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一點,在近期長江洪災中,三峽大壩已經出色完成任務了,來自上遊的洪峰基本被三峽大壩給消解了。
那麼既然上遊的洪水被攔住了,為啥下遊還出現洪災呢?
因為在進入6月份之後,整個長江流域都遭遇了強降水,不僅僅是上遊,中遊和下遊也普降大雨,湘江、漢江、贛江水位都接連暴漲,導致長江中下遊爆發洪水。
(本次洪水主要形成在長江中下遊,洪水都在三峽大壩下遊,你讓三峽怎麼攔?)
咱們摸著良心說話,三峽大壩就算是再怎麼騰庫容,也只能攔住來自上遊的洪水,下遊形成的洪水怎麼攔?讓三峽大壩穿上鞋跑到下遊攔嗎?
所以在本次洪災中,三峽大壩是立下大功的,不能過分指責三峽大壩。假如沒有三峽大壩,上遊的洪峰和中下遊的洪峰匯集到一起,災情將不敢想像。
此外最近網上還有許多陰謀論,抨擊三峽大壩為了保發電,沒有最大限度地騰庫容,導致攔不住洪水,造成了下遊洪災。
對於這種言論,咱們上文已經說了,本次洪災主要是下遊降水造成的,上遊的洪峰已經被三峽基本攔住了。
至於為了保發電而拒絕騰庫容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這個社會沒有人是傻子,賠本的買賣是沒人幹的。發電作為三峽大壩的重要職能之一,既可以創收,也可以減少火電的使用,保護環境。因此三峽大壩的運作過程中,肯定是要顧及發電的。
但三峽的電基本上都是供給長江中下遊地區使用,如果下遊都被洪水淹了,誰還用電?發電收入會大大減少,這筆帳還算不清楚嗎?
(下遊都給淹了,發電給誰用)
再說了,三峽大壩最重要的職能是防洪,只要防住一次洪災,就能避免下遊巨額損失,就等於賺錢。
例如一場洪水能夠造成10億經濟損失,如果三峽攔住這場洪水,不就等於賺了10億,這比發電賺錢多了!
實際上在本次雨季到來之前,三峽就已經開始瘋狂騰庫容了,但是絕對不可能把水庫騰空,任何水庫都不敢這麼幹,這會導致強大的洪峰直接衝擊大壩,造成嚴重危險。
(從5月底開始,三峽大壩就開始放水騰庫容)
並且三峽水庫的容量是非常大的,庫區的山體在平時承受著巨大的重量,一旦全部騰空,會引發嚴重的地質問題,甚至誘發地震。
總的來說在應對本次洪水時,三峽大壩表現還是不錯的,不應該過度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