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長江洪災發生之前,三峽水庫為啥沒有把水放空?

2020-12-20 千佛山車神

首先說明一點,在近期長江洪災中,三峽大壩已經出色完成任務了,來自上遊的洪峰基本被三峽大壩給消解了。

那麼既然上遊的洪水被攔住了,為啥下遊還出現洪災呢?

因為在進入6月份之後,整個長江流域都遭遇了強降水,不僅僅是上遊,中遊和下遊也普降大雨,湘江、漢江、贛江水位都接連暴漲,導致長江中下遊爆發洪水。

(本次洪水主要形成在長江中下遊,洪水都在三峽大壩下遊,你讓三峽怎麼攔?)

咱們摸著良心說話,三峽大壩就算是再怎麼騰庫容,也只能攔住來自上遊的洪水,下遊形成的洪水怎麼攔?讓三峽大壩穿上鞋跑到下遊攔嗎?

所以在本次洪災中,三峽大壩是立下大功的,不能過分指責三峽大壩。假如沒有三峽大壩,上遊的洪峰和中下遊的洪峰匯集到一起,災情將不敢想像。

此外最近網上還有許多陰謀論,抨擊三峽大壩為了保發電,沒有最大限度地騰庫容,導致攔不住洪水,造成了下遊洪災。

對於這種言論,咱們上文已經說了,本次洪災主要是下遊降水造成的,上遊的洪峰已經被三峽基本攔住了。

至於為了保發電而拒絕騰庫容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這個社會沒有人是傻子,賠本的買賣是沒人幹的。發電作為三峽大壩的重要職能之一,既可以創收,也可以減少火電的使用,保護環境。因此三峽大壩的運作過程中,肯定是要顧及發電的。

但三峽的電基本上都是供給長江中下遊地區使用,如果下遊都被洪水淹了,誰還用電?發電收入會大大減少,這筆帳還算不清楚嗎?

(下遊都給淹了,發電給誰用)

再說了,三峽大壩最重要的職能是防洪,只要防住一次洪災,就能避免下遊巨額損失,就等於賺錢。

例如一場洪水能夠造成10億經濟損失,如果三峽攔住這場洪水,不就等於賺了10億,這比發電賺錢多了!

實際上在本次雨季到來之前,三峽就已經開始瘋狂騰庫容了,但是絕對不可能把水庫騰空,任何水庫都不敢這麼幹,這會導致強大的洪峰直接衝擊大壩,造成嚴重危險。

(從5月底開始,三峽大壩就開始放水騰庫容)

並且三峽水庫的容量是非常大的,庫區的山體在平時承受著巨大的重量,一旦全部騰空,會引發嚴重的地質問題,甚至誘發地震。

總的來說在應對本次洪水時,三峽大壩表現還是不錯的,不應該過度指責。

相關焦點

  • 童潛明:從2020年長江全域洪災對中下遊防洪的戰略分析
    2020年之前的大洪水通過三峽水庫統籌安排「攔、分、蓄、滯、排」等措施,實現了對洪峰的攔洪、削峰、錯峰,有效地避免了上遊洪水與中下遊洪水的洪峰疊加給沿岸人民造成的災難,三峽水庫的防洪效益得到了充分的證明。2020年長江全流域的洪災,雖然現在還沒有結朿,但可以肯定是三峽水庫運行後最嚴重的洪災。現在看來,洪災雖然給長江流域,特別是下遊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是是可控的。
  • 三峽水庫還能存多少水?160米左右的水位意味著什麼?三峽集團相關...
    鮑正風說:「長江水利委員會的最新調度令是,三峽水庫從33000立方米每秒增加到35000立方米每秒。三峽水庫為了控制水位的上漲速度,一方面結合中下遊的防洪形勢,出庫按照最新要求增加到了35000立方米每秒。」鮑正風介紹,此次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洪峰主要是由三峽庫區降雨、重慶及烏江流域幹支流來水疊加造成。
  • 長江水文監測助力三峽水庫生態調度
    (特約記者 張偉革 攝)  中國水利網站6月21日訊(通訊員 胡名匯)6月20日,長江委水文三峽局按計劃完成了為期三天的長江三峽水庫四大家魚自然繁殖試驗性生態調度效果水文要素現場監測任務。這是水文三峽局連續第十年實施生態調度水文要素監測。
  • 洪災如何影響經濟?我們統計了歷史上五輪洪災數據
    4)2013年洪災主要發生在珠江、松花江、遼河、長江流域,主要受災省份有廣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四川等省,受災範圍呈現「最南和最北」的特徵,中部的長江流域受災情況反而相對較小。5)2016年洪災主要發生在長江、淮河流域,主要受災省份有湖北、湖南、安徽等省,死亡人數和經濟損失都相對較小。
  • 長江第5號洪水通過三峽水庫,上遊水庫群攔洪141億立方米
    據統計,8月16日至8月22日8時,長江上遊水庫群累計攔洪141億立方米,其中三峽水庫攔洪81.9億立方米。 長江委滾動會商。 在應對長江第5號洪水的過程中,水庫聯合調度再次發揮重要作用。長江委滾動會商,連續發布10多道調度令,長江上遊16座控制性水庫聯合運用,其中位於三峽庫區上遊的水庫通過層層攔蓄,極大減輕了長江上遊防洪壓力以及三峽大壩的攔蓄壓力。
  • 揭秘汛期三峽工程你所關心的問題——來自三峽集團的回應
    一旦下遊防汛形勢好轉,則抓住有利時機,加大出庫流量,降低水庫水位,騰出庫容應對下一次可能發生的大洪水。  每年汛期,長江上遊都會來多次洪峰,所形成的洪水總量大大超過三峽的防洪庫容。「為了隨時能迎接新一輪洪水的來襲,三峽不能一次性蓄水到過高水位,而只是把那些超過水庫下遊河道安全洩量的洪水攔下來,同時洩洪時間、洩多少水量的把握一定是在確保長江中下遊幹流河道有安全餘量的前提下進行。」
  • 《中國經濟周刊》最新封面報導:三峽三問
    王浩:三峽壩體本身的安全性沒有任何問題。第一,大壩本身是按照能抵禦「萬年一遇」的超大洪水而設計。有水文證據可借鑑推演的長江歷史最大洪水發生在1870年,洪峰流量高達10.5萬立方米/秒。結論:三峽大壩壩體沒有任何安全問題:壩型選擇、設計標準、質量保證決定了三峽大壩不可能發生潰壩。三峽工程是「長江上的鋼鐵長城」。2020年6月28日,湖北宜昌,雨後的長江三峽樞紐工程。二問三峽蓄水、洩洪,會加劇上下遊的洪災嗎?
  • 三峽水庫庫容量世界第幾?水裡的魚有多大?
    三峽水庫庫容量世界第幾?水裡的魚有多大?今年是長江流域的洪澇年,長江幹流上最重要的防洪工程三峽,也博得了相當大的關注。我們發現,三峽在汛期到來前,提前清空庫存,水位降低到了150米附近,留足了庫存。要知道,整個三峽水庫正常蓄水水位是175米,相對應的蓄水量高達393億立方米。8月18日,「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已在長江上遊形成,三峽水利樞紐將迎來建庫以來最大洪峰。三峽能否接住這一洪峰,為中下遊防洪工作作出貢獻,這是人民對三峽的期望,也是三峽應有的歷史貢獻。事實上,三峽水庫即便是放在全世界,都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大湖。
  • 洪水還是那個洪水,但三峽不再是那個三峽,時代變了!
    當時三峽大壩尚未竣工,上中遊的水電站蓄水能力相對有限,在削減來水量方面的空間不大。洞庭湖、鄱陽湖流域也普降暴雨,水位大漲,早已無力為長江幹流蓄洪。三個方向的洪水同時湧入長江中下遊幹流,接連形成了8次洪峰。8月7日13時,九江大堤發生決口。
  • 98年洪災時的孩子已成抗洪衛士:戰士們沒人叫苦叫累,都很有幹勁
    1998年百年不遇的大洪災給長江流域的人們留下的記憶太深刻,鄱陽站水位超過1998年,意味著險情也正在一步步逼近。陳章俊的家在鄱陽縣饒埠鎮陳家村,98洪災時大水決堤,村子被淹沒。陳章俊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描述,「那時全家六七口人貓著腰躲在閣樓上看大水,劃著小船出門,去找住在山上沒有被淹的姑姑要糧食,這樣的日子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 三峽大壩儲水量達393億立方米,若把水全部放完,需要多長時間?
    近年來,隨著三峽水電站的出名,三峽水電站也成為比較受歡迎的旅遊景點,每年都會吸引很多遊客前來參觀和遊玩的構想被提出。三峽水電站的儲存量那麼大,如果把這些水全部放在一邊,需要多長時間,會有什麼結果?現在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三峽水電站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庫,整個水庫長2.3公裡,海拔185米,正常低水位175米左右,但由於防洪原因,一般低水位不到175米,三峽大壩總儲存量達393億立方米。這個儲藏量比一般的河流還要大。
  • 重慶高溫與三峽水庫有關嗎?
    虞先生告訴記者,6月24日,他本人正在南京參加博士生論文答辯會,既沒有到過重慶,也沒有接受過任何記者的採訪(包括電話採訪)。據他所知,中科院並沒有「三峽水庫形成監測研究」項目,他本人根本不知道三峽水庫形成後的氣候效應是多少,也沒有從事過此方面的專門研究。     虞孝感先生隨後立即向《重慶晚報》和三峽總公司發出書面聲明。
  • 長江三峽的旅遊攻略 教你輕鬆玩遍三峽
    豪華長江三峽遊輪到底是長怎樣的?相信大家應該非常好奇,我們小時候就有在語文課本上領略過長江三峽的壯觀和美麗,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詳細講解長江三峽的風景。豪華長江三峽遊輪到底是長怎樣的?相信大家都曾在過去學過的書上領略過長江三峽的壯觀和美麗,下面就由小編帶大家重溫一下三峽的美麗。
  • 三峽大壩危機?我國「長江大暴雨」的汛災警戒,聽聽官方怎麼說
    三峽大壩危機?我國「長江大暴雨」的汛災警戒,聽聽官方怎麼說「長江流域作大水,三峽大壩挺得住嗎?」我國南方正遭受極為嚴重的汛災,長江流域多個省份在過去48小時,遭遇了暴雨、洪峰、作大水的洪災惡夢,官方也連續發布了暴雨的黃色警戒。重災區之一的重慶,更在22日發布了80年以來第一次的「洪水紅色預警」,警示長江上遊支流的重慶綦江恐爆發「超歷史洪水」;而即將到來的端午假期,南方的高強度暴雨預測將持續擴大,三峽大壩的塌壩風險也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 長江2018第1號洪水現身,丹江口、三峽加大出庫流量
    > 7月5日6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漲至50000立方米/秒,長江2018年第1號洪水已在上遊形成。
  • 當年耗資2000億打造的「三峽大壩」,10年賺了多少錢?
    但是這裡的景色雖然美,然而三峽位於長江的中遊地段,歷史上長江的中下遊都說是屬於洪水的多發之地。長江源起叫沱沱河,後來又叫做通天河、以及金沙江等等。長江在匯聚了岷江、沱江、嘉陵江和烏江等水源之後,浩浩蕩蕩衝進三峽峽谷,然後撲向大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一旦發生了突如其來的洪災,對兩岸的百姓影響將是重大的。
  • 中國三峽大壩養的上萬條大魚,如今怎麼樣了?外媒:這不可能
    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三峽大壩在防洪、防旱、養殖、航運通暢等方面上都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大壩建造的地址是選在了長江上遊和中遊的分界線處,這樣可以更好利用地理優勢緩解長江中下遊洪澇情勢。
  • 三峽大壩有沒有可能被超歷史大洪水衝垮?
    早在1918年,孫中山在上海用英文撰寫了《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劃——補助世界戰後整頓實業之方法》,提出了修建三峽大壩的構想。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三峽工程開始了更大規模的勘測、規劃、設計與科研工作。之所以三峽大壩工程被這麼多人關注,是因為長江水患太過於頻繁,嚴重影響了民眾生活。
  • 中國首次橫斷長江三峽 三峽工程進入最後攻堅
    整個過程宛若一場屢經演練的龍口合龍「秀」,平淡得沒有一絲驚險。然而,這場仿佛唾手可得的勝利,卻依然來之不易。   為將上下遊圍的龍口束窄至今天開始合龍的十幾米寬,三峽建設者們與長江激流已進行了10多個夜以繼日的艱苦鏖戰,並創下了水利建設中的新的世界紀錄。
  • 長江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
    19日2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4.6萬立方米/秒,較本輪洪水的峰值6.1萬立方米/秒下降了1.5萬立方米/秒。「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受長江上遊及三峽區間來水明顯增加影響,17日1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漲至5萬立方米/秒,「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