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大,洪水多,警報一次又一次拉響。
據水利部消息,長江上遊發生1981年以來最大洪水,三峽水庫今天迎來建庫後最大洪水。
今天,關於三峽大壩的討論不絕於耳。其中,不免有一些網友擔憂:洪水來勢洶洶,三峽大壩能hold住嗎?就此,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水利部門相關負責人。
問題一:此次入庫洪水有多兇猛?
三峽建庫以來最大入庫洪水,攔蓄洪量相當於2000個西湖!
8月20日12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75000立方米每秒,庫水位162.42米。
水利部長江委水文上遊局局長張世明說,這是三峽建庫以來最大入庫洪水,也是建國以後1981年以來最大洪峰過境。
本次洪水刷新了三峽樞紐建庫以來的多項記錄:最大洪峰、最大下洩流量。此次洪水過後預計累計攔蓄洪量將超280億立方米,相當於2000個西湖水量,位列歷史第一。
問題二:三峽大壩有風險嗎,能不能扛得住?
這個不用擔心,三峽已經做好充足準備了!
三峽集團總經理、防汛救災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王琳說,三峽水利樞紐已提前預洩騰庫,水位降幅超過10米,預留出八成防洪庫容,已經做足戰前準備工作。
也就是說,三峽已經做好迎接大洪水的準備。網絡上的那些傳言是沒有根據的!
問題三:對大洪水有預判嗎,相關部門採取了哪些舉措應對?
已提前預判洪水形勢,減少下遊洪量約20億立方米!
三峽集團提前一周預判雙6萬量級以上洪水,提前三天精準預報洪峰出現時間,提前24小時準確預報峰值。
相關部門充分運用上遊水庫開展聯合調度,有效助力三峽水利樞紐攔蓄洪水,預計減少下遊洪量約20億立方米,大大減輕三峽樞紐防洪壓力。
此外,相關部門及時發布洪水預警並響應,加大聯合會商力度,加密信息發布頻次,增加現場值守人員,確保應急處置力量充足。
問題四:洪水那麼大,三峽都能發揮哪些作用?
風險防控關鍵因素,三大作用缺一不可!
一是攔洪,攔蓄超過中下遊河道安全洩量的洪水,確保三峽工程以下的長江河道行洪安全。
二是削峰,在下遊防汛形勢緊張時,削減上遊來的大洪峰,減少水庫出庫流量,緩解下遊防洪壓力。
三是錯峰,一旦下遊防汛形勢好轉,需抓住有利時機,加大出庫流量,降低水庫水位以騰出庫容。
專家認為,三峽工程因根治長江水患而建,三峽水庫洩洪是科學有序的,三峽工程是長江流域風險可控的關鍵因素。
問題五:和以前相比,現在的防洪能力有哪些進步?
聯防調度體系已形成,上下遊協調控制風險!
相較於1998年和2012年,長江流域已形成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流域聯合防洪調度體系,從上下遊協調、控制風險的角度,統籌各水庫有序蓄洩。
本輪洪水期間平均減少三峽樞紐入庫流量9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相當於三峽水庫維持當前水位的情況下,降低了金沙江下遊主要防汛站點重慶寸灘站水位2米左右,有力緩解了川渝河段的防洪壓力,凸顯了長江幹流梯級水庫群聯合防洪能力。
洪水雖然大,相關部門準備也充分。對於三峽大壩的網上議論很多,切不要信謠傳謠,無論如何,三峽工程都是長江流域風險可控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