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有沒有可能被超歷史大洪水衝垮?

2020-12-11 胖福的小木屋

早在1918年,孫中山在上海用英文撰寫了《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劃——補助世界戰後整頓實業之方法》,提出了修建三峽大壩的構想。

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三峽工程開始了更大規模的勘測、規劃、設計與科研工作。之所以三峽大壩工程被這麼多人關注,是因為長江水患太過於頻繁,嚴重影響了民眾生活。

唐代至清代的1300年間,長江流域共發生洪災223次。其中,唐代發生水災16次,平均每18年發生一次;宋、元代79次,平均每5.2年一次;明清128 次,平均每4.2年1次。而近代以來,水患有增無減。

1860年(清鹹豐十年)、1870年(清同治九年), 長江上中遊發生了兩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災。1954年長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水,洪澇淹沒地區積水時間長,房屋大量倒塌,莊稼大部分絕收,災後數年才完全恢復。由於長江流域工農業生產和水陸交通運輸在全國的重要地位,1954年大水不僅造成當年重大經濟損失,而且對以後幾年經濟發展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國家一直想要修建三峽大壩的原因,當年建設三峽工程的首要任務是為防洪、為防止荊江大堤垮堤。荊江大堤位於武漢上遊、枝城下遊,不論是南決還是北決都可能危及800萬以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峽大壩洩洪壩段為混凝土重力壩,重力壩具有以下的優點:

(1)結構作用明確,設計方法簡單,安全可靠。重力壩沿壩軸線用橫縫分成若干壩段,各壩段獨立工作,結構作用明確,穩定和應力計算都比較簡單。重力壩剖面尺寸大,壩內應力低,而築壩材料強度高,耐久性好,因而抵禦洪水漫頂、滲流、地震和戰爭破環的能力都比較強。據統計,在各種壩型中重力壩的失事率是較低的。(2)對地形、地質適應性較強。任何形狀的河谷都適合修建重力壩。因為壩體作用於地基面上的壓應力不大,所以對地質要求較拱壩低,甚至可以在土基上修建高度不大的重力壩。(3)樞紐洩洪問題容易解決。重力壩可以做成溢流的,也可以在壩身不同高度設置洩水孔,一般不用另行設溢洪道或洩水隧洞,樞紐布置緊湊。(4)便於施工導流。在施工期可以用壩體導流,- .般不需另設導流隧洞。(5)施工方便。大體積混凝土可以採用機械施工,在放樣、立模和混凝土澆築方面都比較簡單,並且補強、修復、維護或擴建也比較方便。

大壩總長度為2308米,洩洪壩段總長 483m,共分23個壩段,每個壩段長21 m。壩頂高程185 m,最大壩高183 m,最大壩底寬129.5m。壩頂總寬40 m,其中壩頭寬27 m,下遊側公路寬13m。壩體上遊面鉛直,在底孔以上壩面前伸5 m。下滸壩坡由於孔堰分割,壩坡不連續,表孔溢流面坡度為1:0.7。

為了滿足水庫永久洩洪需求,洩洪壩段相間布置有23個深孔和22個表孔,深孔布置在每個壩段中間,表孔跨縫布置在兩個壩段之間。為了滿足三期導.截流及圍堰擋水發電期間渡汛洩洪的需要,在表孔的正下方跨縫布置有22個導流底孔,停止使用後封堵。

在這樣的設計下,大壩有11萬立方米/每秒的巨大的洩洪能力,即便假設一秒鐘洩洪5萬立方米,一天就可洩掉43億立方米的庫容,正常運用狀態下,在145米的水位以上,三峽大壩庫容大約是220億立方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

如果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經三峽水庫調蓄,通過枝城的相應流量不超過每秒8萬立方米,配合荊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運用,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過45米,從而可避免荊江南北兩岸的洞庭湖平原和江漢平原地區可能發生的毀滅性災難。

峰值流量每秒為11.3萬立方米的「萬年一遇」洪水再加10%時,大壩主體建築物不會遭到破壞,三峽大壩仍然是安全的,個別設施正常使用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三峽樞紐建設運行管理局樞紐運行部副主任王海採訪語錄)

洪水頻率一般指某洪水特徵值(如洪峰流量等)出現的累計頻率。即在多年時期內,該特徵值等於或超過某定量的可能出現次數,常以「%」表示,水文上一般採用0.01%、0.1%等來衡量不同量級的洪水。洪水頻率越小,表示某一量級以上的洪水出現的機會越少。如洪水頻率為1%,則為「百年一遇」的洪水。絕不能理解為每相隔100年就一定會遇到1次。

三峽大壩還做了抗核研究,而承擔三峽大壩抗核武器攻擊的研究的,乃是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先生,實驗論證,三峽大壩完全有能力抵禦小當量核武器的攻勢(100噸當量)。

無論什麼原因,即使三峽大壩潰堤了之後,也不會引發超大洪水,在經過十幾年的實驗論證之後,專家們得出兩個規律性認識:一是三鬥坪大壩至南津關長38公裡,其間蓮沱至南津關長20公裡的峽谷段,一般谷寬僅200至300米,兩岸巖石陡峭,大壩上下遊的峽谷對潰壩水流有相當的約束作用,限制了潰洩流量,延緩了下洩時間;二是潰壩水流總量是水庫蓄存的水量,與天然洪峰水量相比是有限的。這也是為什麼只會出現荊州以上局部性災害。

相關焦點

  • 建庫以來最大洪水來襲!這次三峽大壩能hold住嗎?
    暴雨大,洪水多,警報一次又一次拉響。據水利部消息,長江上遊發生1981年以來最大洪水,三峽水庫今天迎來建庫後最大洪水。今天,關於三峽大壩的討論不絕於耳。其中,不免有一些網友擔憂:洪水來勢洶洶,三峽大壩能hold住嗎?就此,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水利部門相關負責人。
  • 三峽大壩擋得了洪水,卻擋不住某些人腦子裡的水
    話說,只要是腦子不蠢,或是內心不陰暗的人,都應該清楚,如今威脅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洪水威脅,主要是源於極端天氣現象給這些地方帶來的持續特大暴雨。所以,我們就不難得出一個再明顯不過的答案:位於這些城市上遊的三峽大壩修的再牛掰,也根本無法阻止下遊的這些地方因為特大暴雨而出現的洪水問題啊。
  • 洪水還是那個洪水,但三峽不再是那個三峽,時代變了!
    洶湧的長江洪水將4號閘與5號閘之間衝垮了30餘米,3小時後,洪水進入九江市西城區,城內的40萬人的家園頃刻就要被洪水淹沒。第二天,朱鎔基總理親赴九江決堤現場,站在洪水滾滾的堤口,舉著喇叭嘶吼著下達命令,督軍作戰。
  • 長江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
    19日2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4.6萬立方米/秒,較本輪洪水的峰值6.1萬立方米/秒下降了1.5萬立方米/秒。「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受長江上遊及三峽區間來水明顯增加影響,17日1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漲至5萬立方米/秒,「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形成。
  • 三峽大壩危機?我國「長江大暴雨」的汛災警戒,聽聽官方怎麼說
    三峽大壩危機?我國「長江大暴雨」的汛災警戒,聽聽官方怎麼說「長江流域作大水,三峽大壩挺得住嗎?」重災區之一的重慶,更在22日發布了80年以來第一次的「洪水紅色預警」,警示長江上遊支流的重慶綦江恐爆發「超歷史洪水」;而即將到來的端午假期,南方的高強度暴雨預測將持續擴大,三峽大壩的塌壩風險也再次成為輿論焦點。全境自6月進入汛期後,南方便災情不斷。21至22日,長江一帶因為又猛又急的高強度暴雨,部分城市遭遇了今年入汛以來最慘的一波水災。
  • 三峽大壩今年汛期就能發揮作用 可防98年型洪水
    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在去年8月於北京召開的《三峽工程導流底孔封堵》技術審查會上提出了「三峽工程可提前一年在2006年汛後實現蓄水至156米的目標,並有條件在施工期(2006年汛期)就可對下遊發揮顯著的防洪效益」的意見。
  • 成日詛咒三峽大壩 「覺青」真是窩囊|鳳凰古城|蔡英文|三峽大壩|...
    (圖/翻攝自微博)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三峽大壩會不會垮這件事,已經成為「年經文」,每年春夏規模或大或小,都得吵一次。每次都能看到大量臺灣網友(特別是覺青)幸災樂禍,唯恐中國人不死光。今年討論規模更是比往年都來得大,甚至還鬧出《自由時報》「黃河水殺到錢塘江」的笑話,與瘋傳假造影片之鬧劇。反應出某部分臺灣人,在中美衝突及蔡英文掌權的大環境下,所造就出的扭曲荒謬心理。
  • 洪水衝擊了十幾年,三峽大壩會變形潰壩嗎?專家:只會越衝越結實
    這份報告中提出了兩個壩址:一個是葛洲壩址;一個是三鬥坪,也就是如今三峽大壩的所在地。或許在三峽大壩正式修建時,或許有借鑑到這份報告。雖然勘探隊邁出了實現三峽夢想的第一步,但當時的國民政府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對付」紅軍上,他們對這份方案給出的批示是:「所呈計劃尚屬祥明,應予存案備查。」
  • 三峽大壩攔起那麼久了,長江裡的魚到底有多大了呢?
    三峽大壩是1994年12月開工建設的,到1997年11月時,奔騰不息的萬裡長江截流成功,三峽變成了一個水平如鏡的湖泊!一直以來三峽就以水流湍急著稱,大量魚類棲息在數百千米的三峽中,它們不再顛沛流離,那麼三峽中最大的魚可能有多大了呢?
  • 三峽大壩洩超大洪水,下遊河道能承受住?為何洩出的水不能發電
    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越來越離不開電了,隨處可見的事物大多都與電有關係,例如:廚房屋裡的電磁爐、電餅鐺、電冰箱等,沒有電根本就無法運行;房間裡的電腦、空調、電視機等,也都裡不開電;生活中外出時,電車等都與電息息相關,可以說電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 三峽大壩旅遊攻略
    三峽大壩位於宜昌市的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大壩旅遊區目前對遊客開放有三個景點:罈子嶺、185平臺(觀景點)和截流紀念園;
  • 三峽大壩到底有多堅固,飛彈打上去就像撓痒痒
    隨著科技的進步,世界上有越來越多宏偉壯觀、令人驚嘆的建築,如我國三峽大壩。三峽大壩是我國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包括大壩、水電站廠房等建築物。這座全球絕無僅有的大壩高185米,蓄水高程175米,大壩全長2309.5米。
  • 較真丨三峽大壩為什麼不設計成拱形?
    比如三峽的正常蓄水位為175米,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那麼「三峽庫區水位超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就是147米,距正常蓄水位都還有一段距離。 3「百年一遇」是一個統計出來的數據,不是真的間隔100年才來一次,也有可能連著兩年來的洪水都達到百年一遇的水平。
  • 三峽大壩排水為什麼不是直排,有什麼作用嗎?
    其實我國建設的很多工程,都在細節上進行了處理,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細節,在整個工程上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最為典型的就是三峽大壩,這一重大工程且不論他的優勢和弊端,咱們就來看它的閃光點,人們在感受它的雄偉壯觀景色,也難免會想到它所做出的貢獻。
  • 中國發布丨水利部:把三峽水庫防大洪水能力放在首位 降低水位留足...
    雲南金沙江石鼓段,四川大渡河,湖北漢江漢川段,江西修水,安徽青弋江、水陽江、滁河,江蘇新沂河,河南汝河等94條河流仍超警;湖北富水,安徽水陽江等19條河流仍超保;安徽巢湖、菜子湖等7條河湖仍超歷史。據氣象預報,未來4天西北、西南、江南、江淮將出現一次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將有大暴雨。
  • 資料:三峽大壩有多少個「孔」 其中學問深奧
    資料:三峽大壩有多少個「孔」 其中學問深奧 走近看,巍巍大壩上還布置了層層疊疊的過流孔。  您知道大壩到底有多少個「孔」嗎?記者特邀長江委的孫軍勝和王小毛同志撰文,為讀者揭開謎底——  享有世界之最的三峽大壩,不僅以澆築量巨大著稱,而且以它的複雜程度奪魁。僅洩洪壩段就布置了表孔、深孔、導流底孔,三層67個孔,加上左右廠房壩段的中部及兩端設置的7個排沙孔、電站的3個排漂孔,共77個孔!堪稱世界之最。
  • 是誰最早發現三峽大壩彈性變形的?
    專家幾天對於三峽大壩的態度偏差,與瓜友們不斷追蹤爆料有關係。 最開始,有日本網友說三峽大壩變形,並放上了谷歌衛星的圖片。 現在最新消息是:百度和高德地圖把三峽大壩附近的衛星圖都給屏蔽了。(小北沒有看,因為不太懂得)
  • ...通過三峽大壩?是否還有新一輪洪水過程?四個關鍵詞了解長江水情
    此外,受「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及湘北持續降雨共同影響,湖南省水利廳決定於昨天(4日)晚上8點將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由Ⅳ級提升至Ⅲ級。安徽省水利廳決定自7月3日18時起將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另外,今天(5日)9點30分,湖北省氣象局將重大氣象災害(暴雨)Ⅳ級應急響應提升為Ⅲ級。
  • 三峽大壩,截斷巫山雲雨,巧奪天工
    眾所周知,三峽工程的上馬有頗多周折,甚至在人大會議上都出現了幾百張的反對和棄權票,的確是很特俗的現象。其實在國民的心中都有著這樣的夢想:長江中有三峽大壩,大海海裡有航空母艦 ,一方面圓了主席「截斷巫山雲雨」的遺願,一方面也一改甲午海戰以來海軍貧弱的局面,畢竟大家都認為這是國力強盛的象徵。
  • 三峽大壩防洪效果特別好,為什麼不在長江中下遊再建一座?
    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最大的功能是錯峰防洪,其次的功能才是發電和航運,而近期長江流域的一個多月暴雨,讓三峽大壩狠狠的刷了一把存在感,因此有朋友就提議,既然三峽大壩效果那麼好,何不在中下遊再建幾座?三峽大壩規模到底有多大?它是怎麼樣削峰防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