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防洪效果特別好,為什麼不在長江中下遊再建一座?

2020-12-23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最大的功能是錯峰防洪,其次的功能才是發電和航運,而近期長江流域的一個多月暴雨,讓三峽大壩狠狠的刷了一把存在感,因此有朋友就提議,既然三峽大壩效果那麼好,何不在中下遊再建幾座?

三峽大壩規模到底有多大?它是怎麼樣削峰防洪的?

三峽大壩修建以前,長江流域每隔十年左右就要發生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最近一次大家記憶猶新的就是98年長江特大洪水!

由於厄爾尼諾現象,中國的長江流域和東北的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形成了兩個降雨區,暴雨非常頻繁,1998年長江流域總共發生了8次洪峰,其中8月16日的洪峰達到了63600立方米/秒,長江中下遊幹流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共計359公裡的河段水位超過了歷史最高水位。

其中九江大堤決口,長江中下遊幹流和洞庭湖、翻陽湖共潰垸1075個,淹沒面積482萬畝,死亡1562人!

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開始蓄水發電,2009年全部竣工!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長度2335米,底部寬115米,頂部寬40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大壩位於三峽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

三峽水電站總共安裝有32臺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左岸14臺,右岸12臺,右岸地下6臺,此外還有2臺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為1000億度,相當於3190萬噸的標準煤發電量!

三峽水庫的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汛期前三峽大壩洩水到此水位,到蓄水高程175米之間有30米的水位差,三峽水庫有600多千米長,這個龐大的削峰蓄水庫容量達200億立方米!上遊洪水將不會直接衝擊中下遊,會在三峽庫區削峰,待下遊水位回落再慢慢洩洪至防洪限制水位,等待下一次洪峰到來!

三峽大壩汛期洩洪事件

6月29日三峽大壩的洩洪事件被網友罵的不輕,因為此時正是下遊洪水暴漲時刻,大壩還要開閘放水,實在讓人看不懂!但其實這有兩個因素,首先是6月26日、27日連續兩天入庫流量超過5萬立方米/秒,28日、29日則高達5.6萬立方米/秒!

如此入庫流量造成上遊水位上漲過快,上遊壓力增加,其二則是下遊在29日水位已經開始下降,下遊河道具備承受上遊來水的能力,因此在此時洩洪為上遊緩解汛期抗洪壓力,也騰出庫容迎接新一波降雨!

能在中下遊再建幾座大壩嗎?

三峽大壩後38千米處就是葛洲壩,這是長江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大壩位於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出口—南津關以下2300米處。葛洲壩全長2606千米,壩高47米,總庫容15.8億立方米!

跟三峽水庫將近400億立方米相比,葛洲壩真的只是個小弟弟,但葛洲壩主要功能是和三峽枯水期電網調峰,發電時下洩流量變化太大,葛洲壩進行反調節,以達到航運平穩的效果,另外改善河道以及發電等多項任務。

為什麼不在下遊建大壩?

從葛洲壩再往下遊,長江上有的是大橋,再無水壩!其實也很簡單,長江中下遊都是平原地區,流速比較緩,河道比較寬,如果築壩再蓄水,那麼淹沒的農田面積和遷移人口數量的損失機將會遠超大壩帶來的經濟利益!

亞馬遜河流域

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就是個典型案例,因為它自離開西部的安第斯山脈後就到了一望無際的亞馬遜平原上,由於亞馬遜所處的位置是熱帶雨林,支流多如牛毛,所以亞馬遜河的河道在汛期和枯水期寬度相差5倍不止!不過要提醒一下的是,這完全是水量變化後的亞馬遜河道而已,亞馬遜河上沒有一道水壩,也沒有一座大橋!

亞馬遜流域高腳屋就是應對這種條件建造的

所以長江中下遊地區築壩後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真的築起水壩,估計將會形成一個雲澤和夢澤,變成地球上面積最大的湖泊!

上遊的大壩

葛洲壩以後再無長江大壩,但三峽大壩前卻比比皆是啊,長江主幹道上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水電站都扎堆建設,因為長江中上遊落差大,水電資源豐富,而且流域人口稀少,搬遷成本大大降低。

溪洛渡水電站

而長江的支流上比如金沙江,雅礱江,岷江以及大渡河共115個大壩,其中有23個已經完成的,32個正在修建,46個正在規劃,1個正在申請,還有13個狀態未知!

梯次綜合利用這完全沒有毛病,而且正在建設的西電東送和超高壓輸電工程已經將能源的外送路線安排好了,未來數十年內水電建設將進入黃金時間段,對於可再生和環保的水電,全世界都在不遺餘力的建設!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的選址往事:為什麼說三鬥坪是上帝送給中國人的好壩址?
    1955年我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的勘測研究時,援助工程設計的蘇方專家提出的大壩選址地點避開了整個長江三峽江段,建議在三峽上遊的貓兒峽攔江建壩,就是考慮到三峽的200公裡江段中分布著超過160公裡的變質巖、砂巖、石灰巖地質,這些巖體不僅力學強度差,而且巖體不完整、斷層多更是重大的不安全因素。
  • 童潛明:從2020年長江全域洪災對中下遊防洪的戰略分析
    2020年之前的大洪水通過三峽水庫統籌安排「攔、分、蓄、滯、排」等措施,實現了對洪峰的攔洪、削峰、錯峰,有效地避免了上遊洪水與中下遊洪水的洪峰疊加給沿岸人民造成的災難,三峽水庫的防洪效益得到了充分的證明。2020年長江全流域的洪災,雖然現在還沒有結朿,但可以肯定是三峽水庫運行後最嚴重的洪災。現在看來,洪災雖然給長江流域,特別是下遊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是是可控的。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武警部隊駐守三峽大壩 守衛國之重器
    原中隊指導員 鄧尚雄:我們中隊入駐三峽那個時候,三峽工程還是一片工地,到處在施工,中隊也是從一片廢墟之中建立起來的,我們花了一個月時間,中隊官兵動手蓋起了一座板房。中隊所管轄的任務區域,包括三峽大壩、發電廠中央控制室、雙線五級船閘,是整個三峽工程最核心的地方。由於當時仍處於建設時期,每天進出車輛人員複雜,在建工程的施工人員、車輛,三峽集團員工,配套機組的中外廠商,他們的幾十種證件都需要哨兵一一核對,特別是對一些不法分子的偷盜行為,哨兵的核查更是一絲不苟。
  • 三峽大壩今年汛期就能發揮作用 可防98年型洪水
    《瞭望》文章:從容遏制洪魔     在三峽工程的防洪、發電、航運三大主要功能中,防洪功能是最令人關注、無可替代的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楊希偉 郭立     5月20日,長江汛期來臨的當口,三峽大壩全線將到達壩頂高程185米,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鋼筋混凝土大壩。
  • 三峽大壩扭曲變形?三峽副總回應:固若金湯巋然不動
    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消息,近日,一則關於三峽大壩「扭曲變形」的謠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多方專家、科研機構和各類媒體紛紛出來闢謠。面對謠言,三峽集團應該持什麼態度?三峽大壩的真實狀態究竟如何?應該如何認識三峽工程?
  • 較真丨三峽大壩為什麼不設計成拱形?
    實際上大壩修建成哪種類型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拱形壩利用拱形結構把大壩受到的水壓傳遞到兩側,適合狹窄的峽谷,經濟實用。而類似三峽攔河大壩的重力壩是依靠大壩自身重量來阻擋水庫的水,壩體厚重,需要大量建築材料。重力壩比拱形壩更結實。 2大壩水庫水位「超過防洪限制水位x米」不必過於擔心。
  • ...通過三峽大壩?是否還有新一輪洪水過程?四個關鍵詞了解長江水情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受近日降雨及上遊來水影響,長江中下遊及兩湖水位持續上漲,水利部和長江沿線各地密集啟動或上調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等級。關鍵詞二:三峽水庫出庫流量昨天(4日),水利部長江委員會召開會商會,分析研判汛情發展趨勢,會後,綜合考慮防洪安全和通航需求,經請示水利部同意,長江委下發調度令,自今天6時起臨時將三峽水庫出庫流量減少至3萬立方米每秒,及時疏散滯留在三峽—葛洲壩區間部分船舶,以保障通航安全;今天下午4點後,三峽水庫出庫流量恢復至
  • 這次三峽大壩能hold住嗎?
    據水利部消息,長江上遊發生1981年以來最大洪水,三峽水庫今天迎來建庫後最大洪水。今天,關於三峽大壩的討論不絕於耳。其中,不免有一些網友擔憂:洪水來勢洶洶,三峽大壩能hold住嗎?就此,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水利部門相關負責人。問題一:此次入庫洪水有多兇猛?三峽建庫以來最大入庫洪水,攔蓄洪量相當於2000個西湖!
  • 經受住建庫以來最大洪峰考驗 三峽大壩各項指標良好
    洪水間隔短、連續多峰,且伴隨著75000立方米每秒的最大洪峰,三峽工程面臨建庫以來最大的考驗。精準預報、科學調度!在浩瀚的長江流域,三峽工程猶如橫跨江上的「銅牆鐵壁」,時而敞懷吞納、攔洪削峰,時而開閘排浪、洩洪騰庫,在與洪水的一輪輪博弈中,護衛中下遊幹流防洪安全。為長江保安瀾。
  • 今年最大洪峰順利通過三峽大壩
    湖北日報訊 (記者祝華)8月22日8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降至42000立方米每秒,這標誌著三峽建庫以來最大洪峰——長江5號洪水順利通過三峽大壩,後期防洪形勢將趨緩。受持續強降雨影響,長江上遊岷江、沱江、涪江等多條支流出現歷史性流量,17日20時,三峽入庫流量達51000立方米每秒,迎來長江5號洪水。20日8時,75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抵達三峽並持續至當日18時,長達10小時。
  • 為啥說三峽大壩使地球重心偏移3釐米?專家這樣回應,表示不背鍋
    但是基建工程的建設對於周邊環境都是會產生一定影響的,當然影響有大有小,不過說對整個地球產生影響還真是沒聽說過,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我們國家的一項大工程,為啥說三峽大壩使地球重心偏移3釐米?專家這樣回應,表示不背鍋。大家都知道,現在三峽大壩聞名全世界,中國人們也不會陌生,它已經成了一張亮眼的名片,向全世界展示著中國的輝煌。
  • 科普│中科院權威期刊《科學世界》6年後「再談三峽」,你關心的都在這裡!
    三峽工程作為開發和治理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防洪是其首要功能,在長江防洪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峽處於長江上遊來水進入中下遊平原河道的「咽喉」,緊鄰長江防洪形勢最為嚴峻的荊江河段,地理位置優越,三峽工程對長江中下遊洪水的控制作用是上遊幹支流水庫不能替代的。
  • 旅遊:參觀長江三峽大壩
    之所以選擇跟團遊長江三峽大壩,主要是考慮到自由行過去沒法高效地在一天內體驗長江三峽大壩和兩岸的部分風景。假如沒打算由重慶坐郵輪玩到宜昌的朋友,或者遊玩時間不太充裕的朋友,不妨考慮一下直接過來宜昌東站後,參加一日團玩哦!如果時間充裕的,也可以遊三峽人家、清江畫廊等景點,淘寶店家的旅遊產品還是挺豐富的。
  • 長江上已有葛洲壩,為何還要建三峽水電站?發的電都送到哪裡了?
    眾所周知,三峽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個水電站,而且在其下遊38公裡處是我國在長江上建的第一座水電站,兩座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達2511.5萬千瓦。兩座大壩構成了梯級電站,因為這兩座電站都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境內,因此宜昌市也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水電之都」。
  • 在本次長江洪災發生之前,三峽水庫為啥沒有把水放空?
    因為在進入6月份之後,整個長江流域都遭遇了強降水,不僅僅是上遊,中遊和下遊也普降大雨,湘江、漢江、贛江水位都接連暴漲,導致長江中下遊爆發洪水。(本次洪水主要形成在長江中下遊,洪水都在三峽大壩下遊,你讓三峽怎麼攔?)
  • 當年耗資2000億打造的「三峽大壩」,10年賺了多少錢?
    但是這裡的景色雖然美,然而三峽位於長江的中遊地段,歷史上長江的中下遊都說是屬於洪水的多發之地。長江源起叫沱沱河,後來又叫做通天河、以及金沙江等等。長江在匯聚了岷江、沱江、嘉陵江和烏江等水源之後,浩浩蕩蕩衝進三峽峽谷,然後撲向大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一旦發生了突如其來的洪災,對兩岸的百姓影響將是重大的。
  • 三峽大壩有潰堤風險?告訴你三峽大壩有多堅固,核彈來了也沒轍
    自三峽大壩建成起,就有不少國家曾揚言攻擊三峽大壩。而近日連日暴雨有些地方被淹,爆發洪災,有些人又開始鼓吹三峽大壩潰堤。那麼三峽大壩的防禦究竟有多堅固,一旦受到攻擊會有怎樣嚴重的後果呢?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可謂關係到整個長江中下遊的經濟命脈。就拿發電量來說,三峽水電站的日發電量達四點三億度,佔全國日發電量的百分之五。
  • 【重返90年代之三峽大壩】一個超現實的中國奇蹟
    這只是無數個三峽故事的小小縮影,伴隨著整個九十年代時代脈搏的跳動,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大壩在長江上崛起,千百萬人的生活因此改變。相信每個中國人關於上個世紀最後十年的記憶恐怕都或多或少與此有關,這是一項「世紀工程」、「偉大工程」,為了防治長江特大洪水帶來的洪澇災害,為迅猛發展的經濟提供工業電力保障,一條長達3335m,壩頂高達185米的大壩把長江攔腰截斷。
  • 《中國經濟周刊》最新封面報導:三峽三問
    此外,長江中下遊很多地區的嚴重內澇,暴露出自身的市政建設滯後——排澇系統跟不上,不能「甩鍋」到三峽身上。三峽水庫的洩洪是在中下遊幹流河道的安全保障水位之下進行,不可能影響這些地區向長江幹流的排水,更不可能造成洩洪的水倒灌到這些地區。
  • 三峽大壩擋得了洪水,卻擋不住某些人腦子裡的水
    過去幾周,長江下遊地區普遍狂降特大暴雨,其中武漢7天內已經下了總共560.5毫米的創紀錄雨量,當地一些湖更是已經出現了倒灌,長江的水位也達到了很令人擔憂的高度...在江西安徽各地,情況也同樣危急,所以不論是軍人們還是普通的警察和城管,都已經投入了防洪乃至抗洪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