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倦怠?這樣做可以消除

2020-09-14 教育閒人

說到職業倦怠,我們教師的職業倦怠感在各個行業當中算是最嚴重的了。在我們絕大部分一些教齡比較長的教師看來,他們年復一年地做著同樣一件事:備課、上課、改作等等一些教學常規工作,老師們像機器一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著這樣的事情,都覺得煩了,膩了,就產生了這些老教師所謂的「職業倦怠」。其實,我卻不這樣認為。

首先,我也是有著20年教齡的教師了,但是,直到今天,我還沒有出現他們所說的職業倦怠。相反,我卻認為,目前社會上眾多的行業當中,教師的職業是最具挑戰性的,變數是最大的。雖然我們每個學期,每一天都做著同樣的事情,但是,我們的教育對象卻是每年、每學期,甚至每天都在發生變化,都要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全身心地對他們進行關注,容不得我們有一絲的大意。我們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就必須要懂得適時抓住可以教育學生的每一次機會,在生活中,在學習中,在教室裡,在校園裡,無時無刻對孩子進行各種教育,這就是所謂的「教育無小事,處處皆教育」。所以說,如果作為一位教師,在你踏進校園的那一刻起,如果你心中就想著怎樣對你的學生進行思想上和行動上的全方位的教育的話,你還會有職業倦怠嗎?相比之下,社會上有絕大部分的職業,那些工作者們,天天對著的都是沒有生命,沒有靈魂的物體,如公司新產品開發啊,編程啊,甚至與農業種植有關的行業啊,他們的職業倦怠感豈不是更嚴重?

所以,在我看來,任何一種行業,出現職業倦怠的根本原因就是業者對現從事的行業不熱愛,只是看成是謀生的手段,更不要談是把從事的工作當作一生的事業去做。只要有了這樣的思想,時間長了,肯定會出現職業倦怠。還有一種思想,就是絕大多數的一部分老師對價值觀認識不到位,認為自己的價值沒有體現出來,懷才不遇,時間長了就萌生了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思想,沒有了上進的思想。有一部分教師遇到了職業的「瓶頸期」,經驗也有了,那些教育專家們說的什麼都懂了,職稱也到頂了,認為自己再也沒有什麼突破的了,出現了提前「啃老本」的思想。這些思想對工作也是很不利的。所以,說到底,我們還是要想辦法消除我們的職業倦怠感,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思考:

首先,我們看看,每年的「五一」勞動節,政府表彰各行業的勞動模範時,我們都會聽到主持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某某某數十年以一日,堅持不懈地幹一件事,今天成就斐然,對社會貢獻很大」。那麼,他們為什麼會被評為勞模呢?其實一開始,他們也跟身邊的同事一樣,每天上班下班,做著同一件事,那為什麼他們就不會產生職業倦怠,還一直做得津津有味呢?其實在我看來,一切都源自於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那種熱愛之情。就是這種熱愛,讓他們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充滿激情,能有足夠的精力去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挑戰,完成各種挑戰了,成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作為老師這種特殊的職業,我們面對的是學生,是一個家庭的一切,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如果我們全國所有的教師都有這份責任心,都能從這一高度去看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那麼,但凡有一點愛國思想,家國情懷的人,你怎麼會隨便應付自己的工作,怎麼會產生職業倦怠呢?你想想,我們的責任是多麼的重大,我們現在從事的工作關係到國家、民族,是一項多麼崇高的職業啊!所以說,有責任,有擔當,也是讓我們能最快消除職業倦怠的做法。

最後一點,我認為,作為一位小學教師,消除職業倦怠感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住自己的一份童真。只要我們每天一到學校,一踏進校園,我們就儘量拋開社會上的一切,和孩子們想在一起,學在一起,放低我們的姿態,完全接納你的學生,做一個孩子王,得一時的逍遙,又何樂而不為呢?想想,反正我們都是要上班的,把心態擺正了,用積極的心態去進行教育工作,肯定會收到更好的效果。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喜歡滿臉笑容、和藹可親的老師,而不會喜歡成天板著老臉、兇巴巴的老師的。

總的來說,主要還是心態問題,想開了,一切都豁然開朗,一切就都不是負擔了。

相關焦點

  • 閱讀破解教師職業倦怠
    一旦進入職業倦怠的怪圈,教師在工作中不再有創新的精神、批判的思維和學習的動力,更不會創造一種傾注情感的愛的教育。然而,作為區域教育主政者,面對那些正待成長的孩子,面對家長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不能忽視教師的職業倦怠。「閱讀是到達高貴的最低門檻」,在消除教師職業倦怠,促使教師不斷持續成長方面,我們通過閱讀引領市域教師一步步變得高雅、高尚進而高貴。
  • 消除職業倦怠 喚醒教育激情
    常樂與老師們交流 全媒體記者 萬廷化 攝本報訊 全媒體記者萬廷化報導 「聽了常樂老師的報告,人生目標更明確了,更加體會到了作為教師的價值。」「從平凡到非凡,對得起自己的內心,才能更好教書育人」……常樂是校品中國秘書長。9月10日下午,常樂在順河回族區舉辦的「教師成長節」主題報告會上,以《世間芳華》為題作報告。
  • 當大學教師遭遇職業倦怠
    教師期待學校做些什麼當大學教師遭遇職業倦怠,有多少人動了離職的念頭?大學又該如何留住他們的心?日前,騰訊—麥可思針對大學教師職業倦怠展開問卷調查,為您詳解高校教師的職業倦怠之謎。此次調查收回在校教師有效答卷共10734份,其中本科院校教師7789份,高職高專院校教師2945份。
  • 只需三步,轉變心態,迅速消除職業倦怠
    接下來可以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想法(比如,「我覺得……很有用」「我想……應該可以幫到你」「你一定很想聊一聊……」)。每一位教師都會影響學校文化,你需要助力校園文化建設,改變自己的心態,甚至幫助同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分享你為避免職業倦怠做出的努力。
  • 教師職業倦怠量表
  • 教師的職業倦怠感該如何自我消解?
    說到職業倦怠感,很多人認為它只出現在入職時間較長的老職工群體中,且多從事的是一些機械、重複性的工作。但現實情況是,在教師這個群體中也有很多人出現了職業倦怠,且多是從教沒幾年的年輕教師。有研究表明,職業倦怠感更容易發生在參加工作的早期,尤其是小於30歲特別是入職5年左右的年輕教師身上。其次,理想主義者、完美主義者以及有強迫傾向的年輕教師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 教師職業倦怠地識別、原因與解決策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直以來教師都被視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職位,是一個用生命去感悟生命,用心靈去洗滌心靈的這樣一份職業。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以及教師自身的壓力也逐漸增大。我們發現教師職業倦怠的心理狀態已經呈現一個普遍化的趨勢出現了,不知道各位老師有沒有過這樣的情況。
  • 怎樣看待職業倦怠?我們可以做什麼
    Eagle Hill Consulting的研究發現,在調查者中,大約四分之一的工人因新冠肺炎大流行而感到職業倦怠加重,而另有19%的人由於其他原因感到倦怠。自我管理會使人感到更快樂自治可以使人們更加快樂,對於某些人來說,疫情期間,剛開始在家工作時會感覺有些新穎。
  • 石中英:教師職業倦怠的一種哲學解釋
    作者:石中英,系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教師職業倦怠問題不容忽視 職業倦怠是教師隊伍當中經常可以見到的一種心理和行為現象,它主要表現為一部分教師對自己的專業工作缺乏興趣、熱情和變革的意願,滿足於「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教師走出職業倦怠、追求職業幸福的思考
    通過社會調查,發現教師職業是深受社會廣泛歡迎的職業,社會上許多人羨慕教師職業,有意願從事教師工作,他們羨慕的理由有:1. 國家重視,社會重視。2. 工作穩定,工作待遇高。3. 工作環境好。4. 關係千家萬戶,受人尊重。作為教師,我們幸福不幸福呢?通過對教師的調查,絕大部分教師是滿意的,他們贊同社會上的羨慕理由。
  • 教師如何克服職業倦怠感?
    教師很容易出現職業倦怠感。因為,教師在教師育人的過程中,經常要引導學生,而每個學生他們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長期在一個崗位工作,必然會產生倦怠感。職業倦怠會有哪些表現呢?第一,對備課不上心。重複使用課件,不在教學資源上進行重新整合。第二,對學生沒有足夠的耐心。因為認知上的不對稱,學生很難將老師所要求的事進行一一回應。
  • 教師該如何走出職業倦怠
    教師該如何走出職業倦怠不久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教育局下發「減輕教師負擔提升教育品質」六大行動計劃,包括精簡會議、簡化考核等舉措,讓老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學、靜心教書。曾經,各種考核、檢查、評比增多,缺少兼容性和人性化安排等種種因素,使教師職業倦怠不斷蔓延。
  • 解決教師職業倦怠問題 還請打開教師職業晉升通道
    日前,人民網發布《如何拯救「教師倦怠」? 聽聽專家怎麼說》一文認為,經濟壓力較大,個人能力沒有被領導發掘和認可,教學任務重、工作時間長、考試壓力大,溝通能力不足,人際關係都較為緊張等等原因,使得部分教師在工作中沒有獲得成就感,日益產生職業倦怠。
  • 職業倦怠:你不想上班的罪魁禍首
    其實他們是陷入了「職業倦怠」,沒錯,這篇就是老闆讓我寫給他們看的!什麼是職業倦怠職業倦怠,就是一種疲勞狀態,由長期過度的職業壓力所導致,分別在情緒、精神、身體上表現出倦怠。當職業環境對人的要求,超過了人本身所具有的能力與承受力,或是職業環境無視個人的欲求與動機,這樣職業者的內心就會出現不協調的狀態。
  • 職級動態管理破解教師職業倦怠
    職級動態管理破解教師職業倦怠 2018-11-09 09:27:28,認為工作沒必要再賣力,甚至希望調崗安享清閒——  職級動態管理破解教師職業倦怠  「任何工作單位都需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幹實事的人,而他幹出的成績遲早會被同事和領導認可。
  • 突然想起了「職業倦怠」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時候,反正我是常態,就是要去上班前,手頭該做的事都做完了,原本是可以出門了,可是一看時間,好像離平常去上班的時間還早一點點,這麼說吧,平時上班是提前十五分鐘出門的,但這個時候還有二十分鐘,就覺得還太早了,換句話說,我們總是掐著時間踩著點去上班的,即使那十來分鐘在家裡並沒有什麼事可做了也要拖到那個點才去
  • 新時期教師「職業倦怠」如何破解
    新時期教師「職業倦怠」如何破解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5-07 14:45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倦怠感從何而來
    教師的職業倦怠,是由於教師長期持續疲勞和壓力的積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認可而產生的疲憊、厭倦和挫敗的情緒感受和心理狀態。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表現為工作不開心、對工作缺少激情,得過且過,充滿壓力感、疲憊感、挫敗感。
  • 築愛心理丨關注教師心理健康之職業倦怠(burnout)
    20世紀70年代,美國臨床基礎心理學家費登伯格(H.J.Freudenberger)在《職業心理學》雜誌上首次提出「職業倦怠(burnout)」這一概念。教師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並且教師職業倦怠特別容易造成嚴重影響的心理問題。因為這不僅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又因為它的高發生率,也會對學校的教育質量和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影響。
  • 如何解決教師職業倦怠?專家教師呼籲「家校共育」
    「從立德樹人這樣一個對老師的使命和責任而言,這種壓力是非常大的,不再是拿著一本書、一支粉筆,面對一塊黑板和一些孩子,不再只是教知識,今天老師身上所肩負的對於民族和國家未來的發展的責任會更大。」謝春風表示,教師在工作中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和心理枯竭的問題。「教學惰性在日常循環往復的工作中很容易產生;教師的精力、能力不斷被透支,很多問題是這樣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