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了 在得物(毒)APP購買的商品無法線上鑑定

2020-12-20 金融界

Keep real!這是嘻哈圈常被說唱愛好者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它表達了當下年輕人保持真實,不造作的生活態度。

而球鞋文化作為嘻哈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中國新興的潮流電商平臺上是否也可以「Keepreal」呢?

上線之初,得物(毒)APP主要是以幫助年輕人了解球鞋文化和潮流資訊為主,2017年,其上線了交易業務。在其後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得物(毒)APP就火爆了球鞋圈,目前已是中國領先的潮流電商服務平臺。但與此同時,其也常因平臺品鑑不過關造成假貨流通以及商品成色參差不齊等問題備受詬病。

有消費者在網上提問:得物(毒)APP的線上鑑定功能靠譜嗎?今天我們就來分析看看。

鑑定師18秒鑑別真假?

2020年的第一天,曾經的「毒」APP正式更名為「得物APP」。從「毒」到「得物」,不僅巧用了諧音,同時也增強了其商品交易平臺的屬性。這意味著,品控已然是平臺不可忽視的一環。

為了進一步杜絕假貨,得物APP推出了線上鑑別服務。截至發稿前,得物APP已鑑定超過了5000餘萬件商品。客戶通過提示選擇類別再上傳圖片即可找到線上鑑定師鑑別真假。

值得注意的是,得物APP上的熱門鑑定師的日均鑑定量都非常大,很多甚至都在日均999+件。有媒體統計,得物APP上的知名鑑定師「weeeellll「平均每天鑑定4851雙鞋,如果按照每天工作24小時推算,鑑定一雙鞋的時間平均僅為18秒。

賣家拼圖可過驗?

有網友質疑,鑑定師在如此飽和的工作下,是否會出現看走眼的時候?如果自己通過得物APP鑑定後的商品依然為假貨,平臺是否會承擔相應的責任?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得物APP相關負責人,對於線上鑑別師是什麼樣的考核制度?如何保證線上鑑別的權威性?得物APP方面並未作出回復。

但對方表示,得物APP會對鑑別師的鑑別結果負責。如出現鑑別失誤的情形,將退還用戶支付的鑑別服務費,並賠償雙倍鑑別服務費,但無法就其他額外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希望客戶理解。

據記者了解,得物APP的首次鑑定免費,以後每次收取5元,雙倍賠償就是10元。

有得物APP的用戶向記者表示,自己曾嘗試過使用拼圖過驗的方法。意為將假貨和正品存在偏差的部分替換為正品提交到得物APP上進行線上鑑定。甚至很多售賣假貨的線下商家也通過這個方法過驗了很多球鞋,並向消費者出示在得物APP線上過驗的證明來矇騙消費者。

對於此類現象是否存在,截止發稿前,得物APP方面尚未對此作出回應。

無法線上鑑定?

資料顯示,得物APP目前可鑑別的品類有球鞋、服裝、配飾、手錶、奢侈品。可鑑別的球鞋品牌涵蓋阿迪、耐克、萬斯、李寧等知名品牌十餘個,可鑑別的服裝和配飾品牌涵蓋supreme、palace、vlone等十餘個;可鑑別的手錶品牌涵蓋mido、浪琴、天梭、卡西歐等十餘個。

然而,1月22日,有用戶投訴稱在得物APP上購買了SupremeXLacoste的聯名帽衫。隨後,該用戶找了得物APP上的四位品鑑師,但均得到了無法鑑定的答覆。

對於這種「窘況」,得物APP相關負責人表示,線上鑑別不同於線下實物鑑別,受制於照片的拍攝角度、光線、圖片質量等諸多因素影響,且無實物鑑別的人工感官分辨,造成鑑別有難度,可能存在「無法鑑別」的情況。

得物APP還表示,目前線上鑑定和線下鑑定是兩個分開的業務。顧客在購買得物APP上的商品時使用的是線下鑑別。線下鑑別團隊有幾百位資深「球鞋潮品專業人士」積累了多年商品研究和鑑別查驗的經驗。他們對海量一線球鞋服飾商品進行系統性研究拆解、資料收集、數據比對、技術引入、檔案管理等,形成了現在的得物APP「多道鑑別查驗工序」。鑑別團隊也在努力提升球鞋潮品鑑別的規範化和標準化。之前他們已經和「鑑定國家隊」中檢集團奢侈品鑑定中心、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通過引入外部技術力量進一步提升鑑別能力。

但據統計,自2020年以來,在投訴平臺上對於得物APP因為鞋盒破損、衣服氧化泛黃、線頭、汙漬等成色和新舊問題引發的投訴已超過百餘起。

得物APP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第三方交易撮合平臺,得物APP平臺區別於傳統電商平臺,在傳統電商的基礎上通過「多重鑑別查驗」的平臺品控方法實現了商品的正品保障。

根據有關法規,電商銷售主體即商品賣家需承擔7日無理由退貨等義務。賣家在入駐得物APP平臺時,得物APP運營團隊會積極引導告知賣家支持7日無理由退貨服務。此外,用戶如需退換貨,得物APP客服將提供必要的溝通協助,處理用戶有關需求。

但考慮到得物APP特殊的C2B2C商業模式,賣家供貨,平臺鑑定;買家只能看到品牌、款式、尺寸、價格。得物APP作為買家與賣家的中間商,其實很難協調賣家與買家之間的退換貨問題。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希紅市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靠譜鑑定,大師團隊,盡在得物(毒)APP
    對於潮流圈新人來說,裝備鑑定是件難事,其實對於潮流圈的大部分人來說,鑑定裝備都是個難題。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大神,能夠準確分辨真偽。所以大家都需要一個線上鑑定神器,而得物(毒)APP就是這樣一個神器。得物(毒)APP是全球領先的新一代潮流網購社區,鑑別服務是它的一大特色。得物(毒)APP秉承嚴謹的科研態度,籤約數百位業內頂尖、具有多年經驗的潮流商品鑑別師,鑑別師除了是骨灰大神級sneaker玩家和潮人,更是潮流領域的「研究人員」。任何渠道購買的球鞋、潮牌服飾、手錶等都可以在得物進行鑑別,目前支持鑑別的品類有球鞋、服裝、配飾、手錶、奢侈品。
  • 牽手「鑑定國家隊」,得物(毒)App鑑定值得信賴
    無疑,潮流商品的存在感越來越強,受眾也是越來越廣,在這樣的背景下,潮品鑑定服務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人們在追求潮流的同時,深切地知道正品品質才是潮流的根本。在市場一眾潮品鑑定服務中,得物(毒)App鑑定服務的表現可謂相當亮眼,不局限於球鞋,服裝,配飾,手錶,奢侈品等等品類的潮品都可以通過得物(毒)App進行鑑定。
  • 就上得物(毒)APP
    作為國內領先的潮流電商平臺,得物(毒)深知這一點,要跟隨時代的腳步,要不斷革新自身,在2020年的第一天,得物(毒)聲明全新升級,正式更名為「得物App」。新更名的得物App將不斷擴充球鞋服裝之外的潮流單品品類,定位為打造新一代潮流網購社區。升級後的得物(毒),其核心依然離不開潮流文化。自發行至今,得物(毒)在潮流領域可謂是無出其右。
  • 得物(毒)App遭鑑定師不專業投訴 以「人」為防線的信任有多高?
    用戶投訴得物鑑定師不專業,且濫收費用   近日,有用戶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投訴得物(毒)App平臺不規範,鑑定師不專業且濫收費用。
  • 得物(毒)產品體驗報告
    服務模塊相對來說使用的人群比較廣,尤其是它的鑑定服務,面向所有需要鑑定的人群;95分閒置交易可以解決多數用戶閒置產品無法全新出售的需求。40%的用戶都比較喜歡自己的球鞋,得物提供球鞋護理服務,增加產品的新鮮度。總體來說:得物提供的服務較多,作為魅力型需求出現;虛擬試穿能夠模仿3D試穿效果,解決很多用戶網購擔心實物上身或者上腳不好看的焦慮心理。
  • 競品分析:得物APP、nice APP、識貨APP
    行業分析1.1 發展歷程早期的線上購物主要在淘寶網,球鞋文化只存在於各個籃球論壇之間。2013年nice網出現,定位為潮流分享平臺,2014年虎撲上線旗下導購產品「識物」,2015年虎撲裝備區分離出產品「毒」,提供球鞋鑑定服務。隨著球鞋文化的滲入,各個平臺在往後三年內全部完成潮流分享社交,球鞋交易服務。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毒app鞋子不予換貨,尺碼不合腳
    2020年01月04日 09:51,聶先生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338次。
  • 莆田鞋可過得物(毒APP)?
    現在的球鞋市場,呈現一家「毒」大的趨勢(現已更名得物APP)各種剛剛喜歡上球鞋的小白用戶也都認得物(毒),以前的鞋子想買就買,現在你喜歡一款新鞋,那麼你就要去得物(毒)APP查查價格、看看穿搭以及鑑定真假,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所謂「莆田鞋過得物(毒)」是什麼意思以及莆田鞋過得物(毒)到底有沒有可能等話題。
  • 「315報告」二手潮鞋交易「紅與黑」:得物(毒)APP nice 有貨「上榜」
    【亂象一】商品頻頻現質量問題 無「三包」成常態商品質量有沒問題,對一般商品來說,可以通過簡單的比較和識別來觀察,而對某些特定或專業商品則要有嚴格的質量指標規定。不少消費者曾表示在下單購買球鞋後,收到的商品存商品質量問題,無法正常使用。
  • 莆田鞋可過得物(毒)APP驗證?
    現在的球鞋市場,呈現一家「毒」大的趨勢(現已更名得物APP)各種剛剛喜歡上球鞋的小白用戶也都認得物(毒),以前的鞋子想買就買,現在你喜歡一款新鞋,那麼你就要去得物(毒)APP查查價格、看看穿搭以及鑑定真假,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所謂「莆田鞋過得物(毒)」是什麼意思以及莆田鞋過得物(毒)到底有沒有可能等話題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得物APP購買的衣服尺碼過大...
    2020年01月29日 15:06,王先生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458次。
  • 鞋友親測正品天堂,得物(毒)APP讓你放心購
    哪怕一雙AJ1價格再低,只要它是假貨,就很少有人願意購買。而目前買鞋的渠道無非是線上與線下兩種,很少有大品牌會把專賣店開到三線、四線小城市,而網購的火熱發展也讓線上買鞋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不可避免的,買不到正品鞋就成為了消費者們的頭號難題。而國內有這麼一個平臺,它通過多項措施,確保正品,讓消費者能夠放心買鞋,它就是得物(毒)APP。
  • 不再被假貨欺騙得物(毒)APP守初心保正品
    在19年的上半年,出現了許多關於得物(毒)APP售假的消息。雖然不少老用戶站出來表示消息不可靠,自己從來沒有遇到過售假的情況;但也有很多不知道事情真相的吃瓜群眾四處轉發,讓 人疑惑難道得物(毒)APP真的售假了嗎?
  • 得物(毒)APP給你滿意答案
    得物(毒)APP,在規避假貨上堪稱頗有建樹。得物(毒)APP,是全球領先的新一代潮流電商平臺,為保障正品,杜絕假貨,在商品源頭上就必須監管到位。毒APP一直以強中心化平臺定位深入管理,確保寧缺毋濫的商品上架標準。毒APP對入駐賣家的審核也十分嚴格,要求商家實名認證——人臉識別——地址備案——籤署協議——繳納保證金,並進行平臺審核,一切通過後才能入駐。
  • 得物(毒)與識貨競品分析報告
    線下獲取球鞋、潮服的渠道單一,並且貨量少,除部分一線城市有線下專賣店發售,其他城市的消費者線下購物成本高,因此線上的發展成為主要趨勢。但是線上的購物渠道消費者真假難辨,用戶急需一個正品保障平臺;此外C2C模式解決了「求購無門」的窘境;因此,線上獨立平臺成為消費者更為需要和信賴的線上購物方式。3.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得物(毒)app平臺取消賣家已...
    2020年01月06日 11:25,郭先生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338次。
  • 得物去「毒」難阻售假投訴,鑑定服務頻遭質疑
    得物售假投訴不斷,鑑定服務遭質疑得物App原名為「毒App」,出身於虎撲社區,其曾因「炒鞋」概念而被公眾熟知,一度得到王思聰、陳赫等知名人士的支持。2020年初,該平臺由「毒」更名為「得物」。記者查詢發現,截至2020年7月13日,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得物APP」的投訴量達33025條,其中不少涉及「商品質量差」、「假貨」、「鑑定服務不靠譜」、「退貨難」等情況。一位匿名用戶在黑貓平臺上反映稱,其在得物APP上購買的一雙籃球鞋存在質量問題,僅穿了一次前側就開膠裂開。其向客服反饋後,對方給予不合理的處理方案。
  • 得物(毒)APP如何保障正品?鑑別後再發貨
    而在這方面能起到榜樣作用的,當屬得物(毒)APP。作為全球領    先的潮流電商平臺,得物(毒)APP自成立之日起便堅定只做正品,率先開創了先鑑別後發貨的交易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買家在得物(毒)下單後,賣家先把貨品快遞到得物(毒),得物(毒)合作的多個專業鑑別師經過特有的精細工序鑑別,並對貨品瑕疵分級查驗後,與買家溝通確認瑕疵後, 再快遞給買家。
  • 得物(毒)APP:不需明星的百萬造型師也能變身靚仔
    答案就是——得物(毒)APP,不需要明星的百萬造型師,也能讓你變身靚仔!得物(毒)APP是由上海識裝信息科技公司推出的潮流網購社區,其核心服務為正品潮流電商和潮流生活社區。得物(毒)的潮流生活社區,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潮男靚女,包括薛之謙、羅志祥的潮流偶像,在社區選擇自己喜愛的板塊,每日都有新推薦。各類穿搭分享,明星同款,都可以在上面看到。
  • 得物(毒)APP一站式服務,購買裝備無煩惱
    前幾日,當我想在毒APP上購買裝備時,驚喜地發現毒APP更名為「得物(毒)」了,並且發現「得物」連在一起讀快了就是「毒」,本著鑽研的態度去網上一查,還真如我感受的這樣,新品牌名取「得物-毒 (de wu——du)」的發音關聯,幫助已有用戶理解「得物就是毒App」, 「得物(毒)」的新品牌意在幫助用戶(了解/獲取/交流)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