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學之父弗洛伊德:沒有一個心理學家的內心是完好無缺的!

2020-12-13 百家號

hello,大家好,這裡是小咖聊歷史,弗洛伊德名言:道德感是人的獨特品質的組成部分,一個有道德感的人如果心裡感到誘惑就對誘惑反抗,而不屈從於其他人。弗洛伊德出生在奧地利摩拉維亞弗萊堡一個猶太人家庭。他創造了精神分析學。作為一個精神病學家和醫生,弗洛伊德在精神病學方面做出了巨大成就。他的作品《夢的解析》把他的輝煌推到一個高度;作為一名心理學醫生,他為當時的人們留下了許多傳奇,他的許多心理學作品更是讓弗洛伊德這個名字被世人所銘記,弗洛伊德是猶太人,小時候很愛學習,但當時的歐洲猶太人經常被其他種族所歧視。這使弗洛伊德從小變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但是,這種精神壓力不但沒有將弗洛伊德壓垮,還成了他立志成為一名心理學醫生或者一位精神分析學家的精神動力,弗洛伊德常說:「我經常地感受到自己已經繼承了我們的先輩為保衛他們的神殿所具備的那種蔑視一切的全部激情;因而,我可以為歷史上的那個偉大時刻而心甘情願地獻出我的一生。」這表現了他對現實種族歧視制度的不滿,這種情感從弗洛伊德兒時一直伴隨著他。

弗洛伊德向來都是以簡單著稱,他只有三套衣服、三雙鞋子、三套內衣,這些衣服只能替換著穿。1873年,弗洛伊德以優異的成績考進維也納大學醫學院。開學後第一學期僅開設兩門課程,醫學與化學,第二學期有解剖學、植物學、化學、顯微鏡實習和礦物學等。同時他還選修了布呂克教授主講的「語態和語言生理學」,而布呂克教授對他的影響和教育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並且維也納大學要求學生必須精通一門哲學,弗洛伊德便選修了布連坦諾教授的哲學思想,布連坦諾教授幾乎影響了弗洛伊德的一生,因為布連坦諾教授是天主教哲學家,同時也信奉經院哲學,並且推崇中世紀託馬斯·阿奎那歪曲改造的亞里斯多德主義。由於弗洛伊德在中學和大學預科時就精通希臘文、英文和拉丁文,因此,弗洛伊德基本上都是完全自己找亞里斯多德原本精心研究,這使他沒有接受遭到歪曲理解的亞里斯多德思想,也使得弗洛伊德的作品總帶有一種悲觀思想,弗洛伊德不但對於哲學有自己的看法,他對生理學、解剖學等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因為他在遇到問題下結論之前,都會自己翻閱大量的資料去求證。

1891年,弗洛伊德獲得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士學位。他便自己開了一個治療精神病的診所,在他的診所裡開始了生理學的研究。在行醫的過程中弗洛伊德結識了當時很多著名的內科專家和精神治療專家,1895年弗洛伊德把自己對「歇斯底裡」這種症狀的研究寫成《歇斯底裡論文集》出版,同時在文集裡面提到了催眠術。催眠術的應用標誌著精神病治療的一次重大變革。這種方法後來成為弗洛伊德進行精神分析療法的基石。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是被心理抑制和壓迫著的領域,它存在於人們內心陰暗的角落裡,但這要經過外力的幫助、引誘和啟發,經過分析,除掉精神的壓力,才能轉化為「意識」。這種「潛意識」在未發現以前深不可測,但就其內容和傾向性有好有壞。總而言之,通過催眠法發現了人的「潛意識」這才能進行夢的解析,對心理治療和精神治療才有幫助,1900年,著名的《夢的解析》出版。這本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是弗洛伊德的自我分析。弗洛伊德在這以前的理論研究和精神治療的實踐,可以算作是他進行自我分析的基礎,但是,促使他進行自我分析的導火線是父親的逝世。

父親死後,弗洛伊德便開始在母親那兒打聽自己的童年生活,依照自己童年生活的研究來發現兒童時期的研究,最後他發現兒童的「性本能」及其演變對於人類一生心理發展有著決定性影響。並且他還得出「俄狄浦斯情結」(亦譯「戀母情結」)這一結論,這一理論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同形形色色的心理學派徹底地區分開來,並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別上標出了引人注目的、獨具特色的符號,《奧底帕斯潛意識情意綜》是他最有創造性、最有意義的論著之一。這本書開始幾乎無人問津,但是裡面的觀點卻驚世駭俗,有的反對者聲稱他是一個瘋子,即使有贊同的人也不太喜歡裡面的分析。因為這些涉及了本能與文明之間不可避免的衝突,但是弗洛伊德把人們從極端推理以及理性的角度解放出來,並且使我們對於人的行為對於心理方面來說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他關於不可接受的人的無意識的本能衝突對於我們來了解神經症狀、夢幻以及行動與動作完全顛倒提供了理論支持。後來他的觀點逐漸擴散到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這讓弗洛伊德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後來由於希特勒的反猶太人法,弗洛伊德以88歲的高齡到英國倫敦避難,1939年,他在倫敦去世。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E·G·波林評價弗洛伊德:「在弗洛伊德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具有偉大品質的人,他是思想領域的開拓者,思考著用一種新的方法了解人性。儘管他的概念是從文化的潮流中取得的,他仍然是這樣的一位創始人,他忠於自己的基本信念而辛勤工作了50年,同時他不斷修改自己的觀念體系使它趨於成熟。他是一個領袖,在他自己的周圍集結起一群強有力的支持者,他的工作從最初的默默無聞,雖經別人謾罵,聲名狼藉,後來由於追隨者不斷增多,他的批評者又勉強接受了他的某些特殊論點,才逐漸一點一滴地重新得到了支持,直到他關於人類動機的全部思想普及於心理學家們和普通人之間。在他們看來,弗洛伊德的這一形容詞幾乎與達爾文主義同樣耳熟能詳。他已使潛意識心靈這個概念變成了常識。正是弗洛伊德,他把動力概念引進了心理學,使心理學者們看到了它,又採用了它。誰想在今後3個世紀內寫出一部心理學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姓名,那就不可能自詡是一部心理學通史,因為偉大的人物乃是史學家筆下不容忽視的人物。」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我的分享可以點讚,分享,收藏,想要了解更多歷史歡迎關注小編,每天分享不重樣,如果你有關於歷史的知識想要了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評論,小編會第一時間回覆你們,謝謝大家下次見!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一個創世紀的心理學家降臨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一個創世紀的心理學家降臨這是一個名叫弗萊堡的小鎮子,也就是維亞納北邊大概一百五十英裡距離的一個小鎮。在這裡的人們都信奉著天主教,可以說這裡也是一個非常小的猶太人社區。在維也納大學學習醫學的過程中,弗洛伊德發現自己在這方面的造詣可能不會很大,隨後就開始了尋找自己其他感興趣的方向,比如說精神病學。跟隨當時巴黎著名的精神病學家沙可學習了一些時日後,弗洛伊德覺得自己也可以先開個自己的小診所。因為有精神病理學講師的資格證,加上自己多年來習得的醫學知識,在這裡他的能力完全足以支撐起一個小診所的負擔。
  •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沒有哪個人能永遠守住內心的秘密
    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通過破解人的潛意識,就能夠挖掘出對方不為人知的動機,換言之,我們內心緊緊守護的秘密,都會被人通過破解潛意識而暴露在太陽下。所以,弗洛伊德才說:「沒有哪個人能永遠守住內心的秘密。」
  • 精神病學之父弗洛伊德說:女人到底需要什麼?終於有答案了
    精神病學之父弗洛伊德說:「儘管我用了30年的時間研究女性的心靈,但我還是不能回答這一個大問題:女人到底需要什麼?」好吧,弗洛伊德也許不知道女性最深切的需要,但是現代的研究向我們揭示了這一點。在婚姻中,妻子最基本的需要包括:(1)被丈夫珍愛,(2)得到理解,(3)得到尊重。
  •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骨灰罈被竊賊打碎
    資料圖: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法創始人弗洛伊德。中新網1月16日電 據「中央社」16日報導,今年元旦期間,有竊賊試圖偷取精神分析法之父、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及其妻子馬莎(Martha)安置在倫敦的骨灰,結果未遂。據分析,小偷可能是想偷走骨灰罈。據報導,倫敦西北部一家火葬場的員工元旦當天在地板上發現打破了的骨灰罈,竊賊似乎是前一晚試圖偷走過程中把骨灰罈打碎。
  • 稱為「維也納第一精神分析學派」,譽為精神分析之父的弗洛伊德!
    其中,既展現出他成為精神分析之父的完整歷程,也揭示他矛盾而傳奇的多彩人生以及他隱秘的內心世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知名醫師、精神分析學家,猶太人,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被稱為「維也納第一精神分析學派」。他提出「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結」、「力比多」、「心理防衛機制」等概念。
  •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第一個實踐場所名氣大增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第一個實踐場所名氣大增弗洛伊德前往巴黎深入學習精神病學的同時還在醫院裡面進行實踐性的操作,一方面你能夠從實踐中檢驗真理,一方面還能不斷的學習和發現問題。在醫院實習的這幾年時間裡,弗洛伊德發表了很多篇關於神經系統臨床方面的報告。也正是通過這些報告的整理,讓那個弗洛伊德對神經系統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這段時間裡,只要是關於延髓方面的問題,弗洛伊德幾乎就像目無全牛,每次都能夠準確的定位問題存在的方向。弗洛伊德在實習的過程中診斷出來了一個病人,很可能是患有神經炎的患者。
  • 你知道弗洛伊德怎麼分析夢嗎
    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的領軍人物,有可能你沒聽說過,但你肯定知道他的著作《夢的解析》,今天就來具體說一下,弗洛伊德和他對夢的解析。1,弗洛伊德雖然弗洛伊德和他們觀點飽受爭議,也沒有得到主流心理學界的認可,雖然他和他的著作影響深遠
  • 心理學小故事(弗洛伊德篇)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作為精通七門語言的「狂人」,在八歲的時候就已經閱讀了莎士比亞作品的弗洛伊德可以用天才來形容,但往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弗洛伊德最終向世人呈現了一個有史以來「最怪癖的」心理學家形象。我們打算用三期左右的內容來扒一扒這位心理學大師的小八卦,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持續關注一下哦!
  • 百憂解盛行的時代,談弗洛伊德真的過時了嗎?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前些天我在知乎寫了一篇文章引用了一些弗洛伊德的理論,然後就遭受到鋪天蓋地的質疑甚至詆毀。我開始思考馬上2020年了,是否弗洛伊德真的過時了?在談弗洛伊德理論是否過時前,我們有必要再了解一下弗洛伊德這個人,因為我知道很多人抨擊弗洛伊德的同時,他們其實並沒有認真了解過這個人。弗洛伊德是誰?
  • 解析夢境的大師——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出生於奧地利弗菜堡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父親是布匹商;母親是父親的第二個妻子,她把所有的愛都寄托在年幼的弗洛伊德身上。弗洛伊德3歲時,父親所從事的販布行業局勢惡化,父親的生意終至破產,債務纏身。1873年,弗洛伊德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維也納的一所中學,進入維也納大學就讀醫學。弗洛伊德學醫並不完全是為了從事臨床醫療工作,而是想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人和社會。由此,他跟隨當時著名的生理學家布魯克從事生物學研究整整3年,科研選題為《魚類的神經結構和人類的大腦解剖》。隨後,他又赴法國與當時著名的法國精神病學家查爾科特合作研究精神病學。
  • 今日歷史丨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出生:所有的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
    今天,是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生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著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創始人,被稱為「維也納第一精神分析學派」。被人們視為判斷對方內心的標準之一,如下:弗洛伊德,奧地利猶太籍。在他童年四歲的時候,舉家遷居維也納。長大後,他進入維也納大學學醫,獲醫學博士學位。弗洛伊德曾與精神病學家布洛伊爾合作,研究用催眠術和癔病。
  • 追尋內心意象的心靈大師——榮格 | 生長物語
    然而我們相信,內心深處蘊藏有向上的力量,它們只需要一個契機,被重新喚醒。而榜樣就是這樣的微光,那些已經完成人生答卷的人,用自己的成長經歷,譜寫出一則無聲的生長物語,向我們展示生命的力量,於重重迷霧之中點醒我們。心理學家更是這樣一種存在,由於他們從事專業的特殊性,對內心世界有更深刻的探索反思。於是我們分享這些故事,希望生長物語能在需要的時候,帶給你們一點希望與勇氣。
  • 醫生弗洛伊德,何以成為世界知名的心理學家?
    弗洛伊德是大名鼎鼎的,非典型心理學家,為什麼說是非典型呢?因為他本職是一名醫生,專門跟精神病人打交道,他後來提出「心理動力學」,雖然對後世影響巨大,但這個學說並不是建立在科學的研究上的。但弗洛伊德並不太注重實驗研究,他只是純粹的,對人類的思想、情感、行為很感興趣,所以才不斷的探索。很多人問,一個維也納普普通通的醫生,何以成為全世界都知名的心理學家?有天賦,天生對這個領域有興趣,有極度的熱情,或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 艾裡克森——忠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上)
    文/小歪講心理圖:來源網絡艾裡克·洪伯格·艾裡克森(Erik H Erikson),美國精神病學家,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是一位堅持弗洛伊德力比多學說的新精神分析流派代表人物之一。和大部分領軍人物不同,艾裡克森是屬於那種資質平平的學生,沒有大學文憑,立志要成為一個藝術家,卻也只能靠著給小孩們畫像流浪苟活。而他的人生轉折點發生在了1927年的夏天,在來到藝術聖地維也納後,機緣巧合下,艾裡克森結實了一位女心理學家——安娜·弗洛伊德,是的,正是弗洛伊德的幾個孩子中,唯一繼承了她父親職業的那位精神分析學家。
  • 基督教與現代精神病學
    上課鐘聲響了,他卻置若罔聞,開始喃喃地朗讀新聞的標題, 其中包括世界上人類的各種難題,人與人之間非人道待遇等等,都是我們每日司空見慣的。然後,他慢慢地抬起頭來,說:「這個世界簡直一團糟!」接著他花了足足一個鐘點,闡釋說心理學是收拾這一團糟的唯一曙光。可笑的是這些年來報章上的新聞並沒有兩樣,犯罪率不斷增加,街道全無安全可言,城市中充滿暴亂;鎮靜劑雖充塞市場,精神病院仍然門庭若市。
  • #歷史上的今天# 1939年9月23日,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
    (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 1939年9月23日,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
  • 中國世界古文化: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全世界生物元老」巴甫洛夫
    1856年,在捷克的摩拉維亞省,一個偉大的生命降生了,他就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1881年,弗洛伊德修完了醫科,獲得了醫師資格,成為一名醫生,但他對實際的醫療工作並不感興趣。弗洛伊德發現了潛意識和「俄狄浦斯情結」,這些發現對理解人的心理結構和情慾起到很大的作用。1885年到1886年,著名心理學家夏爾科在給歌斯底裡症患者治療時發現,病人在被催眠的狀態下,症狀就會消失,但是心理健康的人在催眠的狀態下,則會出現歇斯底裡的症狀,夏爾科進一步發現,引起病人行動或精神障礙的並不是器質性的病變。
  •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國外解釋夢的來源和刺激的第一人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國外解釋夢的來源和刺激的第一人我們每個人一生都會做很多夢,也許曾經我們並不關注自己的夢,總是在醒來的時候將它漸漸地選擇性遺忘。但是在弗洛伊德眼裡,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他認為做夢是因為人在睡眠的時候受到了幹擾,要是沒有任何的幹擾我們就會安靜的沉睡和快速的甦醒。其實大家也會有這樣一種感覺,要是晚上做夢了,第二天起來就會很疲憊,整個人一天都有一種昨晚沒怎麼睡好的感覺。所以根據現實情況來看,弗洛伊德的推測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弗洛伊德認為夢的產生一定有客觀原因,這個客觀原因就是外界刺激。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
    他們可通過弗洛伊德、布裡爾、費倫齊和我自己所刊行的大量論文,尋找他們的前進道路,這些論文不是依照任何連貫性的計劃來安排的,而且大部分是寫給那些對這門學問已有所知的人閱讀的。或者,他們也可力圖鑽研較系統的著作,如希契曼和巴巴拉·洛的書,這些書由於將那麼多的內容壓縮在短短的篇幅之內,以致病在簡約難懂。
  •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的13句經典名句,句句戳心,引人深思
    作為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學家,可以說弗洛伊德對心理學貢獻是非常大的,他提出了一系列對世界影響重大的心理學理論,創立了精神分析學派,極大的促進了心理學理論的發展。公元1856年,弗洛伊德出生於奧匈帝國的一個富商家庭,大學期間學的是醫學,25歲就獲得維也納大學醫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