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美國臨床基礎心理學家費登伯格(H.J.Freudenberger)在《職業心理學》雜誌上首次提出「職業倦怠(burnout)」這一概念。
職業倦怠又名工作倦怠,是指在職業環境中對長期的情緒緊張源和人際關係緊張源的應激反應而表現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綜合症。是一種個體無法應付外界超出個人能量和資源的過度要求而產生的身心耗竭狀態或是一種心理枯竭的現象。
教師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並且教師職業倦怠特別容易造成嚴重影響的心理問題。因為這不僅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又因為它的高發生率,也會對學校的教育質量和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影響。
01
什麼是教師職業倦怠
教師職業倦怠,主要是指教師難以應付職業對自己的要求而產生的疲倦睏乏的身心狀態,是個體厭倦和畏懼工作任務的一種心理反應。
沒有教學,老師就不會有壓力,而教師職業倦怠就是源於教學壓力。
儘管我們每個人都經常會感到壓力,甚至對此習以為常,接受壓力的存在,覺得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是老師長期處於高壓力狀態之中。教師的工作負擔重,工作時間過長。一項統計顯示:「在我國教師人均日勞動時間為9.67小時,比其他崗位的一般職工日平均勞動時間高出1.67小時,其中睡眠時間比一般職工平均少1小時,娛樂時間少0.5小時左右,積累起來,年超額勞動時間為420小時。」
教師職業和其他職業不同的一點就是工作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廣延性。其他職業在8小時工作時間之外,一般都不再從事和工作有關的事情。但教師還有大量的工作只有在下班以後才有時間去做,如查閱參考資料、對學生的個別教育、處理學生問題等等,這些問題時刻都在教師的腦海中。
而且,為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老化的加速以及持續不斷的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師還必須利用業餘時間不斷地學習學科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教育教學理論的新發展。長時間超負荷運轉,使不少教師在心理上和情緒上處於極度疲勞和衰竭的狀態。
四川師範大學有一個課題組的曾經作過一個關於教師職業壓力的調查:
80.1%的教師
認為工作壓力很大,且壓力主要源自學生成績和學生管理
* 教師的壓力還來自領導的壓力、社會的壓力和經濟壓力。在來自工作和生活的重重壓力之下,教師的健康受到極大的傷害。
41%的教師「食慾減退,身體不適」
57.4%的教師「失眠、注意力難以集中」
55%的教師「情緒化、易發脾氣」
43%的教師「對工作、生活失去熱情或興趣」
以上這些也都是職業倦怠的表現。
02
教師職業倦怠的常見症狀
情緒衰竭
情緒衰竭的一個主要指標就是感覺無能為力。這種感覺十分強烈,而且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和大多數壓力相關的症候群一樣,教師職業倦怠症候群患者也會出現情緒失控的狀況,他們往往會感到悲傷、疲憊、不願意做任何事情。
如果情緒耗竭一直持續,一些教師會出現生理問題,如失眠、頭痛,腸道或婦科問題。
個人成就感低
教師工作倦怠症候群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無法按照教師希望的方式完成工作。因此,他們往往對自己所做的工作非常不滿意。這種不滿會轉化成失敗感或被打倒的感覺,並且會形成一種在課堂上無能為力的信念。
這種失敗感甚至可以延伸到教師生活的其他領域,泛化到教師的人際關係和日常生活中,導致整個生活都很糟糕。
去人格化
患有這種症候群的老師覺得無助,感到自己毫無用處。在許多情況下,他們往往會對自己的工作徹底失去興趣。因此,他們的工作熱情都消失了。他們開始機械地完成任務,這會導致惡性循環,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教學更加糟糕。
03
如何處理教師職業倦怠
教師職業倦怠症候群會嚴重影響教育質量,以及教師的個人生活。那麼,能做些什麼來應對、化解這些症狀呢?
如果你是一名教師,並且你注意到你已經出現了上述症狀,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學習一些壓力管理技巧。一些最有效的方法包括:正念、肌肉放鬆、和有趣的人一起工作、清理工作空間、培養自己的愛好、給自己放一兩天假、向愛人傾訴等等。
然而,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無法控制這些症狀,就要立刻去尋求專業心理諮詢的幫助。
如果你是一個家長,你也可以盡力幫助孩子的老師遠離這些情緒。讓你的孩子站在老師的立場上。他們也應該儘可能為老師的教育工作提供便利。
家長和精疲力盡的老師合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預防措施可能更為重要。無論我們是否致力於教學,這都是我們作為社會責任發揮作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