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藝術是中國畫未來發展的根脈,是中國畫發展的精神依據

2021-01-20 遠志說畫
灕江記遊

崔曉東的藝術履歷是曲折的,同時也是豐富多彩的。在他的藝術成長的道路中,遇到了很多好的前輩老師。歷數起來有這樣一些人:李可染、蔣兆和、黃胄、盧沉、梁樹年、李行簡、賈又福等,也包括他的人物畫導師李琦。

崔曉東曾反覆提到李可染先生藝術思想對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於繼承與創新之辯證關係的理解,「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已經成為自己的藝術信條。細心的觀者可以發現,崔曉東的山水畫作中有李可染的藝術風範和當代氣質,有很多東西是從李可染那借鑑而來的,如富有時代特徵的生活景觀,光的運用和濃烈、抒情的用色等。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8年240x120紙

崔曉東是黃胄先生的入室弟子。自從1984年有幸與黃胄相識和拜師起,就一直得到黃胄先生的精心呵護和調教,學到了不少真東西,包括老師做人的品德和對於生活與藝術的態度。崔曉東說,黃胄先生非常勤奮,每天吃完早飯,在畫案前一坐,拿起筆開始畫,一直到喊他吃午飯,他才將筆放下,整個一上午筆都沒有停下來。他的這種精神給了他極大的感染。

香山十月

對於崔曉東來說,盧沉的精神引導主要表現在中國畫改造和創新的觀念方面。盧沉先生不但畫得好,而且竭力倡導中國畫現代化,在中國畫創新理論上具有旗幟性的影響力。在其主政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期間,影響和培養了一大批中國畫藝術變革的中間力量和後起之秀,成為當今中國畫畫界的中流砥柱,崔曉東也是其中的一分子。(1988年的畢業創作《近代人》與盧沉、周思聰的《礦工圖》是有淵源關係的。)1981年,盧沉發表了《風格的探索和中國畫的現代化》一文,認為中國畫現代化,就是要求中國畫有一個大的變革,使之具有現代感,以符合時代的要求。這無疑是時代的號角,崔曉東也成為了衝鋒陷陣的戰士。

桂林寫生

我們還看到了這樣一種現象,在建構中國畫藝術當代性的過程中,崔曉東即充滿了感性的熱情,有具有理性的審慎。在吸收和借鑑西方現代藝術的同時,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通過對傳統經典的臨摹和對畫學畫論的研讀、以及行路寫生來充實和完善自己的藝術變革。

太行山2019.120x240

依筆者看來,這個年齡段的畫家,很少有像崔曉東這樣多地臨習中國古代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經典畫作,也很少有像崔曉東這樣走過無數個地方,進行無以計數的實地寫生創作。特別是在20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帶領自己的學生,深入傳統的精髓,走進城鄉各個角落,在教學相長中,進行中國畫藝術的當代性實踐。這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傳統基礎和生活根基。他自己稱之為在接受中國文化的再教育和補課。

香山2019.320x140

崔曉東最初從黃賓虹入手,然後又從基礎做起,畫芥子園,學清四王,也學龔賢和石溪,1997年開始接觸宋人的繪畫,開始是範寬,後來是李成。大約2002年的時候,又重新轉回文人畫,開始研究黃公望、倪雲林和董其昌。從崔曉東的大量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研究成果。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這樣一段研學古人的經歷和實踐,中國畫的當代性建構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不會取得最後的成功。崔曉東在這一根本觀念上是清晰的、理性的和慎重的。

韶山2017年380x240紙本水墨崔曉東

客觀地說,中國畫中的山水畫藝術,是有其自身的成熟和深厚積澱的一種藝術,但同時也是一種與時俱進、不斷出新的一種藝術。在中國傳統山水畫創新方面,我們的前輩們已經做出了各種努力,我們的同代人也正在做出總總努力,畫家崔曉東也正在不懈的努力和實踐之中,而且成就卓著,顯示出可貴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敬佩的。正像崔曉東自己所說的那樣,一切都剛剛開始,將來會越畫越好。筆者也相信一定會是這樣地。因為方向已經明確,基礎已經打牢,畫家自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學術準備。我們期待著他的未來,也祝福著他的未來。

《泰山旭日》 113×246釐米 紙本水墨設

山在眼前水在心,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該當為此與畫家所共勉。文/張曉軍,原文標題為《論崔曉東山水畫創作的當代性建構》,本文摘取其中的第三部分。)

崔曉東:

出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籍貫江蘇揚州,198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山水畫系主任,教授,炎黃藝術館館長。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傳統中國畫藝術在當前藝術語境下的發展思考!
    在這種變動的藝術語境下,傳統中國畫藝術從20世紀初就開始了探索,主要可分為兩條線路:其一是以傳統技法、內容、思想和精神為主導,將古風古韻作為中國畫藝術的核心,這類中國畫在之後的發展中逐漸式微,與時代脫離、與藝術語境不符的繪畫藝術成為小眾。其二是改良的中國畫藝術,也被稱為實驗水墨、抽象水墨。
  •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
    另外,在您把自己風格定位為寫意人物畫之前,您做過很多不同風格的探索和嘗試,包括「85美術思潮」您都是中堅力量,您能不能結合自己的探索和經歷談談未來中國畫的發展問題。 李:我私下覺得,中國畫未來的發展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現代水墨。可以不要筆法墨法,從西畫中借鑑大量東西,走中西結合的道路,也可以說用西方美術來改造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
  • 史銘:畫家王俊傑《中國畫傳統與精神研究》序言
    《中國畫傳統與精神研究》王俊傑 著《中國畫傳統與精神研究》序言承前啟後 和而不同王俊傑博士新著《中國畫傳統與精神研究》醞釀數載,幾易其稿,終於付梓了。每一個畫家面對美術史上留下的藝術遺產都有不同的思考,俊傑兄更注重20世紀諸多畫家對於傳統的探索與努力。縱觀藝術史,每次的蓬勃發展總伴隨著新鮮血液的湧入。近代西方文明強行進入中國,迫使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發生巨大的變革。
  • 顧紹驊對中國畫的認知、創作、發展的淺識九
    但是,筆者認為:按照「中和」思想去看,任何事物都要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來,不可有失偏頗;在中國畫的發展上,吸收其他藝術長處無可厚非,但要有度,不只能局限在以「術」求「術」的思維之中,而重點是要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假如沒有了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沒有民族特色,那麼中國畫且不談「發展」,就連「生存」都是問題;因此「詩情畫意」是中國畫的發展方向。
  • 這麼多老先生在一起,談中國畫的傳承和發展
    接著盧炘表示,中國畫傳承和發展題目很大,但是今天討論的重點還是中國畫的教學,大家可以圍繞教學來展開,談現狀談經驗,談體會談責任,談意見建議,因為中國畫的教學是為了傳承,中國畫的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中國畫的未來。
  • 寫意精神——中國畫的內在表達
    所謂「傳承」在本質上的不是古董、器物的代代相傳,而是文化與精神的承襲與演進,比如景泰藍一百零八道程序,你看到景泰藍就想到中國當時的盛世。西方油畫是一種鏡面式的呈現,是物態化、物像化的。他們可以畫的很寫實,但中國畫並不是靠寫實來說明問題,毛筆與宣紙這樣的材料本身就在突出光影以及寫實性的表達力上不如油畫材料。但西方人在發揮藝術張力的能力上比中國落後許多。
  • 美術研究|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現代的表現方式
    3.傳統與創新的結合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的表現方式早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程序,筆墨的運用在古代都是有著嚴格的法度和標準,也體現了筆墨在藝術形式上的發展達到了一定的成熟度,相對穩定的藝術語言的內在結構是需要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才能形成的。而對於現代社會而言,新的思想觀念和新的技法形式的出現在不斷地挑戰著人們對藝術的創造力。
  • 中國畫的表現力與歐洲近代藝術
    山谷牧羊(油畫) 卡米耶·柯羅當中國藝術與歐洲藝術碰撞交鋒的時候,在國內,人們或欲以西畫改良中國畫,甚至全盤西化,或欲保守純粹的中國傳統。勞倫斯·賓雍1933年受邀在哈佛大學作《亞洲藝術中的人的精神》講座,第一講即是「中國藝術的特質」 (The Character of Chinese Art) ,他指出,中國繪畫體現了世界文明發展當中一個偉大民族的創造性精神。它蘊含一種歐洲藝術包括文學藝術也已喪失的力量,那就是一種整體的生命力,一種「生活的藝術」 (Art of living) 。
  • 知行合一:淺談中國畫的美學精神
    南北朝時期已有謝赫、宗炳等理論家,總結梳理畫派類別、發表畫論,倡導寫意精神。唐朝之前的中國畫,以表現自然為主,經過時代發展變化之後,人們有意識的融入了自身的感受,在畫面中更加著力於表現意象。(黎越常 道吾山春曉 96x179cm 2018年)老子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天地萬物的本質物質是由陰陽之氣構成。
  • 中國畫的意象審美與興象思維
    在中國畫向多元化發展的當代,中國畫傳統精神的實質是什麼?這便形成了中國畫審美個性,鑄就了中國畫審美的特點,形成中國畫獨特的意象、興象審美觀、創作觀。   在中國畫向多元化發展的當代,中國畫傳統精神的實質是什麼?
  • 中西文化碰撞下的中國畫
    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之後,在西方文化「西學東漸」的影響下,也引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其中就包括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伴隨著這種歷史進程的推進,中國畫在西方美術體系的影響下,作品創作既呈現出新的特點,又面臨著新的困惑。20世紀初期,西方美術體系與創作理念被引入我國之後,中國畫就一直面臨著其強勢的衝擊。
  • 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2020年中國畫藝術研修班招生簡章
    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2020年中國畫藝術研修班招生簡章西安美術學院以育人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以質量為生命、以繁榮文化為己任,秉承「艱苦創業,追求卓越」的精神,恪守「弘美厚德,借古開今」的校訓,發揮地域優勢,突出西部特色,率先將書法和民間美術納入課堂教學,長期堅持並重視周秦漢唐歷史文化、延安革命文藝、西北民間藝術、當代長安畫派與黃土畫派
  •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碩士研究生導師——人物篇
    陳孟昕1957年生於河北,現任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工筆畫院副院長,北京粉畫學會副會長,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及工筆畫學會名譽會長,湖北省僑聯顧問及文化發展促進會名譽會長等,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七屆
  • 「中國畫形式美教學」助力文化創意產業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在高新技術走入日常生活的同時,傳統美學如何與今天的時代接軌?中國畫藝術和傳統文化中優秀的線索如何創新與轉化,並有效地作用於今天的生活?藝術如何服務於社會?凡此種種,都是我們無法迴避的、關乎以中國畫學科為基本結構的高校藝術教育發展與改革必須思考的問題。    對於高等藝術院校中國畫學科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創新,應更多地考慮到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繼承和發展上。
  • 「中國畫形式美教學」助力文化創意產業
    在高等藝術院校中國畫學科的教學中,如何將中國畫融入創新理念,碰撞產生出全新的內容和藝術形式?在高新技術走入日常生活的同時,傳統美學如何與今天的時代接軌?中國畫藝術和傳統文化中優秀的線索如何創新與轉化,並有效地作用於今天的生活?藝術如何服務於社會?凡此種種,都是我們無法迴避的、關乎以中國畫學科為基本結構的高校藝術教育發展與改革必須思考的問題。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你對中國畫了解多少呢?
    中國的山水畫的傳統,如何發展很適應這個中西文化交融的時代,吳冠中的取法,無疑是符合最多人審美取向的方式。中國的山水畫如何發展,中國繪畫如何發展。因為現在還有大量中不中,西不西,古不古,今不今的傳統技法的中國繪畫。
  • 發揚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西北大學中國畫研究院的再發展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重要指示,加強美術學科建設,進一步提升西北大學中國畫研究的學術影響力。日前,西北大學研究決定,繼續聘任鄧益民教授為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西北大學形成了「發揚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負建設西北之重任」的辦學理念,匯聚了眾多名師大家,產生了一批高水平學術成果,培養了大批才任天下的傑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學術聲譽和社會聲望。
  • 中國畫中線的藝術是怎樣發展的?對後世的藝術創作有何影響?
    中國畫中線的藝術是怎樣發展的?對後世的藝術創作有何影響?在原始時期,沒有筆墨紙硯,原始先民通過在堅硬的巖石上敲鑿出小圓點來記錄當大所發生的事情,就思這樣的舉動促使了繪畫的誕生。在中國,一直到明、清時期仍持續著,而在一次非洲部落甚至至今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小編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巖畫主要是以圓點凹六為標誌,往往這些圓點凹穴是呈規律性的排列而形成「線」,例如河南具茨山巖畫。我國已發現的原始巖畫近上百處,可分為南北兩人系。
  • 小隋說畫:被忽視的中國畫傳統師承模式
    當代中國畫的學習主要存在「學院派」與「傳統派」兩種方式,其中前者居於主要地位,後者處於附屬地位。「學院派」教學模式是西式教學體系被引入國內後逐步確立並發展起來的。伴隨著「學院派」地位的不斷穩固,以師徒相授為學習方式的「傳統派」日漸式微。
  • 中國畫筆墨語言的個性彰顯與繼承創新
    沈 平 怡然齋主中國畫是藉助筆墨來展示藝術形象和精神意境的,中國畫大家都具有一定的人格氣質、才情胸懷、藝術修養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他們通過筆墨語言來宣洩個性特點,闡釋心性胸懷,表達思想意願,抒發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