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綠山水畫的開山之作《遊春圖》

2020-12-17 觀一生活

上一篇我們講到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提到唐代張彥遠對其的評論,其中有一句「人大於山,水不容泛」,說明了當時在山水畫技法上尚處於起步階段,那麼接下來要講的這幅展子虔所作的《遊春圖》,則代表著中國山水畫進入了完全不同的一個階段。

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分裂之後,隋朝在公元581到618年完成了統一。

隋朝初期,隋文帝楊堅勵精圖治,國家經濟發展,國力強盛,並制定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三省六部制,制定了完整的科舉制度等。

《遊春圖》

這樣的局面為隋朝的文化融合提供了便利條件,當時文學、音樂、宗教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而隋煬帝楊廣後期過度消耗國力,勞民傷財,最終導致隋朝滅亡。由於隋朝存在的時間較短,很多方面的發展都還不夠成熟。就藝術方面來說,繪畫受到重視,山水畫出現獨立畫作,展子虔的《遊春圖》即是代表。

展子虔,約生於550年,604去世,渤海也就是現在的河北河間縣人,歷經北齊、北周和隋朝三個朝代,與東晉顧愷之,南朝陸探微、張僧繇並稱為「唐前四大畫家」。展子虔是唯一有畫跡可考的隋代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位置不言而喻,《遊春圖》是其唯一的傳世作品,也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老的畫卷。

《遊春圖》局部

《遊春圖》描繪的是人們春遊時的場景。畫中以自然山水景色為主,人物比例縮小點綴其中。畫中的山石、樹木皆細線勾勒,未見皴擦,人物則直接敷色渲染。全畫的主色以青綠為主,鮮明濃麗,後人稱之為「青綠法」。在構圖方面,畫面左半部分描繪厚重的山石樹木,與右半部分稀疏、低矮的山石形成對比,使畫面在視覺感官方面更顯穩重。

雖然《遊春圖》以細線勾勒山石樹木的輪廓,但觀者仍能感覺到畫家行筆輕重、頓挫的變化,人物雖小但卻形態畢露。這也展現出山水畫風格的變化,結束了早期「人大於山和水不容泛、樹木若伸臂布指」的幼稚階段,使山水畫逐漸進入青綠山水的初期階段。

《遊春圖》獨立成幅,擺脫了此前山水只是作為背景的地位,畫面中的青綠色與其他顏色相呼應,有強烈的藝術效果,代表著早期山水畫的面貌特點。歷代鑑賞家對《遊春圖》都格外重視,根據畫卷上宋徽宗的題籤認定是展子虔的作品,但後來也有人根據建築的特點等細節,對《遊春圖》出現的時代、作者提出異議。

唐畫之祖

展子虔在山水畫上所達到的成就及其繪畫方法,直接開啟了唐代畫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因而被後世譽為「唐畫之祖」。

在《遊春圖》之前,山水在畫中依然是人物的陪襯,雖然勾畫已經較前細緻,但在比例上還遠不能相稱,水面狹小不能泛舟,峰巒低矮似是土堆。畫面平鋪直陳,富裝飾感然而缺乏空間感。但展子虔的《遊春圖》則大有改善,因此畫史上有稱展子虔的《遊春圖》為最古的捲軸山水畫。

相關焦點

  • 中國傳世書畫——展子虔《遊春圖》
    《遊春圖》是隋朝展子虔所作,長卷,絹本,設色,縱43釐米,橫80.5釐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他是唯一有畫跡可考的隋代著名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據著重要位置。他擅畫佛道、人物、鞍馬、車輿、宮苑、樓閣、翎毛,尤長於山水,而且大都臻於精妙。人物描法細緻,以色景染面部;畫馬入神,立馬有足勢,臥馬則腹有騰驤起躍之勢。寫山水遠近,有咫尺千裡之勢。在設色技巧上,善用青綠設色。展子虔於東晉、南朝名家顧愷之、陸探微、鄭法士並稱為「四大家」。
  • 色彩明豔:脫離儒家崇尚的黑白正色,隋代《遊春圖》中的青綠山水
    引言中國山水畫發展到隋唐時期成為一門獨立的畫種,而「金碧輝映」的青綠風格成為這一時期山水畫的主流樣式。隋代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標誌著中國山水畫的開端,以及山水畫青綠樣式的形成,是傳統青綠山水畫的基石。
  • 你知道的《千裡江山圖》和你不知道的「青綠山水畫」
    隋 展子虔 《遊春圖》 隋代是青綠山水畫形成的初期階段,展子虔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故宮博物院僅存有他的絹本設色《遊春圖》一卷,上有宋徽宗書「展子虔遊春圖」。畫中生動描繪了春光和煦、山野清新、水波漣漪的美景。在繪畫技巧上,創造性地運用了青綠勾填的方法。
  • 為什麼「千裡江山圖」是中國青綠山水畫的代表,它的魅力何在?
    聽我慢慢道來:1.什麼是「青綠山水」?「青綠山水」是中國山水畫的一種,其實簡單粗暴的講就是: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顏色就是青、綠,而且比較適合表現青山綠樹。就如同水彩畫是用水彩,水墨用墨,彩鉛畫用彩鉛一個道理。只是古代限於技術大部分顏料都是取自天然礦物或者植物。
  • 中國青綠山水畫巔峰之作——《千裡江山圖》
    中國青綠山水畫巔峰之作——《千裡江山圖》我的國家很年輕,有多年輕?也就是上下五千年。自古以來中國文化以其深厚底蘊著名,而文化作品則是文化的實物化體現。故宮也是一個承載了歷史延續,見證了朝代更替的地方,今天我要說的就是故宮的一幅畫。這幅畫不僅僅是一幅畫,也蘊含著幾個人和一個朝代之間的故事。
  • 青綠山水畫備受青睞的原因有什麼?
    >民國時期的很多著名畫在創作完成青綠山水畫之後定的潤格都比較高,比如陳佩秋,山水花鳥人物仿明清等名跡每方尺50元,雙鉤青綠山水則更高,其他名家如張大千、吳湖帆、胡佩衡等,其青綠山水潤格也是加倍,由此可以看出青綠山水畫的價格要明顯高於其他作品。
  •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歷程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歷程如下:隋代山水畫,從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獨立出來。其中展子虔的《遊春圖》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畫,以青綠山水的風貌,開創了我國山水畫的端倪。並且初步探討了「咫尺千裡」的透視觀。唐代山水畫出現了青綠和水墨兩種不同風格。
  • 青綠山水畫傳統 如何成時代表達的創新
    作為中國古代青綠山水畫的經典之作,長達11.9米的北宋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咫尺而有千裡之趣」,而且用色厚重而蒼翠,2017年9月在故宮博物院「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亮相時,曾引發觀眾對中國青綠山水之美的「震撼」。這是一種「青綠閃爍、金彩輝煌」令人驚訝的青綠,猶如藍綠寶石交相輝映。
  • 2021貴州教師招聘知識美術學科知識點之隋代山水畫
    隋代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時代。隋朝歷時雖不長,但繪畫創作已向新的高峰發展的跡象。繪畫上以石青、石綠為主要色相描繪自然景物的青綠山水畫為主,青綠山水是中國山水畫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其表現手法是先施筆墨勾畫出景物的輪廓,然後再填染濃重之青綠色,其顯著特徵是顏色覆蓋性強,色相鮮麗光彩具有裝飾意味。隋代山水畫有這樣的成就跟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的穩定是分不開的,政治的統一、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繪畫藝術出現新局面。
  • 美術學科知識點-隋代山水畫
    中公教師網整理了美術學科知識點-隋代山水畫,希望助你備考一臂之力。隋代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時代。隋朝歷時雖不長,但繪畫創作已向新的高峰發展的跡象。繪畫上以石青、石綠為主要色相描繪自然景物的青綠山水畫為主,青綠山水是中國山水畫中的一個重要門類。
  • 滿家山水:畫家滿維起的青綠山水畫作品
    滿維起山水畫滿維起雖以青綠山水馳名畫壇,但他已然突破了傳統青綠山水的模式,從傳統的三渲五染的繁瑣程序中解脫出來,從而實現了由古典青綠山水向現代青綠山水的成功轉型,賦予青綠山水更為鮮明的時代精神和審美風貌
  • 汪採白:對傳統青綠山水的再創造
    陳傳席先生講:「汪採白山水畫最具特色的是青綠山水,他用挺勁而瘦峭的線條勾出山石和松雲,然後用青綠、赭石反覆渲染,再用石綠、石青提醒,清新而醒目,厚重而流麗。」汪採白師承新安畫派,一生致力於繪畫黃山,他的最大成就是對中國山水畫中傳統青綠法的突破和超越。他的青綠黃山俊逸新奇、清快可喜,迥別於其他畫家,他的青綠黃山最大的特點就是更具有寫意性。
  • 看見文物|我國現存最古的山水畫卷 展子虔《遊春圖》
    ▲ 滑動看全圖展子虔遊春圖卷隋代, 展子虔作 ,絹本 ,設色,縱43cm,橫80.8cm  展子虔(生卒年不詳),隋代畫家,渤海(今山東省陽信《畫鑑》中曾評述其精妙畫技,稱其畫「描法甚細,隨以色暈」,可汲魏晉南北朝繪畫名家顧愷之、陸探微和張僧繇之作。宋董亦在《廣川畫跋》中評論其「作立馬,有走勢;臥馬,則腹有騰驤起躍勢,若不可掩復也。」然而由於時代久遠,展子虔的畫作大多散佚,留存於世的僅有《遊春圖》。畫卷描繪了古時春遊的情景,雖在料峭的初春,寒意尚存,和煦的春光卻讓遊人心動,情不自禁地閒步入景。
  • 中國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大盤點
    ,筆者更鍾情於《遊春圖》。遊春圖《遊春圖》是目前中國最早的捲軸類的畫,它也是青綠山水畫的開山之作,是中國捲軸類裡程碑式的繪畫作品,因此它在筆者心中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遊春圖》描繪了一幅士人春遊的場景:青山峻秀,波光粼粼,岸上鮮花怒放,綠草如茵。士人或策馬奔騰或湖邊觀景,還有美麗的女子在水上泛舟遊玩。
  • 美術研究|張大千:青綠山水畫關鍵在著色,而著色關鍵在於用水!
    中國山水畫的歷史源遠流長,而青綠山水畫的形成與興盛是早期山水畫發展的標誌。描繪山川形象遠在西周時就已出現了,當時帝王的冕服上有山形的裝飾,玉器上刻有山川雲氣紋。到戰國時對山川的描繪在楚建築中已有所見①。隨著東晉玄學自然觀向山水審美觀的轉化,一些畫家開始注重山水的描寫,這與此時山水詩的大量出現是相吻合的。
  • 中國繪畫縱橫導覽|李思訓:中國青綠山水第一人
    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戰功聞名於時。曾任過武衛大將軍,世稱「大李將軍」。其子李昭道稱為「小李將軍」。其畫風精麗嚴整,以金碧青綠的濃重顏色作山水,細入毫髮,獨樹一幟。題材上多表現幽居之所。畫風精麗嚴整,以金碧青綠的濃重顏色作山水,細入毫髮,獨樹一幟。在用筆方面,能曲折多變地勾劃出丘壑的變化。法度謹嚴、意境高超、筆力剛勁、色彩繁富,顯現出從小青綠到大青綠的山水畫的發展與成熟的過程。它和同時期興起的水墨山水畫,都為五代和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奠定了基礎。其作品均散佚。
  • 中國古代青綠山水形態流變的審美體現
    從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史來看,青綠山水是最先成熟的表現形式,也通常被認為是需要精工細作的一種繪畫形式,無論是從畫家的理性布局到細緻表現,亦或是嚴謹富有層次的賦色都體現出了這一特點。
  • 關奇青綠山水畫作品展暨謝堅《中國名家印款錄》新書發布會
    2018年12月15日上午,「華夏之光」關奇青綠山水畫作品展暨謝堅《中國名家印款錄》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國家遊泳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藝術水立方展覽中心隆重舉行。北京國家遊泳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奇勇先生致歡迎辭著名青綠山水畫家關奇先生致辭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美術家協會副會長馬德利先生致辭中國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書畫收藏委員會會長張忠義先生致辭中共潁上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悅女士致辭中國工筆畫學會藝術顧問蕭玉田先生致辭中國水墨畫院院長滿維起先生致辭
  • 藍瑛山水畫深得宋元人筆意,單憑「青綠荷葉皴」,就能傲立畫壇
    文|夏紹毅【摘要】:藍瑛的山水畫從宋元人築基,並深得其筆意,但未被束縛,自創「青綠荷葉皴」,在山水畫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烙印。本文通過藍瑛的存世山水畫,試分析他的的「青綠荷葉皴」有何特點,他是如何入古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