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援助專欄】出現職業倦怠,我該如何應對?

2020-12-27 騰訊網

【心理援助專欄】

面對疫情「自我心理調適技術」(四十三)

出現職業倦怠,我該如何應對?

職業倦怠是指個體在工作重壓或長期壓力下產生的身心疲勞狀態,是最容易在助人行業中出現的情緒性耗竭症狀。嚴重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狀態稱之為「職業耗竭」,表現為:

(一)心理方面

情感衰竭:情感乾枯、缺乏激情、易於焦慮、抑鬱、憤怒。

人格解體:憤世嫉俗、同情心喪失。

缺乏個人成就感:對工作厭倦、感覺沒有意義、不在乎工作質量。

(二)軀體方面

失眠、疲乏、頭痛、胃腸不適、腰酸背痛,消化系統紊亂等。

職業倦怠不利於個體的工作效能,更不利於自身的身心健康。

出現職業倦怠,該如何進行應對呢?

1.面對真實的自我( 生活與工作)。

2.周期性地評估工作內容和狀態:

每周評估工作的進度,減少或排除不必要的任務。

將剩餘的工作列為可執行的表格。

周期性地對目標、技能及工作熱情進行評估與調整。

3.增加對耗竭的抵抗力:

培養心理彈力和耐力,保持適度的壓力,有利於激發動機和表現。

樂於與同事分享和交流,建立起工作信任網絡。

連接社交媒體,分享個人興趣愛好。

4.保證充足的休息:

將獲得充足睡眠及定期鍛鍊列入你的日程安排。

充分利用假期,調整自己的目標與期望。

保證膳食營養均衡,並關注自己的個人需求。

5.有效的減壓方法:

培養個人興趣,養花弄草、書法音樂、感受藝術、自然、社交禮儀。

定期運動鍛鍊,堅持有氧運動,保持身體健康和積極的情緒狀態。

作者:陶明,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浙江省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教授】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展,不同人群中出現恐慌、焦慮、害怕等心理問題持續增多,急需心理方面的疏導和積極情緒的應對。

相關焦點

  • 如何應對工作中的職業倦怠
    隱隱地我明白,是自己對工作的認知出現了負面的情緒,這個情緒沒有隨著時間推移慢慢消除,反而越來越明顯,我突然有點害怕了,因為我看不到工作的樂趣,工作佔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如果從工作中感受不到快樂,那麼還會有幸福可言嗎?恰逢繼續教育補學,在選修課程上我看到了《職業倦怠的與正能量激發》這個課題,直覺告訴我這會對我有幫助,我便認真地學習了這個章節。
  • 「心理援助專欄」如何改善親子關係?
    【心理援助專欄】歡迎撥打中國計生協免費疫情心理諮詢服務熱線:0571-85109955面對疫情「自我心理調適技術」(六十九)如何改善親子關係?導演徐崢在接受採訪時說:「很多中國媽媽的愛是控制型的,是期待對方活成自己眼中的樣子……我想用一部電影表達那幾句簡單的話,一個媽媽如何說對不起、謝謝你,一個兒子如何說我愛你。」在親子關係中,只有愛是不夠的,還要知道如何去愛——走出「相愛相殺」窘境,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
  • 積極應對工作壓力,主動調適職業倦怠
    為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緩解工作壓力,提升職業幸福感,3月 17日下午,志強路幼兒園特邀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劉潭實驗學校黨支部書記蔡永紅來園開展教師團隊心理輔導講座。此次活動以「積極應對工作壓力,主動調適職業倦怠」為主題,通過針對性的團體輔導策略,幫助教師準確認識職業倦怠,學習覺察分析,努力應對工作壓力。
  • 孫瑞希:面對職業倦怠,你要如何破局?(附福利:職業倦怠測試量表)
    劉佳告訴我:「瑞希老師,八年了,我一邊學習,一邊奔跑,我有成長、有進步,但是近兩年主要是以消耗存量為主,我感覺自己都要被掏空了。現在的工作已經不再適合我了,對於工作的厭煩讓我沒辦法更好的開展工作,我覺得還是先給自己點時間,歇一歇,放空一下大腦,然後再考慮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 教師該如何走出職業倦怠
    教師該如何走出職業倦怠不久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教育局下發「減輕教師負擔提升教育品質」六大行動計劃,包括精簡會議、簡化考核等舉措,讓老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學、靜心教書。曾經,各種考核、檢查、評比增多,缺少兼容性和人性化安排等種種因素,使教師職業倦怠不斷蔓延。
  • 「心理援助專欄」「我很憤怒」:重構你的認知系統
    【心理援助專欄】歡迎撥打中國計生協免費疫情心理諮詢服務熱線:0571-85109955面對疫情「自我心理調適技術」(十四)技能:和這些想法有關,「我不會做」「我不知道該怎麼辦」「這太難了」「我不想嘗試」等等。在了解憤怒的潛在問題後,便很容易理解憤怒發生的規律了。你會發現,不止這一件事情會造成你的憤怒,凡是和潛在問題有關的想法,都會帶來似曾相識的憤怒感。
  • 面對職業倦怠,你要如何破局?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看看我們如何從各方面為工作找到新動力!劉佳告訴我:「瑞希老師,八年了,我一邊學習,一邊奔跑,我有成長、有進步,但是近兩年主要是以消耗存量為主,我感覺自己都要被掏空了。現在的工作已經不再適合我了,對於工作的厭煩讓我沒辦法更好的開展工作,我覺得還是先給自己點時間,歇一歇,放空一下大腦,然後再考慮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 築愛心理丨關注教師心理健康之職業倦怠(burnout)
    職業倦怠又名工作倦怠,是指在職業環境中對長期的情緒緊張源和人際關係緊張源的應激反應而表現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綜合症。是一種個體無法應付外界超出個人能量和資源的過度要求而產生的身心耗竭狀態或是一種心理枯竭的現象。教師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並且教師職業倦怠特別容易造成嚴重影響的心理問題。
  • 如何走出職業倦怠?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正式將「職業倦怠」作為一種綜合症,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1)第十一次修訂版中,並將將職業倦怠形容為「無法妥善管理的長期工作壓力」,而其3種症狀是: || 感覺精力耗盡或筋疲力盡; || 與工作有越來越大的心理距離,或是對工作感到抗拒或悲觀懷疑;
  • 當大學教師遭遇職業倦怠
    教師如何緩解職業倦怠?身處快節奏的社會,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難免會疲憊甚至產生厭倦的心理,大學教師也不例外。大學教師有多累?又因何精疲力竭?當大學教師遭遇職業倦怠,有多少人動了離職的念頭?大學又該如何留住他們的心?日前,騰訊—麥可思針對大學教師職業倦怠展開問卷調查,為您詳解高校教師的職業倦怠之謎。此次調查收回在校教師有效答卷共10734份,其中本科院校教師7789份,高職高專院校教師2945份。
  • 「心理援助專欄」疫情背景下產生「自責」與 「內疚」怎麼辦?
    【心理援助專欄】歡迎撥打中國計生協免費疫情心理諮詢服務熱線:0571-85109955面對疫情「自我心理調適技術」(三十九)疫情背景下,如何應對內心的自責與內疚呢?1、接納自己的負性情緒。疫情會使我們處在應激狀態,進而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情緒反應,伴隨出現自責、內疚,都是正常的,並不是意味著我們是脆弱的、自私的、有錯的。
  • 社區工作者戰疫中的倦怠與應對
    社區工作者工作時間長、工作瑣碎而責任重大,是抗疫工作中倦怠的高危人群。 倦怠 倦怠是與應激類似的一種症候群,是隨著抗疫進行而發生的累積性心理與行為模式改變,倦怠會直接影響社區工作者的身心健康與工作效能。
  • 怎樣有效應對職業倦怠感?
    【每日一問】請問您有過職業倦怠感嗎?您有什麼有效的應對方法分享給大家?來自小夥伴姜同學的精彩回答:職業倦怠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職業感受,從原理上解讀,倦怠感的產生往往取決於興趣的缺失,而興趣是一種與不確定程度相關的一種情緒,因此在相對確定的工作中大部分人都會或多或少的產生職業倦怠感,這裡既可能包含最原始的重複勞作的無趣感,也可能包含疲於應付各種工作瑣事的麻木感
  • 五招調整情緒 遠離職業倦怠
    河青新聞網訊 在工作中,很多人會突然出現這些感覺:自己明明很努力,但目標總是達不成,感覺努力也就如此了,沒了動力;越工作越迷茫,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怎麼走,對工作也沒了當初的熱情,這就是職業倦怠。石家莊市第八醫院精神七科主任鄭鴻偉表示,職業倦怠是一種關於職業的消極情緒和態度,它極其容易在工作中發生,但也並非不可以克服。
  • 教師職業倦怠量表
  • 老師,您是如何應對職業倦怠的?| 每周一問
    我深以為然!我也曾經遭遇過很短暫的一段職業倦怠時間,就像茫茫海洋中的一艘遊船,低落、困惑、無力,是書籍為我擎起了一座燈塔,我循著這道亮光,開始自己「突圍」。教師的職業倦怠,通常會出現在十年教齡之後,中級職稱已然搞定,而高級職稱卻又遙遙無期之際,無論教師努力多少,眼前所能看見的,只有些量變。每一個不希望自己陷入「職業懈怠泥潭」的教師同行,我們需要準備籃子,準備適合自己發展需要的籃子,大小自擬,規格自訂。祝成功接到大餡餅!
  • 剖析隱痛——揭開職業倦怠的真面目
    和蓄電池中蘊藏的電量約定其工作效能一樣,個體擁有的心理資本與職業倦怠之間存在高度逆相關性。一開始我還能挺得住,跟她說,這是心理因素,因為先前牙齒神經已經被清除了,堅持一下就好。」郭培回憶說,但很快,自己的情緒也受到了感染,她停止了治療,坐在診室的一角開始流淚,她說,這不僅僅是出於某種無力替患者解除病痛的無力感,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自己「以往對技術和心理承受力無比的自信突然之間動搖了」。
  • 教師職業倦怠地識別、原因與解決策略
    一直以來教師都被視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職位,是一個用生命去感悟生命,用心靈去洗滌心靈的這樣一份職業。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以及教師自身的壓力也逐漸增大。我們發現教師職業倦怠的心理狀態已經呈現一個普遍化的趨勢出現了,不知道各位老師有沒有過這樣的情況。
  • 新時期教師「職業倦怠」如何破解
    新時期教師「職業倦怠」如何破解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5-07 14:45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職業倦怠期,我們如何度過?
    而現代人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也正在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在工作中,你需要對職場倦怠的狀態保持警惕。無論是由於長期單一領域的工作,還是由於達到上升瓶頸,或者是因為外部的、企業自身的客觀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你的倦怠心理。當進入職場倦怠期時,有些人可能並不自知,任其發展,直到慢慢產生對工作厭惡的嚴重負面情緒,同時也失去了生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