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看了人生中第一場電影,狂走30公裡後,寫下著名文學界的小說

2020-12-11 歷史國學智慧

餘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他是目前在國際文壇聲望最高的中國作家之一,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他的《許三觀賣血記》《活著》都是文壇經典,並且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後依然飽受好評。

餘華出生於1960年,浙江杭州,父親是一名著名的外科醫生。1977年,中學畢業的餘華,在父母的幫助下,當上了一名牙醫。但這簡單枯燥,乏味機械的工作常常讓餘華感覺人生無望,

終於,過了5年,在拔了上萬顆牙齒後,餘華實在忍不了了,他選擇了辭職,決定仿照魯迅先生,棄醫從文。1982年,餘華憑藉自己的才華,先後進入了縣文化館和嘉興文聯工作,並兩度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深造學習。

27歲看了人生中第一場電影,狂走30公裡後,寫下震驚文學界的小說

1987年,餘華27歲,接到邀請去北京雙榆樹的朋友家看了人生中的第一場電影,伯格曼的《野草莓》。

看完之後餘華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當天他懷揣著激動的內心直接狂奔30多公裡回到了自己的住處,至於為什麼,餘華說只有這麼做才能平復自己當時的心情。

可能也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原因,回去之後餘華一心向上,勵志要在文學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績,勵志要寫出更好的作品。

終於,五年過去了,《活著》這部作品問世,震驚了文學界,同時,作者餘華也因此一炮而紅,成為了現代小說的領軍人物。

《活著》這部小說,更像是映射了餘華對人生的態度和對生活的追求,以及對社會人生的感慨,無奈又充滿希望。

此書是1992年問世,1993年出版,書中很現實的體現了那個年代小人物的悲劇,餘華用第三人稱的視角講述了主人公福貴作為那個年代一員的一生。

主人公福貴是一個富二代,年輕的時候喜歡嫖和賭,也正因為年少輕狂,不懂事的他氣死了爹、把家產敗光後懂了事可惜娘又死了。

沒了爹娘的福貴漸漸意識到之前的渾渾噩噩,慢慢開始努力想要讓日子過得好一點,可惜當生活漸漸有了希望的時候老婆和孩子也都走了。

就這樣,不是天災人禍就是命運坎坷,福貴的親人相繼離世,而他也真正的從輝煌走向衰敗,甚至一無所有。

《活著》要告訴我們什麼?

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著?

不為別的,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故事中的主人公與她多舛的生命是一種友情的關係,那種相互感激而又相互仇恨,他們誰都無法拋棄對方,而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這是小說所要傳達給讀者的主旨,當我們將生命與自己的關係看成是一種友情的關係時,生命突然變得輕盈了。

主人公福貴的對苦難的承受力,以及他樂觀的生活態度,會給人心靈上重重的一拳,感恩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平靜與幸福,接納生活給予的不足與苦難。

《活著》這篇小說一出世,便被翻譯成英文、法文、義大利、俄文、德文等等語言在各個國家流通,同時入選了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之後餘華憑藉《活著》在1998年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2年獲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和第三屆世界文學「冰心文學獎」

如今,紙媒走向沒落,文學刊物漸漸式微,也帶著那個純文學創作的黃金時代越走越遠。新一代的青少年們,距離書中的世界越來越遙遠,那些老一輩的坎坷過往看起來只是幾行文字,無關痛癢。太過於深厚的東西總是很難在這個年代暢行。

但是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這樣一種方式來加深我們理解的深度,而不是只停留在表層理解的淺薄。

小說就是有這樣一種功能,她會磨滅掉所有不同的界限,會讓一個人從他人的經歷中感受到自己的命運,就像從鏡中窺見自己,從而加深讀者對自己經歷的感受。

這本發行20年至今仍舊暢銷的小說只需28元,就能讓你感悟活著的真正意義,直面人生!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小說改編電影風靡一時
    [摘要]日本作家渡邊淳一4月30日晚11點42分因前列腺癌在東京的自家住宅內去世,享年80歲。渡邊曾以小說《光和影》獲直木文學獎,1995年開始連載《失樂園》,引起巨大反響,並相繼被拍成電視劇和電影。據日媒報導,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4月30日晚11點42分因前列腺癌在東京的自家住宅內去世,享年80歲。渡邊曾以小說《光和影》獲直木文學獎,1995年開始連載《失樂園》,引起巨大反響,並相繼被拍成電視劇和電影。渡邊淳一被認為是言情大師,介於純文學和通俗文學之間的「中間文學」第一人。《失樂園》
  • 從小說看平成30年間的日本
    原標題:從小說看平成30年間的日本——對話日本評論家、聖德大學教授重裡徹也重裡徹也和他的《何謂平成文學:超越激流與無情》 作者/供圖重裡徹也(Tetuya Shigesato),日本文藝評論家、文學研究家,1957年生於日本大阪,1982年於大阪外國語大學(現大阪大學外國語學院)俄語專業畢業後進入每日新聞社工作,曾任《每日新聞》東京總社學藝部部長
  • 張藝謀70歲,不想枉人生一場
    我總是想多拍一點,希望能不辜負、不耽誤這個時光,不枉人生一場。」電影《一秒鐘》劇照其實,張藝謀擅長借題發揮,而非白手起家。早些年,他靠著一部部小說讀下來,從中尋找可以改編的故事。去趟洗手間,一本《小說月報》或者《收穫》就看完了,出差時,一個拉杆箱裡全是小說,返程時再換一箱子書。即便如此,也覺得發現題材的速度跟不上創作欲,「吃不飽」。
  • 這9本書告訴你:30歲前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
    生活充滿著不確定性,每個人都想知道,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才能過上嚮往的生活。你選擇了怎樣的道路,你將獲得怎樣的人生。希望下面這9本書能給你一些啟發:是重新開始,還是勇往直前。1定位規劃本書看點:◎作者戴爾·卡內基,美國著名演說家、作家和教育家,是國際著名的勵志大師。
  • 瓊瑤——79歲寫下人生最重要一封信
    瓊瑤提到這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一封信,明年將邁入80歲的她,認為自己沒因戰亂、意外、病痛等原因離開,一切都是上蒼給的恩寵,「所以,從此以後,我會笑看死亡」。表示她是抱著正面思考寫下這封信,對於牢不可破的生死觀,現在也該到改變的時候了。另外,瓊瑤還叮嚀她的身後事無須用任何宗教的方式悼念,火化後採花葬方式,不發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更說不設靈堂,不要出殯,盼一切從簡。交代完後,瓊瑤透露她可安心計劃她的下一部小說,還打算和孫女的插圖合作,計劃共同出一本關於「喵星人」的書。
  • 李鶴在27歲寫下的夢想清單
    「如果我能活到七八十歲,在我『掛了』之前,也只有不到兩萬天可以活,如果我破罐子破摔……」想到後面的事情,足以令李鶴驚出一身冷汗,她隨手從桌子上抽出「特別爛的一張紙」,開始一一列舉自己想做的事:「攀巖、滑雪、潛水、坐熱氣球、跳傘、給動畫片配音、擺地攤、有一次豔遇……」當紙快被密密麻麻的字填滿時,李鶴感受到了久違的快樂,她在最後的空白處寫下最後一句話:「從此以後,不再計較結果,不再患得患失
  • 熱門小說閱讀神器30部最經典的網絡小說排行榜,每一部都值得推薦,收藏起來慢慢看
    無限恐怖(小說)《無限恐怖》是由zhttty撰寫的著名在線小說。創作了國內在線原創文學《無限流》的第一部作品。被譽為2007年最有價值的小說。建立了後代無限流動小說的主要風格:由世界未知的技術創造的獨特空間;召喚這個世界上的人們,並將他們送到類似於電影的平行宇宙中進行體驗;獲得各種獎勵可以促進人類進化。作者沒有遵循老式的幻想小說路線,代替, 它使用電影來鋪裝情節,使繪圖更具可變性。
  • 聚空間看電影:看完賭徒的真實人生後,我決定去阿爾卑斯山放羊
    這是李少紅導演暌違十三年後的電影新作,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由吳剛、白百何、黃覺等人領銜主演,劉嘉玲、曾志偉等實力派卡司和于小彤、胡先熙等新生代演員助陣。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女疊碼仔」梅曉鷗和「三個男人」——前夫盧晉桐(耿樂飾)、戀人史奇瀾(黃覺飾)、客戶段凱文(吳剛飾)之間的感情糾葛與金錢博弈。
  • 雙雪濤「裸辭」八年:兩部小說將被搬上銀幕
    這是雙雪濤28歲時寫作半自傳體長篇小說《聾啞時代》開篇的第一句話,那時他白天在東北一家銀行上班,晚上回家寫作,是個典型的「斜槓青年」。誰也想不到,九年後的雙雪濤已經成為移居北京的職業小說家,他的兩部作品《刺殺小說家》《平原上的摩西》今年相繼被改編成電影,更讓他備受關注。
  • 走進《人生》,從高加林的人生悲劇,看路遙人生的自卑與超越
    文/韓三卞1992年11月17日上午8點20分,以小說《人生》、《平凡的世界》而享譽文壇的作家路遙被無情的病魔奪取了年輕的生命。他的人生從此永遠定格在42歲,而在這短暫的歲月裡,他為文學界留下了《平凡的世界》、《人生》、詩歌、散文等20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
  • 30部經典音樂電影,在家陪孩子慢慢看!
    小編用了一天的時間,一共收集了105部音樂電影,在此基礎上根據豆瓣上的評分,最終找到這30部關於音樂的電影。希望這些能夠讓放假在家的熊孩子安靜一會兒,也可以激發對音樂的興趣。適合人群:建議年滿12歲以上的朋友觀看。因為年齡太小沒法理解電影裡所表達的東西,所以建議大一點再看這部電影更好。
  • 在故事中發現英文的樂趣-19本適合4-15歲孩子選讀的英文小說
    而跟我們操同樣母語的臺灣,則在這份報告中位居第30位,竟然超過香港1名。所以今天檁子給大家推薦一個臺灣學校的英語學習方法:閱讀英文小說。閱讀英文小說學英語大家可能覺得不稀罕,但在臺灣有些私立學校,英文小說並不單做課外閱讀,甚至是課堂裡會選用的教材。
  • 小說《花鼓歌》引進 改編電影曾獲奧斯卡五項提名
    1958年《花鼓歌》被改編為歌劇在百老匯上演;次年,環球電影公司又將其搬上銀幕。  以英語為寫作工具,題材寫中國人的事情,成功打入歐美文藝市場,黎錦揚是一位「急先鋒」式的先驅人物,其經典作品《花鼓歌》近日首次引進中國。  曾經每天靠麵條度日   1947年,將滿30歲的黎錦揚從耶魯大學畢業,他的籤證也失效了。
  • 豆瓣高分電影,這30部只看一遍根本不夠
    電影界的裡程碑作品,經典中的經典,這部影片是希望最強有力的注釋了,我覺得不看的話人生不圓滿。將溥儀的一生在電影中娓娓道來,片中26歲的陳衝美的讓人目瞪口呆 6、《放牛班的春天》,豆瓣評分9.3分
  • 電影裡最著名的雨是哪一場?
    各種吐槽影視劇中被用爛的套路中,用雨來襯託悲情已經是眾矢之的了。仿佛雨已經跟悲憤畫上了等號。然而在電影史上卻有一場可以說是最為著名的雨,帶來的確是無比的歡樂。那部影片就是《singing in the rain》(雨中曲)。《雨中曲》是米高梅電影公司出品的歌舞片,1952年3月27日,在美國上映。
  • 一場露天電影 映射百味人生
    (原標題:一場露天電影 映射百味人生)
  • 王源的文筆得到文學界肯定!受邀給小說寫推薦語,再爆金句
    也是因為王源的堅持,他的文筆不光得到了粉絲的讚美,還得到了文學界的肯定。這不,有網友發現,王源竟然受邀給著名小說推薦語了。這本書名字叫做《他們的塔》,屬於兒童文學作品,作家荊歌在這類文學作品中間也很有名。這本書集邀請了很多名人寫推薦語,王源是其中一個。但從封面可以看到,王源的名字是最大的,佔空間也是最大的,可見王源備受器重。
  • 這五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佳作你都看了嗎?
    十三歲那年,七月與安生展開了她們的青春序幕。從踏入中學校門的那一刻起,二人便形影不離。儘管背景、性格各異,一個恬靜如水,一個叛逆灑脫,卻又一見如故成為莫逆,彼此分享著最重要的青春成長印記。直到十八歲,她們遇見了男生蘇家明,三人糾纏在隱秘的三角關係中。對於愛情的角力令二人友情受到考驗,終于越行越遠,改寫了各自往後十多年的命運。她們彼此關愛、彼此欣賞,同時亦互相折磨、互相傷害。
  •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兩天前(北京時間8月12日),第75屆雨果獎在世界科幻大會上揭曉結果,美國黑人女作家N.K.傑米辛的《方尖碑之門》》摘得最受關注的長篇小說獎。世界文壇的目光再度轉向科幻文學。2015年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憑藉《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6年中國作家郝景芳以《北京摺疊》獲第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這些殊榮讓中國科幻迷頗為興奮。
  • 這些改變你人生的紀錄片,比電影還震撼
    對於同學們來說,作為真實電影的紀錄片,就像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能夠讓他們更真實地了解人性,更好地認知世界。下面這十部紀錄片比電影更震撼,看過後或許就能改變你的人生軌跡。 《人生七年》從1964年第1部開播以來,到2019年已經播出第9部。影片用最直接和最真實的視角,展現了關於階級和人生的真相。觀眾也隨著影片中的人物一起成長、變老,看盡歲月流逝,看穿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