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暑假,你怎麼過的

2020-12-12 光明網

  2020暑假,你怎麼過的

  當我們被困在狹小的空間內,急於找到一個新的出口時,開始有機會重新審視10米以內的生活,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關注與自己、家人、戀人的關係。

  教了三個月心理諮詢課 我看到曾經的自己

  李婷

  當我們被困在狹小的空間內,急於找到一個新的出口時,我們開始有機會重新審視10米以內的生活。

  ---------------

  「老師,我在家裡快要待不下去了,和爸媽三兩句話就能吵起來……」

  「我每天熬夜打遊戲,停下來就頓感索然無味,知道這樣不好,但控制不了自己……」

  ……

  3個月前的我,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在家裡開設遠程心理諮詢課,現在卻成了我的暑假常態,並樂在其中。

  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開啟了魔幻的2020年,也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關於疫情的各種信息不斷撥弄著敏感的神經,整個人沉浸在焦慮的情緒中,感到失控和疲倦;假期被迫延長,在家裡從寒假待到暑假,和父母整日相看兩相厭,上演家庭版《囧媽》;事先擬好的實習計劃被打亂,長時間宅家生活,甚至出現了「社恐」傾向……

  這時,我偶然得到一個在大專院校兼職心理健康課老師的機會,我正在讀心理專業研究生,之前有過在中學心理諮詢中心當助理的經歷,還沒做過高校的心理諮詢和授課,於是爽快地應下了。

  諮詢師在來訪者面前的穩定性是至關重要的。為了以最好的面貌上課,我終於打起精神捯飭自己,不再是蓬頭垢面、一身睡衣走天下的居家模樣。在備課的過程中,我開始將注意力專注在眼前的事情上,焦慮情緒也慢慢緩解。

  疫情就像個導火索,引爆了大量被壓抑的心理需求,不少同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神經官能症,失眠、焦慮、抑鬱等,甚至影響正常的社會交往、學習狀態和家庭生活。每天熬夜刷手機或打遊戲,網癮加重;長時間宅家不運動,不僅發胖,還常常眼望天花板失眠到天明;與父母朝夕相處,卻矛盾叢生,家裡瀰漫著濃濃的火藥味……

  「不要因為自己的任何一種情緒而心懷愧疚。任何人都可能出現負面情緒,因為事不順而產生低落抑鬱的情緒更是正常的。」

  「不妨接納自己這樣的狀態,允許負面情緒存在,它本身不是錯的,不要為了情緒出現本身而給自己更大的壓力。」

  ……

  很多人對心理諮詢充滿了不現實的期待,期待著可以從中獲取萬能靈藥。其實,心理諮詢講究「自助者,人助之」。諮詢師運用傾聽和共情的辦法,鼓勵來訪者分享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共同去探討自我調適的方向。

  往往很多被認為是「正確的廢話」,確實行之有效。比如,嘗試接受一些自己不可控的東西,如果想走出某個情緒,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能做的事情而不是情緒本身;又比如,緩解釋放情緒最有效的方式是與人建立連接,多與家人或朋友溝通交流,可以有效舒緩不良情緒。

  常常有朋友會問我:諮詢師不會吸收很多負能量嗎?其實,心理諮詢是一個互相給予的過程。每次諮詢到最後,有時很開心有時很悵惘,聽完一個故事總會不可避免地被捲入到深邃似海的情緒中去,但我感謝這些來訪者給予的信任,讓我有機會陪伴他們一起走過這段路。

  有一個小姑娘是為減肥而苦惱,曾努力瘦過,但近期因腳受傷無法運動,很快又反彈了10斤,在家裡因為節食的問題與家長多次爭吵,一度沉溺在抑鬱的情緒中。

  在她的故事中,我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也為自己忽胖忽瘦的身材而陷入自厭的泥淖。但後來我明白了,在健康的前提下適度追求美是沒錯的,但沒必要為社會的審美和他人的目光去苛求自己。

  還有許多來訪者給我的感覺也一樣,做諮詢就像是在照鏡子,或多或少都能折射出一些自己的經歷或個性。那些帶著各種各樣力量的故事與生命,也帶給我很多感動,引領著我,督促著我。

  過去,我們探索星辰大海,汲汲於與外界的聯繫,但對身邊的人和自己的內心世界,卻漠然處之。直到疫情時,我們被困在狹小的空間內,急於找到一個新的出口,開始有機會去重新審視10米以內的生活,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關注與自己、家人、戀人的關係。

  感謝這3個月的心理諮詢課,專治他人心病的同時,也是在進行自助,讓我發掘出自己身上的力量。

  一邊讀文獻一邊篩信息 找回時間掌控感

  加利

  解決焦慮的最好方法,或許不是找到最合適的方向後再去實踐,而是立刻去做那件事,再摸索著往前走。

  ---------------

  2020年6月初,在忙著期末和課題論文的學期末尾,我曾細緻地計劃了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個暑假:疫情趨於平穩,學校管控放鬆,不如早點返校準備畢業論文,同時找個線下實習,為即將到來的秋招各類考試面試做準備。

  即將轉為畢業年級的我此前被無數前輩告知,雖然秋招是「金九銀十」,但暑假才是畢業季的求職關鍵期。作為一個「拖延症晚期患者」,我深知這個暑假待在家裡很可能只剩一個結果:無限期地無效率拖延。畢竟,學校圖書館的學習氛圍遠比家裡的書桌更催人上進。

  然而計劃的腳步永遠趕不上變化,6月疫情反彈,一切規劃瞬間成空——所有學生停止返京返校,需要老老實實待著直到秋季開學。

  如此一來,計劃需要重新準備,焦慮緊隨其後。6月末,我的大腦開始為著各類選擇與決定天人交戰:論文實驗進行不了可如何是好?是換個城市還是繼續遠程實習?一邊實習一邊搞論文,時間精力能否兼顧……問題一多,作決定的難度便呈指數級增長,讓人「頭禿」。

  從小到大,我似乎一直很喜歡計劃被打破,更不擅長在大事上作決定。初中時,我在書桌前貼上一張時間計劃表,把每天放學後的固定流程按照時間順序布置好,時間精確到分。高中的我則專門準備了一本掌心大小的筆記本,把當天要寫的作業設置完成時間,做完後逐一划去。這種對於時間的掌控感讓我感到安全,一旦更改計劃,我就會陷入焦慮,難以靜心,效率低下。

  到如今,我又下意識想逃避。明明畢業論文的備選方案尚未定好,線下實習也無著落,我還是翻出了曾看過的電視劇和電影,和讀過101遍的書籍,主動承包了家裡的拖地任務,讓自己「忙」起來。似乎只要空白的時間被不需要思考的事情填滿,就可以忘記時間在流逝,假裝這個暑假和過去每年的暑假一樣,沒什麼特別的,也不存在畢業和求職的壓力。

  但每當我無所事事地度過了一天,晚上躺在床上刷微信,看著朋友圈的大家分享實習經歷和學術成果,自我安慰行為所建構的外殼被一寸寸擊破,無力感慢慢滲入內裡,腦海中一直有個聲音在詢問:你為什麼不努力,你為什麼要拖延,看吧,你已經在畢業和求職的道路上落後了一大截。

  彼時的我依舊沒有想清楚,自己究竟是因為同輩壓力而焦慮,還是因為對未來尚且沒有確定的方向而迷茫。身旁的父母時不時催促:「事業單位穩定,地位高,最適合女生。」「快點準備公務員考試,再不複習就晚了。」疫情影響下動蕩的就業市場,穩定性變得格外稀缺,我第一次動搖了求職方向,疑惑自身定位是否正確,要不要遵循那句古老的名言「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在糾結、拖延和自我懷疑之間,暑假的時間逐漸流逝。7月中旬,許久不見的閨蜜從國外留學歸來,我們繞著城市廣場數著腳步聊天,驚覺目前困擾著彼此的,都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和憂心。

  我們找了一家咖啡店,問店員要了兩張便籤紙,把彼此所面臨的困惑一一列出,再把各個選擇的優劣性對照著參考討論,還是難以找到可以順利通向未來的最優解。在寫下問題和梳理方向的過程中,我突然意識到,即使原本的計劃被打破、即將面臨對未來方向的艱難選擇,但最優解本身或許就不存在,如果根本就不去付出嘗試和實踐,如何知道那個決定是否合適?解決焦慮的最好方法,或許不是找到最合適的方向後再去實踐,而是立刻去做那件事,再摸索著往前走。

  暑假過半,待在家的我逐漸找回了對於時間和生活的掌控感,開始一邊閱讀文獻,嘗試為論文無法做實驗做準備;一邊篩選合適的求職信息,不斷明確自己的未來方向。焦慮依舊存在,但我似乎適應了它的常態化,畢竟未來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與其躺著,不如行動起來吧。

  在書中我走了很遠的路

  丁塵

  也許因為想要出門的心思被徹底切斷,我更容易心無旁騖地沉浸在書籍構建的世界裡。

  ---------------

  我猜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想儘快從今年這場「大夢」中醒來。國內的一切都在慢慢恢復,經過此「疫」,人們的健康意識明顯提升了,口罩戴上了,距離拉開了。對了,也不去旅行了,比如我。

  作為一名資深「驢友」,旅行幾乎是我假期清單上的固定項目。去年暑假我與大學室友一同去了四川,在成都的街頭上我們幾個許下豪言,今年暑假要一起自駕遊去西藏。如今豪言尚在耳邊,疫情卻在外邊,我們理智地認為,不能去了。

  沒有旅行的暑假仿佛更加漫長,就此浪費時間實在可惜。「詩與遠方不可辜負」,遠方去不了,不是還有詩嗎?一個「驢友」往往也是一個文藝青年——我一般在買書的時候立刻化身文藝青年,因此積下了大量的買而未讀的書。於是,我來到書架前,嘴角45度上揚。

  閱讀的過程是安靜的,其間沒有風沙吹過荒漠時的聲音,沒有繁華都市人來車往的喧囂,沒有浪潮拍擊海崖的轟響,也沒有清晨時分空幽山谷間的啼鳴。然而,當我讀著那些文字的時候,卻又分明聽到了它們。在《山居筆記》中我從寧古塔走到嶽麓書院,看中華千年文明如洪流奔騰而過;在《神秘島》中,我重回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與被困於太平洋荒島上的一行人一同自救、經歷奇遇;在《白鹿原》中,我置身陝西關中,腳下是雨後溼漉漉的泥地,面前田裡的麥苗正泛著嫩綠;在《本源》中,我又登上了聖家族大教堂的塔頂,俯瞰巴塞隆納夜空下的萬家燈火。於是我一點點意識到,文字是可以帶著人行萬裡路的。也許是因為想要出門的心思被徹底切斷,我更容易心無旁騖地沉浸在書籍構建的世界裡,並在其間遠眺、仰望、凝視,感受書中人的悲喜與命運的跌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更有漫漫長路,而閱讀就像是一場足不出戶的旅行,視線在紙頁上來來回回,恍然間,便已走出了很遠。

  沒有固定的閱讀速度,有時兩三天就可以讀完一本書,有時一周才能讀完一本。從這個暑假開始直到寫這篇文章的此時,我已經讀完了不多不少的7本書。我已經記不起這7本書是什麼時候買的,在哪裡買的,但它們實實在在地送給了我7段各異而精彩的旅程。在旅途中,人們往往會為了難得的人、風景和經歷駐足停留,慢慢感受,不必心急。我想,閱讀也應如此。

  除了閱讀本身,我還關注了一些讀書類的自媒體,或是文章,或是視頻,內容大多是值得一讀的書籍分享以及書評。後來,我開始在網絡讀書論壇上發表或長或短的讀後感,並與和我讀過同一本書的讀者們交流甚至辯論。我享受這個過程,享受用閱讀去社交,以書作為談資。

  我和小龐便是在論壇上認識的。因為他發在我書評下一條長長的回覆,而決定找他私聊。他在雲南,我在北京,「書」逢知己,從此多了個朋友。他說他很宅,除了看書聽音樂沒什麼其他愛好。他還說,就算沒有疫情,他也不想外出旅行,景點總是人山人海,太擁擠。我回他說,等疫情徹底結束,我還是會繼續去旅行,書當然隨時讀。

  那句話說得很對:「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而此時的我也已發現,書籍不僅使我內心豐盛,更讓我漸漸地將閱讀變成了一種習慣,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這個暑假已經過去了大半,明明哪裡都沒有去,但我潛意識裡卻總覺得自己仿佛已經到過了很多地方。而那些或真實存在,或虛無縹緲的目的地就藏在書裡,藏在字裡行間,而且不擁擠,沒有人山人海。

  異地戀前夕 我和女友漫遊灕江

  文昌魚

  我曾以為8天的旅程會很長,但是實際上卻過得出乎意料的快。相比沒有疫情時在北京的朝夕相處,這8天更顯彌足珍貴。

  ---------------

  7月初,已經異地7個月的我和女友進行了一次重要對話:

  「我想你了。」

  「我也想你了,我想去旅行,一起去?甘肅?麗江?」

  「不如來桂林吧?我還可以帶你體驗《嚮往的生活》。」

  「嗯,思考思考。」

  由於疫情的阻隔,我們倆自今年1月分別以來就再未見過。我獲得了自上本科以來最長的宅家時間,經歷了畢業論文寫作的痛苦、答辯的緊張、回校畢業計劃反覆修改的大喜大悲、爸媽態度「跳樓式」的轉變,以及博士階段即將與女友分隔兩地的「突發」消息。

  好在一切波瀾不驚,畢業雖在「雲端」,但也還是真切地到來了。當這個稍顯特殊的暑假過半,為了舒緩自己的心情,也為下一階段或許更加艱險的路途做準備,我決定規劃一場畢業旅行。

  旅行地點的選擇花了一些心思,我們希望找一個兩人都未去過、景色優美但旅行花費也能夠控制的目的地相聚。我從未到過桂林,女友雖身為桂林人,但也沒有仔細領略過家鄉的美麗,而她的當地人身份和「交流密碼」般的本土口音能夠保護我們不至於被「割韭菜」。反覆討論之下,我跨越大半個中國前往桂林。

  當飛機進入桂林上空,從空中俯瞰,滿眼都是綠色,各種不同色號的綠雜糅在一起,構成一種雖然顏色單一但又不乏味的美感,蓬勃的綠蘊含著無限希望。然而,地表溫度熱到讓人變形。抵達的日子是我和女友相遇相識兩周年紀念日,原本想著見到女友時給她一個驚喜,甚至在手機裡設置了提醒,但最後還是「熱」忘了。

  景點遊客寥寥無幾,住宿相比往年要便宜不少,這給喜愛清靜的旅行者難得的「慢遊」機會。一陣山雨一陣晴,一路泥濘爬著山。當和女友坐在龍脊觀景房間內的落地窗前,朦朧煙雨中連綿不絕的梯田,禾苗隨著風兒波動,就像在演奏動人的韶樂。在那一刻,我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祥和。沉默著,兩個人相顧無言,一切又恰似盡在不言中,如果要問我所嚮往的生活,大概就是如此吧。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風景蓋桂林」,但我們也沒想到,有朝一日會在灕江找不到拼竹筏的遊客。下午,兩人騎著一輛可愛的全粉Hello Kitty電動車加入城市的「電動車大軍」,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沒有確定的目的地,走走停停,一起欣賞山水之美,吃著路邊買的香甜大芒果,習習涼風吹在身上,吹走灼熱,說不出的輕鬆愜意。

  回到市區,晚飯後兩人在灕江邊散步,不禁聊起了未來。儘管關於異地戀在網上已討論過很多次,終究不如當面溝通直接有效。去年年末在校園裡軋馬路,還想著兩個人未來3年還在北京,閒暇時我可以騎著電動車帶她去探索美食,周末爬香山、去動物園,甜蜜地暢想畢業後兩個人的共同生活。沒想到5月事情發生轉折,就好像沒有預想過新冠肺炎疫情會暴發並持續那麼長時間,大概人生就是那麼不可捉摸又出其不意。一切的機緣巧合,一切的猶豫與抉擇,一切的不舍與迷茫,最終塵埃落定的結果,是我即將與女友展開長達4年的異地戀。

  我不支持她的決定,但也沒有立即反對。異地戀是有風險的,從溝通上來說,信息傳播會存在更多幹擾噪音,誤解、吵架的機率有可能上升;從感性上來說無法感知對方細微情緒,無法及時陪伴在身旁,難過時的落寞會加倍上升。這些負面情緒增多,無疑消磨兩人之間的感情,甚至導致分道揚鑣。就像一個礦泉水瓶裡餘下半瓶水,可以看作資源枯竭的預警,也可以看作希望的存在,未來的不確定,是抉擇時往前一步的不可知性,也是往後一步的不可預測,人生在路上,走一步算一步。

  走走停停,兩人逛過榕湖逛杉湖,看過日月雙塔再到步行街上尋找宵夜。我曾以為8天的旅程會很長,但是實際上卻過得出乎意料的快。相比沒有疫情時在北京的朝夕相處,這8天更顯彌足珍貴。短暫相聚之後,我們也將要開始各自博士階段的學習生活,在面對面坦誠交流過後,也更能理解對方的感受。我們曾在北京三環邊暢想未來,如今灕江邊兩人也展望未來,希望愛做夢的孩子都可以夢想成真,每一次的分離,都是為了更好的相聚。

  上午享受獨居 下午為媽媽做飯

  徐亦捷

  半獨居生活的本質也許就是如此:在準備的過程中收穫一個人實踐的快樂,而共享成果則實現了兩個人的滿足。

  ---------------

  作為一名即將升入大二的學生,我在杭州家中上網課度過了第二學期,然後,又接著過暑假。

  暑假是考驗人的時刻。卡耐基說懶惰是萬惡之源,我靠著母親大人的縱容,已經懶了整整19年。

  雖然我懶,但這阻止不了我「一心向善」。我決定妥善地安排我的「半獨居生活」。家裡是母親和我兩個人生活,所謂半獨居,就是白天母親大人上班,我享受獨居,晚上她回來,我得準備晚餐,和她共享。

  因此,我特地擬定了一天的計劃表:看展,閱讀,看電影,板繪,學韓語,準備英語專四考試。

  然而,在戒斷症的影響下,手機顯得愈發親切。從睡眼惺忪的清晨摩擦到睡眼朦朧的半夜,精神快感從藍光中不斷迸發出來。只是那滾動的6.1英寸屏幕,終究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疲軟了,而所謂的計劃也從未開始。

  這不禁讓人捶胸頓足:只有目標沒有具體執行步驟的計劃都是鬼扯,因此我決定為暑假重新制定一份精確到分鐘的計劃。

  早上8點到9點背12頁的英語單詞;之後的1小時看TED演講,英文、雙語字幕各一遍,對著演講稿做好筆記,又是兩遍;10點半開始,對著韓國語教材為我追星10年積累的韓語添磚加瓦;11點半,就著偶像的歌詞實操聽說讀寫,順便愉悅身心。為了集中注意力,我把手機扔在了房間另一頭;為了清醒,我拿出了很久沒寫過字的筆記本;為了生活規律,我放棄了熬夜……

  在假期堅持做這些事並不容易,誘惑環繞,環境浮躁。我們在之前12年的教育中學會了學習的時候學習,玩的時候玩,自律也並非自由的標配。人們總說高考後就解放了,但成年的我們不再擁有被安排的特權,學習與生活、學校與社會時刻交織在一起,考駕照、實習、做飯、養花……在自由時間內作出自律的安排是我們的權利,更是自由的高配。

  下午雖然依然有閱讀、板繪、作曲等活動,但是我對準備晚餐的興趣從4點開始明顯高漲。畢竟沒有人能忽略母親大人打來的慰問電話,以及她對晚餐的暗示,於是烹飪便成了黃昏的重要課題。

  我不敢點火柴,主要依靠電磁爐。對於做飯這件事,我自認天賦異稟,如何搭配、怎麼切、放什麼調料全憑一時高興。

  對於在日式餐廳吃到的烏冬涼麵念念不忘,於是我用幹海帶包、香菇和乾貝復刻了湯底;日式醬油、老抽和紹興料酒炒制的洋蔥牛肉當作澆頭;為了體現其涼麵的本質,除了冰塊,我還刨了大半根有機黃瓜絲作輔料。

  這碗烏龍麵完美地復刻了幾年前的感動:鮮甜,嫩滑,彈牙。

  但是仔細一咂嘴,我還是嘗到了些許無措:和預想的細碎輕薄不同,海帶漲大後從鍋底摞到了湯表面,我不得不撈出了一多半;190克的牛肉比預估的多了一倍,直接蓋住了所有麵條;因為過於想當然,剛一出鍋就把冰塊都放進去了,「涼麵」依然滾燙了好久……

  把這些講給母親大人聽的時候,她露出了微笑,畢竟我的母親大人也不是天生的料理王。把直覺變成經驗往往需要多次的實踐,但是一想到家人滿足的笑容,過程也就變得有趣而充實了。半獨居生活的本質也許就是如此:在準備的過程中收穫一個人實踐的快樂,而共享成果則實現了兩個人的滿足。

  經過一段時間的評測,這份計劃在自我充實方面有明顯的積極效用,而烹飪也為我和母親大人的互動帶來了良性循環。在自救的道路上,儘管我依舊時常懶惰,但總算是邁出了第一步。因此,為了避免成為萬惡之源,耳機裡正好傳來一句防彈少年團的歌詞:「比起苦惱,大家還是走起吧!」

[ 責編:田媛 ]

相關焦點

  • 那些年的暑假,你是怎麼過的?
    80後的暑假——你是風兒我是沙~80後有了新的偶像,並唱起了流行歌,看起了港臺電影電視劇。果丹皮、小果凍、跳跳糖、無花果、蝦條、麥麗素、酒心糖、豬油膏、酸梅粉、小浣熊乾脆麵、唐僧肉、麻辣方便麵……每一樣都能勾起你的青蔥歲月。一邊做作業、一邊啃零食的日子怎麼都美好。
  • 這個暑假怎麼過?
    這個暑假怎麼過?分明感覺上上個月才開學,轉眼又放假了,這個暑假怎麼度過?空調西瓜冰淇淋還是學習補課再提高?來奧奇,這裡啥都有。疫情期間落下了功課?沒關係,我們幫你補。暑假期間作業不會做?沒關係,我們幫你做。不,不是,我們輔導你做。想趁暑假趕超同學?來奧奇,我們給你助力。
  • 外資「拍了拍」你:這個暑假你準備怎麼過?
    庚子鼠年的春季學期,每一個人過得異常艱難。然而在這不平凡的2020年,就連暑假也過得不同凡響。因疫情遲遲沒能開學的同學們,還沒來到學校就又放假了。或許這個特殊的暑假,只要有空調WIFI西瓜,再配上葛優同款沙發,他們依然可以過得瀟灑。
  • 「孩子怎麼過一天 就怎麼過一生」做暑假的時間管理強者
    對許多家長來說,2020年春季學期史無前例的短,家中的「神獸們」好像只是寒假和暑假中間抽空去了趟學校然而在這個短暫的暑假當中,學生們仍然面臨著合理分配自由時間、管理學習、完成暑假作業等問題。 今天小知就跟大家聊聊暑假的時間管理問題。 「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
  • 暑假怎麼過?動物園邀你過夜與大象長頸鹿同住
    >22006269 2020-07-11 17:16:25:480 張力偉 暑假怎麼過?動物園邀你過夜與大象長頸鹿同住 1 91772 青島社會 青島社會 http://news.qingdaonews.com/images/2020-07/11/c14c00b4-bce1-49d9-88ef-63e9a7c874da.jpg http://news.qingdaonews.com/qingdao/2020-07/11/content_22006269.htm http:/
  • 贛州學子這個暑假怎麼過?
    暑假也到來一段時間啦今年的暑假你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呢?你的暑假,打算怎樣過?這麼寶貴的時間可不能浪費小編圍觀了大家的朋友圈來吧!展示!你準備好了嗎?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關於調整2020年7月海外考試的通告:7月恢復部分雅思託福等海外考試。
  • 清北學霸名師帶你過暑假,優學派暑假雙師直播課開課啦
    暑假已至還在糾結暑期怎麼安排孩子學習嗎不用糾結了優學派暑假雙師直播課開課啦清北學霸名師帶你過暑假暑假彎道超車,就上優學派雙師直播課趕快奔走相告吧英語篇-精品課程預覽明星外教生活口語課(中小學版)15天讓你大膽開口說英語
  • 暑假拍了拍你,並說充實暑假這樣過!
    暑假已然過半,每天沉浸在電子屏幕的視覺衝擊,內心逐漸空虛,放假的熱情也漸漸減半。不少學生閒到發慌,甚至出現「怎麼還不開學」的想法。如何讓剩下的暑假生活充實而有意義?一個人空閒的時候是最好的提升期,暑假是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 快樂過暑假,暑假應該怎麼過?3個階段巧安排,暑假更加有意義
    暑假來了,為了幫孩子過個快樂、有意義的假期,聰明家長已經在和孩子一起制定暑假計劃了!那麼,暑假計劃應該如何制定,才能讓孩子在張弛有度的假期生活中,培養出幾項受益終身的好習慣呢?暑假來了!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想玩就玩確實爽,可一旦養成了懶散的習慣,過慣了沒人督促就不去努力的生活,真的會毀了孩子的前途。作為家長,在假期開始之前,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合理的計劃,讓假期過得充實有意義,才是對孩子的一生負責!制定暑假計劃,是為了讓孩子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多做幾件有益的事,培養一些可以受益終身的好習慣。那麼,暑假計劃應該怎麼制定呢?
  • 2020年暑假來了!第二波暑假時間公布!快來領取你的暑假時間!
    為了讓學生和家長們及時掌握時間,了解動向,做好各項準備,很多省市都早早公布了暑假時間。沒有公布的省市的小夥伴們都非常著急,現在,第二波暑假時間又來了!這波有沒有你要等的好消息?看來看看吧!北京中小學7月11日放暑假。上海一二三年級7月1日起放暑假,初中7月8日起放暑假,高中7月15日起放暑假。海南小學7月31日起放暑假,中學8月10日以後放暑假。
  • 小升初暑假怎麼過,四位老師為你支招!
    昨天,小學六年級畢業生們迎來期盼已久的暑假生活,同時也面臨新的問題:這個暑假怎麼過?是趁著假期盡情放鬆,還是把握時機查缺補漏?在學生角色轉換過程中,家長又該如何起到積極作用?
  • 266.你知道日本孩子的暑假是怎麼過的嗎?
    學校的遊泳池在暑假也是對學生們開放的,作為暑假作業的一部分,孩子們可以帶上學校頒發的遊泳卡,每天去學校遊泳池遊泳。不過這個「暑假作業」屬於自選—去或是不去,什麼時候去,都由孩子們自己決定,學校不強制。我家小朋友今年暑假最大的收穫,是能用自由式和蛙泳在25米長的泳池裡完整遊上一個來回了。在放暑假之前她還只能遊20米遠,遊泳是她的弱項,遊泳考試甚至都沒有及格。
  • 2020年高考結束,學生們暑假要到來了,你想好暑假怎麼帶娃了嗎?
    前言:2020年拌隨著剛結束不久的高考,沒有高考的學生離放暑假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估計在7月中下旬就全面放假了,每每到這個時候家長們有的都規劃好了暑假旅遊計劃。其實帶著孩子自駕遊也挺能鍛鍊孩子的,不僅能欣賞沿途的風光,還能增加不少人文知識,以及課本學不到的知識,雖然我也覺得這不錯,但是在2020年的這個暑假我不建議各位家長出去旅遊,原因也就一下幾點:因為全國受到疫情的影響,雖然我國已經全面控制住了局面,不但是為了國家也為了自己還是不要跨省旅遊,雖然我們沒能為國家做了什麼太多貢獻,但是我們可以做到不給國家添亂。
  • 初中生暑假想要逆襲,看看這篇文章,暑假怎麼過
    全國部分地區初中已經放暑假了,還有一部分也即將放暑假了,暑假怎麼安排,才能在新學期成功逆襲呢?來聽聽的建議。 暑假有近兩個月的時間,不僅是孩子們放鬆的還是其,也是孩子們查漏補缺、提前學習的黃金時期,利用好暑假,爭取新學期成功逆襲首先要做好暑假計劃。那麼,初中生應該怎麼制定暑假計劃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優學派學生平板2020暑假班開課啦!清華北大名師帶你過暑假!
    如果不抓緊利用暑假查漏補缺、夯實基礎,對今後的學習將非常不利。雖然,家長也意識到了暑假給孩子補習的重要性,但是,讓他們發愁的是,疫情還未徹底結束,這個暑假該如何安排孩子學習呢?有什麼方法,能夠幫助孩子高效補習、彌補疫情期間的學習漏洞?別擔心,優學派學生平板專門為孩子學習打造的2020暑假班已經正式開課啦,清華北大畢業的學霸名師齊上陣,幫助孩子抓住暑假黃金期,夯實基礎、鞏固提高!
  • 高中前最後一個暑假該怎麼過?
    高中前最後一個暑假該怎麼過?石家莊中考志願的填報在今天已經結束了,不少考生家庭此刻都鬆了一口氣,可以靜等高中通知書的到來。但高中開學的還有一個月的時間,該讓孩子如何度過假期又成了不少家長的新難題。原本中考結束之後,帶孩子出去旅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暑假餘額不足,看別人的暑假都是怎麼過的!自製火箭,騎行川藏線
    您的暑假餘額已不足四分之一你們的暑假都是怎麼過的呢是吃飯睡覺打遊戲還是捧著西瓜玩手機刷劇?遊歷大江南北學習技能,解鎖新世界……也許看完之後會發現你不僅要羨慕別人的成績還要羨慕別人的暑假於凡雯進村後,幫助整理扶貧資料、種植產業規劃有過支教經歷的她為當地孩子開設了公益課堂對她來說,這個特殊的暑假是一種特別的鍛鍊和成長
  • 6周暑假怎麼過?夏日浪花一朵朵
    1 暑假的回憶暑假到了,你的暑假過去是什麼樣子的?今年怎麼過?小學時,每到暑假,跟著爸爸媽媽回鄉下老家摘蘋果。爺爺有個蘋果園,紅富士、黃元帥、黃香蕉、海棠果、梨子、黃瓤西瓜、沙瓤西瓜,吃得不亦樂乎。中學時,每到暑假,似乎有各種補課,印象中沒有過過輕鬆的暑假。只有中考和高考的那年夏天,回到鄉下姨家,摘棉花,一麻袋一麻袋的吃西瓜,還讀《平凡的世界》。
  • 暑假怎麼過,吃雞還是王者?學長分享自己的暑假生活,充實的假期
    你們的暑假是怎麼過的呢?吃雞還是王者?可能大家有時候很討厭自己,為什麼就啥事不幹就知道玩,那你可能真的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荒廢了多少個暑假的我,終於過了一個充實的假期。大學學長在線分享自己的暑假生活,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收穫。暑假到了,很多同學會利用這個時間段去提高自己,想在暑假的時候努力學習超越自己同班的同學。
  • 不知暑假怎麼過,彎道超車動起來
    暑假裡每天得安排學習時間。完成老師布置的寒假作業,或複習上學期學過的內容,也可以預習下學期要學的內容。只有這樣做了,等新學期開始的時候孩子才不至於悔恨自己怎麼忘了那麼多知識。研究表明,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假期知識遺忘」的現象。因此,即便是暑假時間,也要幫孩子安排複習已學知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