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shuxuetg@163.com
○訂閱2016年雜誌請前往當地郵局
○郵發代號:4-312
文|唐辛子(生活在日本的專欄作家)
日本的兒童教育學家將孩子10歲之前的這一時間段,稱為「加速」時間段,並告誡父母們在孩子的「加速」時間段內,要養成孩子好的生活習慣,並注意在生活中和玩耍中寓教於樂,真正培養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和喜愛,為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基礎,這樣,孩子們才會隨著成長在學習中展開翅膀,一鼓作氣地「加速」→「離陸」→「飛行」。
日本孩子的暑假作業:繪日記
日本孩子的暑假作業:自由研究
此文向讀者從另外一個角度向讀者解讀「日本孩子的暑假」——
一、「自由研究」是否是始終貫穿中小學作業中的重要內容?不同年齡的孩子在「研究」題目的選擇上有沒有什麼側重?
答:「自由研究」是日本中小學生的一項暑假作業。顧名思義,「自由研究」的要點重在「自由」,也就是孩子喜歡什麼就可以做什麼。
所以,這個叫「自由研究」的作業,它可以是孩子根據自己收集整理的信息,寫出的一份研究報告:例如有關城市垃圾分類與回收、海洋某種魚類的研究、天文星座觀察等等。
也可以是孩子用心做出來的一個小手工:例如手工編織的毛衣、或是手工搭建的小木屋,或者手工製作的遊戲等。
這個根據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而定,很難根據年齡層次做具體劃分。當然,中學生或小學高年級,無疑會跟低年級孩子的「自由研究」有些區別—畢竟學習的知識量不一樣。
二、今年您的小孩兒是否有什麼有特色的暑假作業?孩子有哪些收穫?
答:日本學校一到夏天,大部分的體育課時間都成了「遊泳課」。按日本公立學校的設施規定,每所學校都配置有室外遊泳池。夏天一到老師就領著孩子們在遊泳池學習遊泳。
學校的遊泳池在暑假也是對學生們開放的,作為暑假作業的一部分,孩子們可以帶上學校頒發的遊泳卡,每天去學校遊泳池遊泳。
不過這個「暑假作業」屬於自選—去或是不去,什麼時候去,都由孩子們自己決定,學校不強制。
我家小朋友今年暑假最大的收穫,是能用自由式和蛙泳在25米長的泳池裡完整遊上一個來回了。在放暑假之前她還只能遊20米遠,遊泳是她的弱項,遊泳考試甚至都沒有及格。
但六年級之後她們學校在夏天將有「臨海訓練」,老師將領著孩子們下海去遊泳,想到班上遊泳好的同學甚至可以遊上百米遠,小朋友這個夏季十分努力,希望自己進步快點,這樣六年級去海邊時不至於太丟臉。
三、日本小孩兒在暑假是否也參加各種補習班?您怎麼看待中國小孩兒參加的各種暑期補習班?
答:這個根據每個家庭的教育方針而定。有參加補習班的孩子,也有不參加的。我家小朋友四年級開始上私塾。私塾在寒暑假都會辦補習班。
她現在五年級,主要的學習科目是國語、數學、社會、理科這四門。因此暑假私塾的補習班項目也是這四門。
但我家小朋友只為自己報了國語和數學這兩門補習班,筆者建議她也報社會和理科,並說「中學升學考試,社會和理科也一樣要考的哦!」但被她拒絕了,說「我的人生還有比考試更重要的事」。
她在放假當天就自己定下假期計劃,上午按計劃去學校遊泳,然後回家做功課,下午看圖書館借來的《哈利波特》等之類的各種課外書。
對於孩子上補習班,我認為這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補習班可以強化和鞏固孩子學過的東西,即使是單純為了考試,它也並不應該受到指責或批判。但是,孩子去補習班,應該是有前提的:
第一:送孩子去補習班的目標要明確。家長應該讓孩子清晰地知道:他或她,為什麼必須去補習班?目的是什麼?並且這個目的必須獲得孩子的點頭認可。這點非常重要。
因為對於自己點頭認可的事,孩子容易產生責任心。有了責任心,才能逐步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主動性。
第二:即使要送孩子去補習班,也不要讓孩子的時間全部被學習填滿,要記得幫助孩子擁有他們屬於個人獨享的自由與空間。
漢字中的「忙」,是一個豎著的「心」字加一「亡」字,意思指一個人忙起來,連「心」都「亡」了。連「心」都「亡」了,怎麼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樂趣呢?
不要讓孩子太忙,為他們保留出一份自由的時間,為他們保留出一份內心的空間,並一定不要在這份自由時間和內心空間裡塞入任何東西,讓它只屬於孩子自己,這應該是為人父母的一種品德。
延伸閱讀:
提到日本孩子的暑假就會想到自由研究
文|中島惠(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對於日本孩子們來說,暑假也不全都是高興事兒。在有些地區,每天早上要做廣播體操,而且還必須參加地區自治會的活動。此外,在作業中,尤其是暑假,還必須進行自由研究。
中國孩子的暑假是什麼情形呢?是否也要做很多作業?在日本,各個學校都有所不同,但從小學1年級到初中3年級,在幾乎所有學校都必須做的是自由研究。
所謂自由研究指的是什麼呢?顧名思義,就是自由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日本,這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
不過,雖然說是自由研究,但也有大體的領域,而且確定了規則和流程。
自由研究的領域主要分為,①科學和理科實驗、②圖畫和藝術創作、③觀察植物和昆蟲等、④社會科學方面的調查、⑤其它。很多人都會從這些領域中選擇一種加以研究。要花費1個月進行研究,到了新學期要在班級裡一個一個(還有數人參加的團體研究)進行發表,如果被認定為優秀,會貼到教室走廊的牆壁上,或者參加整個地區的學校競賽,有時甚至會得到表彰。
做研究的關鍵是尋找課題。研究要從尋找課題開始,例如自己對什麼感興趣?喜歡什麼?如果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很難花費1個月時間去研究。此外,過於簡單、很快就結束的課題也不適合自由研究。
其次是設定主題。以和過去相同的主題進行研究也沒關係。只要在某些地方根據自己的情況下功夫即可。
此外,要進行具體的準備和預先調查。如果是科學實驗,有時要借用學校的顯微鏡等,因此需要老師的許可。即使是植物和昆蟲觀察以及圖畫創作等,也需要準備工具和材料。如果進行調查,要去圖書館借相關的書籍,或者讓父母購買。
接下來,做好準備之後,要制定研究計劃。要確定暑假的前半段、中間、後半段做的事情、獲取數據,或者進行問卷調查。最後是進行總結。為了易於發表研究內容,要重新寫到大塊紙張上,或者想方設法使數據一目了然。
我自己還記得從小學到初中曾經每年都進行自由研究。我從小時候起,就不擅長理科課程,但當時自由研究的範圍沒有現在這樣廣泛,而且水平很低(聽說現在有些孩子進行的高水平研究會與大學的研究聯繫起來)。
我清楚記得的是,小學1、2年級時對螞蟻的研究。將土和數隻螞蟻放進裝過咖啡的透明空瓶中,然後觀察螞蟻如何築巢。今天想起來,這是花費不到1個月時間進行的簡單實驗。
另一個研究是在小學5年級前後。內容是製作每年日本暑假進行的全國高中棒球大賽的觀看記錄以及相關報紙報導的剪貼簿。我在小時候,雖然是女孩子,但不知為什麼非常喜歡棒球,而且對報紙感興趣,因此在母親的勸說下作了這個研究。做這種自由研究的孩子除我之外沒有其它人,結果得到老師熱烈的表揚。實際上,當時,專心致志閱讀報紙,然後剪下報紙製作剪貼簿,還認真為每場比賽寫下感想,這種經歷是我對報紙記者這個職業產生憧憬的第一步。
考慮到暑假的自由研究會關係到一個人將來的工作,那麼,我應該發自內心地感謝看到我的潛力、並引導我走上現在這條路的母親。
中島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內容源自校長傳媒微信訂閱號,題圖來自網絡)
ID:xxsxjszz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哪裡有小學數學教師,
哪裡就有《小學數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