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學的全息繪畫投射理論,做專業的繪畫投射分析師

2020-09-03 李嘉陽心理講師

· 身為心理諮詢師,有沒有一種方法能更快速、便捷地了解來訪者當前的困擾?

· 作為老師、家長,你能讀懂青春期孩子的【難言之隱】嗎?

· 如何更精準地識別人才、並且匹配與之能力相應的崗位?

· 如何快速進行自殺、抑鬱、攻擊等重大問題篩查?

· 你了解自己嗎?你知道自己被怎樣的潛意識預設規劃了人生嗎?

· 如何能更精準地找到自己的soul mate?

· 如何能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一幅畫讓你迅速讀懂別人,也讀懂自己


繪畫投射測驗是一種主觀心理測驗方法,能透過繪畫投射出的信息,繞過人們的心理防衛,揭示人們的內心潛意識。人們無法察覺潛意識,但潛意識卻會影響人們體驗世界的方式:比如人們如何看待他人,如何採取行動……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走向。


而通過繪畫卻可以了解一個人的潛意識,從而揭示很多行為的源頭,或者當下的苦惱和困擾。它不要求人們掌握良好的繪畫技巧,甚至寥寥幾筆勾勒即可。畫畫者未必知道的來自於自己內心深處的糾結和掙扎,看畫者卻可以一目了然。


為什麼從樹木畫開始學習?因為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樹木與人的關係十分密切。樹木的成長與人的成長具有相似性,樹木與人的全息對應性也更為全面。通過畫樹,不僅可以考察一個人的成長曆程,也能夠反應一個人對成長的感受,樹木的繪畫投射測驗能更深層地觸及人的心靈和潛意識。


全息繪畫投射分析主要採用靈活的線上學習模式,帶你體驗、感受繪畫投射測驗的魅力!主要學習心理測驗的基本理論和發展趨勢,繪畫投射測驗四大理論、三大指標體系,樹木畫測驗分析規範的測驗步驟及基本解讀方法。在線上無時空限制的環境裡,你可以反覆學習,充分掌握繪畫投射分析技術,也可以在社群互動中實現資源共享。


另外,還有線下實踐操作培訓,以現場分析畫、樹木畫投射案例分析為主要內容,通過地面的培訓,讓學習者通過實踐案例分析督導,提高學習者實踐分析能力,並能在實踐中應用,讓你也能夠通過一棵樹讀懂別人!

亮點

· 榮獲諾貝爾獎的全息理論與心理學跨界合作

· 首創心理投射測驗標準化

· 探秘潛意識,精準直達人心

· 精彩案例分析,迅速掌握分析要點

· 清晰的繪畫投射測驗分析師成長路徑

教學模式:S+E+C


SYSTEMATIC:系統化的設置

系統化的學習,整合當今繪畫投射測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將繪畫投射與經典心理學理論、跨心理學理論等科學理論相結合,利用大數據優勢制定繪畫投射分析的科學指標體系,從理論高度到實際案例系統分析樹木畫中的投射信息,讓你擁有深厚理論功底的同時,還能手操實例,成為繪畫投射領域的科學複合型人才。


EXPERIENCE:督導/體驗

沒有督導和實操的學習是不完整的!繪畫投射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技能,眼看專家分析起來遊刃有餘、一語中的,對於自己在學習後的水平不得而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學習完一定量的指標分析後,講師會穿插督導案例,讓你也能及時體驗作為一名繪畫投射分析師的專業、精準、細緻入微、出神入化!另外,在課程結束後一個月內,講師會在集中時間統一為實踐後的學員提供專業團體督導與在線答疑,保障您在應用道路上時刻有名師指路,實現快速成長。


COMMUNITY:以社群為單位的社會化學習

學員可加入到專業的繪畫投射分析群裡,在這個涵蓋在學學員、講師、學長學姐、支持人員等在內的社群裡,不僅可以得到同期學友的相互幫扶,也能在每月甚至每周舉辦的社群活動中,充分汲取優秀學長學姐在實踐應用中的經驗,讓你避開障礙、少走彎路,有效實現學習共享、資源共用,形成強大而穩固的學習支持系統。

O+O模式:線上+線下

採用線上+線下不同班次,理論+實操同步進行的模式,讓你既能無時空局限、隨時隨地上網學習,也能跟學友一起小組討論、地面實操,面對面對話專家。線上學習、答疑、個體督導,線下實操、體驗、團體督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更好地滿足學員的不同學習需求。


大綱

· 每兩個月組織一次線上直播答疑,專門解答學員在學習中遇到的疑惑知識點以及應用道路上的迷津。

· 結束後統一組織線上答疑,專門解答學員在學習中遇到的疑惑知識點以及應用道路上的迷津。

備註:分為兩種班型:①線上+線下;②線上。可根據學習需求自由選擇。


講師團隊

劉偉教授是中國心理學會標準委【全息繪畫投射分析】專業人才測評標準制定者、首席專家,構建了一套科學完善的【全息繪畫投射分析】培養體系,有多年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近年來已將繪畫投射測驗分析成功應用於司法部監獄服刑人員改造、人員篩查,以及心理諮詢、家庭教育、婚戀匹配、人才測評、職業規劃等領域。

適合誰學?

· 心理諮詢師:快速了解來訪者,建立良好的諮訪關係,形成新的諮詢模式

· 學校老師:了解學生的【難言之隱】,深入到學生內心,選擇更合適的方式幫助學生

· 企業HR:精準識人,更快捷地進行人才與崗位高度匹配,降低成本

· 司法人員:對服刑者、犯人等進行重大問題篩查,尤其是自殺、攻擊、抑鬱等問題

· 普通大眾:自我覺察、破除【潛意識預設】,進行個人成長;了解孩子,評估自己教育方法的有效性並更好地改善;了解配偶,從而在家庭問題中找到合適的處理方法


你將收穫什麼?

·了解繪畫投射測驗的突破進展,學習繪畫投射測驗最新科學理論

·掌握科學標準的繪畫投射分析測驗的採集方法、分析步驟

·能夠對樹木畫進行分析,了解畫者基本情況

·從自己的樹木畫分析中更了解自己,深入自我覺察

·讀懂青少年,輕鬆處理青春期問題

·改善家庭教育和配偶關係,促進家庭和諧

·掌握新型的心理諮詢模式,跟上時代步伐

·精準鑑別人才的一套方法,讓你面試無憂

·化身讀心神探,輕鬆進行罪犯篩查

·自我職業規劃,使用繪畫指點生涯迷津


學習和成長路徑

報考資格

· 具有心理學、教育學、人力資源等專業及相關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

· 具有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

· 具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心理諮詢師三/二級

· 具有中國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專業技能證書》

(滿足其中一條即可)


頒發雙證

1.學習完成後頒發:

和計劃心理學院的結業證書:《全息繪畫投射分析課程結業證書》

2.學習完成後參加統一組織的考試,通過後頒發: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標準與服務研究委員會的專業技能證書:《全息繪畫投射分析專業技能證書》

考試內容

全息繪畫投射分析考試分為三個部分,即繪畫投射分析理論考試、繪畫投射分析實踐考試和案例分析報告三個部分。三個部分考試均通過,才能獲得專業證書。

(1)繪畫投射測驗理論考試。此部分配有專門的考題複習資料,60分為及格。

(2)繪畫投射測驗實踐考試。此部分考試為一對一考試,每一位考生需分析四張畫,平均分到達80分為及格。

(3)案例分析報考。此部分內容需要在考試前提交,包括200份案例畫和和20份案例深度分析報告等。


反饋

精彩案例


繪畫投射測驗分析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

繪畫投射分析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到,男孩最近情緒不好,成績下滑,畫中樹深黑,沒有生機,月亮代表母親,也是孤獨的意思,柵欄防止來自前邊攻擊,孩子真正痛苦不會告訴你,說的原因和內心不同,圖中看出孩子有性困惑,父母因為家庭貧困,從農村到城市打工,和自己妹妹睡一張床,翻身容易觸碰到妹妹敏感的性器官。


通過劉老師的分析和家長的協調,很快地解決了孩子的心理問題。


往期掠影

(往期上課情景)


更多心理學諮詢關注公眾號:心理講師研修堂

文 | 梓菌

編 | 不加糖

相關焦點

  • 專業 | 全息繪畫投射分析專業技能證書課程
    學科學的全息繪畫投射理論做專業的繪畫投射分析師樹木的成長與人的成長具有相似性,樹木與人的全息對應性也更為全面。通過畫樹,不僅可以考察一個人的成長曆程,也能夠反應一個人對成長的感受,樹木的繪畫投射測驗能更深層地觸及人的心靈和潛意識。 本課程是全息繪畫投射分析的證書班,提供三種班型供做選擇!帶你體驗、感受繪畫投射測驗的魅力!讓你也能夠通過一棵樹讀懂別人!
  • 重磅來襲 | 全息繪畫投射分析專業技能證書課程
    學科學的全息繪畫投射理論>做專業的繪畫投射分析師 · 身為心理諮詢師,有沒有一種方法能更快速、便捷地了解來訪者當前的困擾?繪畫投射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技能,眼看專家分析起來遊刃有餘、一語中的,對於自己在學習後的水平不得而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學習完一定量的指標分析後,講師在課程中會穿插督導案例,讓你也能及時體驗作為一名繪畫投射分析師的專業、精準、細緻入微、出神入化!
  • 四川監獄舉辦心理矯治崗位民警繪畫投射技能培訓
    來自全省33所監獄共60名民警參加培訓,本次培訓的主題為「心理投射技術在實戰中的運用」。省監獄管理局教育改造處副處長顏泳濤、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常務副會長姜平參加開班儀式並講話。  開班式上,省局教育處負責人強調,此次培訓是構建以政治改造為統領的「五大改造」新格局的具體體現;是貫徹落實民警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時代要求。
  • 繪畫投射在問題篩查中的實際應用
    而當人們做測試或問卷調查時,會出於想帶面具(給別人留下好印象)或者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評價做出回答。這種回答就是虛假性的。繪畫投射的好處,就是它直接反應的是人的潛意識,所以比較真實。人們很難通過繪畫的專業領域知識,或者說很難規避或防衛潛意識的暴露。
  • 新奇簡單心理測試之繪畫投射
    繪畫投射測驗分析作為一種主觀心理測驗方法,透過繪畫投射的信息,探索被測試者的內心深層潛意識;學習繪畫投射測驗技術,不受文化限制、沒有語言障礙、沒有規則約束,能夠有效地消除心理防衛。下面種菜刀客為各位訪者出一個簡單經典的繪畫投射測驗題:請你在一張紙上畫一個人、一座橋,再畫上兔子和氣球。
  • 【元璽課程】HTPC房樹人繪畫心理投射分析技術(初級班)招生報名
    我到底適合啥工作?
  • 直播預告|透過雨中人繪畫,解讀心靈密碼
    雨中人繪畫投射技術可以從雨中的人物、雨傘、雨點等元素中探測出個人壓力與動機,能夠探查個人在外界壓力下的情緒,同時又可以通過人物畫面來探索人格。 雨中人繪畫投射可以讓潛意識自然流動,你的壓力看得見,你的應對能顯露。你內心的意難平、情難解都能有人懂!
  • 關於油畫丨繪畫是一種個性、記憶和情感的投射
    我的博物館系列繪畫作品都是在畫中隱含著對畫的描繪。雖然我認為繪畫首先是一門手藝,但不僅僅如此。繪畫是通過一種個性、記憶和情感來投射這種技藝,試圖捕捉到一種無形的東西,這種東西用其他任何表達方式都無法表達的語言表達。——史蒂文·萊文史蒂文·萊文(Steven J. Levin)美國畫家,1964年出生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
  • 心理諮詢技術之房樹人繪畫心理分析的理論基礎及應用
    繪畫治療的理論基礎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心理投射理論,二是人類大腦半球分工功能理論。從心理投射理論的角度來看,繪畫過程可以輕鬆完成個體「主體感受客體化」。藉由繪畫的過程,個體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將自己的內在主觀世界客觀地呈現在紙上,亦使繪畫者潛意識中被壓抑的部分實現意識化,獲得成長與滿足。
  • 藝術家在街頭玩全息投影,投射出逼真的恐龍,上演「恐龍燈光秀」
    視覺藝術是一種基於人們視覺感知的特點和習慣的藝術形式,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專門針對人們的眼睛可觀的感受從而進行場景創作,這其中的種類非常多,繪畫、雕刻、攝影等等都包涵其中,它與其他種類的藝術也有重疊的部分。如今最受人們歡迎的視覺藝術,莫過於電影了。電影比起電視連續劇來說,更具氛圍和質感,也更能夠讓人沉浸在場景的渲染之中。
  • 兒童畫的評估作用 關於繪畫如何用於心理評估和治癒
    基於此,繪畫成為兒童表達內心世界的語言,而通過繪畫來認識兒童的心理世界就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繪畫投射在心理評估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巴克(Buck)使用房樹人繪畫技術來評估兒童的智力發展;而瑪考文(Machover)基於古典精神分析的理論,通過畫人測驗來評估兒童的心理衝突、防禦機制、神經症及病理學特點;考皮茨(Koppitz)則基於沙利文的人際關係理論及兒童繪畫階段理論來分析兒童的自我概念。
  • 繪畫投射在司法領域的實際應用:心理畫像、測評與心理預防
    本文內容來自7月22日劉偉老師、滕洪昌老師的直播《繪畫投射在問題篩查中的實際應用——這才是真正的犯罪畫像》,內容有刪改,點此查看完整視頻回顧。犯罪無論是對國家、對社會,還是對個人,都有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各國都非常重視對犯罪的防治。我們國家對犯罪的治理也非常重視。
  • 心理投射——「世界是我們內心的投射」
    「投射」是心理幹預中關注的重點,作為一種原始的防禦,諮詢師通過識別投射,從而理解來訪者行為背後的焦慮和痛苦。「投射」的定義:人際中的很多誤解、偏見、衝突都源於投射,如果對這些投射一無所知,那就會被無意識帶著走,活在自以為是的世界中。
  • 自我防禦機制之投射
    本文結合廣大考生的需求,以及「投射」給大家做一個簡要的分享。防禦機制是精神分析理論中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心理防禦機制一詞最早是由弗洛伊德在《防禦性神經精神病》一書中提出。「防禦機制」最早是同某些神經和精神病聯繫,弗洛伊德在研究神經症尤其是癔症中將「防禦」視為「壓抑」的同義詞。防禦機制用來躲避由本能需求引起的危險、焦慮和不愉快,是自我調整本我和外部現實衝突的一種功能。
  • 繪畫心理分析 兒童繪畫心理發展階段
    從今天開始,我和大家一起學習繪畫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繪畫是一種非言語的溝通途徑;繪畫治療是以繪畫作為治療師和患者之間的中介物來進行治療,這裡的繪畫,可以是繪畫作品、可以是繪畫過程、可以是對繪畫作品的描述。這一講的主題是兒童繪畫心理發展階段。再開始講兒童繪畫心理發展階段之前,我們先來一些實在的乾貨。
  • 「爸爸媽媽是為你好」,父母需當心「投射效應」,並不是為孩子好
    其實父母已經踏入「投射效應」陷阱了:為什麼孩子的理想,就必須要和父母一樣呢?這只不過父母踏入「投射效應」陷阱。「投射效應」在心理學上指的是以己度人,認為自己身上有某些特徵,別人也一定有類似的特徵,然後把自己的想法、情感、意志等,投射在別人身上。
  • 《秘密花園》治癒之謎 曼陀羅繪畫心理學解讀
    它運用的是投射技術,投射是指與個體的興趣、願望、恐懼和期望一致的知覺客觀刺激的過程。讀者通過任意選擇顏色來填充圖案,依照了自己的喜好將歡樂的、悲傷的情緒表達出來。而這些繪畫的材料是相對模糊的,讀者可以自由進行創作,無正確錯誤之分,它主要反映了人格傾向和情感狀態,在不同程度上也反映認知過程和風格。   那麼為什麼要表達出來內心的情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