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建平實驗小學迎來了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代表的考察。與會代表們了解了學校開展的「浦東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我與浦東的故事」主題活動,觀看了「話說浦東」徵文以及「畫說浦東」書畫作品展,觀摩了四年級各中隊自主策劃組織的「學四史 知擔當」為中隊主題會。
值得一提的是,擔任本次展示活動解說員的都是學校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的四、五年級隊員,充分展示了學校學生「五自」(自主、自律、自強、自信、自豪) 的精神氣質,讓與會代表們眼前一亮。
自主發現自己:自主學習,自覺參與,自我反思——有願望。
自律規範自己:自我管理,遵規守紀,承擔責任——有分寸。
自信相信自己:悅納自我,欣賞他人,敢於展現——有智慧。
自強發展自己:克服困難,敢於創新,永不放棄——有勇氣。
自豪認同自己:熱愛集體,捍衛榮譽,傳承美德——有追求。
學生「五自」精神氣質的形成,得益於學校多年來圍繞「五字」(愛、律、禮、勤、潔)德育目標開展的德育實踐活動。立足學生「五自」,植根於小學生行為規範教育,學校依託「一個序列」、「四個快樂」、「五大載體」,細化教育目標、趣化實踐內容、活化實施途徑,形成了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的德育實踐行動模式。
「愛」是「五字」體系的起點,也是學校校養成教育的入口,從愛自己出發,引導學生學會「愛」——愛家人、愛夥伴、愛學校、愛國家。
「律」和「禮」二字是「五字」體系的規範環節:懂得「律」——遵紀守法,獨立自主,自我約束,對人負責,對己負責;學會「禮」——明禮誠信、寬容大度、互助協作。通過內、外兩種道德律令的建立,幫助兒童形成自律習慣。
「勤」和「潔」二字是「五字」體系的踐行環節:做到「勤」——勤奮好學、不恥下問、刻苦鑽研、堅持不懈;做到「潔」——保護環境、講究衛生、熱愛勞動。這兩點都是從兒童的生活體驗出發,強調通過日常學習行為、生活實踐,來形成相應的道德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圍繞「五字」,學校建立了養成教育的目標體系與內容序列,分年級制定「五字」養成教育目標。以低年級「愛」字目標分解為例,確立了如下目標:
1.關愛班級,熱愛祖國、家鄉,培養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感。
2.關愛生態自然,增強環保意識,培養具有現代精神的合格公民。
3.關愛同學、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培養寬容品質,懂得感恩,回報社會。
為了達成這些養成目標,低年級的「愛」字養成內容又分解成熱愛之心、寬容之心、感恩之心這三個方面。以「熱愛之心」為例,梳理出了如下非常具體、可操作的養成實踐點。如,知道自己是中國人,了解國家的全稱、首都和國慶節;認識國旗,升國旗時立正、敬禮;會唱國歌,唱國歌時嚴肅、認真,聲音響亮等,真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小、落細、落實。
「五字」使學校德育內容進一步童趣化、生活化、人本化,幫助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中學習知識、養成習慣、獲得感悟。
學校提倡學生快樂唱歌,唱好聽的歌,唱鼓舞人心的歌,唱有教育意義的歌。
學校班隊會課要唱歌;兩分鐘預備鈴時可以唱歌;升旗儀式等重大場合更是要精神飽滿地唱好歌。每天中午,由學校音樂組負責在午會課前10分時間,組織學生學唱歌曲;每年5月藝術節期間,舉辦「紅五月」歌詠節,做到班班有歌聲,天天有歌聲。
學四史活動中,我們以「歌」知四史,以「歌」知擔當,學生們唱「紅」歌、唱「贊」歌;唱「軍隊歌曲」、唱「戰地歌曲」、唱「改革開放歌曲」。當日展示活動中,一名隊員以一曲自編自唱《讀四史 知擔當》的京劇片段,贏得了來賓的陣陣喝彩。
學生京劇演唱學四史體會
學校著力開展營造書香校園活動,以「五字」的「勤」為靈魂,制定每個年級學生的推薦書目。在讀「四史」活動中,學校購買了大量適合學生的讀本《少年兒童學黨史 》、《少年兒童學國史 》、《上海相冊:70年70個瞬間 》、《影像中國70年·上海卷 》、《新中國極簡史:1949—2019的年度故事 》。
這幾本在學校「閱讀牆」上展示的讀本,都是教師讀後推薦給學生的。學生可以根據閱讀喜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本。當天活動的小解說員魏靈彤說她正準備讀《上海相冊70年70個瞬間》這本書,「我們家都是地道的上海人,但是我從沒看過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生活的環境,正好借這本書中的一些老照片來感受一下我最熟悉卻又有些陌生的上海」。
在建平實驗小學,每個學生必會一操(廣播操),一球(籃球)、一舞(集體舞),一繩(短繩)。
其中「繩彩飛揚」是學校一項廣受歡迎的普及性活動,每個同學可以通過自主報名的方式參與年紀挑戰賽,年級第一則為「擂主」,學校第一則為「繩王」。同時,它也是學生每天的體育作業,真正促進每個建平實驗學子的身心健康、多元發展。
學校倡導自主管理,讓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完成自我教育。在「讀四史」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激發學生自主性、主動性。為了解「黨史」,隊員們訪身邊的黨員親人,走紅色基地;為了解「改革開放史」,他們上網搜資料,製作任務單;為了解「新中國發展史」,學生們以「長徵」為主題,開展了「長徵系列」人造衛星的探究,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
學科教學是學校各項教育的主渠道,自然也是「五字」教育落地的主陣地。我們注重通過各學科的教學改進,激發學生自主發展的學習動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形成自尊自律、勤奮刻苦、自主協作的價值觀、人生觀。
以學「四史」活動為例,我們梳理了每個年級課程資源中的「四史」教育點。如語文學科中《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擔》等課文,以偉人的故事作為「黨史」、「新中國史」等主題教育的內容,讓「四史」教育立足學生認知特點,立足課堂主陣地。
社團活動與學科教學不同,其主題選擇更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更能滿足學生自我選擇、個性發展等需求。學校圍繞「五字」的要求,發掘和拓展已有社團資源,近年來共開設100多種社團,覆蓋了愛、律、禮、勤、潔的各個養成教育點,在社團活動中,孩子們的思考質疑、實踐探究、合作互助、主動發展等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浦東開放30年」是今年在每個年級開設的「學改革開放史」社團之一,每個年級主題不一:一年級浦東的「路」;二年級浦東的「吃」,三年級浦東的「住」,四年級浦東的「河」;五年級浦東的「人」,通過社團的合作式、探究式學習,讓每個學生了解到他們是浦東改革開放的小小見證者,更是浦東改革開放的大大受惠者, 讓「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種子,植根於內心。
學校浦東改革開放30年學生作品畫展作品
學校高度重視少先隊自主管理這個載體,成立了各種促進少先隊員自治組織——隊長學校。隊長學校是各中隊大隊長和中隊長的「黃埔軍校」,隊員們在這所「學校」中明確職責,培養他們自主管理的能力。通過一系列自我管理的培訓,使學生了解自主管理是自己管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評價自己。讓他們在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的過程中,提高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自我管理的能力。此外,學校自主管理委員會、學生志願者隊、小輔導員、中隊小崗位等自治組織均發揮著各自的作用。
本次德育展示活動中四年級的隊長學校學員策劃組織了 「學四史」中隊主題會,三年級的隊長學校展示了他們接受培訓的過程,五年級的優秀學員傳授小學員們自己策劃、組織主題隊會的經驗。
「人文講座」的講課者有學校的老師,有高年級的學生,但更多的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家長。醫生家長和孩子一起講述抗疫經歷;極地科考隊員和學生科普「極地的企鵝」的知識;警察爸爸進課堂與孩子分享《防拐騙妙招》;心理專家媽媽告訴孩子們如何《做最棒的自己》,這一系列以五字體系為基本架構的課程進入了學校課堂,豐富了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五字」養成教育體系中的很多重要人文品質,如愛學習、守紀律、勤鑽研、樂分享等,也通過這些精彩的講座落到了實處。
在讀四史活動中,學校為各年級學生設計了「套餐式」實踐活動。一年級童真識校園:讀校園中名人雕塑,了解四史;二年級童心愛社區:看社區變化,感受改革開放;三年級童稚學英雄:進軍營體驗軍威,激發愛國熱情;四年級:童言話科學:感受新中國科技變化;五年級:童眼看世界,感受中國的強大,激發自豪感、使命感。在各類實踐活動中,孩子們拓展了知識視野,培育了社會責任感。
近年來,我們切身體驗到了「五字」教育給學校德育帶來的變化。「五字教育」也受到了家長的認可。家長們認為,學校「五字」德育活動減少了獨生子女的嬌氣,讓孩子們學會了服務、溝通、尊重、合作。我們也會繼續挖掘、豐富、完善「五自」精神內涵,讓孩子們在自主、自律、自省、自強、自豪的道路上不斷前進,讓小學教育真正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