?
  • 古代:圖騰畫的——藝術象徵
    圖騰藝術及圖騰信仰的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中國甚是紅火,至今仍有不少學者在這一領域裡孜孜耕耘著。就中華文化而言,從原始時代到近代,從中原大地到各少數民族地區,圖騰藝術包括圖騰繪畫與圖騰雕塑藝術的象徵意義是十分豐富的。圖騰繪畫的文化象徵亦不外乎直接的象徵和間接的象徵。
  • 遠古信仰的傳說力量《海島大亨》艦船圖騰
    圖騰,遠古的信仰賦予了它神奇的力量。無論是飛龍在天或躍在淵,還是天命玄鳥涅磐重生,帶有傳奇神力的圖騰,刻印在了《海島大亨》的艦船之上。承載著遠古信仰的力量,圖騰將為各位水手的海戰之路保駕護航。 圖騰的威力,需要鑲嵌在裝備上展現出來。船塢被上天賦予了神聖的意義,在這裡可以對艦船裝備進行圖騰鑲嵌。每個裝備都可以鑲嵌三個圖騰,而每個位置有不同的功效,耐久、攻擊或是防禦。
  • 精神的力量:精神圖騰的無窮吸引
    5.死後靈魂的存在又是另一個階段的信仰。一些靈魂將下地獄,一些得以升到天堂。另一種信仰叫萬靈主義。萬物,除了動物,還包括植物、雷、水、土、火等都是有精神或靈魂的。人類的行為要是觸犯了這些靈魂,它們就有可能對人類加以報復。所以對於這個階段的靈魂信仰,人類依舊抱著畏懼的心態。
  • 湘西苗畫中迷人的圖騰崇拜與生命之美、自然靈性
    苗畫中迷人的圖騰崇拜人們可能被苗畫的絢爛色彩及裝飾作用吸引。其實苗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其中蘊含了苗族的圖騰崇拜、民間信仰、藝術文化、風俗習慣、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因此,苗畫確實是一項重要的文化遺產。
  • 神異圖騰「牛」矗尊
    圖騰崇拜是一種最為原始的宗教形式。漢民族是牛圖騰,許多少數民族也基本以牛為信仰、置圖騰。
  • 為什麼會出現「圖騰」,他的作用是什麼?為啥直到清代還有圖騰
    「圖騰"一詞作為一個外來詞,是英語"totem"的音譯,來源於印第安語,最早是由清代學者嚴復引進我國,直譯為"它的親屬"或者"它的標記"。作為原始宗教的一種,在原始社會,它被部落尊崇為神的靈魂的載體,它是最早的社會組織的標誌,當然在原始社會中在團結群體,維繫種群之間關係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每個姓氏都有專屬於自己的圖騰,你姓什麼?「守護神」又是誰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多數人連自己的姓氏文化都不太了解,更何況是存在於其後的圖騰文化。最初的圖騰起源於原始社會,當時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或植物奉為祖先或者守護神。早期社會抵禦自然災害是極其困難的,所以在人們的美好期盼下,圖騰被神化。隨著文明的進步,同一血緣的人匯成一種姓氏,由此產生圖騰文化。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專屬圖騰,有專門的「守護神」,讓我們一同了解其背後的文化。
  • 圖騰與宗教:心靈的支撐與政治必需品 | 進化的歷史040
    人類社會的不同階段人們的心理結構也是不同的,表現為觀念、信仰也是不同的。不論是圖騰的萬物有靈還是宗教的一神論反映的都是人類的心理結構與需要。在社會層面宗教更多追求秩序,這也有利於初期的人類社會發展。圖騰與宗教宗教對於個體是信仰,對於群體則是秩序。——透明的思想部落時代的圖騰圖騰對早期的人類社會非常重要。
  • 軍事民主制,農村公社圖騰崇拜:2020考研歷史學名詞解釋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複習指導>專業課>正文軍事民主制,農村公社圖騰崇拜:2020考研歷史學名詞解釋 2020-06-16 21:36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圖騰:中國人的圖騰文化和對某些動物的刻板印象,到底是什麼?
    提到圖騰,這個詞兒大家很熟悉,是指一種原始的崇拜,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漢民族的龍圖騰,還有前幾年比較火的狼圖騰,古代的圖騰多以自然的動植物或者是傳說中的動植物為圖騰,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對自然 有著一種敬畏之心,其實現在提倡的可持續發展 也是對自然有種敬畏之心 。
  • 趙琛鳳圖騰崇拜與品牌起源
    編者寄語:本文摘錄於趙琛教授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品牌學》,第二章品牌史,第二節龍鳳圖騰。中國的文字有一種字體叫「鳥蟲篆」,這種字體大概產生於楚國。楚國人尊鳳愛鳳成風,篆的出現,是人們在文字上留下的地域文化標誌,也體現了天地自然的觀念。民間有「鴻雁傳書」之說,靈性的鳥類可以為人們傳遞書信。
  • 原始時代圖騰就成為人們來表達對大自然的敬仰與忌憚的獨特形式
    觀念一詞,指的是思想意識或觀點、概念,是客觀事物在人腦裡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有時指表象)。思想,指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或形成的觀點:也指某種思想體系。思想的內容為社會制度的性質和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在階級社會中,思想具有明確的階級性。
  • 動物派對靈感空白?一大波圖騰帽飾給你好看!
    就小編來說,還有比動物主題更適合告別2020的嗎?答案是沒有。寓意美好的各種動物圖騰帽飾最適合調動造型氣質、除舊迎新啦。有了它,點亮派對氛圍不要太輕鬆。由神秘大自然創造出的超幻星鼠,倚仗一對「萌力量」溢出的大耳朵滿世界自由飛行。這隻小福鼠所到之處,都灑散著源於愛與夢想的夢幻色彩。
  • 千萬別穿圖騰衣服和亂紋身,小心會影響你的運氣
    所謂圖騰,就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做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他們有一種超自然力,會保護自己,並且還可以獲得他們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裡,圖騰實際是一個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
  • 華夏Ⅱ四職業圖騰驚豔現世
    名詞解釋:圖騰 所謂圖騰,是指數千年前人們相信某種動物、自然物或想像的神怪之物同氏族有血緣關係,因而用這種動物、自然物或神怪之物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標誌,由於各個氏族崇拜和信仰的圖騰不同,廣袤的華夏大陸上逐漸形成了絢麗多彩的圖騰文化。
  • 圖騰與兩性的關係
    印第安人圖騰一詞,是Totem音譯,源自於印第安語,意即「你是我的親屬」。圖騰的歷史很悠久,很多遠古人類部落都有圖騰崇拜的歷史,現在流行的紋身,其實和圖騰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譬如說我國古代百越族,最大的特徵就是「斷髮紋身」,歐洲的古凱爾特民族在古希臘羅馬的史書描述中也都是有紋身習俗。直到現在,世界上還有很多存在的原始部落都還能看到這一風俗。圖騰的出現,是人類進步到某一階段的產物。大約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區分不同族群的氏族,氏族的出現標誌著人類兩性關係的一大進步。每一個氏族都有自己區別於其他氏族的圖騰。
  • 每個姓氏都有專屬自己的圖騰,你姓什麼?看看你的「守護神」是誰
    遠古時期的人類,無法理解自然界的環境、動物,於是尊它們為神靈,在抽象的自然崇拜當中,原始人類會祭拜天地、日月星辰、四季,祈求風調雨順。 而動物崇拜已經被古人寫進了《山海經》,《山海經》的神靈、異獸都是古人根據動物進行創作,《南山經》以龍、鳳凰、鳥類為主;《北山經》以蛇、馬、豬為主;《西山經》則是虎、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