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文化經典

2020-09-11 新時代智慧校

9月萬柏林區科技實驗小學「戲曲進校園」主題演出活動

為了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對學生進行愛我中國戲曲美好品德的培養,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學校在開學典禮暨教師節表彰大會後,開展進行了「戲曲進校園」主題演出活動。

生旦淨末齊上陣,唱念做打進校園。民間藝術家們上臺,為全校師生們帶來了一場中國傳統戲曲的饕餮盛宴。

師生們端坐在一起,親切無間、津津有味地欣賞了藝術家們帶來的《打金枝》等戲曲名段。


隨後,藝術家還專門給孩子們扮上了戲曲臉譜,一個個稚嫩的臉龐,被畫上了戲曲的扮相,頓時顯得有板有眼,韻味醇厚。

經過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戲曲演出,相信這些稚嫩、陽光的孩子們,一定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戲曲的魅力。不僅為日後欣賞、學習、表演充滿了興趣和期待,而且即將為未來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散發新的活力。

欄目主任:陳園元

實習記者:常 欣

相關焦點

  • 傳承經典,弘揚民族文化
    包含著永不消逝的經典闡述著令人動容的故事為了進一步拓展公共文化免費開放服務的途徑傳承傳播建始縣 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文化愛好者以及青少年兒童的文化生活建始縣文化館將開展2020年「文化·建始 全民藝術普及」 活動以文字、圖片等方式講述建始民族民間文化和故事
  • 傳承國學經典 || 弘揚中華文化
    2018年12月5日晚上7點00分我校在操場舞臺隆重的舉行了傳承國學經典 弘揚中華文化文藝晚會主持人熱情的致辭
  • 慶陽五中:弘揚戲曲藝術,傳承民族文化
    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聯合發布《關於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傳承弘揚戲曲文化精髓,培養學生戲曲素養,營造校園戲曲文化氛圍,我校在堅持把書法、剪紙、泥塑、刺繡、沙畫、舞蹈、民樂等藝術大師請進校園之後,又邀請我市著名演員開設了戲曲課程。
  • 弘揚民族文化 傳承民族藝術
    ——上海華夏文化經濟促進會2005年文化活動一覽   文/唐霞      一、振興京劇藝術   2005年上海華夏文化經濟促進會大力弘揚民族文化,開展振興京劇藝術的系列活動。  7月12日,在市政協文化俱樂部麗都廳舉辦了「振興京劇藝術研討會」。市政協副主席宋儀僑、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匡宇、市文廣局藝術總監馬博敏等參加了研討會並講話。朱達人同志主持了研討會。研討會有80多人參加,有專業院團的領導、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演員,也有社會各界熱愛京劇藝術的票友,與會者圍繞著京劇的傳承發展,發表不少真知灼見。
  • 葉文智:市場推動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弘揚
    2015年3月14日,全國人大代表、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做客新華訪談,圖為葉文智在訪談中。新華網 李江 攝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做客新華網,暢談旅遊文化產業的創新與融合。   葉文智表示,作為一個國際化的旅遊目的地,今天的麗江是一種中西方文化交融、現代與古代文明結合的旅遊產品。以前的麗江哪有酒吧呢?它的產品也隨著時代需求在進步。
  • 貴陽為明小小少年傳承國粹經典,弘揚民族文化
    弘揚民族文化,傳承經典國粹,增強文化自信。中華文化,學養深厚,不論是趣味的圍棋象棋,雅致的書法,惟妙惟肖的京劇臉譜,還是別具一格的水墨畫,都凝聚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智慧。10月25日,貴陽為明國際學校與貴州省雕塑院、貴陽棋院、貴州京劇院攜手,在保利公園校區共同舉辦「國粹棋畫耀為明」傳統文化活動。
  • 傳承傳統文化 弘揚民族精神 ——讀《中國文化與中國精神》
    □董興傑在當今世界相互激蕩的文化潮流中,對自身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建設與傳承至關重要。在此背景下,細讀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化與中國精神》,感覺獲益匪淺。中國文化與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與此同時,建設好中國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傳承好中國精神,打造強大軟實力就變得尤為迫切。該書論述極富特色。
  • 盤點《歌手》節目中傳承的民族音樂之聲,堅定弘揚文化自信
    從《我是歌手》到《歌手》2018六年時間裡,節目一直致力於以弘揚、推廣中華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挖掘民族音樂瑰寶,在音樂的競技場打出一張「文化牌」,無處不在彰顯中國的文化自信。在長達六季節目的不斷發展下,《歌手》品牌影響力也不斷擴大,節目格局從立足於華語樂壇的標準,變為立足於世界音樂的範疇,在洞察華語樂壇脈搏的同時,扛起助推華語音樂的時代使命,讓中國的音樂走出去,讓世界的優秀聲音走進來,傳承與發揚民族音樂之聲變得尤為重要,《歌手》節目也因此秉承使命,以音樂交流為出發點、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以民族音樂彰顯文化自信,發揮主流電視媒體的責任和擔當。
  • 傳承民族文化 弘揚國樂雅韻 「珠江大同國樂2018新年音樂會」即將...
    原標題:傳承民族文化 弘揚國樂雅韻 「珠江大同國樂2018新年音樂會」即將奏響華龍網12月28日20時29分訊(記者張義)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弘揚國樂雅韻。12月28日,「珠江大同國樂2018新年音樂會」將在重慶大劇院奏響。《慶典序曲》《彩雲追月》《茶馬古道行》等多首經典曲目將共邀山城市民享受國樂之美。
  • 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戲曲精華——馬鞍山實驗學校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紅網時刻嶽陽12月25日訊(通訊員:劉謙、白文君)2020年12月24日上午,馬鞍山實驗學校啟智廣場熱鬧非凡,充滿民族文化氛圍。由縣委宣傳部、縣文化旅遊局廣電局、縣教育體育局、縣藝術團聯合舉辦的「戲曲進校園」正在馬鞍山實驗學校上演。
  • 端午傳統文化需要傳承與弘揚
    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也是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文化載體。包粽子、划龍舟是主要內容。我們過好端午傳統節日,對弘揚民族精神,保持民族特色,增強民族凝聚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精神植根於民族生活的土壤,鮮活地體現在傳統的民族節日中。因為我們是「龍的傳人,炎黃子孫」。  在當今多元的社會,傳統文化需要傳承,在傳承中別開生面。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近期,阿克塞縣舉辦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展示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成果,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縣幼兒園舉辦了「童心向黨」「雙語」合唱比賽。,傳承民族文化」為主題開展了哈薩克語文硬筆書法競賽活動。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國學經典,看《國學傳承人》助力新學期
    為了更好的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傳遞經典國學文化,中國教育電視臺與北京雲之國傳媒共同出品,聯合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華夏文化促進會、中國微電影大典組委會、中國藝術節基金會影視藝術委員會、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藝術可持續發展中心等單位,同時集合了國內優秀的欄目製作陣容,邀請最契合節目氣質的明星嘉賓,製作出了中國首檔原創青少年國學素養教育傳承節目一《國學傳承人》。
  • 海澱全民閱讀:傳承經典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全民閱讀是傳承創新優秀文化傳統、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全民素質、建立民眾信仰最重要的途徑和方式之一。海澱區2020年「書香海澱進萬家·小康路上E起讀」全民閱讀系列活動通過重讀博大精深的國學經典,遍覽人類共同的優秀文化成果,幫助培養崇高志向、自強人格和誠信品質,提高國民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增強文化與道德力量,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進而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從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積蓄廣博豐富的人文精神與綿延不斷的智慧源泉。
  • 魅力端午:文化自信託舉民族文明傳承弘揚共享
    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面對中華本土文化與外來西方文化的自由融合和交鋒,國人,特別是青年一代,如何更富理性地辨識時下文化現象及趨勢,承擔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和角色,樹立民族文化自信,更加顯得意義深遠。  年年五月五 龍舟競渡懸菖蒲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 誦讀經典美文 傳承民族文化
    為激發學生閱讀中華經典美文的興趣,提高學生誦讀水平,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近日,宿遷市區一小學舉辦四年級經典美文誦讀比賽。全年級近500名師生匯聚一堂,通過誦讀《中國頌》《我愛你中國》《少年中國說》《水調歌頭》等經典詩歌詩文,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速新聞記者 肖偉偉 攝)【來源:速新聞】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新時代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三重意蘊
    一個民族的自尊與自強始終離不開對於本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覺與自信。文化自覺是對本民族自身文化形成與發展的理性認識和自我審視,文化自信是對本民族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充分肯定與高度認同。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礎,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覺的發展與升華。沒有文化自覺的文化自信只能是盲目虛假的「自信」,離開文化自信的文化自覺必定是沒有靈魂的「自覺」。
  • 傳承文化經典 助力社區文明
    傳承文化經典 助力社區文明 2020-12-07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理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 副教授馬玉香:弘揚傳統文化傳承華夏文明
    馬玉香說:「一個民族的文化是該民族的基因、該民族的靈魂,民族的復興必然離不開該民族文化的復興,這是弘揚傳統文化,傳承華夏文明的價值所在。一種文化能否傳承,能否延續,關鍵在於她在當前和未來對民族和人類有無價值,特別是該文化是否能解決民族和人類所面臨的重大難題。一種文化如果能如此,那麼她的傳承、延續就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