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文物|我國現存最古的山水畫卷 展子虔《遊春圖》

2020-12-24 文旅中國

▲ 滑動看全圖

展子虔遊春圖卷

隋代, 展子虔作 ,絹本 ,設色,縱43cm,橫80.8cm  

展子虔(生卒年不詳),隋代畫家,渤海(今山東省陽信)人。其歷北齊、周、隋三代,在隋代任朝散大夫、帳內都督。以善畫人馬、臺閣、山水著稱於世,是這一時期協調、融合南北畫風最重要的畫家。《畫鑑》中曾評述其精妙畫技,稱其畫「描法甚細,隨以色暈」,可汲魏晉南北朝繪畫名家顧愷之、陸探微和張僧繇之作。宋董亦在《廣川畫跋》中評論其「作立馬,有走勢;臥馬,則腹有騰驤起躍勢,若不可掩復也。」然而由於時代久遠,展子虔的畫作大多散佚,留存於世的僅有《遊春圖》。

畫卷描繪了古時春遊的情景,雖在料峭的初春,寒意尚存,和煦的春光卻讓遊人心動,情不自禁地閒步入景。畫卷首端近處露出倚山俯水的一條斜徑,路隨山傳,至竹籬門前才顯得寬展。山銜岸側,曲徑通幽,翠色掩映,花色扶蘇。通過一彎小橋,又是平坡,布篷遊艇,小帆江色,盡容於其中。下端一角是圍繞山莊的坡陀花樹,各種花樹點滿山野,桃紅柳綠,相映成趣,映襯著明媚的春光和在山水中縱情遊樂的閒人。

展子虔遊春圖卷(局部)

全畫布局以自然景色為主,人物、佛寺點綴其間,擺脫了傳統繪畫「人大於山、水不容泛、樹木若伸臂布指」的桎梏。而在筆法和色彩的運用上,《遊春圖》已然體現出早期青綠山水畫「山巒樹石皆空勾無皴,唯以色渲染」的特點。畫幅「似精而筆實草草,大抵涉於拙,未入於巧」,線條輕重頓挫、工整細膩,山石樹木有勾無皴,尤其對松樹不細寫,僅以赭石暈染取代松鱗描畫。畫面色彩濃烈厚重,山麓、小徑重著泥金,臺閣、人馬、船屋使紅、白、赭三色點畫,山石、樹木以青綠敷色,山上小林木以赭石寫幹,以水沉靛黃點葉,枝梢上的花苞則用淺色微點,顯出初春非煙非霧的朦朧天氣。整幅畫卷凝然如思、含情不語,在盡顯中古時期畫作「細密精緻而臻麗」風韻的同時,暈染出初春時節山林中的盎然生機和清麗之美。

畫幅跋文眾多,除畫心處有清乾隆皇帝所題七絕二首外,後有元代馮子振、趙巖、張,明代董其昌等人的題跋,均描寫春日旖旎的風光。

這樣一幅流傳有緒、著錄詳實的珍貴古畫,除其本身的史料價值,此畫還串聯著百年前的世事滄桑,激蕩起一個時代的歷史痕跡,其命運的沉浮,頗讓人感慨。

清時,《遊春圖》經梁清標、安歧等人之手而歸清內府,後清王朝走向滅亡,此畫隨溥儀出宮被攜至長春偽滿洲皇宮的東樓收藏,日本投降後,偽滿皇宮被洗劫一空,《遊春圖》也流落東北民間。

1946年初,故宮散失於東北的書畫開始陸續出現。北京琉璃廠玉池山房古董商馬霽川最早奔赴東北,收購到不少字畫精品。回京後,他將一些偽跡和平常之品售於故宮博物院,所得足以贖回本金;然後將一些真跡和精品售於上海以取重利,甚至勾結滬商輾轉出國,如唐代陳閎的《八功圖》卷和元代錢選的《楊妃上馬圖》便是因此流出國外。在緊要關頭,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卷竟也落到了馬霽川的手上。

著名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得知馬霽川得到了展子虔的《遊春圖》卷後,異常著急,唯恐國寶被商賈轉手售出國外。張伯駒先生一面請墨寶齋的馬保山從中周旋,一面奔走告知各家古玩廠商,聲明此卷有關歷史,決不能流失出境,否則便是中華之罪人,使各商家有所顧慮。

最後張伯駒先生被迫賣掉了豪宅和夫人潘素的首飾才湊出黃金200兩《遊春圖》收回,並在1952年將此畫獻給故宮博物館。

歷史的塵埃雖已落地,但《遊春圖》的故事並沒有結束。進入故宮後,這幅字畫已破爛不堪,經研究,故宮博物院決定此畫由楊文斌師傅負責,徒弟徐建華做助手。

楊文斌在當時有「裝裱界的梅蘭芳」之稱,故宮裡80%的畫都是經他之手。可即使如此經驗豐富的裝裱師傅,面對《遊春圖》依舊難以下手。其徒弟徐建華回憶說,楊文斌不停地吸菸,連著好幾天吃不下飯,「不是因為太難了,而是此畫太珍貴,就像醫生動手術前,要在動刀前把所有問題考慮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遊春圖》的整個修復過程歷經一年,刷了三遍膠加固顏色,用了700多條補條。《遊春圖》經修補後,光潔完整,煥然一新。在故宮博物院中以最好的樣子重新展示給大眾。

責編:楊曉君

相關焦點

  • 中國傳世書畫——展子虔《遊春圖》
    《遊春圖》是隋朝展子虔所作,長卷,絹本,設色,縱43釐米,橫80.5釐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他擅畫佛道、人物、鞍馬、車輿、宮苑、樓閣、翎毛,尤長於山水,而且大都臻於精妙。人物描法細緻,以色景染面部;畫馬入神,立馬有足勢,臥馬則腹有騰驤起躍之勢。寫山水遠近,有咫尺千裡之勢。在設色技巧上,善用青綠設色。展子虔於東晉、南朝名家顧愷之、陸探微、鄭法士並稱為「四大家」。在存世的山水捲軸畫中,遊春圖是迄今為止年代最早、保存非常完整的一幅。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⑨|三月三裡宜「遊春」,人間猶有展生筆
    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在看了展子虔的作品後,則有題詩云:「人間猶有展生筆,事物蒼茫煙景寒,常恐花飛蝴蝶散,明窗一日幾回看。」展子虔 《遊春圖》局部《遊春圖》沒有署款,此畫傳至宋徽宗時代,上有宋徽宗題寫的「展子虔遊春圖」6個字。至元、明以後,歷朝也都有著錄和題詠。
  • 展盛世畫卷 品浩蕩書風 「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在遼博舉辦
    大唐,一個全盛時代的中國記憶,其中書畫名跡是見證和研究唐代輝煌最精彩的篇章。10月7日,一次世界範圍規模最大以唐代書畫呈現大唐風韻的展覽「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唐代名跡、中國書畫史上巨作《蕭翼賺蘭亭圖》《曹娥誄辭》《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遊春圖》《萬歲通天帖》《仲尼夢奠帖》《古詩四帖》等同時現身,備受世人矚目。
  • 中國青綠山水畫的開山之作《遊春圖》
    就藝術方面來說,繪畫受到重視,山水畫出現獨立畫作,展子虔的《遊春圖》即是代表。展子虔,約生於550年,604去世,渤海也就是現在的河北河間縣人,歷經北齊、北周和隋朝三個朝代,與東晉顧愷之,南朝陸探微、張僧繇並稱為「唐前四大畫家」。
  • 贛州有一處景區,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宋代古城牆,文化底蘊深厚
    山水的雄偉,江河的奔騰,古城的韻味,應有盡有。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古城牆遺址,如著名的西安古城牆,平遙古城牆等,都是具有紀念意義的景點。今天要說的贛州古城牆與這些城牆不同。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宋代古城牆。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北宋磚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色彩明豔:脫離儒家崇尚的黑白正色,隋代《遊春圖》中的青綠山水
    隋代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標誌著中國山水畫的開端,以及山水畫青綠樣式的形成,是傳統青綠山水畫的基石。觸物留情,各該妙絕,尤喜臺閣,人馬山川,咫尺千裡。《遊春圖》以較為成熟的繪畫語言、完備的繪畫樣式、富麗的裝飾風格,標誌著「青綠重彩、工細巧整」的青綠山水體系逐步確立以及「金碧青綠」樣式的開端。青綠山水畫對畫家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 桃源人家入畫卷 夢裡徽州冬聽雪
    皖南最出名的莫過於徽州,這裡有著人們最嚮往的寫意風景,也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近日,惠州日報國際旅行社推出夢裡黃山冬聽雪路線,帶你領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的黃山壯麗風景;走進藏匿於「桃花源裡人家」的古鎮宏村感受婉約風情;到香火風景甲天下的九華山瞻仰佛教聖地。極具徽派特色的風土人情之旅絕對讓你不虛此行!
  • 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
    利瑪竇 坤輿萬國全圖 168×382cm 南京博物院藏 原標題: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   此次,《坤輿萬國全圖》首次走出南京博物院,於4月16日在浙江美術館館慶10周年首個特展「心相·萬象——大航海時代的浙江精神」展覽中亮相。
  • 中國現存最完美的古城之一,山西平遙古城,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
    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之一。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 大英博物館兩萬多中國文物中,如何挑選出260件文物
    「閉關」一段時間後,4月11日,中國國家博物館恢復開館,並舉辦了三場活動——《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新書首發式、「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的功能與使命」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
  • 實拍以燒雞聞名的古鎮道口鎮,大運河通航1800年,現存9個古碼頭
    大運河滑縣段(永濟渠)現稱衛河,現存道口古鎮上運河河道本體、碼頭、水閘、古鎮的城牆。九個大運河漕運碼頭的其中一個。碼頭用規則的青石和白灰壘砌而成。此碼頭不僅設有防護門道和防洪閘槽,門道上方的鑲陰刻匾額,上面還刻有「山環水抱」四個大字滑縣西關衛河邊上的古城牆,現如今它即作為縣城城牆,也成為衛河的御洪堤壩。現在的滑縣城牆、碼頭以及衛河河道共同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500年前神秘符號助復原古蜀漆床 系現存最早漆床
    2500年前神秘符號助復原古蜀漆床該漆床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 神秘符號或助力破解古蜀文字 一張2.55米長的大床,床上繪製了各式各樣的紋飾,頂上還有類似懸山式屋頂的頂蓋,近日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內就擺著這樣一張床
  • 16秒讀懂為什麼溫州是中國山水詩發祥地!
    《寄題興州晁太守新開古東池》(節選)宋·蘇軾自言官長如靈運,能使江山似永嘉。永嘉取"水長而美"之意,境內有八大景區、800多個景點。素以"水美、巖奇、瀑多、林秀、村古"聞名遐邇,是國內唯一以山水田園風光見長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世界地質公園,並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預備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