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侯派出所是梅州市大埔縣公安局首個「楓橋經驗」派出所,百侯鎮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民風淳樸,也是梅州市首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作為百侯鎮核心區的侯南村享有中國傳統古村落、中國傳統村落、全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之美譽,成立社區警務室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不言而喻,針對如何發揮警務室民警作用,用「警色」守護「古色」,打造具有百侯人文特色的「楓橋經驗」派出所,百侯派出所侯南警務室民警劉萬湧以實際行動遞交了一份讓組織滿意、群眾點讚、同事認可的答卷。
劉萬湧
百侯派出所侯南警務室民警
百侯是一片紅色的沃土,國際共產戰士蕭壽煌、長徵紅軍幹部楊蘭史等優秀百侯兒女進行偉大革命實踐事例,比比皆是,件件傳奇。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劉萬湧以此為激勵,不斷強化自身革命理想信念,築牢忠誠警魂,堅決用忠誠踐行使命擔當,著力讓百侯紅色精神融入血脈,激發前進力量,推動警務工作落實,助力傳承、弘揚百侯紅色基因,為建設平安百侯增色添彩。
劉萬湧充分依託百侯在全縣率先成立派出所支部這一平臺,充分發揮具有百侯古鎮特色的黨建室和紅色書屋的功能,每周定期組織黨員民警學習政治理論、黨課輔導、體會交流等黨日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增強自身「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激勵自己在工作中率先垂範、爭先創優。
用腳步詮釋擔當
「拉家常式」串門走訪
劉萬湧在當地幹部和群眾中有個暱稱,叫「教頭」,因為他經常入戶串門「刷臉」,大家熟絡之後對這個「劉教導員」的簡稱也是敬稱,劉萬湧也常常對外戲稱自己在侯南三十六巷、巷巷有熟人,存在感「爆棚」。
通過串門走訪,與群眾家長裡短,劉萬湧可以及時掌握情況,發現問題苗頭,著力將系列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村民楊某國與楊某政因老屋後面加建房屋產生土地糾紛,前者揚言要叫鉤機將後者新建圍牆推倒,在雙方情緒激動、矛盾升級,即將發生流血衝突之際,劉萬湧及時介入了解情況,充分利用平時積累的群眾基礎,耐心細緻、情與法結合,將紅臉變成笑臉,雙方握手言和,雙方矛盾成功化解。
自2019年1月份以來,劉萬湧調處各類矛盾糾紛近80起,成功調處62起,其餘十幾起已移交相關部門,目前處於調解階段。
「婆媳式」的工作方式
作為侯南社區警務室的民警,劉萬湧充分融入當地群眾的大家庭,甘做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聽取群眾意見,經常交流,改進工作方法,糾正問題不足,真誠尊重,建立互信關係,把沒有血緣關係的警民變成一家人。著力打造警民良性互動的平安共同體。
「散步式」治安巡邏
劉萬湧經常在晚飯過後與值班同事一起「散步」,走街串巷,久而久之,這成為侯南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廣大群眾紛紛表示,一看到他們在「散步」,心裡就感覺很踏實。今年以來,通過這種巡邏方式,轄區內治安案件同比下降63%,侯南社區群眾的平安指數得到極大提升,廣大人民群眾更具安全感和幸福感。
用情懷守護古村落
2018年初,為進一步加強古民居建築保護,落實古民居人防、技防等措施,指導居民做好防盜、防火工作,增強居民的古民居文物保護意識,提升安全防範能力和水平,大埔縣公安局設立了「古民居保護工作站」,作為黨員幹部,劉萬湧積極主動、自告奮勇承擔起了工作站的主要職責,深入細緻地開展各項工作。
致力做古村落的「守護者」
百侯全鎮共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築120多座,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官廳式古民居最多的地方,特色古民居群美奐美輪的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保護壓力。古民居裡面的構件、老物件,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民俗民風等,具有歷史價值、學術價值、文物價值、藝術價值等,是研究民族文化發展的實物例證。
為充分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通過自行學習,積極請教文物專家,劉萬湧的鑑賞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結合自己負責的全鎮消防安全工作,利用百侯鎮被列入2017年市政府第九批掛牌督辦火災隱患重點地區這一契機,劉萬湧把侯南社區列為重中之重的整治區域,一遍又一遍的踏進了各個古民居,開展古民居的普查工作,做到一屋一檔案三清楚(對古民居的屋名清楚、屋裡的結構清楚、居住人或者管理者的情況清楚),同時先後消除潛在消防安全隱患13處,成功處置轄區內各類火情7起,為古民居保護築起了強有力的「防火牆」。
近年來,在劉萬湧的帶領下,通過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成功破獲3宗盜竊古民居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追回被盜古民居物件一批,價值10萬餘元,有力打擊破壞文物古蹟或古民居的違法犯罪行為。
致力做地方文化的「傳播者」
作為享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人才之鄉」三鄉美譽的百侯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在保護好、守護好古民居的基礎上,劉萬湧始終秉承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理念,在開展系列古民居保護的同時,充分利用舉辦各類主題活動、上級領導來百侯調研指導等契機,如舉辦鄉村復興論壇·大埔峰會、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創建世界長壽鄉,其它市縣部門前來交流「楓橋經驗」等等,劉萬湧經常「伺機而動」,積極主動對外推介百侯人文,讓更多的人認識百侯、了解百侯、宣傳百侯,以此推動古民居保護和開發工作相得益彰、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