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犯了一個「顛倒」的錯誤:要求孩子乖,成年人做巨嬰

2020-12-22 雙雙媽媽育兒日記

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現如今孩子的人生,似乎被顛倒了。父母從小就要求自己的孩子舉止得體,像個成年人一樣,做個體貼,自律和聽話的孩子。相反,成年人則變成了「巨嬰」,啃老一族,對生活缺乏熱情。

實際上,這是教育的一種「疾病」,我們的父母犯了一個「逆向」錯誤。人的成長規律最初一個脆弱,無知的嬰兒到一個好奇而大膽愛探索的孩子,再到一個充滿熱情和青春跳動年輕人,再到一個成熟而不快樂的中年人,最後做回了返璞歸真的老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兒童大腦的快速發展是以漫長的成長為代價的,在這個過程中,兒童需要經歷無數次的反覆試錯和勇於探索知識的勇氣。但是,如今的兒童生活在成年人的眾多要求之下,不能隨便哭泣,這才是一個「好孩子」的標準。

0101最危險的教育就是培養順從型的「好孩子」

孩子的本能是在悲傷時哭泣,在興奮時尖叫,在有需要時大聲說出來,在想撒嬌時嘰嘰歪歪。但是,現在許多父母卻要求孩子保持安靜。他們不知道,一個悶不做聲的孩子,其實是「摒棄自我」的表現。

社會的變質,對兒童的寬容度也在逐漸降低。只要不在公共場合對他人造成傷害,孩子有些蠻不講理或者撒潑打滾都是可以原諒的。孩子們的心智還不算成熟,只能被視為半個成年人,像成年人一樣對待他們實在是太勉強了。

因為孩子學習真理的方式不是父母的口頭指導,而是經過反覆試驗的經驗。所以,難道我們就對孩子沒要求了嗎?當然不是,只有在這個時候,不要太早,要跟隨孩子自身的發展來改變。

許多表面似乎符合「好孩子」的標準,但實際上他們的內心並不這認為,甚至充滿痛苦。

6歲以下的兒童應有權表達自己的願望,情感和需求。父母的疏忽會使孩子隱藏封閉自己。

這些聽話的孩子甚至都沒有達到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最低要求。隨著他們的成長,各種問題自然而然地爆發了。

0202羅馬尼亞孤兒,從未消失

這是心理學上最著名的孤兒,也使人們對幼兒的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996年,為了增加人口,羅馬尼亞政府要求每對夫婦至少要有4個孩子。在非特殊情況下使用避孕和流產是非法的。這項法案持續了23年。

但是在這段時間裡,有超過10,000名婦女在地下墮胎中喪生,導致羅馬尼亞有200萬嬰兒。

這200萬的嬰兒只有孤兒院負擔得起,但是人力不足也是一個問題,因此這批嬰兒只能通過機構管理。由於一個工作人員需要照顧10、20甚至40個孩子,因此孩子們必須每天7點起床,在7:30餵食,並在8點換尿布,所有需求均按計劃時間表來設置。

吃飯只需要幾分鐘。如果換尿布後又變髒了,則可能需要再等幾個小時才能再換上乾淨的。與護理人員的日常接觸只有短暫的幾分鐘餵食時間和換尿布的時間。此外,就是躺在一張小床上 望著天花板。

在這種刺激下,孩子們將不再為了需要而哭泣,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會得到滿足,而工作人員對此感到非常自豪,並認為孩子們的表現很好。即使以後有人收養了這些孩子,他們的大腦,身體和適應能力也遠遠落後於正常孩子。這是永遠都無法彌補的傷痛。

時至今日,「聽話」仍然是判斷兒童的最大優點,因為他們不會麻煩大人。

0303小時候的壓抑,長大後會瘋狂爆發

1)對世界失去熱情和迷失自我

大多數被要求的孩子都生活在「權威父母」的陰影下。最初,年輕人都很有勇氣去質疑,他們想打破舊的規則和制度,衝動的人們,他們是建設新社會的支柱。

但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壓制。在國際教育中,此類兒童將被定義為「認知障礙」。在他們的背後,通常隱藏著一對強勢專權的父母。當遇到困難而無法獨自解決時,只能求助於父母,活得像個「巨嬰」,這是教育的悲劇。

2)長大後瘋狂地彌補

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報復賠償」。就是說,即使那些被「自我」壓抑的孩子如父母所願去理想的大學,即使他們的工作很成功,也可能突然爆發變「壞」。

我們在兒童時代越缺少什麼,長大後我們就越會瘋狂的追求什麼,這就像陷入欲望的漩渦中,耗盡了所有的激情和動力,變成了一個不知所措的不快樂的人。

0404做這三件事,拒絕種植「小綿羊」

1)用語言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和讚賞

這聽起來很容易,但是大多數父母都沒有這樣做,現實中往往是「過度教育」。

這就像帶孩子出去在路上認識一個熟人一樣。在孩子做出反應之前,母親會說「快喊阿姨」,並且孩子沒有選擇權。

實際上,要孩子有禮貌也很簡單。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掌握主動權,孩子自然會更樂於主動思考和表達。

2)讓孩子學會獨立處理生活問題

父母做的越多,孩子墮落的機會就越多,父母不需要處處把孩子照顧的都很好。

孩子們不必在家裡太舒服,至少他們必須獨立做一些小事情,例如洗澡和穿衣服,偶爾也要參加家務勞動。

這也讓孩子們為將來的寄宿學校做準備,並獨立處理生活問題。對健全孩子人格的意義也是很大的。

3)建立兒童的思維邏輯,並嘗試避免情緒化表達

父母致力於培養「好孩子」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情緒化表達,不會造成麻煩。

但是對於已經具備基礎認知的孩子來說,父母可以開始適當地建立思維邏輯,既不會壓制了孩子的天性,而且使父母更容易接受。

為此,父母需要改變錯誤歸因的不良習慣。例如,孩子走得太快跌倒了,但是父母下意識地避開了邏輯,而是選擇先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

0505我真的很怕你是個好孩子

兒童的成長必須逐步進行,從盲目大膽到探求未來再到成熟。

我們這一代中的許多人從小就表現良好,因此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克制和委屈的感覺。作為普通人,最令人羨慕的人是那些敢於做出自己決定的人。

實際上,別人的想法沒那麼重要,你無需強行磨尖銳角去強行嵌入尺寸統一的模具中。孩子不必是好孩子,只要做自己即可。合理的情感表達是完整人格的前提。

相關焦點

  • 我們都犯了一個「顛倒」的錯誤:要求孩子乖,成年人做巨嬰
    我們都犯了一個「顛倒」的錯誤:要求孩子乖,成年人做巨嬰原創 小魚奶爸日記 文|小魚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如今孩子們的人生,仿佛都被倒置了。從小要求孩子乖巧,像一個大人一般懂得體貼、自律和服從;而長大後的成年人,反而做了「巨嬰」,啃老、缺乏熱情。實際上,這是教育的一種「疾病」,而我們這些家長,都犯了一個「顛倒」的錯誤。
  • 心理學:如果你有這3種行為,說明你已經把孩子培養成了巨嬰人
    作者:心理師,盧先生曾經我跟那個她探討過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我的觀點是,在孩子犯了很嚴重的錯誤後,適當地讓孩子受點皮肉之苦,也不是不可以的。而她的觀點卻跟我相反,她認為不管孩子犯任何錯誤,都不應該動手腳,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吵了三天兩夜,誰也不願意認輸,誰都想試圖說服對方。
  • 心理學:如果你有這3種行為,說明你已經把孩子培養成了巨嬰人
    而她的觀點卻跟我相反,她認為不管孩子犯任何錯誤,都不應該動手腳,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吵了三天兩夜,誰也不願意認輸,誰都想試圖說服對方。她的觀點是,應該跟孩子講大道理,但我的觀點是,孩子根本就聽不懂大道理的,對於小錯誤,我自然會講道理,但對於很難原諒的錯誤,我認為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 武志紅:90%的中國成年人都是「巨嬰」
    反之,就轉為有破壞性的生命,或對內攻擊自己,或對外攻擊別人,怨恨、憤怒、鄙視、諷刺等,成為「巨嬰」形成的根源。巨嬰最愛世界圍著自己轉所謂巨嬰,就是成年嬰兒。身體上是成年人,心理發展水平卻還是一歲以前的嬰兒水準。「中國社會90%的問題,或者絕大多數的愛與恨,都和一個基本事實聯繫在一起,就是絕大多數中國成年人都是巨嬰。」
  • 大部分成年人,都是「巨嬰人」,你應該這樣跟他們相處
    60歲,雖然是成年人了,但是他們的心理卻如同嬰兒一樣,發育不成熟,這些人,在心理學領域,被稱為巨嬰人。下面我們拿生活中最簡單的一個案例,來證明巨嬰人的行為。比如你的戀人經常不回你信息,跟你聊天的途中,他突然做別的事情去了,然後連一句解釋都懶得解釋,這就是太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只在乎自己的感受。或者故意不回你信息,故意製造恐慌,故意讓你焦慮,目的是讓你不停地發信息追捧他,這樣他們會滿足極大的虛榮心,追捧的人越多,他們內心就會越甜蜜。
  • 要求孩子聽話?小心孩子陷「倒置病」:小時假成熟,長大變巨嬰
    這些新聞,雖然好笑,但是卻也引人深思,如今可真是一個"巨嬰"橫行的時代啊。一些成年人,不但沒有表現出成年人的成熟穩重與擔當,反而是表現得和一個嬰兒、一個孩子一般。發生這樣的事情,父母們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 巨嬰的危害有多大?
    就像這位父親一樣,在「巨嬰」的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無論多少歲都仍然還沒有長大、成熟,仍然是自己心中那個三歲小孩,還要依賴父母的養育、照顧、保護甚至是控制。即使犯了錯,也只是小朋友的玩樂行為,只是「開玩笑」、「不懂事」,不需要承擔責任,也不需要道歉。
  • 童心依舊不是做個巨嬰,保持童心也絕非成年人的矯情
    小孩子也可以很成熟,成年人也可以很幼稚。年齡作為界限來衡量價值、性格、取向的時代已經漸漸消逝,對於自我的強烈認知勝於一切。心智依然停留在幼兒階段,極不成熟的這類成年人經常被稱為「巨嬰」,但保持童心,與這毫無關聯。
  • 巨嬰心理:長不大的成年人,有2點特徵,很明顯
    什麼是巨嬰?巨嬰其實是一個網絡詞語,指身體是成年人,但心智卻很幼稚,表示極不成熟的一種概念。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嬌生慣養,孩子做錯事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由於過於寵溺,把孩子給慣壞了,孩子長大後,不僅得寸進尺,還喜歡啃老,有的孩子,都把伸手問父母要錢,當成了天經地義,父母不給,就各種指責,說為什麼把我生下來?你生我就得對我負責!
  • 有些人身體是成年人,但在感情上仍是個巨嬰
    喜歡就點個關注吧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高評分的關於愛情的回答。問題是:你心目中真正推崇的愛情觀應該是什麼樣的?我很佩服這位答主的豁達,可能大多數人都做不到,但是我仍欣賞這裡面透漏出來對愛情的態度。或許真正的愛情觀就應該是這樣。不是每一份愛情都能走到最後。絕大多數人都是在各種傷痛和打擊中成長的,可能面對對方的突然不愛,提出的分手,有些人會想為什麼,我明明對你那麼好。
  • 23歲「健康青年」手腳健全,被餓死家中,長不大巨嬰「太可怕」
    有些父母本身就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如果說生下了兒子,而且只有這一個兒子,那麼對他的寵愛就更無邊了。河南有一對夫妻就是典型的重男輕女,第一胎就生下了男孩。他們沒有再生二胎,這個孩子就是他們的掌上明珠,放在心尖上捧著。孩子從小到大沒有做過任何事情,恨不得連吃飯都是父母餵到嘴裡。
  • 學生犯了錯誤,老師叫家長把孩子領回家反省,這樣做對嗎
    當學生在學校犯了錯誤,班主任老師經常叫家長把孩子領回家反省,老師的這種做法對嗎?對於這個問題,因為我的孩子在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犯了兩次錯誤,班主任就讓我把孩子領回家反省。上高二的時候,孩子又犯了錯誤,班主任老師又讓我把孩子領回家反省。
  • 巨嬰心理:成年人心智沒有成熟,有2點非常明顯的特徵
    實際上巨嬰是一個網絡詞語,意思是身體年齡是成年人,心裡卻非常不成熟,可以說心理年齡停留在未成年階段。有一點需要說明,如今不少家長,都非常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做錯事基本上就不當一回事,居然因為太過寵溺,把孩子慣得無法無天,孩子長大後,不光不知道收斂,還熱衷於啃老,有的孩子經常向父母要錢,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父母不給,就各種指責,說為何還要我這個孩子?
  • 巨嬰心理:成年人心智沒有成熟,有2點非常明顯的特徵
    什麼是巨嬰?實際上巨嬰是一個網絡詞語,意思是身體年齡是成年人,心裡卻非常不成熟,可以說心理年齡停留在未成年階段。有一點需要說明,如今不少家長,都非常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做錯事基本上就不當一回事,居然因為太過寵溺,把孩子慣得無法無天,孩子長大後,不光不知道收斂,還熱衷於啃老,有的孩子經常向父母要錢,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父母不給,就各種指責,說為何還要我這個孩子?既然讓我降臨在這個世上就必須管我。
  • 孩子不乖沒有錯,孩子太乖要小心!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乖,能夠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好生活中的每件事,這樣聽話的孩子簡直是小天使,真的令人太省心了。我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也常常在教育中犯了這樣的錯誤。但是,我們的教育並不是為了讓孩子變乖,而是要教育孩子成為一個遇事有主見,出事能獨立承擔責任,有創造力和判斷力的,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 你犯了一個錯誤,太好了!| 錢塘社科百秒快講
    可是我們每個人卻又這樣要求自己和別人——尤其是孩子。閉上你的眼睛,想一想你小時候犯了錯誤時,從父母和老師那裡得到的信息,那都是些什麼信息呢?你或許想把它們寫下來,當你犯了錯時,你得到的信息是不是「愚蠢無能、壞蛋、沒出息」?再閉上眼睛想想,某次你因為犯錯而遭到訓斥,你當時是怎麼樣想自己的?你想將來怎麼辦?
  • 高中生盜P同學裸照上傳,母親道歉他玩遊戲,我們還要培養多少巨嬰
    中國式巨嬰啃老族徐母的行為,讓我們想起了一個久違的名詞——中國式巨嬰。什麼是中國式巨嬰?百度百科上這樣解釋:中國式巨嬰指一個奇葩的成年人群體,極度自私,只求索取沒有奉獻,絕對的以自我為中心,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才是正確,沒有規則意識、沒有法律概念、沒有道德約束,把別人的幫助、贈予視為應該,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全世界都是欠他的,把自己當成國家的嬰兒。
  • 父母是如何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
    該言論引發網友熱議,並認為,父母對成年人的過分溺愛,造成了成年人形成「巨嬰」的心理。在我們的生活中,「巨嬰」一詞也很常見,是人們用來形容成年人過分依賴父母,或者父母過渡溺愛孩子,儘管孩子已經是成人,還把他們當成孩子一樣的對待。那麼,父母是怎麼樣一步步把孩子培養成巨嬰的呢?
  • 有一些成年人,真的很巨嬰
    其實部分成年人也不過如此,與孩童思想別無兩樣,差別在於軀殼的大小。這就好比「不是老人變壞,而是壞人變老」的道理相似。變通地說,叫「不是成年人跟不上世界,是嬰兒的身體變大了」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國家為控制病毒擴散,提出為患者免費治療的政策,病人在隔離期間的一切生活需求,均由醫護人員與志願者承擔。這裡出現了一個現象,我管他叫做「攜病為尊」。
  • 女遊客故意破壞景區:多少「中國式巨嬰」正在偽裝成年人
    個人生活遇到困難,心情不好,這個我們都可以理解。但像這樣,因為自己的不快就在公共場合到處搞破壞,那和隨地大小便的小孩子有什麼分別?但事實上,這樣「隨地大小便」的成年人,太多了。他們還有另一個名字——巨嬰。成人的外表,嬰兒的內心或許是由於網絡技術的進步,近些年我們見識了眾多令人「大開眼界」的奇葩巨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