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他是目前在國際文壇聲望最高的中國作家之一,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他的《許三觀賣血記》《活著》都是文壇經典,並且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後依然飽受好評。
餘華出生於1960年,浙江杭州,父親是一名著名的外科醫生。1977年,中學畢業的餘華,在父母的幫助下,當上了一名牙醫。但這簡單枯燥,乏味機械的工作常常讓餘華感覺人生無望,
終於,過了5年,在拔了上萬顆牙齒後,餘華實在忍不了了,他選擇了辭職,決定仿照魯迅先生,棄醫從文。1982年,餘華憑藉自己的才華,先後進入了縣文化館和嘉興文聯工作,並兩度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深造學習。
27歲看了人生中第一場電影,狂走30公裡後,寫下震驚文學界的小說
1987年,餘華27歲,接到邀請去北京雙榆樹的朋友家看了人生中的第一場電影,伯格曼的《野草莓》。
看完之後餘華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當天他懷揣著激動的內心直接狂奔30多公裡回到了自己的住處,至於為什麼,餘華說只有這麼做才能平復自己當時的心情。
可能也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原因,回去之後餘華一心向上,勵志要在文學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績,勵志要寫出更好的作品。
終於,五年過去了,《活著》這部作品問世,震驚了文學界,同時,作者餘華也因此一炮而紅,成為了現代小說的領軍人物。
《活著》這部小說,更像是映射了餘華對人生的態度和對生活的追求,以及對社會人生的感慨,無奈又充滿希望。
此書是1992年問世,1993年出版,書中很現實的體現了那個年代小人物的悲劇,餘華用第三人稱的視角講述了主人公福貴作為那個年代一員的一生。
主人公福貴是一個富二代,年輕的時候喜歡嫖和賭,也正因為年少輕狂,不懂事的他氣死了爹、把家產敗光後懂了事可惜娘又死了。
沒了爹娘的福貴漸漸意識到之前的渾渾噩噩,慢慢開始努力想要讓日子過得好一點,可惜當生活漸漸有了希望的時候老婆和孩子也都走了。
就這樣,不是天災人禍就是命運坎坷,福貴的親人相繼離世,而他也真正的從輝煌走向衰敗,甚至一無所有。
《活著》要告訴我們什麼?
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著?
不為別的,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故事中的主人公與她多舛的生命是一種友情的關係,那種相互感激而又相互仇恨,他們誰都無法拋棄對方,而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這是小說所要傳達給讀者的主旨,當我們將生命與自己的關係看成是一種友情的關係時,生命突然變得輕盈了。
主人公福貴的對苦難的承受力,以及他樂觀的生活態度,會給人心靈上重重的一拳,感恩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平靜與幸福,接納生活給予的不足與苦難。
《活著》這篇小說一出世,便被翻譯成英文、法文、義大利、俄文、德文等等語言在各個國家流通,同時入選了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之後餘華憑藉《活著》在1998年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2年獲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和第三屆世界文學「冰心文學獎」
如今,紙媒走向沒落,文學刊物漸漸式微,也帶著那個純文學創作的黃金時代越走越遠。新一代的青少年們,距離書中的世界越來越遙遠,那些老一輩的坎坷過往看起來只是幾行文字,無關痛癢。太過於深厚的東西總是很難在這個年代暢行。
但是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這樣一種方式來加深我們理解的深度,而不是只停留在表層理解的淺薄。
小說就是有這樣一種功能,她會磨滅掉所有不同的界限,會讓一個人從他人的經歷中感受到自己的命運,就像從鏡中窺見自己,從而加深讀者對自己經歷的感受。
這本發行20年至今仍舊暢銷的小說只需28元,就能讓你感悟活著的真正意義,直面人生!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