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宗教哲學史上出現過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就是弗洛伊德。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這位人物。弗洛伊德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他生於奧地利,早年就讀於維也納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曾在呂布爾研究所和維也納總醫院工作,後來自辦精神治療診所,並在多所歐美大學授課。1908年,主持創建了國際心理分析學會,創辦了《心理分析學年鑑》和國際心理分析學出版社等
在宗教心理研究上,弗洛伊德的興趣集中於宗教起源問題。這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該問題是當時宗教學界的研討熱點,幾乎到了「談宗教言必稱起源」的程度;其次,是因為弗洛伊德不滿足於已有的成果、特別是文化人類學家的解釋,想用精神分析方法予以深化。於是,宗教起源問題便被弗洛伊德當成了「普及推廣精神分析理論的示範田」。他的收穫主要見於兩本名著,《圖騰與禁忌》和《摩西與一神論》。
弗洛伊德很關注圖騰研究方面的進展。19世紀後期以來,圖騰現象便是文化人類學家的研討熱點,因為它被看做人類文化進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通過考察這種原始信仰體系,可發現原始社會結構的基礎。然而,圖騰現象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如何揭示圖騰崇拜的本質呢?
儘管眾多文化人類學家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但弗洛伊德認為,他們並沒得出令人滿意的答案。就圖騰起源問題而言,「歷史的觀點」,也就是達爾文所提出的進化學說,比現有的文化人類學理論更有啟發性。圖騰對象大多是動物。弗洛伊德指出,小孩子對動物的看法和原始人有明顯的相似處。譬如,小孩子還沒把自己跟動物截然分開他們表達某些生理需要時,像饑渴感,也覺得自己很接近於動物。
可是,小孩子也會對動物特別是寵物突然產生畏懼心理。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畏懼動物可能是兒童最早發生的心理病症了。儘管目前對這種兒童畏懼症的研究還沒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但有不少精神分析個案表明:患者都是男孩,他們的恐懼從心靈深處來看都跟父親有關。也就是說,他們恐懼動物不過是畏懼父親心理的替代現象。
通過這些分析,弗洛伊德強調,事實與原始人的圖騰觀有重要聯繫。這主要表現在兩點:對動物的認同;這種認同所產生的雙重情感—敬仰與畏懼。這兩點聯繫至少可證明,原始人圖騰觀中的動物是父親形象的替代物。這種推斷沒有什麼新奇之處,原始人事實上早就講明白了。在原始人的心目中,圖騰動物所象徵的就是他們的祖先或「原始的父親」。
現在的問題在於,文化人類學家恰恰忽視了這一事實。因而,我們可從這個事實出發,把精神分析理論和文化人類學成果結合起來,解開「圖騰之謎」。這樣來,宗教現象的起因就明朗化了。總而言之,這種特殊的圖騰餐主要反映出兩種相反的現象:屠殺圖騰動物通常絕對屬于禁忌;可這種暴行卻變成了一種哀悼方式、種慶祝儀式。顯而易見,這裡表現出的情感矛盾和前述兒童恐懼症一樣,可歸因於「俄狄浦斯情結」。因此,所謂的圖騰就是父親形象的替代物。
在弗洛伊德看來,分析到這裡便可重返達爾文的假設,大致描述宗教現象的起源過程了。這個描述很像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說,而且有些宗教學專著或教科書講到弗洛伊德的宗教起源觀點時也傾向於把它當作故事簡述一遍。但為了如實反映弗洛伊德的原本觀點,我們還是引用他在晚年著作裡所作的歸納為好,這樣不僅可避免常見的「自我理解式的複述故事」,同時可使前面評述過的幾條線索匯集起來。
不僅如此,弗洛伊德還試圖用上述觀點來解釋宗教現象的演變過程,特別是西方宗教傳統 基督教的產生過程。另一種則是相關的研究領域、特別是宗教學界的尖銳批評。據國際宗教史學會前秘書長夏普的回顧,《圖騰與禁忌》出版後,主要遭到了兩方面的冷遇譏諷:一方面,該書看似本人類學著作,大量利用了許多名家觀點,但人類學家幾乎全都把它看做胡言亂語而不予理睬。
另一方面,在宗教學家看來,該書雖然探討了受人關注的宗教起源問題,幾乎引用了所有的權威理論,但稍有背景知識或歷史意識的讀者都會感到,它就像一個擺滿了哈哈鏡的鬧市,裡面什麼都有,可統統變形了,看不到任何歷史真相這樣一種歪曲歷史的理論純屬胡說八道,根本不值得認真考慮。然而,即使那些惡語相加的批評者也不得不承認,弗洛伊德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他以科學的態度把宗教經驗研究領進了新大陸一一潛意識領域。而對於這件事情,你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