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有七萬滑手關注的滑板媒體
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的紐約是各種亞文化蓬勃發展的黃金年代,當時的曼哈頓下城區是各種亞文化愛好者的聚集地——包括滑手、樂手、畫家、演員、設計師、藝術家等等。那會兒這裡的租金還是比較便宜的,每逢夏半年,這裡都讓人感覺充滿活力。
我們之所以會懷念 90 年代中期,大概是因為那段日子是無拘無束的,大家有事沒事都會出來 chill,而夏天也往往是我們會出來閒逛、開 party、滑板、跳舞、吃吃喝喝買買買的好日子。1994 年 4 月,Supreme 在 Lafayette Street 上開設了第一家實體店,這裡也很快成為了眾多滑手的基地——大家有事沒事都喜歡來這裡 chill、結識新朋友,或是出去滑板前先來這裡集合。
當時的 Supreme 店更像是滑手們的俱樂部,這裡的工作人員也有一副特立獨行、不拘泥於傳統的工作態度。高傲的店員們會讓你感覺這仿佛是一間藝術畫廊一般,展示柜上的陳列商品是那麼的一絲不苟。根據店裡「禁止觸碰」的嚴格規定,所以貨品上不允許私自觸摸的,否則你可能會被店員趕出店外。店裡的音樂音量則像是夜店那樣嗨,對於那些不是滑手的顧客,店員們會表現出一副愛理不理的態度,這種對普通人不太友好的態度反倒吸引了一群滑手,當地滑手很快就成為了 Supreme 的忠實地下追隨者。
在 X-Games 和 Tony Hawk Pro Skater 系列遊戲出現以前,滑手普遍給人的印象是不太好的,人們常常會覺得滑手都是混混,當時滑手們無論去到哪裡滑板都會被保安和一些熱心市民驅趕,而曼哈頓的商務區恰恰是滑手的天堂,這裡有各種光滑的臺子、平順的扶手、大理石地面,因此很多年輕滑手常常會先在這裡燥一波,然後再去其他地方滑板。
對於這群滑手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他們嚮往自由的精神同時催生出各種創意和可能性。當時 Supreme 的 OG 滑手們如今大多有著各自的生意經,創立了各種品牌——SSUR-Plus、After Midnight、aNYthing、TeamWorks和Acapulco Gold等等。
在 1991 年,一位來自義大利羅馬的年輕攝影師 Giovanni Aponte 來到紐約定居,並開始通過攝影記錄當時的各種亞文化現象,今天他將首次給我們分享他當時拍攝的一系列寶貴影像,並和兩個 Supreme 的 OG 店員(Alex Corporan 和 Akira Mowatt)一起回憶紐約 90 年代中期那段瘋狂、自由的歲月。
90 年代中期那會兒你們個人大概是怎樣一個情況呢?
Giovanni Aponte(攝影師):我是 1991 年搬到紐約的,當時我 27 歲,剛從羅馬的歐洲設計學院攝影系畢業,之後我就在紐約上西區的一個攝影工作室裡當助理。在工作之餘我也會像當時的很多義大利移民那樣,去找其他兼職,比如到餐廳裡當服務生賺點零花錢什麼的。
Alex Corporan(前 Supreme 店經理):那會兒我大概二十四五歲吧,也大概是我滑板生涯的巔峰——那時我的心裡就只有滑板,和朋友一起拍片,晚上享受城市夜生活什麼的。那時在美國東海岸這邊要靠滑板賺錢是很難的,因此我的主要收入來源都是靠當模特和在夜店兼職。後來有幸能夠在 Supreme 找到自己的職位,我的人生才開始轉折——滑板曾經是我世界的全部,不過後來我更多地將精力放到工作上。
Akira Mowatt(前 Supreme 店員 / 現 After Midnight 主理人):我那會兒才 14 歲吧,還是個喜歡到處亂跑的孩子,因此滑板自然是我的心頭所好。當時我沒有地方住,吃的也不多,但慶幸的是後來能夠在 Supreme 找到工作。
當時紐約的滑板氛圍跟美國其他地方都不太一樣吧,相比起南加州,紐約的滑板氛圍應該和倫敦更相似。作為身處大都市中的滑手,那個年代的你們都有些什麼感受呢?
Alex Corporan:在 90 年代那會兒,滑手大多都還是非常叛逆的,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是街頭浪子,還因為我們常常遭到人們的鄙夷和排斥。那個年代我們還沒有滑板場,我們只能在市裡到處滑。我們晚上常常會去各種夜店、秀場、演出,我們常常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我們太燥了……也沒人能夠拿我們怎麼辦。
Akira Mowatt:那會兒我還不知道加州是怎麼一個狀況,畢竟我才剛從日本過來,但我很喜歡紐約那種充滿活力的氛圍——這個城市真的太燥了!
你們可以說說你們那會兒的一天都是怎麼度過的嗎?
Alex Corporan:首先去 Supreme 店裡和朋友們集合,先在店外面熱下身,帶上攝影師(RB、Reda、Sammy Glucksman 或者其他攝影師)去市中心滑板,人多起來之後就去港口和華爾街那邊滑,之後回到 Supreme 店裡幹會兒活,拿件新的 tee 或者衛衣,之後去 Astor 廣場那邊再滑一會兒,喝點酒飛點那個。晚上的話有時會去夜店嗨,有時會去中城再拍一些片子,之後再刷街回 Astor 廣場再喝點酒。
Akira Mowatt:平時的話我們一般會在 Astor 廣場、華盛頓廣場或者聯合廣場集合,然後在市中心裡到處滑,滑到華爾街、港口、炮臺山公園那邊。晚上的話我們會回到 Astor 廣場 chill,然後晚些時候再去中城區繼續滑板。
聯合廣場、Astor 廣場、TSP、Ziegfeld 劇院、Brooklyn Banks……感覺以前有很多很棒的地形啊。那會兒你們都最喜歡去哪滑呢?
Giovanni Aponte:我個人還是最喜歡 Astor 廣場,然後是聯合廣場,那邊離我家也很近。Brooklyn Banks 也是很棒的地方,不過在那邊滑要注意板子小心被人搶了!
Alex Corporan:我最喜歡的地兒必須是 Brooklyn Banks 和中城區的地形,因為那邊光滑的臺子太多了,也有很多有趣的小地形。
Akira Mowatt:我個人比較喜歡聯合廣場、Astor 廣場、華盛頓廣場和 Tompkins 廣場。因為那個時代還沒有手機,只有電話亭,因此我們都需要先到這些地方集合,通常我們前一天晚上就會計劃好第二天要去哪些地方滑板。
Supreme 滑板店作為著名的文化地標,你們覺得它對紐約滑板文化的發展有什麼重要的貢獻嗎?
Giovanni Aponte:毫無疑問,Supreme 滑板店是每個紐約滑手的必訪之地。我朋友 Russel Carablin(前 Supreme OG 設計師 / 現 SSUR-Plus 主理人)在 Supreme 開店之初就把我介紹給 Supreme 的 OG crew,當時我就很喜歡 Supreme 的氛圍,大家都很酷很 real,後來那裡就逐漸成為了新興街頭文化的潮流中心,充滿活力……那時真的給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Alex Corporan:講真,那會兒 Supreme 是滑手們唯一能去 chill 的滑板店。雖然百老匯那邊也有家叫 Blades 的滑板店,但那家店太商業了,缺乏滑手文化根基,因此 Supreme 就成為了我們滑手專屬的私人俱樂部,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受到 Supreme 的邀請。
Akira Mowatt:像 Supreme 這樣的滑板店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為滑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群。那會兒開滑板店還是挺艱難的,很多滑板店開著開著就倒閉了,在曼哈頓更是如此。
那會兒你們還有去當模特、演戲這樣的工作機會,或是去建立自己的品牌。是什麼鼓勵你們這樣發展的呢?
Alex Corporan: 我覺得是因為我們滑手本身就帶有一種叛逆、特立獨行的態度,我們整個 crew 都是這樣的,而且我們滑的都挺好。當我們站在鏡頭前,我們會能夠很好地展現出真實的自己,人不可能偽裝自己的激情和態度,我們當時的生活方式造就了真實的自己。
Akira Mowatt:如果你來自其他地方的滑手,那麼曼哈頓大概是你能夠發光發熱的舞臺,因為滑板界的 pro 們都會來這邊滑板,只要你滑的足夠出彩,你就有機會加入他們的隊伍。因此對於滑的好的紐約滑手來說,曼哈頓是充滿機會的地方。
紐約作為不夜城,有很多很棒的夜店和 party。你們那會兒都喜歡去哪些酒吧和夜店呢?
Giovanni Aponte:90 年代的紐約酒吧和夜店真的棒,如果你要跳舞的話——Limelight、Danceteria、Wetlands、Palladium 和 Club USA 都是舞者的天堂,但我個人還是喜歡小一些、更燥一些的夜店,比如 Nell's、Jackie 60、Peggy Sue's 和 Elements 等等。那會兒我們泡夜店都是一晚上轉三四個場,但我最愛的 party 還是曼哈頓橋底下的那家 Fun 的 "Any Given Sunday" 的派對。
Alex Corporan:我喜歡去 St. Marks 廣場那邊的 Spoon bar 和 Coney Island High,還有就是 Ludlow 街上的 Max Fish。我還記得 Cherry Tavern 有很棒的唱片機,那兒的桌球檯也是一流的。至於夜店的話,Bill Spector、Bugsy、Belinda、Carlos 和 Duncan 愛去的地方我都喜歡!
Akira Mowatt:我那會兒還未成年,就已經去過紐約市裡所有的夜店和酒吧了,哈哈,但我個人對夜店和酒吧並不是太感冒。
話說你們那會兒的 OG crew 裡誰最燥呢?
Giovanni Aponte:Supreme 整個 team 都是很酷的……我還記得我那時認識的每一個小老弟——Aaron "The Don"、CPT Alex O'Corpran、Giovanni WhatEstevez、Krooked Joey、Akira、O'、Crocodile Mealy、Thin Wolf、Jason the model、Brickface、Stukko、The Spawn——大家都有自己的花名呢!
Alex Corporan:我們大概是全城最燥的一隊人了,但 Harold Hunter 一定是全隊最燥的!我們隊裡還有很多「打手」,比如 Pooky、Neil、Loki、NA、Joey、Pang、Slick Rick,不過他們也只會打那些惹我們、攻擊我們的崽子。隊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比如 FlyGuy Peter Bici 總是會吸引你的注意力,Justin Pierce 則總是會叫你出去玩,Henie 則常常會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你旁邊……
Akira Mowatt:整個 crew 都很燥呢!
你們覺得 90 年代中期是紐約最燥的年代嗎?
Giovanni Aponte: 那個年代的紐約,各種年輕的、有才華的新鮮血液層出不窮……是的,那大概是紐約最輝煌的年代!
Alex Corporan:90 年代的紐約是充滿驚喜、活力、無畏和自由的,這個時期的紐約生活是如今再也無法體會到的,滑板、音樂、夜生活、藝術、時尚……各種亞文化都在蓬勃發展!這種活力一直延續到 2004 年左右,但 90 年代真的是這一切都光速發展的時期。
Akira Mowatt:90 年代末到 00 年代初,這確實是紐約最燥的年代。
可以談談你們那個年代最難忘的記憶嗎?
Giovanni Aponte:我記得有一晚我們在 Nell's 夜店裡嗨,Mick Jagger(滾石樂隊的主唱)也來了,但大家都沒有很大的反應,因為我們都太沉醉於當時的氛圍和音樂了。
Alex Corporan:那會兒的每一天都很精彩,每天都有千奇百怪的趣事發生,但能夠加入 Supreme 並與之共同成長的經歷真的無可替代。
相比於過去,你們是否覺得紐約的滑板氛圍已經有所不同了呢?你們又是怎樣看待這種變化呢?
Alex Corporan: 大概在 2004 年前後吧,紐約的滑手規模開始爆發式增長,我們以前那會兒滑手都還只是小群體,而如今街上到處都是滑手。滑手規模擴大當然是好事,但整個滑板氛圍還是不如以前純粹、狂野,當然這也與我們所處的環境有關——比如 9/11 事件之後中城區的很多地形都沒有了。
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滑板場一直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地方,因為我們那會兒並沒有什麼滑板場,有也只有一個很破爛的場子,那兒的 U 池賊特麼爛。而如今城裡的五個區有三十多個狀況良好的滑板場,有了這麼多這麼好的場子之後,上街滑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因此少了一些街頭滑板特有的「燥點」,但對於滑手規模的擴大和滑板文化的流行,我還是感到很欣慰的。
90 年代的時候滑板文化產業才剛剛起步發展,而如今市面上已經有很多由滑手建立的品牌了——潮流品牌、滑板店、板面品牌等等,而這些以滑手為根基的品牌也往往不忘記回饋滑手。我很慶幸自己曾經是帶動紐約滑板文化產業發展的一份子,今後我也會一如既往地支持紐約本地滑板文化的持續發展。
Akira Mowatt:現在大家都能夠用手機自己拍片了,因此拍片相比以前要容易得多。就市區的滑板氛圍來看,我覺得變化並沒有很大,但如今已經是又一批年輕滑手引領的新時代了。
WHATSUP滑板雜誌
Read more, Wisely skate
文字 | Ross Wilson
照片 | Giovanni Aponte、谷歌
翻譯 | 小龜
來源 | highsnobiety
編輯 | 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