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學術隨筆)

2020-12-15 人民網

作為最悠久的社會傳統之一,慈善通過款資捐助和社會服務等方式助力民生保障、提升民生福祉。

慈善是調動社會資源、促進社會公正的一種方式,也是推動社會參與、促進社會進步的一條有效途徑。它通過社會動員來調動民間資源以傳遞慈行善心,實現扶貧濟困,並在一定程度上通過調節收入分配來促進社會公正。慈善更重要的功能是通過慈善活動和慈善服務實現群體間的良性互動和公益聯結,提高社會參與程度和水平。人們在參與慈善活動時會更多地關注與自身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務相關的議題與活動,進而提高社會參與度。因此,慈善也是群眾參與社會建設的基本途徑和重要載體之一,有助於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

實踐表明,照搬、移植其他國家的慈善理論和慈善發展模式是行不通的,發展慈善事業必須立足本國國情,符合本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我國而言,發展慈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慈善在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參與和社會協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還要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慈和善的因素,我國人民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在長期歷史實踐中綿延不斷,在不同時期均有所發展。發展中國特色慈善事業,必然要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借鑑先進理念、利用先進技術,不斷提升現代化水平。

明確慈善組織的職責與使命,是事關我國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需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這樣,政府、慈善組織乃至市場才能找準各自定位、發揮各自長處並形成保障民生的合力。政府著眼於全民共享,提供基本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慈善組織著眼於扶貧濟困,提供補缺性、靈活性、個性化服務。慈善事業發展,需要遵循其基本規律,如慈善組織不能攫取公共資源,在借用市場力量時不能改變慈善的宗旨、目的與基本原則,更不能允許商業組織借慈善之名牟取利潤。二是區分正常狀態與應急狀態。相對獨立地提供服務是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前提,因此正常狀態下應強調慈善組織的自主性。但在面對突發事件尤其是重大突發事件時,為提高應急處置的及時性、有效性,應急救援所需物資需要接受政府的統籌調配。這要求慈善組織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練就過硬的應急協調本領。

慈善事業健康發展,需要良好的環境。一是完善慈善的法治環境。遵循我國慈善法的立法初衷和理念,落實好有關慈善組織、慈善捐贈、慈善服務、慈善促進、慈善監管等的法律規定。同時,加快推進相關法律法規如突發事件應對法、公益事業捐贈法、基金會管理條例等的完善,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慈善事業發展。二是優化行業生態。包括培育有影響力的行業組織,完善行業規範和行業標準,加強基層慈善組織建設等。三是營造良好社會輿論氛圍。加強慈善教育和慈善知識宣傳普及,提高公眾對慈善的認知,引導人們正確看待慈善、理性參與慈善,建設性地推動我國慈善事業發展。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02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自貢沿灘: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近日,自貢市沿灘區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暨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工作座談會召開,22家民營企業代表應邀到會。沿灘區政協主席王朝華出席會議並講話,區委副書記徐浩泳主持會議,區領導李偉、雷雲生、林平出席會議。
  • 如何營造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環境 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教育也進入新階段,教育的內外環境、供求關係、資源條件、評價標準都發生了重要而深刻的變化,人民群眾對更好教育的需要和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愈發突出,這對我們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為「新竹破土」營造良好環境
    這些優秀年輕幹部敢打敢拼,朝氣蓬勃,為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古人的智慧、革命的經驗,今天正可為做好年輕幹部培養選拔工作提供有益借鑑。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黨的幹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既是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更是關係黨的事業後繼有人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任務。
  • 讓慈善觸手可及!中國善網助力無障礙事業可持續發展!
    建設、管理、呵護無障礙設施,讓殘障人士暢享出行便利,不僅需要增強社會大眾的無障礙觀念,提高市民無障礙意識,營造共建共享無障礙環境的良好氛圍,也需要政府進行剛性的法律約束。中國善網是2016年成立的全國性慈善資源全要素對接平臺,經過四年的發展已擁有全國3400多家公益慈善類會員機構,秉承「公益慈善資源專業對接平臺」使命,「讓慈善觸手可及」為願景,通過線上線下服務,積極推動我國慈善事業生態的健康發展。
  • 雲南馬龍:為創文營造良好的環境
    馬龍:為創文營造良好的環境自2018年創文工作開展以來,雲南曲靖市馬龍區以淨化社會環境為主線,淨化網吧環境,整治出版市場,打響了一場關乎社會文化環境的「保衛戰」。馬龍:為創文營造良好的環境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等文化娛樂場所,是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馬龍區文明創建工作的重要內容。
  • 全力推動慈善社工事業健康發展 青海省社工達6.5萬人
    「十三五」以來,青海省各級民政部門創新工作載體,豐富服務內容,推動慈善事業、社會工作、志願服務工作蓬勃發展,充分發揮了民政工作在社會建設中的兜底性、基礎性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頒布實施以來,青海省慈善事業快速發展,影響不斷擴大,慈善氛圍日益濃厚。截至目前,青海省共有慈善組織46家,其中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21家,備案公開募捐方案45個。
  • 全力推動慈善社工事業健康發展 我省已有社工6.5萬人
    「十三五」以來,我省各級民政部門創新工作載體,豐富服務內容,推動慈善事業、社會工作、志願服務工作蓬勃發展,充分發揮了民政工作在社會建設中的兜底性、基礎性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頒布實施以來,全省慈善事業快速發展,影響不斷擴大,慈善氛圍日益濃厚。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慈善組織46家,其中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21家,備案公開募捐方案45個。
  •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探索兩岸融合發展
    「要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要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在福建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 如何為嶽陽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網絡輿論環境?這次學習相當「解渴」!
    會上,周湘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不斷開創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新局面》為題,從深刻認識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網際網路發展新形勢新挑戰、不斷提升網絡輿情應對水平、切實強化網絡安全工作和信息化保障、全面加強黨對網信工作領導等四個方面系統解讀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並結合實際就如何做好網上宣傳輿論引導、加強網際網路管理等工作提出建議
  • 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釋放企業活力和創造力
    要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權益,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繼續發展壯大。」「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從不允許的『尾巴』到一項大政方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一個又一個巨大的理論飛躍,極大地提升了中國民營經濟的地位,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
  • ...營造高質量發展良好環境|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在全省幹部...
    全會提出,我省要加大統籌發展和安全力度,營造高質量發展良好環境。大家紛紛表示,將以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為指引,搶抓發展機遇,抓牢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拼搏實幹、勇於創新,大力推進法治建設、平安建設、社會治理,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營造高質量發展良好環境貢獻力量。
  • 葉繼元: 孜孜矻矻營造良好學術生態
    葉繼元: 孜孜矻矻營造良好學術生態 2017年07月31日 09:4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謝歡 字號 內容摘要:學術評價和學術規範是當下學術界兩大焦點話題
  • 營造農業發展良好法治環境
    本報訊(記者黃春英)鄉村振興戰略指出,建設法治鄉村,堅持法治為本,樹立依法治理理念,強化法律在維護農民權益、規範市場運行、農業支持保護、生態環境治理、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等方面的權威地位。
  • 完善評價制度 營造良好學術生態
    學術生態主要由主體要素與環境要素構成。其中,主體要素由學者(個體)、學術單位(種群)和學術共同體(群落)構成,表徵為不同的生物層級,同一生物層級的學術主體之間存在相互競合關係,並且在多重身份之間來回切換;不同生物層級的學術主體層層嵌套,並且進行著跨層級的物質、信息與能量交換。
  • ...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努力營造經濟社會發展安全環境和良好氛圍
    寧鄉: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努力營造經濟社會發展安全環境和良好氛圍 2020-02-14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志民:科技創新關鍵是要營造良好科研環境
    由於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國科技研發投入增長速度較快,經費總規模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為提升科研水平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但經費增加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我國的科技實力也要跨入世界前列。國家號召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科研不能浮躁,不用整天高喊創新,要創建「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制度環境氛圍,科研水平靠積累,逐步實現科技強國的夢想。
  • 熱騰·江才普俊仁波切首部隨筆集在京發布,所得收益全部用於慈善事業
    熱騰·江才普俊仁波切首部隨筆集在京發布,所得收益全部用於慈善事業 2017-06-19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菅宇正 2017年 6月15日,由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江才普俊所著隨筆集《紅塵一念》新書首發式在北京健壹公館舉行。
  • 福建漳州實施「四大工程」 營造文明上網良好氛圍
    實施網絡文化傳播工程  營造良好道德環境  開設「漳州新網絡講堂」,構建「一微百態 」傳播矩陣,全面傳遞中國好聲音,傳播中國好故事,唱響新時代奮進的「主旋律」該創新做法入選了中組部《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叢書和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選編》。  結合全市網絡文明傳播工作,積極培育和引導網際網路公益力量,壯大網絡公益隊伍,形成線上線下踴躍參與公益事業的生動局面。引導人們隨時、隨地、隨手做公益,推動形成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良好風尚。
  • 第五屆「江蘇慈善獎」隆重頒獎 推動江蘇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新中國第一部《慈善法》頒布實施已四年多,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完善慈善事業制度列入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為依法行善、以法促善、依法興善提供了法治保障和根本遵循。四年多來,全省各級民政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慈善事業的重要論述,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江蘇慈善事業開啟了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 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
    7月22日下午,市委書記李雅林帶隊到市創業孵化基地調研,強調全市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支持創新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積極引導、服務、支持青年創新創業,努力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