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和高清手機攝像頭使得滑板圈迎來一次大洗牌。
任何滑手都可以自己記錄下素材然後和各大平臺進行交流和分享,這樣的結果就是一次滑板文化的思考模式轉移。
就像那源源不斷的新內容推送一樣,板面圖案似乎也是註定壽命短暫。可能它們生來就是要被耗損,磕碰最後被刮花到只剩零碎的漆和清晰可見的木底。可有些圖案似乎註定要被留下來,哪怕是逗留在你腦海裡。老將 Pontus Alv 可能就是抓住了這一點,為他的 Polar Skate CO. 畫出了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圖案。圖案是一個馬蒂斯風格的女人在做 no comply。這個圖案幾乎就是 Polar 的宗旨用視覺方式表達了出來,同時也表達了滑板審美觀上的百花齊放。
於 2011 年在瑞典馬爾默成立的 Polar 代表著一波備受特定群眾關注的獨立品牌們,他們勢將要在滑板圈裡掀起一股浪潮。Alv 希望創造出一些敬畏滑板的東西而不只是一個商品而已。
這個概念被充分貫徹到了服裝上。Polar 做到了把滑板的創意能量清晰的表達在他們那些低調又有趣的服飾上。他們的衣服都被注入了旗下滑手的藝術,從每一個風格各異的滑手們身上獲得靈感。不單是他們的滑手,Polar 也會從滑板的歷史遺留裡尋找啟發,特別是 90 年代。90 年代潮流的回歸現已是相當普遍 - 肥大的衣著和日漸火熱的古著市場。對於滑手們來說,90 年代代表著一個在 2000 年早期被大眾化之前的文化時期,滑手把 90 年代更視為一個享受樂趣的年代。Polar 正是在向這個時代致敬,但是是通過能即展現出風格又具備極佳功能性的方式去呈現的。
至於 Alv 本人,作為帶著馬爾默當地滑板氛圍崛起的引領者,在 2005 年離開了職業滑板的圈子後,他出品了視頻 The Strongest of the Strange,一個黑白電影。在當時可謂是極具實驗性的滑板視頻。裡面很多當地滑手出鏡,各種 DIY 地形在廢棄倉庫裡,人行道上,基本只要是四個輪子能滑的地方都無一倖免。DIY 這個視覺上的體現手法在之後和 Converse 的合作視頻裡也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從 LA Days 的樹脂玻璃弧面再到 Manhattan Days 的地窖門復刻版,把隨處可見的平凡風景變成可能性無限的街頭地形。
就像這些公共場所只有因滑板互動而被使用後才能變得有趣一樣,滑板服裝在實現著它自身的使命同時也被具備了比如優雅的氣質和文化涵義這樣的副產品。作為一個文化,滑板開始有了排斥其商業根基的傾向;甚至板面本身都成為了一個多元載體,可以承載著其代表滑手的美學價值觀以及等等其他內涵。從一個滑手的褲子選擇再到他們的動作選擇都可以是一個品牌化的行為。這些往往都是滑手的潛意識和自身特質所造成的。這麼說來,滑板近期的發展和時尚有著不少相似的地方,但很顯然前者一直在有意或是無意地牽著後者的鼻子走。
從像 Palace 和 Supreme 這樣的街頭服飾品牌的跨界聯名到各個品牌每一季都不缺席的工裝服型錄,滑手那日漸覺醒的潛意識創造力是最令時尚設計師們難以抵禦的吸引力。最佳狀態的滑板風格應當是舒適,優雅同時還獨特 - 就像一個 no comply。
圖文來源:ss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