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歌手》節目中傳承的民族音樂之聲,堅定弘揚文化自信

2020-12-17 湖南衛視

從《我是歌手》到《歌手》2018六年時間裡,節目一直致力於以弘揚、推廣中華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挖掘民族音樂瑰寶,在音樂的競技場打出一張「文化牌」,無處不在彰顯中國的文化自信。在長達六季節目的不斷發展下,《歌手》品牌影響力也不斷擴大,節目格局從立足於華語樂壇的標準,變為立足於世界音樂的範疇,在洞察華語樂壇脈搏的同時,扛起助推華語音樂的時代使命,讓中國的音樂走出去,讓世界的優秀聲音走進來,傳承與發揚民族音樂之聲變得尤為重要,《歌手》節目也因此秉承使命,以音樂交流為出發點、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以民族音樂彰顯文化自信,發揮主流電視媒體的責任和擔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盤點一下,這些年《歌手》挖掘出的民族音樂瑰寶型的歌手們吧!

l 騰格爾

《歌手》2018第三輪補位賽中,節目組邀請了國家一級演員、歌手騰格爾加盟,在首場競演,他選取了自己極具民族風的代表作《天堂》應戰,在這首教科書般的天籟歌曲中,騰格爾融合了呼麥、馬頭琴等民族元素,歌聲深沉悠遠沁人心脾,民族氣息旋繞不息,鏗鏘頓挫的演唱讓這首歌反響巨大,網友們紛紛點評:「太好聽了,果然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感謝騰格爾老師的音樂傳播。」、「國粹,應該入博物館,中華民族不應失去這首歌。」甚至來自英國的國際級歌手Jessie J都對騰格爾的演唱瞠目結舌,讚嘆:「我從來沒見過這種風格的演唱,太厲害了!」並掏出手機錄製收藏,優秀的民族音樂也讓騰格爾在本輪競演中,斬獲了第一的好成績。騰格爾讓民族音樂在《歌手》2018的舞臺上得到了極大的關注度,也通過音樂本身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l 霍尊

在《歌手》2018的舞臺上,霍尊的音樂風格顯得頗具新意,宛如一股徐徐撲面的春風,輕盈中且不失宜人的溫暖。首場競演,霍尊選擇了《甄嬛傳》主題曲《紅顏劫》,絲絲入扣的細膩聲線配以內斂深沉的情感表達,令觀眾不禁為之動容,而他對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與流行音樂的跨界式融合,更是讓觀眾大呼驚豔,甚至感嘆到「原來音樂也能勾勒出如此美輪美奐的意境」。當被問及為何會採用這種偏離於大眾化的「戲唱」形式,霍尊表示,之前唱歌借鑑了「島式唱腔」,雖然演唱得不錯,卻始終沒有歸屬感。而當改用中國傳統戲曲的方式演繹歌曲時,第一次找到了歸屬感。「以前可能只是喜歡,現在是愛。覺得終於找到了根,找到了魂。

誠然,堅持文化自信,必須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核心,霍尊憑藉在《歌手》2018舞臺展露出的絕妙清流之嗓,以及對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孜孜不倦的創新和實踐,霍尊收穫了眾多業內人士和觀眾的一致好評,被視為年輕一代群體中的「青春榜樣」。為此,《中國青年》雜誌專門發文,點讚霍尊「強國一代」在音樂文化領域的出色表現,高度肯定了《歌手》傳承民族音樂之聲的正能量精神。

l 韓紅

一直以來,韓紅就以擅長唱民歌著稱,在《我是歌手》第三季的舞臺憑藉《梨花又開放》、《一杯美酒》、《莫尼山》、《天路》等民族風歌曲獲得不俗戰績,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拿下《我是歌手》「歌王」桂冠。回看節目播出期間,一曲《莫尼山》在《我是歌手》舞臺演唱後引爆內蒙古收視大漲150%,對此韓紅表示:「這是我一直想做的,有機會就會推廣少數民族的歌曲,讓更多人了解他們的好音樂。」 不愧為人民歌唱家,跟著她的情懷無限的放大,在她的音樂世界裡領略民族與疆域的無限美好,這便是一個身負責任、熱愛民族音樂的歌者榜樣。

l 韓磊

被稱為「華語樂壇正宗的中正之音」的韓磊,在《我是歌手》第二季也呈現了極具民族音樂風格的精彩演唱,在節目中獻唱了《嫂子頌》《可愛的一朵玫瑰花》《鴻雁》《走四方》《掀起你的蓋頭來》《向天再借五百年》等傳唱度極高的經典老歌,整季節目中,韓磊更是化身「民族樂器科普員」,將極其罕見的民族樂器帶入全國觀眾的眼前,例如三弦和口琴、冒頓潮爾、sitar琴等,提高了廣大觀眾的音樂品味與音樂素養。在談及為何堅持演唱民族風音樂時,韓磊如是說:「我們的基礎就是我們的「國文化」,沒有這個基礎不行。不要每天老是英文歌,唱英文歌也沒錯,但最重要的還是要發揚自己,找到我們自己的根在哪兒,方向不能錯。國外的音樂要借鑑,老祖宗的音樂要傳承,自己的風格特色要開拓、要創新。不僅僅是做中國的音樂,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和未來,通過音樂走下去,一點一滴去編制自己的夢想。」

l 趙雷

趙雷是《歌手》舞臺上極具代表性的民謠歌手,在節目中曾呈現《成都》、《理想》等風靡全國的走心之作,並獲得了主流觀眾一喜愛,同時也吸引到不少民謠樂迷的目光,也讓中國「民謠」走入全國觀眾的視野裡,為「民謠」文化的傳播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歌手》以包容開放的態度傳承發揚民族音樂,薰陶人們日益堅定的「文化自信」。除此之外,《歌手》也以獨樹一幟的情懷來講好中國故事。趙雷就是將人文情懷融進傳統文化的典範。《歌手》播出後,人民日報發微博點讚趙雷:「一段民謠裡質樸的故事,唱進了許多人心裡。」隨後,新華網也發文對趙雷的音樂以及表演做出了高度評價:「成功的藝術作品往往都源自對人們情感的升華,對於成都而言,它更多的意義在於實現了用音樂與世界的對話。」

不僅如此,趙雷還特別定製了兩會版《成都》,一共2分44秒,在兩會期間產生了巨大的傳播度,難得推薦歌曲的人民日報在文中稱,「這個春天,只管用奮鬥為夢想堅守。最特別版翻唱,獻給奮鬥的你我,奮進的中國。」文章發出來後,很快就已經達到10萬+,不少網友在聆聽後,紛紛表示感動和振奮。正能量民謠產生了核裂變式的廣泛傳播,弘揚文化自信永不止步。

l 林志炫

同樣承擔著傳播傳統民族文化的責任歌手林志炫,在《歌手》2017第七期競演中獻唱了一曲「純手工」打造的中國風經典《御龍銘千古》,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將民族音樂的魅力完美呈現在觀眾面前,林志炫特意請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笙的製作與演奏技藝傳承人吳彤先生,加入笙的演奏為《御龍銘千古》這首歌注入新的靈魂,以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打造了一場高品質、純手工的音樂盛宴。對於傳統民族樂器——笙的加入,林志炫表示,自己除了想要為歌曲「加料」使之觀感更豐富外,其實也想藉此即呼籲大家重視民族音樂:「我想要在歌曲裡面融入一些很重要而且值得被聽到的樂器,將這些聲音唱給90後、還有00後的朋友聽,讓好的事物、好聽的聲音永遠流行。」因此,無論是邀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笙的製作與演奏技藝傳承人吳彤先生跨界相助,或是編曲怪傑鍾興民老師的加持,林志炫都是意在突出大師音樂中的手工因素,同時也用身體力行踐行中國傳統民族之聲的使命。

l 譚維維

曾以幫唱嘉賓身份兩度登上《我是歌手》舞臺的譚維維,攜雷霆萬鈞之勢在《我是歌手》第五季踢館加盟。對於出身科班受過嚴格聲樂訓練的譚維維來說,演唱民族風歌曲可謂小菜一碟,曾以一首藏歌打動三寶獲得飾演大型音樂劇《金沙》女一號的資格,並在維也納金色大廳以一首《青藏高原》徵服全場。譚維維在多次比賽中展露過不俗的民族唱腔,《小河淌水》、《海市蜃樓》、《我的太陽》等經典歌曲信手拈來,還曾推出過民族風專輯《高原之心》、民族混搭搖滾風的專輯《烏龜的阿里基斯》,還有《阿爸》、《格桑拉》《五彩的經幡》等天籟藏歌單曲,民族風演唱功底不可小覷。在《我是歌手》的舞臺,譚維維更是用一曲情感飽滿的《康定情歌》折服了全場觀眾,革命性的將藏式唱腔與現代爵士樂大膽結合,即有保留了藏韻原始高亢,又錦添了現代都市樂的情調芳香,顛覆性的拼接讓康定情歌的奔放與纏綿相交融,讓這首民族風的歌曲展現了非凡的質感,網友誇讚:「維維,不是第一個運用民族元素的人,但將中國民族元素加入國際流行音樂演繹的如此如火純情,應該是第一人!」

l HAYA樂團

在《我是歌手》第四季上驚豔亮相之後,充滿神秘感的HAYA樂團用震撼心靈的民族音樂步入了大眾的視野。HAYA樂團這個組合本身就是由多民族多國家的音樂人構建而成,其中有蒙古族的、哈薩克族的,還有法國的,不同的血液與族群聚到了一起,一同創造好的音樂。選歌始終取之天地的HAYA樂團在《我是歌手》的舞臺獻唱歌曲《英格瑪》,這首歌除展示了渾厚源遠的古老蒙古長調外,還融合了新穎的冰島音樂,通過蒙古族代表樂器馬頭琴和現代的電子音樂相混搭,HAYA將民族的音樂推向了國際化,震撼的現場為觀眾獻上了一場空前絕後的視聽盛宴。另一首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飛翔的鷹》,HAYA樂團創意性加入的斑馬聲,在歌曲之初就將氛圍引向草原,緊隨接入的馬頭琴演奏粗獷激昂,極具蒙古特色。當談及自己的音樂風格,HAYA樂團表示:「我們一直在用我們自己的方式,把我們認為最好的民族音樂呈現給大家,也將一直堅持下去。」如今,HAYA樂團也從《我是歌手》的舞臺走向全世界,為弘揚民族音樂砥礪前行。

盤點回顧長達六年的《我是歌手》與《歌手》中傳承的民族音樂之聲,可以看出,湖南衛視《歌手》在倡導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同時,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推動中外音樂文化交流互鑑為己任,繼續弘揚社會正能量、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彰顯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影響力和傳播力,時刻不忘充分履行湖南衛視作為主流電視媒體的社會責任,用「意義」賦予「音樂」更多的價值和重量。

相關焦點

  • 《天籟之聲》迎巔峰盛典 高舉民族音樂傳承大旗
    降央卓瑪   搜狐娛樂訊 大型民族音樂真人秀《天籟之聲》秉承傳承文化經典,創新民族音樂的理念,匯聚十五位民族音樂人,紮根於民族文化而今,《天籟之聲》已經漸進尾聲,一路高漲的業內口碑背後,有著歌手們對舞臺的眷戀和觀眾對節目的不舍。  今晚(4月6日),《天籟之聲》巔峰盛典將拉開帷幕,七位以龔琳娜等為首的民族音樂人代表重回舞臺,獻唱自己最為經典和喜愛的作品,為《天籟之聲》第一季節目的收官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傳承忠孝潔惠仁風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魅力端午:文化自信託舉民族文明傳承弘揚共享
    曾璞供圖  立足傳統節日 彰顯文化自信  在5月17日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在理性思辨中堅定文化自信
    原標題:在理性思辨中 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的深刻領悟與傳承創新,是民族的歸屬感、自豪感、價值觀、凝聚力的精神釋放與文化智慧、文化底氣、文化力量的充分表達和展示。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關聯度極高、影響力極大的概念。
  •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卓越匠心丨系列報導③
    ,堅定中國職業教育類型和文化自信,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先後發起成立了微電子技術專業委員會、綠色智慧學校工作委員會、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工作委員會,在2020年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教育之弦」將為各位逐一介紹今日推送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工作委員會↓↓↓03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工作委員會
  • 國家地名文化類節目受關注 弘揚優秀民族文化
    在國務院《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指導背景下,節目將探索領域對準了「地名」這一流傳千年的文化符號,旨在通過名稱、地理、歷史、詩詞、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為了讓全民體驗「地名」之美,感受「地名」之趣,《中國地名大會》主辦方聯合騰訊企鵝輔導推出了地名答題的網絡賽區玩法。
  • 《天籟之聲》斯琴格日樂、扎西頓珠深情為傳承
    網易娛樂3月10日報導  東南衛視、海峽衛視聯合北京天成嘉華文化打造的大型民族音樂真人秀節目《天籟之聲》開播至今,在業內和觀眾的口碑上一直走在同類節目的前端。無論是民族文化傳統,還是人類共通的情感,都在這個舞臺上一再被發掘和傳承。昨晚(3月9日)播出的第七期《天籟之聲》中,以斯琴格日樂、扎西頓珠、張惠春、克爾曼、阿來等民族音樂人在民族血脈的延續上更進一步,從根本上實現了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再度展示了音樂在情感傳遞上的潛力。
  • 弘揚民族精神 堅定文化自信 | 清華同衡助力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弘揚民族精神 堅定文化自信 | 清華同衡助力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2020-12-16 1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就是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自覺地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一以貫之地保持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不斷煥發新的強大生命力和戰鬥力。(二)始終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輝煌的民族精神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
    從「民族精神創造一切,理解一切」這個角度來概括,民族精神則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進程中,通過歷史積澱而形成的民族意識、民族文化、民族習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等共同特質,是指民族傳統文化中維繫、協調、指導、推動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粹思想,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發展的核心和靈魂。
  • 華升集團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麻文化傳承與創新
    紅網時刻2月12日訊(通訊員 申香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在現代書院立德樹人中堅定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堅持德樹人的「根脈」。高校現代書院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育人氛圍的可以使其成為傳承中國傳統教育精粹的重要場所。實踐證明,現代書院針對當代大學生行為特點,開展的誦讀國學精典、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奮鬥精神、堅守精神家園、提高踐履能力的育人工作,能夠在堅持立德樹人中堅定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
  • 「弘揚中華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主題徵文啟事
    原標題:「弘揚中華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主題徵文啟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別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定文化自信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精神,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於5月12日在京舉辦了以「弘揚中華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為主題的「首都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017」論壇
  • 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 從中華民族「根」和「魂」的高度認識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有什麼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廣義的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倫理道德、人生價值,以及傳承、記載黨領導人民追求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一歷史過程的文化形態(本文論述的是廣義紅色文化)。
  • 「成語大會」弘揚文化自信
    成語,作為漢文化的一大特色,是老祖宗留給後人的一筆巨大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據統計,目前在線新華字典現已經收錄32萬個成語,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其中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堪稱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某個方面內容的經典概括,對後世影響持久而深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當繼續傳承中國智慧,弘揚文化自信,充分發揮這種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 烏蘭圖雅新歌《拱手禮》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倡導健康得體禮儀
    「像拱手禮這種傳統禮儀的傳承,就應從幼兒園的娃娃抓起。」在發布會現場,有家長感慨地說道。  「終於盼到適合小學生的音樂作品了,既可以讓小學生學習拱手禮,弘揚傳統文化,重現禮儀之邦的風採,還可以遠離細菌,一舉數得,我們可以編成舞蹈向小學生推廣普及拱手禮。」一位小學校長聽過《拱手禮》後表示。
  • 弘揚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前言我們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大國。各種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使我們文化自信的出處。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中,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養,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傳統文化的定義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
  • 高考作文素材:從「古詩詞熱」看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
    題: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從「古詩詞熱」看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  不是歌手選秀,也不是明星綜藝,2017年春節到元宵節,以古詩詞為主題的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意外」走紅,人們的朋友圈被詩詞曲賦刷屏,無數男女老少被詩詞達人們圈粉。
  • 新時代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三重意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闡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影響和重要意義,並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價值意蘊。認識和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必須深刻把握新時代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三重意蘊。  一、堅持文化自覺和踐行文化自信的雙重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