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從市規劃局獲悉,《無錫市城市抗震防災規劃》已經編制完成。本次規劃的最大亮點,就是從防震、抗震、避震、救災四個角度對城市抗震救災作了詳細規劃,堪稱「一條龍」防護。
防震:構建城市防災空間格局
城市防災空間格局的構建,主要根據次生災害蔓延和震後方便開展應急救災活動而構建。按照水系、鐵路、高速公路等劃分為13個一級防災分區和110個二級防災分區,形成了「兩級、四帶、十三片、網狀」的防災空間格局。
其中「兩級」指根據城市防禦地震災害的目標及抗震救災功能要求,將無錫市抗震防災分區劃分為兩個層次。「四帶」指控制無錫市抗震防災空間格局的京滬高鐵、滬寧高速、京杭大運河及錫宜高速公路。「十三片」指無錫市劃分的13個一級防災分區。網狀指由救災幹道和疏散主幹道組成的城市救災骨幹網絡。
抗震:重要建築將加固與改造
重要建築物,主要是指中小學校舍、歷史文物、醫療、交通樞紐以及水、電、氣等市政設施。對重要建築應按照新建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鑑定加固,保證地震時能正常使用。對歷史文物,主要按照提高1度的抗震烈度措施進行抗震保護性加固改造、修復,並加強消防措施。》》》我市抗震防災規劃編制完成 中小學將重點設防
中小學則按照重點設防類進行設防,不達標的將進行抗震加固改造。三級醫院中承擔特別重要醫療任務的門診、醫技、住院用房,應按照特殊設防類進行抗震設防。
避震:將建疏散通道、場所的配套設施
如果發生地震,人們最重要的就是趕快進入避難疏散場所。無錫避震疏散場所按三級劃分,分別是社區級、街道級和中心級。社區級為緊急避難場所,服務半徑為500米,基本上為就地避震,災難發生時至少保證避難人員能有1平方米大空間。
街道級避震疏散場所為固定避難場所,服務半徑為2000米到3000米,基本是集中避難,人均有效避災面積2.0平方米/人。無錫共安排包括廣場、體育場、公園、綠地、學校操場、停車場等各類型固定疏散場所327處,總有效疏散面積850餘萬平方米。》》》錫地鐵1號線7公裡「空中曲線」 抗震達七度設防要求此外還有14處中心(分中心)避震疏散場所,每個一級防災分區都有一個中心避震疏散場所。全市抗震救災指揮中心設在體育中心。在這些避震疏散場所裡,按要求配備食物、水、臨時廁所、通信等配套物資和設施。
救災:形成水陸空三維城市救災通道
今後,無錫將加強與區域範圍內其他城市之間的交通及救災資源協調,遠期聯合建立區域性備災中心:北部與南通、泰州等地區,西部與南京、常州、鎮江等地區,南部與浙江等地區,東部與蘇州、上海等地區。結合無錫交通,規劃將形成水、陸、空三維城市綜合救災通道格局。》》》地震了往地下跑!錫地鐵線路將成龐大地下防護工程網
具體來說,水上通道主要包括長江、京杭大運河、太湖水域;陸上通道主要包括滬寧高速、錫昆高速、沿江高速、錫張高速、錫澄高速、寧杭高速、錫宜高速等;空中通道為無錫碩放機場。此外,無錫將建立應急供水、供電、通信、燃氣等系統,並加強消防系統建設。(景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