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去「毒」難阻售假投訴,鑑定服務頻遭質疑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藍鯨財經

日前,潮流網購社區得物App宣布將打造亞洲乃至全球最大的人工智慧鑑別場景,野心可謂不小。

然而最近多年,得物APP推出的鑑定服務頻遭用戶質疑,有關該平臺的售假投訴一直不斷。記者查詢發現,截至2020年7月13日,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得物APP」的投訴量達33025條,其中不少涉及「商品質量差」、「假貨」、「鑑定服務不靠譜」、「退貨難」等情況。

業內人士指出,對得物APP而言,頻頻爆出的售假事件不僅影響平臺口碑、造成用戶流失,也在無形中給其打造全球最大AI鑑別場景增添了不小的阻力。

得物售假投訴不斷,鑑定服務遭質疑

得物App原名為「毒App」,出身於虎撲社區,其曾因「炒鞋」概念而被公眾熟知,一度得到王思聰、陳赫等知名人士的支持。

2020年初,該平臺由「毒」更名為「得物」。對於改名原因,得物官方表示,在用戶意向調查中,很多新用戶對於「毒」沒有清晰的認知,更名後的品牌名稱簡潔且具有清晰的品牌指向性。

不過,一位不願具名的業界人士表示,「毒」更名為「得物」除了讓用戶對品牌有更清晰的認知,也更貼合平臺拓展交易品類、進行品牌升級的需求。此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規避風險,「畢竟『毒』這個字眼不太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利於傳播正向價值。」

而不管是更名前的毒App還是如今的得物App,都面臨著鑑定服務遭質疑、用戶控訴平臺售假、隨意收取手續費等問題。

記者查詢發現,截至2020年7月13日,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得物APP」的投訴量達33025條,其中不少涉及「商品質量差」、「假貨」、「鑑定服務不靠譜」、「退貨難」等情況。

一位匿名用戶在黑貓平臺上反映稱,其在得物APP上購買的一雙籃球鞋存在質量問題,僅穿了一次前側就開膠裂開。其向客服反饋後,對方給予不合理的處理方案。

有類似遭遇的用戶並不在少數。另一用戶也在黑貓平臺反饋,「在得物APP上買的三葉草鞋子穿了兩次到處開膠,聯繫客服竟然讓自己粘,抵制假貨,要求退貨退款!」

隨後,該用戶補充道,其購買這雙鞋子花費逾七百元,穿兩次後就出現開膠的情況,得物APP的客服給出的處理方案就是提供100元維修費用,讓人「非常氣憤」。截至目前,該投訴也未得到妥善處理,用戶表示將維權到底。

與此同時,有關得物APP的鑑別服務也成為用戶質疑及投訴的重點。一位匿名用戶在黑貓平臺上稱訴稱,其在得物上出售一雙喬丹11籃球鞋,被對方以無法鑑定為由拒絕交易;但之後經得物認可平臺識貨APP鑑定,其所售球鞋為真。該用戶表示,經過與得物客服溝通後,對方依然拒絕對交易失敗負責,不予賠償,且拒絕二次銷售。

此外,得物APP還被質疑隨意收取手續費,導致用戶「退貨難」。7月5日,有用戶訴稱,其通過得物APP購買了一雙安德瑪球鞋,價格為693元,但鞋子尺碼偏小。在不影響二次銷售的前提下,該用戶要求原價退貨退款,但得物APP客服卻要求其支付89元手續費。

針對上述投訴案例涉及的情況,藍鯨TMT記者致電得物APP的運營公司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試圖進一步核實,不過電話無人接聽。

遭中消協點名批評引關注,「多重鑑別」有名無實還是實至名歸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剛剛過去的618年中大促,中消協日前發布的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也點名了得物APP。

報告顯示,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計20天監測期內,中消協共收集「618」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648.85萬條,其中與得物App有關的負面信息8735條,相關負面信息分別在6月9日盒18日出現兩次峰值。

上述報告還引用了三個得物APP的消費者投訴案例,主要涉及假冒偽劣、鑑定費、優惠券等問題。

對此,得物APP方面回應稱,該平臺堅定只做正品,創立的「先鑑別,後發貨」交易模式是與其他電商平臺最顯著的差異;報告引用的三個案例,得物表示平臺均已跟進,用戶接受處理結果。

得物強調,「從我們平臺發出的每一件商品,都會經過多次覆核查驗,包括貨品真假、瑕疵分級,再將貨品快遞給買家,買賣雙方完成交易。如果鑑別為非正品,訂單不會成交,商品將退回給賣家。」

對於案例所涉及的「鑑定費」,得物APP回應稱,其在商品交易過程中提供的「每件商品查驗鑑別」等品控服務,為用戶降低了交易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故平臺會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成本費用。

據媒體報導,得物APP的鑑定師並非來自於專業品牌商,而是將業內小有名氣的鑑定者聚集起來,準入門檻由平臺審核,授予他們「鑑別師」資質。在交易過程中,得物APP會抽取賣方成交價的7.5%—9.5%作為佣金。

而根據得物APP官網介紹,平臺籤約了第三方鑑別服務上數百位業內頂尖、具有多年經驗的潮流商品鑑別師,打造了以潮流商品研究為核心的「鑑別實驗室」;鑑別師除了是骨灰大神級sneaker玩家和潮人,更是球鞋潮流領域的"研究人員」。同時,得物APP還與中檢集團奢侈品鑑定中心合作,在球鞋潮品鑑別領域展開長期多形式合作。

不過,得物APP同時承認,人工鑑別難免產生極小概率的誤差,因此平臺承諾「假一賠三」。但對於在中消協監測期內出現的8735條負面信息,得物APP並未作出具體解釋。

有用戶對記者指出,近兩年在虎撲力推及名人效應加持下,得物的潮品鑑別服務人氣較高,但在所謂的「多重鑑別」之下仍鬧出了不少產品鑑定爭議,不得不讓人對這項服務的專業及可靠性產生懷疑。

此外,中消協也在報告中提醒道,網購平臺必須在法制與規則的邊界內「跳舞」,諸如「退鞋要交鑑定費」之類的奇葩規則、霸王條款,流露出的是對法律與規則的無視與無知。而「新進」主體的這種懵懂無知,是個案還是普遍行為,應該引起相關各方的關注和警惕。

AI鑑別場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官網資料顯示,得物App由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識裝信息」)推出,是集正品運動潮流裝備交易、球鞋潮牌鑑別、互動圖片社區於一體的綜合移動網際網路平臺。其最為獨特之處,就是在傳統電商模式的基礎上添加「鑑別服務」,並推出"先鑑別,再發貨"的購物流程。

天眼查信息顯示,識裝信息為虎撲旗下公司,後者持股15%。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及大股東,其個人持股比例為55%;經股權穿透,楊冰的持股比例約71.44%。

在融資層面,得物App截至目前共經歷三輪融資,背後投資方包括虎撲體育、紅杉資本中國、高榕資本等;其中Pre-A輪融資金額為5千萬美元,其餘兩輪融資金額暫未披露。在2019年4月完成第三輪融資後,得物APP的投後估值超10億美元。

客觀來看,鑑別服務的確稱得上是得物APP的核心競爭力及最大賣點。該平臺將正品潮流電商和潮流生活社區視為兩大核心服務板塊,自成立以來便傾斜大量資源提供鑑別服務。具體而言,其主要通過計算機識別、AI輔助等技術來完成對潮品的鑑別與查驗,以此儘量保障用戶的正品體驗。

而這卻暗中催生了鮮為人知的灰產。記者調查發現,有用戶在閒魚平臺出售得物APP整套包裝,包括「防偽扣、鑑定證書、膠帶、包裝盒」等,售價在5-20元不等。更巧合的是,發布者幾乎都來自於暗藏假鞋產業鏈的福建莆田。

如今,得物APP經過多年在鑑別領域的沉澱,對這項服務的發展抱持著極高的期待。據多家媒體日前報導,得物App宣布了該平臺未來的發展目標:打造亞洲乃至全球最大的人工智慧鑑別場景。

根據報導,得物App將投資數億元建設全球供應鏈中心,基於人工智慧技術及多年沉澱,搭建完整的人工智慧鑑別查驗系統。該項目將建成數十條自動化產線,基於圖像識別技術和高精算法,快速識別商品異常,並對異常情況進行實時精準判斷。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頻頻爆出的售假事件,讓越來越多的用戶對得物APP的鑑別服務提出了質疑,不僅影響平臺口碑、造成用戶流失,也在無形中給其打造最大AI鑑別場景的夢想增添了不小的阻力。

相關焦點

  • 得物「毒」難解:社區定位「跑偏」 鑑定服務頻遭質疑
    得物APP此前的名字是「毒」APP,是集正品運動潮流裝備交易、球鞋潮牌鑑別、互動圖片社區於一體的綜合移動網際網路平臺,受到不少年輕人的青睞。  2020年初,「毒」APP進行品牌升級改名為得物APP,但是半年過去了,得物APP並未真正實現品牌升級,反而接二連三陷入「售假」風波,頻繁被消費者投訴存在涉嫌假冒偽劣、鑑定不專業等問題。
  • 得物頻頻爆出售假,用戶投訴不斷,遭中消協點名批評
    日前,潮流網購社區得物App宣布將打造亞洲乃至全球最大的人工智慧鑑別場景,野心可謂不小。然而最近多年,得物APP推出的鑑定服務頻遭用戶質疑,有關該平臺的售假投訴一直不斷。
  • 得物(毒)App遭鑑定師不專業投訴 以「人」為防線的信任有多高?
    原標題:得物(毒)App遭鑑定師不專業投訴 以「人」為防線的信任有多高?   用戶投訴得物鑑定師不專業,且濫收費用   近日,有用戶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投訴得物(毒)App平臺不規範,鑑定師不專業且濫收費用。
  • 鑑定平臺頻遭質量投訴 「毒APP」被指不靠譜
    【內容提要】球鞋鑑定平臺「毒APP」被指涉嫌售假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單。消費者對於「毒APP」的投訴主要集中在:沒有遵循七天無理由退換貨、不退差價以及產品質量差等問題。「毒APP」號稱自己是售假天敵,有「先鑑別,再發貨」的購物流程。《天天315》本期聚焦:鑑定平臺頻遭質量投訴,「毒APP」被指不靠譜。請點擊音頻收聽詳細內容!央廣網北京3月2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球鞋鑑定平臺「毒APP」最近因為質量問題登上了很多投訴平臺的熱搜榜。
  • 王思聰投的「毒」深陷售假漩渦 更名得物難消32894條投訴|凰家反騙局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2019年「毒」APP的炒鞋年交易額可達60-70億元。咱們暫且拋開炒鞋不談,先聊聊「毒」的鑑定和電商業務。「毒」在2015年上線,今年1月1日正式將名字由「毒」改為「得物」(下面均用「得物」表述)。上線之初,主打圖片社交功能,為球鞋愛好者提供分享和交流的平臺。再後來,慢慢推出球鞋鑑定以及交易功能,成為以售賣運動潮流商品為主的社交電商。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得物(毒)不按時發貨
    2020年01月30日 16:10,康先生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415次。
  • 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在得物(毒)上買的衣服穿了幾天衣服就...
    2020年01月30日 12:32,楊先生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418次。
  • 莆田鞋可過得物(毒)APP驗證?
    現在的球鞋市場,呈現一家「毒」大的趨勢(現已更名得物APP)各種剛剛喜歡上球鞋的小白用戶也都認得物(毒),以前的鞋子想買就買,現在你喜歡一款新鞋,那麼你就要去得物(毒)APP查查價格、看看穿搭以及鑑定真假,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所謂「莆田鞋過得物(毒)」是什麼意思以及莆田鞋過得物(毒)到底有沒有可能等話題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得物(毒)app平臺取消賣家已...
    2020年01月06日 11:25,郭先生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338次。
  • 尷尬了 在得物(毒)APP購買的商品無法線上鑑定
    上線之初,得物(毒)APP主要是以幫助年輕人了解球鞋文化和潮流資訊為主,2017年,其上線了交易業務。在其後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得物(毒)APP就火爆了球鞋圈,目前已是中國領先的潮流電商服務平臺。但與此同時,其也常因平臺品鑑不過關造成假貨流通以及商品成色參差不齊等問題備受詬病。
  • 炒鞋退熱,得物「毒」難解
    伴隨著炒鞋而熱度陡增的「毒」,已於今年元旦起更名為「得物」。去年 4 月,該公司完成了新一輪融資,估值已達 10 億美元,從小公司成長為獨角獸企業。然而投機市場逃不了的宿命是熱得快,涼得也快……亂象隨炒鞋熱度迭起不得不說,得物C2B2C的模式解決了部分潮流消費者的購鞋難問題,消費者可根據的自身需求通過平臺求購潮鞋。
  • 靠譜鑑定,大師團隊,盡在得物(毒)APP
    對於潮流圈新人來說,裝備鑑定是件難事,其實對於潮流圈的大部分人來說,鑑定裝備都是個難題。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大神,能夠準確分辨真偽。所以大家都需要一個線上鑑定神器,而得物(毒)APP就是這樣一個神器。得物(毒)APP是全球領先的新一代潮流網購社區,鑑別服務是它的一大特色。得物(毒)APP秉承嚴謹的科研態度,籤約數百位業內頂尖、具有多年經驗的潮流商品鑑別師,鑑別師除了是骨灰大神級sneaker玩家和潮人,更是潮流領域的「研究人員」。任何渠道購買的球鞋、潮牌服飾、手錶等都可以在得物進行鑑別,目前支持鑑別的品類有球鞋、服裝、配飾、手錶、奢侈品。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得物平臺不規範
    2020年03月01日 08:48,田女士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508次。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得物APP購買的衣服尺碼過大...
    2020年01月29日 15:06,王先生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458次。
  • 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01月30日 22:13,汪先生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415次。
  • 莆田鞋可過得物(毒APP)?
    現在的球鞋市場,呈現一家「毒」大的趨勢(現已更名得物APP)各種剛剛喜歡上球鞋的小白用戶也都認得物(毒),以前的鞋子想買就買,現在你喜歡一款新鞋,那麼你就要去得物(毒)APP查查價格、看看穿搭以及鑑定真假,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所謂「莆田鞋過得物(毒)」是什麼意思以及莆田鞋過得物(毒)到底有沒有可能等話題。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毒app鞋子不予換貨,尺碼不合腳
    2020年01月04日 09:51,聶先生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338次。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在毒平臺買的鞋子尺碼偏小...
    2020年02月06日 09:21,周女士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425次。
  • 洋碼頭遭海量投訴 "100%正品保障"遭假貨質疑
    頻頻動作之下,「洋碼頭」卻仍未攻克跨境電商10年來的痼疾:在電訴寶、黑貓投訴、聚投訴等多個第三方平臺上,「洋碼頭」的投訴量居高不下,商品「疑似假貨」、退款難、發貨難等問題,屢遭消費者投訴。而根據投訴性別及金額分布數據顯示,投訴「洋碼頭」的用戶中男性佔比為18.692%,女性佔比為81.308%,其消費金額集中在100元-5000元區間,佔比高達七成以上。據了解,由於海外疫情影響,發貨難、發貨慢成為今年上半年跨境電商平臺遭遇的集中投訴問題之一,而由此引發的諸多售後問題,引發了第二輪針對退款難、退款慢的投訴。
  • 耐克官方不承認得物鑑定 得物鑑定的結果是正品就一定是正品嗎
    關於得物也就是之前的毒,目前的人氣也是大增,除了常規的潮流鞋款服飾賣貨之前,鑑定服務也是很受大家喜歡的,不過此前耐克官方不承認毒鑑定的結果,那麼這個毒鑑定還有沒有威信力呢?還有必要去上面鑑定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