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圖騰,這個詞兒大家很熟悉,是指一種原始的崇拜,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漢民族的龍圖騰,還有前幾年比較火的狼圖騰,古代的圖騰多以自然的動植物或者是傳說中的動植物為圖騰,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對自然 有著一種敬畏之心,其實現在提倡的可持續發展 也是對自然有種敬畏之心 。人們對自然中的動植物都有一個刻板印象,並把這個刻板印象帶入到文學作品當中,就拿著名的小說《水滸傳 》來說 裡邊就有許多和動物有關的綽號,可以說是什麼動物都有,最普遍的如跳澗虎,種箭虎,錦毛虎,插翅虎。比較特殊格色的如翻江蜃,九尾龜,旱地忽律(鱷魚)所以這就屬於人們對動物的一個刻板印象。對於漢民族來說大家都是龍的傳人,但是龍是傳說中的動物,除了龍提到最多的就是虎,今天咱們就具體講一下,那些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動物,和人們對於它們有哪些刻板印象,有哪些象徵意義?
一:最古老野生的動物之一
老虎應該是中國最古老的本土猛獸之一,是中國人印象最深的一種猛獸。能參與到對老虎的捕殺,或者敢於直面老虎都被視為勇猛的象徵。甲骨文中就有對於老虎的記載,可以說,老虎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野生動物。而且老虎是一種獨居動物,和獅子有所不同,獅子是群居動物。有人常說 一山不容二虎,老虎都特別有領地意識,而且習慣獨來獨往,所以人們雖然畏懼它,但是也會成群結隊的去捕殺它。這使老虎成為中國最早的猛獸象徵。
當然,能夠成群結隊 對付老虎的,那個時候還是少數,大多數人對於老虎存在畏懼之心。中國最早的傳言應該就是老虎吃人的傳言,所謂三人成虎 ,就是只帶傳言的一種方法。無數的先輩證明,老虎吃人的傳言是真的。但是,近年來還有許多人去以身試法,現在的老虎都關到籠子裡去了,有些不甘寂寞之人 還是想看看老虎有沒有失去野性。事實證明老虎吃肉和你吃飯一樣是本能的反應。
二:老虎獅子的刻版印象
隨著文化的發展,逐漸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個符號,最精銳的部隊可以叫虎賁軍,最有名的將領 可以叫五虎上將。從這裡可以看出人們對老虎雖然有恐懼之心,但是恐懼之中多的還是敬畏,也許是老虎的生活方式 讓人敬畏吧。他就像一個獨行俠,從來都是靠單獨的武力去徵服獵物。在氣節方面來說,老虎比獅子要強的多,雖然在不同的地域它都被稱為百獸之王。老虎總是單獨行動,最多不超過三隻,而且老虎不吃腐肉。
這方面獅子與他恰恰相反,獅子是群居性動物,而且也吃腐肉。雄獅在族群中多擔當一個保護者的角色,雌獅負責大部分的照顧幼崽和捕獵活動。獅子的這種生活方式,明顯一點都不符合中國的主流文化價值觀。它們生活的方式一點都不帥,而且雄獅有嚴重的吃軟飯傾向。說這麼多都是扯淡,獅子出現在中國文化中,本來就比較晚而且多貢品的形式出現,中國境內最早是沒有野生獅子的,不過 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應該有獅子的分布。中國出現獅子是在漢朝以後以貢品出現,而且在不同的時候 獅子的形象是有所改變的,這看中國的傳統獅子雕塑就可以看的出來,現在的獅子雕塑形象出現比較晚,顯得溫順可愛一點都不酷。
三:汗牛駿馬
除了獅子和老虎,中國還有最重要的最傳統的六畜,其中有以馬和牛最為重要。馬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和軍事物資。在古代馬和牛都能被上升到戰略地位,馬就不必說了是最重要的軍事交通工具 ,牛是最重要的生產工具。所以這兩個重要的地位 ,也註定了他們成為中國祭祀文化的一部分。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純色的,或者說純種的動物實為難得格外被人看中。所以成純色的牲畜也是重大祭祀的首選。正所謂青牛白馬祭天地。當然 除了大型祭祀以外,馬和牛都不能輕易的宰殺。
馬是軍隊運行的根本之一,牛是精工細作的根本之一。在 一定的時期裡,殺牛是犯罪行為。當然,主要原因還是那個時候的生產力不發達 ,這條法律主要為了對生產資料的保護,而且牛和馬都是容易被馴化的,就是我們普遍說的通人性。在中華文化中,牛也成為了勤勞能幹的文化象徵,正所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馬的象徵意義就更多了,比如對於家中有出息的晚輩經常回贊其為我家千裡駒。馬和牛是中華文化兩個積極向上的象徵,也就是中華人民對於這兩種動物的刻板印象。
四:比較偏門的圖騰動物和象徵動物
除了這些比較普遍的,還有一些比較偏門的動物,屬於不同的習俗產生不同的文化形態,比如烏鴉在滿族的文化中,就是一種神鳥。這一點和漢族文化出入比較大。還比如因為和福氣的福諧音蝙蝠也成為象徵福氣的一個圖騰紋,最常見的文世就是五福(蝠)臨門 。還有比如和祿諧音鹿在中華文化中也有著比較美好的寓意。和鹿經常一起出現的,就是鶴,有長壽鶴鹿同春,松鶴延年等寓意。還有以信義忠貞著稱的大雁等等。
總結:不管是家畜還是野生動物,對人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應該保護生物多樣性,號召人們多保護野生動物,那麼 大家對於古代文化中的動物圖騰,還有 動物的刻板印象 還有哪些自己的看法 歡迎大家收藏 評論 分享 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