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年從師範學校畢業,最感到高興的,是從此不用吃學校的飯菜。學校的飯菜有多難吃,現在記憶已模糊。唯記得一件事,有一次,同鄉從家裡帶一瓶麻油來校,吃飯的時候,滴了幾滴在我碗裡的水燜茄子上(我一直固執地認為,水燜茄子是天下第一難吃的菜),再吃時,感覺美味無比。那時我覺得麻油真是個奇蹟。
沒曾想多年以後,我仍然要吃學校食堂的飯菜。也許這就是我的宿命,擺脫不掉。大約從2009年開始,學校啟動了「午託管」服務,學生中午在校就餐,上午自習,老師們也被迫陪餐。這事兒吧,最初大家都很樂觀,學校可以收取一筆託管費,家長省卻許多麻煩,似乎是雙贏的局面。只可惜,後來衍生出一系列問題,至今剪不斷理還亂。
我覺得自己是午託管服務最直接的受害者。第一,我的教學管理任務加重了很多;第二,我又吃上了學校食堂難吃的飯菜,尤其是水燜茄子冤魂不散。所得到的,不過每月兩三百元託管加班補助。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但學校食堂煮菜的味道幾十年不變。只要聞到,便食慾全無,吃起來更是難以下咽。還是以水燜茄子為例,你說沒下本錢吧,舀到碗裡,半碗茄子半碗油;你說下了本錢吧,偏又那麼難吃,還不如蒸熟了加兩勺醬油搗爛了味道好。
農村有句俗話:大鍋的飯,小鍋的菜。學校食堂做出的飯菜,正好相反。煮飯用的是是蒸汽櫃,飯不香;做菜用的是大炒鍋,色香味俱無。
如果只是加工方式受限,學校食堂的飯菜還不至於令人深惡痛絕。碩鼠偷油、使用劣質食材最可怕。當年師範食堂的飯菜難吃,學校解釋用的是米糠油,味道不好但有營養。現在想來,估計我吃的是初代地溝油。
近日看到一條新聞,無錫某校8.5元的學生午餐費,竟被剋扣掉5元,學生吃的是蘿蔔白菜火腿腸。總務處主任通過虛開送貨單,從孩子們口裡摳了130萬。經調查,無錫586所初中小學幼兒園,都不同程度存在這種現象。
其實,又何止無錫如此?剋扣學生夥食費是很容易的,學校食堂一般從菜市場採購食材,而菜市場的商家,根本不提供稅務發票,都是手寫白條入帳。雖然有經手人、證明人、審批人籤字,但基本沒有任何監管意義,只要這三人共謀,便可以無中生有虛構購買單,相當於直接印鈔票。至於剋扣多少,就要看他們的良心和膽量了。
大鍋飯菜本來就不好吃,被管理者剋扣之後,只能購買劣質和便宜的食材,做出來的飯菜更是難以下咽。很多學生打了飯菜,轉身就倒進垃圾桶,寧可餓肚子或買零食吃,也不願意嘗一口。
現在無錫成立了全資國有配送公司,採取集中採購、統一配送的模式。但不要太樂觀,筆者所在縣,三年前就採取了這種模式。實踐證明,只不過換了貪佔學生夥食費的人而已,集中採購的食材,價格比市場零售價還高,箇中原因,不言自明。學校後勤處的人和供應商勾結,收貨時虛構採購數量,照樣也可以吃飽。
這樣說,學生夥食費這塊唐僧肉,就沒辦法逃出妖怪的魔掌了?其實也未必,關鍵是要有決心做好這件事。我認為從以下三個方面對統一配送模式進行優化,可以堵住大部分漏洞:
一、家長委員會深度參與集中採購的全過程。
二、建立專門的網站或小程序,將食材採購與配送的價格、數量,全部在網上公示,每日更新。各學校也要每天上傳收貨與消耗的數據。
三、每天安排幾位家長陪吃,對食堂工作進行監督。
我更推崇的,是關閉學校食堂,學生自帶午餐。學校提供微波爐,讓學生自己加熱食物。如果孩子太小,動手能力不行,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牛奶、麵包、雞蛋等營養豐富,又攜帶方便,不需要二次加工的食物。這樣,就可以釜底抽薪地解決學生午餐的諸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