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小故事(弗洛伊德篇)

2020-08-27 學贊教師


本期人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精神分析創始人,被世人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他乃世人所公認的心理療法領域的開山鼻祖。

作為精通七門語言的「狂人」,在八歲的時候就已經閱讀了莎士比亞作品的弗洛伊德可以用天才來形容,但往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弗洛伊德最終向世人呈現了一個有史以來「最怪癖的」心理學家形象。


我們打算用三期左右的內容來扒一扒這位心理學大師的小八卦,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持續關注一下哦!



因為弗洛伊德的經典理論一直都是教師資格證和教師招聘考題中的常客,所以本期我們就從其基本理論出發,聊一聊理論背後的那些故事。


1.潛意識理論

在首批真正嚴肅提出潛意識理論的人之中,弗洛伊德是其中之一,而潛意識理論幾乎是他所有理論的基石。

對我們來說,潛意識是指人類心理活動中,大腦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到的部分。但是,弗洛伊德發現了更多。在他非常年輕的時候,弗洛伊德就認為,潛意識會驅使我們做出一些行為,並讓那些壓抑在我們內心世界的感情表現出來。

他非常肯定地認為幾乎我們的所有行為都是由潛意識支配的,這意味著我們的「自由」並不會完全按照我們一開始想像的方式去發展。

雖然可以肯定我們確實有潛意識,但我們很難去評判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有多少是正確的或者說真相的成分有多少。


2.夢之理論

夢的解析》一直以來都是外行人對弗洛伊德除名字外的第一認識,書中的主要理論是,在夢中,人們能完成在有意識狀態下想做而又不能做的事和願望。

弗洛伊德因為對潛意識十分重視,所以當知道他苦心研究「夢」時,人們也許並不會感到太驚訝。他認為,夢可以分為「你記得的夢」和「你不記得的夢」。

他的理論指出,你實際記得的夢只是你在夢中思考的一些東西的「重現」,它掩蓋了你真實的想法。

而夢是做夢的人願望的表達,白天沒有實現的事,晚上就會在夢裡夢見;可能這就是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


3.精神分析法

儘管仍有人懷疑弗洛伊德是否首度開創了精神分析法,但他依舊以此聞名世界。即便如此,弗洛伊德卻確實是普及精神分析法的「第一人」,更是影響了眾多諸如卡爾,榮格這樣偉大的心理學家的重要先驅。

精神分析法往往通過了解病人的童年經歷以及大多數無意識的行為來對他們進行分析。

比如那個最經典的五歲男童恐懼症的案例,主要講述了一個性早熟男孩從患上對馬的恐懼症到治癒的全過程,並深入到這個男孩性心理的方方面面,比如「戀母仇父」情結,對生殖器的疑惑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一直被人詬病,即便在現如今的社會心理學圈裡,也依然廣受爭議。而人們對於他自身的信仰問題也是議論紛紛,但他對心理學的影響和貢獻卻是毋庸置疑的。


4.性心理發展理論

弗洛伊德總結過一些奇怪的理論,其中有很多理論至今仍不被人們認同。

他認為小孩子,甚至是嬰幼兒,都對性有潛意識的「渴望」。這其中產生的「固著現象」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例如口腔期(或口欲期)、肛門期(或肛欲期)以及性器期。

如果有孩子在口腔期的早期階段形成口欲滯留性格(oral fixation),那麼在這一階段結束時,這個孩子會習慣於咀嚼物品或者需要嘴裡一直含有東西;

如果有孩子在肛門期缺少合適的照料,他會形成肛門克制型人格(oral-retentive),根據字面意思,就是指兒童在這一時期養成的由於克制糞便排洩得到快感的不良習慣。


5.口欲滯留理論

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就是弗洛伊德在抽著他最喜歡的一個牌子的雪茄時,他的一個學生提醒他,像他這種由他自己造成的,失調的——也就是經常需要含東西在嘴裡的這種行為,也許就是「口欲滯留」。

對此,弗洛伊德有一句有名的回答:「有時雪茄就只是雪茄」。弗洛伊德確實很愛抽雪茄。他也說過雪茄在他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且他認為雪茄能提高他的工作效率。

一句話,如果他的「口欲滯留」理論是正確的,那他肯定得了口欲滯留,並且或多或少有些幼稚性退化症狀。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弗洛伊德長期在與癌症做鬥爭。主要因為他長期吸菸,晚年患上了口腔癌。他曾經堅持戒菸一年多,但最後還是煙不離身。弗洛伊德周圍的一些人說,一般情況下他每天都會抽20支煙。在這種情況下,他做了34次大大小小的手術,可是最終還是死於癌症。

儘管弗洛伊德精於心理學,但他也沒能擺脫他的壞習慣。

相關焦點

  • 第二期:帶你走進弗洛伊德的浪(gou)漫(xue)愛情三角戀
    不定時更新相關心理學家 | 教育學家的小軼聞,或某個理論誕生的小故事。拋開心理學大師的光環和成就,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弗洛伊德也經歷過愛情的甜蜜和求而不得的哀傷,今天我們來聊聊弗洛伊德的美(狗)好(血)生(愛)活(情)~
  • 心理學導論——賴皮的弗洛伊德
    (個人著作《夢的解析》就像人類夢境說明書一樣普及全球)他被普遍認為是支持性本能論的。他們說:這不是科學弗洛伊德(委屈)抱怨:「他們說我這不是心理學」。弗洛伊德在科學界的不受歡迎,我覺得跟他老是問奇怪的問題有關。跟吵架的邏輯有關。比如上圖這個情境之後,弗洛伊德會說:病人A,你憎恨你的爸爸。病人A:哦,你說的對。
  • 弗洛伊德和他的心理學小圈子
    這一年的10月22日,德國人費希納(Gustav Theodor Fechn-er,1801-1887)一覺醒來想到研究心的方法。他為物理刺激和心理感覺之間的關係建立了一個方程式。費希納原來是萊比錫大學的物理學家,因研究色彩與視覺而患上眼疾,病癒後轉向心的研究。他的心理學被稱為心理物理學。在費希納之後,德國生理學家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建立實驗心理學。
  • 弗洛伊德-這位「西方周公」是心理學的代言人嗎?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利用個案研究(精神疾病患者)和內省(自我描述)的方法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論,也被視為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最出名的著作為《夢的解析》《圖騰與禁忌》《性學三論》。他用超凡的想像力、創造力及邏輯能力構建了一個紛繁複雜的理論世界,精神分析理論囊括了人類心理的每一個方面,並試圖解釋人類的一切行動。
  • 心理學理論之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對人格進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學家,他的「人格三結構」理論是第一個完整的人格理論。他不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層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欲望、動機等非理性的無意識因素的存在和影響,這大大豐富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內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實,這比以往的心理學對人的內心世界的認識更深刻。
  • 從心理學的角度正確理解我們的人生(上)
    前段時間看到過一個報導(沒有去證實,僅供大家參考): 8-16歲的中小學生中,抑鬱率已高達34.57%,甚至高於成年人。隨著現代社會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多,中年危機橫行,中年油膩大叔霸屏,心理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逐漸成為顯學,學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正確理解我們的人生,顯得尤為重要。
  • 心理學筆記之弗洛姆《逃避自由》第二篇之涉及弗洛伊德理論
    包頭本地的專業心理學服務資源: 搜「志誠心理」公眾號弗洛伊德更多從生物層面理解人的心理,弗洛姆更多從社會性的角度理解人。如果並非單一地強調誰對誰錯,不以非此即彼的思維進行,二者並不衝突。弗洛伊德理論比較多地解釋了人內在的力量,尤其是生物性的,非理性的力量以及內在的動力關係。弗洛姆基於弗洛伊德的個人心理分析,把人放在人際關係(這是卡倫霍妮所強調的)的層面來分析。子女與父母是小人際,社會就是大人際。所謂的大人際就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行為和心理歷程的科學,對人心理的認識需要進行測量分析。本文所要講述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比較符合大眾對心理學的認識。精神分析產生於19世紀末,創始人是奧地利醫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強調人的本能的、情慾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闡述了無意識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為中的作用,開闢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它重視人格的研究、重視心理應用。
  • 從心理學的角度正確理解我們的人生(中)
    )榮格的人格分析心理學榮格是瑞士心理學家,1907年開始與弗洛伊德合作,之後因為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而分道揚鑣,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提出"情結"的概念,把人格分為內傾和外傾兩種,主張把人格分為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
  • 心理學:弗洛伊德的前半生與癔病研究
    學習心理學,你可以不知道精神分析的具體內容,也可以不了解精神分析與個體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的區別。但你不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作為心理學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他對心理學的貢獻已無需多言。在他功成名就之前,他的心理學道路也經歷過種種質疑與艱辛。本文重點介紹從弗洛伊德研究心理學開始到初步創立精神分析理論的這段坎坷道路。
  • 《作家與白日夢》: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重要文論
    弗洛伊德(1856年-1939年)弗洛伊德不僅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個偉大人物,他的學說對文學的衝擊也是極大的。當然,弗洛伊德本人在文學上也是頗有研究,莎士比亞、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他熟稔的文豪,並結合他們的作品作了很多心理學上的探索。《作家與白日夢》,這篇寫於1908年的論文,是弗洛伊德從心理學角度對文學的分析,在文學批評上也是具有重大意義。弗洛伊德以兒童遊戲為例,認為「作家的工作和孩子遊戲時的行為是一樣的」。
  • 自體心理學看待弗洛伊德
    自體心理學強調所有精神病理都是基於自體結構的缺陷,自體的扭曲,自體的虛弱。所有自體的缺陷都源於童年期的自體-自體客體關係的障礙。自體心理學與傳統精神分析的區別是,自體認為在客體本能的領域的病理衝突,即對客體的愛與對客體的很的病理性衝突,尤其是被俄狄浦斯情結的各種衝突,並不是精神病理的基本原因,而是結果。
  • 心理學丨全面解讀傳奇人物之弗洛伊德
    心理學丨全面解讀傳奇人物之弗洛伊德關於弗洛伊德的一生與精神分析學派的發展在心理學領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絕對是個神奇的存在。自我分析則是弗洛伊德更深層次的心理冒險。1897年,在父親去世後的一年,弗洛伊德開始了他的自我分析。進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自己的夢。在進行了兩年的自我分析後,他認為心理障礙是由於性緊張累積而引起的。他把分析的結論寫成了《夢的解析》一書並於1899年出版(出版日期寫的是1900年)。
  • 心理學2-精神分析理論:弗洛伊德
    |寫在前面|我們通過上篇文章的學習已經對「驚人假說」、「二元論」、大腦及其功能有了基本認識,現在需要進一步學習一些基礎理論。我將分成兩篇文章主要描述兩大心理理論:1、精神分析理論(代表人物:西格蒙特•弗洛伊德)。2、行為主義理論(代表人物:伯爾赫斯•弗雷德裡克•斯金納)。這兩位都是心理學的泰鬥,而這兩大理論是眾多理論的基石,更重要的是其中很多觀點對於我們如何理解當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 弗洛伊德說要精神分析,但科學心理學是這樣的
    弗洛伊德說從前人們對夢的解釋是不科學的,而他的弟子阿德勒則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缺乏科學心理學的要求。那麼,到底什麼是科學的心理學?普通人是否有能力判斷,一些媒體上的心理分析話題是否具有科學性?這本《這才是心理學》給普通人提供了一個途徑,能夠正確認識心理學。
  • 心理學:佛洛依德的(唯樂原則)
    在精神分析理論中,我們毫不猶豫地認為,心理活動發生的過程是受唯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自動調節。也就是說,我們相信,在這些心理活動的過程必然是由一種不愉快的緊張所引起的,而且這個過程沿著這樣的方向發展,最終結果會與那種緊張的減緩一致。
  • 扎克·施奈德、《盜夢空間》與弗洛伊德心理學(六)
    扎克·施奈德、《盜夢空間》與弗洛伊德心理學(一)扎克·施奈德、《盜夢空間》與弗洛伊德心理學(二)少女性幻想?扎克·施奈德、《盜夢空間》與弗洛伊德心理學三紮克·施奈德、《盜夢空間》與弗洛伊德心理學(四)扎克·施奈德、《盜夢空間》與弗洛伊德心理學(五)在本文第二章少女性幻想?扎克·施奈德、《盜夢空間》與弗洛伊德心理學(二)中,我們引用了一首南宋末年禪宗高僧無學祖元禪師的《臨刃偈》:乾坤無地卓孤筇,且喜人空法亦空。
  • 看完5位心理學大神的故事,徹底愛上心理學
    華生曾做過一個驚世駭俗的關於嬰兒恐懼的心理實驗(見下圖),實驗中那個倒黴孩子叫「小艾伯特」,才11個月大。斯金納出身於一個山清水秀的小鎮,有兩大愛好:一是手工製作,研製各種小發明、小創造;二是玩小動物,捕魚捉青蛙,逮蛇玩蜥蜴……研究心理學後,斯金納把小時候這兩個愛好結合起來,製造了著名的斯金納箱,專門摧殘小白鼠;最後甚至發明了一個育嬰箱,在裡面養孩子。
  • 變態心理學讀書筆記(1)
    變態心理學讀書筆記(1) *導言及歷史回顧*●心理病理學研究的是心理障礙的性質、發展和治療手段。其關注人們為什麼會有出人意料、甚至荒唐和自我挫敗的行為、思維和感受。●患有心理障礙的人常常背負汙名(社會對行為處事不同於大眾的群體持有的消極看法和態度。)
  • 心理學電影推薦(中)
    小約翰•福布斯-納什(拉塞爾•克勞)在念研究生時,便發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論,該理論雖只有短短26頁,卻在經濟、軍事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原本只以為是一場有錢可拿的角色扮演遊戲,但隨著實驗的進行,權力的意志漸漸得到體現,所有的人都似乎迷失在角色之中……   本片根據2001年的德國影片《Das Experiment》改編,故事取材自馬裡奧·喬丹努(Mario Giordano)的小說《黑盒子》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