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名文化類節目受關注 弘揚優秀民族文化

2021-01-08 環球留學

7月26日,大型國家地名文化類節目《中國地名大會》全國預選賽正式開啟。與此同時,《中國地名大會》同名小程序作為網絡賽區同步上線,該小程序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騰訊企鵝輔導共同打造。網友可通過微信直接搜索「中國地名大會」小程序就能開啟地名知識挑戰之旅,排名靠前的參賽者,經選拔後可作為選手參與節目現場錄製。

「通過地名看地方,通過地方看文化,通過文化看中國」,《中國地名大會》作為首檔大型國家地名文化類節目,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起。在國務院《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指導背景下,節目將探索領域對準了「地名」這一流傳千年的文化符號,旨在通過名稱、地理、歷史、詩詞、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為了讓全民體驗「地名」之美,感受「地名」之趣,《中國地名大會》主辦方聯合騰訊企鵝輔導推出了地名答題的網絡賽區玩法。網友進入《中國地名大會》小程序後,可以通過在線答題的形式參與《中國地名大會》網絡預選賽選拔。小程序內設與中國地名相關的海量題庫,讓網友們在節目開播前就提前領略「地名」背後的歷史故事和文化魅力,據小程序公告顯示,9月下旬還將開放錦標賽和地區爭霸賽,網友將有機會參與地名花式玩法。

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弘揚優秀文化,推進傳統文化教育已成為中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企鵝輔導作為騰訊旗下的一款在線教育輔導應用,主打「科技+教育」的理念,始終為6-18歲的孩子提供全面系統的全學科一站式課外教學服務。此次騰訊企鵝輔導作為《中國地名大會》指定網絡報名通道,將通過在線答題等一系列趣味互動玩法擴大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與教育密切相關。我們希望將應試知識技能與文化素養提升有機結合,搭建思維體系,豐富精神世界,打造全面素質人才。」

騰訊企鵝輔導總經理趙爾迪認為,在培養學生應試教育的同時,要增加學生知識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將應試知識技能與人文素養提升有機結合,從而搭建學生思維體系,豐富學生精神世界。《中國地名大會》旨在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中小學生的民族文化教育是重中之重。從這方面來講,騰訊企鵝輔導作為K12領域的在線教育平臺與此理念不謀而合。

作為地名大會官方合作夥伴,騰訊企鵝輔導將以弘揚地名文化為契機,持續在中小學人群中進行地名文化知識推廣。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拓展課程,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除了原有的漢文化系列課程、詩歌鑑賞、演講與口才等文化課程外,將以文化、民俗、地理等多角度為血肉,單獨開設傳統文化特色課程。

目前,企鵝輔導已服務了超60萬的學員,有近50%的學員來自於三四線城市。而且在線教育用戶持續增長,去年企鵝輔導用戶數同比增長了3倍;今年第一季度,其用戶數更猛增了5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作為全球領先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騰訊始終以「科技向善」作為發展宗旨,利用自身先進的技術優勢,在網際網路教育領域進行深耕與探索,推出了企鵝輔導、騰訊課堂、ABCmouse等多款教育產品,通過搭建技術平臺讓優秀的教育資源和教學體系輻射到全國,助力更多學生提升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實現全面發展。

據悉,《中國地名大會》將於建國70周年之際在央視四套正式播出,騰訊企鵝輔導也將通過網絡賽區玩法進階持續助力節目的線上參與,這場「科技+文化」的視聽盛宴大幕已啟,地名背後的文化碩果靜待各位享用。

相關焦點

  • 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原標題: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地名的故事』系列報導和活動契合中央領導同志關於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的講話精神,帶動了公眾關注地名文化、自覺保護地名文化的熱情,喚起了全社會對地名文化的重視,為治理地名亂象,弘揚優秀地名文化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 盤點《歌手》節目中傳承的民族音樂之聲,堅定弘揚文化自信
    從《我是歌手》到《歌手》2018六年時間裡,節目一直致力於以弘揚、推廣中華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挖掘民族音樂瑰寶,在音樂的競技場打出一張「文化牌」,無處不在彰顯中國的文化自信。在長達六季節目的不斷發展下,《歌手》品牌影響力也不斷擴大,節目格局從立足於華語樂壇的標準,變為立足於世界音樂的範疇,在洞察華語樂壇脈搏的同時,扛起助推華語音樂的時代使命,讓中國的音樂走出去,讓世界的優秀聲音走進來,傳承與發揚民族音樂之聲變得尤為重要,《歌手》節目也因此秉承使命,以音樂交流為出發點、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以民族音樂彰顯文化自信,發揮主流電視媒體的責任和擔當。
  • 嵐皋法院: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禁止過洋節倡議書
    嵐皋法院: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禁止過洋節倡議書 2020-12-24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地名文化與旅遊研究院成立暨中國地名文化與旅遊論壇在聊城...
    近日,中國地名文化與旅遊研究院成立暨中國地名文化與旅遊論壇在聊城職業技術學院舉行。  聊城市副市長成偉首先致辭,他代表聊城市政府對嘉賓和學者表示歡迎,並希望中國地名文化與旅遊研究院能夠整合中國地名學會及聊城職業技術學院的優勢要素和資源,發揮雙方在推動地名文化建設和研究方面的作用,共同打造特色專業文化,創新人才培養,為各級地名文化專家、文旅產業工作者搭建起交流合作的平臺,為聊城文化旅遊產業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 弘揚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馬丁·路德曾經說過,「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學識、開明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利害攸關的所在。」英國著名的道德學家斯邁爾斯也說,「哪一個民族缺少了品格的支撐,就可以認定他是下一個要滅亡的民族。哪一個民族如果不再崇尚和奉行忠誠、誠實、正直和公正的美德,它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
  • 從解讀地名熱看堅定文化自信
    原標題:「全民猜地名」為何這麼來勁?——從解讀地名熱看堅定文化自信  近段時間以來,一部以「猜地名」為主要形式的電視節目,在民眾中間引發了一場「全民猜地名」的熱潮。專家表示,地名是社會交流交往的基礎信息,也是重要文化載體。
  • 【理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 電視文娛節目紛紛駐足傳統文化
    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民歌大會》《國家寶藏》等一系列具有人文情懷的文化類節目接連走紅,不僅取得收視與口碑雙豐收,還掀起一股弘揚中國美學的熱潮。在這股熱潮的帶動下,聚焦中國歷史、地理、戲曲、民歌、家風等內容的文化類節目層出不窮,題材上不斷向垂直縱深的方向拓展。
  • 全民猜地名為何這麼來勁?從解讀地名熱看文化自信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全民猜地名」為何這麼來勁?——從解讀地名熱看堅定文化自信  新華社記者高蕾  近段時間以來,一部以「猜地名」為主要形式的電視節目,在民眾中間引發了一場「全民猜地名」的熱潮。專家表示,地名是社會交流交往的基礎信息,也是重要文化載體。
  • 新時代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三重意蘊
    一個民族的自尊與自強始終離不開對於本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覺與自信。文化自覺是對本民族自身文化形成與發展的理性認識和自我審視,文化自信是對本民族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充分肯定與高度認同。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礎,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覺的發展與升華。沒有文化自覺的文化自信只能是盲目虛假的「自信」,離開文化自信的文化自覺必定是沒有靈魂的「自覺」。
  • 黃至安委員: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增強民族認同感、自豪感
    全國政協委員黃至安人民網北京3月13日電 ( 林洛頫)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國民珍惜和維護自己的思想文化,達到凝聚民心,增強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和愛國心是當前我國社會的重要職責之一。」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道教協會會長黃至安提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建議。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 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新時代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快建設文化強國
    今天我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復古懷舊,不是厚古薄今,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要把我們祖祖輩輩創造和傳承下來的精神和智慧,融入和指導我們今天鮮活的社會生活,用當今時代的豐富實踐和不懈創造來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它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振奮中華民族精神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關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同志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古往今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仍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於擁有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 媒體聚焦電視文娛節目駐足傳統文化:年輕化表達激活文化生命力
    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民歌大會》《國家寶藏》等一系列具有人文情懷的文化類節目接連走紅,不僅取得收視與口碑雙豐收,還掀起一股弘揚中國美學的熱潮。在這股熱潮的帶動下,聚焦中國歷史、地理、戲曲、民歌、家風等內容的文化類節目層出不窮,題材上不斷向垂直縱深的方向拓展。
  •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藝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
    問:為什麼要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有什麼意義?  答: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地名也是文化遺產不要隨意更改廢止
    ,有利於世界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保護和交流,因此,聯合國有關組織應加強對這一工作的指導和學術交流,並編制《聯合國地名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名錄》和建立專門資料庫。  據劉保全介紹,目前許多國家都已把地名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研究當作地名科研工作的重要內容:加拿大從1989年始就展開了對傳統地名的整理;荷蘭正在建立歷史地名資料庫;奧地利聯合中、東歐各國對12世紀以來形成的居民地地名進行大規模考察;北歐不少國家都開展了地名文化宣傳保護活動——全球性的地名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活動,正在興起。
  • 呼應時代 回歸價值 文化類節目受熱捧贏口碑
    文化類節目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中國的文化基因密碼,讓他們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文化的深度。因此,文化類節目的火爆並不令人意外,是時代必然,也是價值回歸。傳承傳統文化是使命也是責任中國傳統文化中既有許多優秀的核心思想和理念,比如講仁愛、守誠信、崇正義等,也包含著豐富而複雜的上古神話、經典古籍、文學作品。
  • 收視口碑雙豐收 電視文娛節目紛紛駐足傳統文化
    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民歌大會》《國家寶藏》等一系列具有人文情懷的文化類節目接連走紅,不僅取得收視與口碑雙豐收,還掀起一股弘揚中國美學的熱潮。在這股熱潮的帶動下,聚焦中國歷史、地理、戲曲、民歌、家風等內容的文化類節目層出不窮,題材上不斷向垂直縱深的方向拓展。
  • 「成語大會」弘揚文化自信
    最近,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中國成語大會》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眼球,引發了全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電視觀眾對漢字文化、民族文化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