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臺灣《聯合報》
屏東客家街點心 鬆餅配擂茶(圖)
2008年02月25日 17: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2月2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介紹,清朝時代臺灣屏東恆春城內本有很多客家人。擁有客家血統的趙水為了喚起大家記憶,在俗稱「客家人街」的文化路上開設「客家點心坊」,賣傳統的豆花、鬆餅外,還有客家擂茶。
歷史記載,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取回臺灣時,隨他前來臺灣的客家將領即進駐恆春半島屯田。目前車城鄉的統埔村名,就是這樣來的。另外保力村也有客家人的遺蹟。
清光緒年後,開放內地人來臺灣,客家人到恆春半島的更多,滿州鄉、恆春鎮都有客家人。恆春縣誌的記載,南門有客家人街,即現在文化路、中山路及南門路一帶,但恆春半島的客家人因弱勢,語言逐漸被閩南人同化,年輕一輩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後裔。
趙水的祖先是客家人,從內埔鄉搬到滿州,她嫁到恆春鎮後,一直想讓大家記得古城有個客家人街。51歲的她在3年多前,在文化街上開店,並取名「客家點心坊」。
她說,當年住滿州鄉長樂村偏遠山區的母親生病,想吃豆花,她專程拜師學來的,鬆餅是到高雄市請大師級的師傅教的,當然客家點心坊不能少了客家招牌的擂茶。
【編輯:官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