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精神分析創始人,被世人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他乃世人所公認的心理療法領域的開山鼻祖。
作為精通七門語言的「狂人」,在八歲的時候就已經閱讀了莎士比亞作品的弗洛伊德可以用天才來形容,但往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弗洛伊德最終向世人呈現了一個有史以來「最怪癖的」心理學家形象。
我們打算用三期左右的內容來扒一扒這位心理學大師的小八卦,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持續關注一下哦!
因為弗洛伊德的經典理論一直都是教師資格證和教師招聘考題中的常客,所以本期我們就從其基本理論出發,聊一聊理論背後的那些故事。
1.潛意識理論
在首批真正嚴肅提出潛意識理論的人之中,弗洛伊德是其中之一,而潛意識理論幾乎是他所有理論的基石。
對我們來說,潛意識是指人類心理活動中,大腦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到的部分。但是,弗洛伊德發現了更多。在他非常年輕的時候,弗洛伊德就認為,潛意識會驅使我們做出一些行為,並讓那些壓抑在我們內心世界的感情表現出來。
他非常肯定地認為幾乎我們的所有行為都是由潛意識支配的,這意味著我們的「自由」並不會完全按照我們一開始想像的方式去發展。
雖然可以肯定我們確實有潛意識,但我們很難去評判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有多少是正確的或者說真相的成分有多少。
2.夢之理論
夢的解析》一直以來都是外行人對弗洛伊德除名字外的第一認識,書中的主要理論是,在夢中,人們能完成在有意識狀態下想做而又不能做的事和願望。
弗洛伊德因為對潛意識十分重視,所以當知道他苦心研究「夢」時,人們也許並不會感到太驚訝。他認為,夢可以分為「你記得的夢」和「你不記得的夢」。
他的理論指出,你實際記得的夢只是你在夢中思考的一些東西的「重現」,它掩蓋了你真實的想法。
而夢是做夢的人願望的表達,白天沒有實現的事,晚上就會在夢裡夢見;可能這就是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
3.精神分析法
儘管仍有人懷疑弗洛伊德是否首度開創了精神分析法,但他依舊以此聞名世界。即便如此,弗洛伊德卻確實是普及精神分析法的「第一人」,更是影響了眾多諸如卡爾,榮格這樣偉大的心理學家的重要先驅。
精神分析法往往通過了解病人的童年經歷以及大多數無意識的行為來對他們進行分析。
比如那個最經典的五歲男童恐懼症的案例,主要講述了一個性早熟男孩從患上對馬的恐懼症到治癒的全過程,並深入到這個男孩性心理的方方面面,比如「戀母仇父」情結,對生殖器的疑惑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一直被人詬病,即便在現如今的社會心理學圈裡,也依然廣受爭議。而人們對於他自身的信仰問題也是議論紛紛,但他對心理學的影響和貢獻卻是毋庸置疑的。
4.性心理發展理論
弗洛伊德總結過一些奇怪的理論,其中有很多理論至今仍不被人們認同。
他認為小孩子,甚至是嬰幼兒,都對性有潛意識的「渴望」。這其中產生的「固著現象」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例如口腔期(或口欲期)、肛門期(或肛欲期)以及性器期。
如果有孩子在口腔期的早期階段形成口欲滯留性格(oral fixation),那麼在這一階段結束時,這個孩子會習慣於咀嚼物品或者需要嘴裡一直含有東西;
如果有孩子在肛門期缺少合適的照料,他會形成肛門克制型人格(oral-retentive),根據字面意思,就是指兒童在這一時期養成的由於克制糞便排洩得到快感的不良習慣。
5.口欲滯留理論
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就是弗洛伊德在抽著他最喜歡的一個牌子的雪茄時,他的一個學生提醒他,像他這種由他自己造成的,失調的——也就是經常需要含東西在嘴裡的這種行為,也許就是「口欲滯留」。
對此,弗洛伊德有一句有名的回答:「有時雪茄就只是雪茄」。弗洛伊德確實很愛抽雪茄。他也說過雪茄在他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且他認為雪茄能提高他的工作效率。
一句話,如果他的「口欲滯留」理論是正確的,那他肯定得了口欲滯留,並且或多或少有些幼稚性退化症狀。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弗洛伊德長期在與癌症做鬥爭。主要因為他長期吸菸,晚年患上了口腔癌。他曾經堅持戒菸一年多,但最後還是煙不離身。弗洛伊德周圍的一些人說,一般情況下他每天都會抽20支煙。在這種情況下,他做了34次大大小小的手術,可是最終還是死於癌症。
儘管弗洛伊德精於心理學,但他也沒能擺脫他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