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啦~這對學生們來說,
絕對是一句有魔法的咒語,
暑假,
意味著放肆玩耍無憂無慮~
暑假,
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兒時記憶;
那團灑滿夏日陽光的記憶,
總是難忘而美好,
60後們的暑假——鄉野之趣無拘無束
60年代的人,家裡兄弟姐妹很多。在農村,父母每天都去地裡幹活,根本無暇顧及孩子。那個年代雖然很苦,但是無拘無束,逍遙自在。那時的農村娃,假期作業很簡單,每到放暑假,更多的時間是在家裡幫忙幹農活。
農村的孩子除了要帶弟弟妹妹之外,還必須擔當起為家庭分擔壓力的職責。那時候除了幫忙做農活外,就是去河裡或塘堰裡摸魚。這不僅有趣味,而且還能改善生活,家長也支持。那時的河水清澈,有很多小魚,弄個網子去捉魚,幾個夥伴合作,每天能用網子網上幾條小魚,回到家裡把小魚洗淨、煮上,那真是人間美味。
70後們的暑假——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草叢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那時候沒有當下孩童專屬的遊樂園,沒有夏令營,老師布置的作業不多,更沒有補習班。
那個時候的零食很少,但是,三五分錢一根兒的老冰棍、三毛五的蛋卷、米湯、炒黃豆、連白糖水都別有滋味。70後的學生時代,暑假可以玩跳繩、捏泥巴、滾鐵環、鬥雞、吹泡泡、摺紙飛機、抓蟲子、摘野果、老鷹抓小雞。
電視在那個年代都是奢侈的,而70後的或許不會忘記,每天在飯後某一個時間點,大家都會在有電視的人家圍坐,等待電視劇的播放。上海灘中的小馬哥,追捕中的高倉健,少林寺的李連杰,排球女將中的小鹿純子,射鵰中靖蓉戀……風靡那個年代,成為茶餘飯後爭相討論的話題。
80後的暑假——你是風兒我是沙~
80後有了新的偶像,並唱起了流行歌,看起了港臺電影電視劇。果丹皮、小果凍、跳跳糖、無花果、蝦條、麥麗素、酒心糖、豬油膏、酸梅粉、小浣熊乾脆麵、唐僧肉、麻辣方便麵……每一樣都能勾起你的青蔥歲月。一邊做作業、一邊啃零食的日子怎麼都美好。
老鷹捉小雞、抓石子、打彈珠、扔沙包、跳皮筋、拍洋畫、丟手絹……是和夥伴們放學後一邊回家一邊玩的最好的遊戲,而在暑假更是整天玩樂,樂此不疲。
80後的孩子,壓力漸漸大起來,暑假不再有過不完的日子,做完暑假作業還得去上奧數班、英語班……但總算還能有時間喘息,玩自己想玩的。
80後的娛樂節目開始豐富起來,彩色電視基本進入每家每戶,動畫、電視劇是暑假裡每天吃過晚飯的節目。 每年暑假都要復播的《西遊記》、《新白娘子傳奇》、《還珠格格》,快要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
90後、00後們的暑假——旁友,吃雞麼?
90後、00後,是伴隨著網絡成長一起來的一代,科技和通訊的進步,他們的童年一直伴隨著海量信息,動漫、遊戲、社交媒體、他們的世界更加五彩繽紛。
但90後、00後,也是壓力倍增的一代,越來越強的競爭,使得他們小小年紀就已經輾轉於輔導班、藝術特長班之間了。暑假總是與作業和練琴捆綁在一起。
世界盃、吃雞遊戲、王者榮耀、動漫新番、暑期檔電影、網劇網綜、演唱會、漫展……銜接班、鋼琴課、英語班、輔導課……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玩兒的東西多,要學的東西也多。
暑假,是每個人都有的特別記憶,
你的暑假是怎麼過得?
你的暑假裡有什麼難忘的事兒麼?
還記得跟你一起過暑假的小夥伴麼?
你還留著當年暑假裡的珍貴照片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