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個月!由於疫情,上半年學生們相繼延期開學,有些小夥伴甚至沒在學校上過一堂課。自9月1號起,全國大中小學陸續開學,學生們紛紛表示:火眼金睛的班主任和相愛相殺愛的同學們,想死你們啦!
學生時代是汲取知識、塑造三觀的重要時期。對於同學們來說,作為真實電影的紀錄片,就像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能夠讓他們更真實地了解人性,更好地認知世界。
下面這十部紀錄片比電影更震撼,看過後或許就能改變你的人生軌跡。
01
人生七年|導演: 保羅·阿爾蒙德/麥可·艾普特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英國也有一句類似的諺語:「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這兩句話蘊含著同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出身和成長環境通常決定了這個人一生的走向。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正確性,也為了呈現英國社會階級固化的現狀,導演保羅·阿爾蒙德和麥可·艾普特籌劃拍攝了一系列極具實驗風格的紀錄片《人生七年》。攝製組從英國各地找來出生於不同社會階層的14位7歲兒童,從他們7歲那年開拍,之後每隔7年,再回訪當年的那些孩子,傾聽他們的想法,觀察他們的人生變化。
《人生七年》從1964年第1部開播以來,到2019年已經播出第9部。影片用最直接和最真實的視角,展現了關於階級和人生的真相。觀眾也隨著影片中的人物一起成長、變老,看盡歲月流逝,看穿滄海桑田。
當年的那些孩子,除了少數逆襲成功的例子之外,多數人還是沿襲了父輩所屬的社會階層。
然而人生並沒有標準答案,對於成功、失敗和幸福,每個人的理解也並不相同。也許有些人長大後並沒有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是他們從家庭或其他領域獲得了愛與動力,在60多歲時依然樂觀和知足,並認為之後的人生還有無限的可能。
該系列紀錄片值得每一位青年人觀看和思考,然後用力過好自己的人生。
02
皮娜|導演: 維姆·文德斯
德國著名導演維姆·文德斯在第一次觀看皮娜·鮑什出演《穆勒咖啡館》時,便深深地被這位「德國現代舞第一夫人」所吸引。他與皮娜迅速成為至交,並產生了合作電影的想法。然而,電影拍攝計劃宣布後不久,皮娜就因肺癌逝世,整個拍攝計劃就此擱置。
後來,影片將皮娜的幾部舞蹈作品《穆勒咖啡館》、《春之祭》和《月圓》貫穿在學生和好友對她的追憶中,同時將鏡頭投射到充滿工業景觀的城市烏帕塔,立體地詮釋了皮娜奇妙獨特的舞蹈美學,留下了對這位偉大的舞蹈家最美的讚歌。
影片採用3D技術,唯美地呈現出皮娜充滿激情與創意的現代舞藝術。舞蹈專業的同學們不要錯過哦!
03
生活,動畫|導演: 羅傑·羅斯·威廉士
影片改編自羅恩·薩斯坎德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羅恩的兒子歐文在三歲時得了自閉症,從此不再說話。歐文唯一的愛好是迪士尼動畫片。為了維繫與兒子的感情,爸爸扮成動畫片裡的小動物,試圖用歐文可以聽懂的語言和場景與歐文交流,慢慢地把兒子帶進了現實生活。長大後的歐文逐漸克服了自閉症,開始找工作,談戀愛,還成立了動畫俱樂部,幫助和他一樣的小朋友。
學習電影、動畫專業的同學們,拍電影是導演的自我表達,能夠影響他人,甚至改變世界,這種成就感是許多其他職業無法比的。
04
漸凍人生|導演: Clay Tweel
前美國職業橄欖球聯盟(NFL)球員史蒂夫·格裡森在年僅34歲時,被診斷出患有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又稱漸凍症。然而兩周後,他的妻子發現自己懷孕了。
於是,史蒂夫開始用影像記錄兒子的誕生,格裡森夫婦的生活,也記錄了他病情的發展。隨著孩子出生和長大,史蒂夫越來越虛弱,直到頸部以下完全癱瘓,同時喪失了說話的能力。
雖然身患絕症,史蒂夫卻從未放棄生活的希望,還以自己的名義創立了公益組織和基金,去改善和幫助其他漸凍症患者的生活。
漸凍症是一種具有毀滅性的神經類疾病,患者會逐漸喪失語言能力直到不能呼吸。目前,漸凍症尚無治癒的方法,然而現代科技尤其是人工智慧的發展將幫助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作為當前最火爆的專業,人工智慧歡迎學霸們的加入!
05
第十三修正案|導演: 艾娃·德約列
「奴隸制和強制勞役都不得存在,但作為對於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懲罰除外。」1865年2月1日,林肯在美國第十三條修正案上簽了字。即使奴隸制已被廢除,但從當今美國監獄的懲戒系統仍能窺視出黑人所遭遇的變相壓迫與種族歧視背後的系統性成因。和戰爭一樣,監獄也是一門生意,而有色人種永遠都是這個世界頭號強國的局外人!
影片網羅學者、行動激進分子和政界人士,深刻地分析了非裔美國人的罪犯化與美國監獄數量激增的關係,強烈推薦給國際法專業的同學觀看!
06
壽司之神|導演: 大衛·賈柏
出生於1925年的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長的米其林三星大廚,被稱為「壽司之神」。終其一生,他都在握壽司,永遠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跟學徒,觀察客人的用餐狀況微調壽司,確保客人享受到極致的美味。他甚至為了保護創造壽司的雙手,不工作時永遠戴著手套,連睡覺也不懈怠。
他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舉世聞名,從食材、製作到入口瞬間,每個步驟都經過縝密計算。這間隱身於銀座辦公大樓地下室的小店面,曾連續兩年榮獲美食聖經《米其林指南》三顆星最高評鑑。吃過的人都會讚嘆這是值得一生等待的美味。
影片以樸實無華的視角記錄了小野二郎對待自己職業的態度。他說:「你必須要和你的工作墜入愛河……即使到了我這個年紀,工作也還沒有達到完美的程度……我會繼續攀爬,試圖爬到頂峰,但沒人知道頂峰在哪裡。」
壽司之神告訴我們,無論身處校園還是走上了工作崗位,只有以敬業、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標準要求自己,才有可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07
辛普森:美國製造|導演: 伊斯拉·埃德爾曼
該系列5集紀錄電影將上世紀震驚全美的著名橄欖球運動員O·J·辛普森殺妻案搬上熒幕,不僅回顧了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歷史的進程和辛普森不為人知的成長經歷與成名道路,剖析他殺妻背後的深層原因,還通過這場「世紀大案」,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的多項議題,如司法公正、家庭暴力、公民權利、種族問題、名人效應等。
影片回溯了美國製造的英雄之崛起與墮落,時代的沉浮與糾葛,一個國家既能製造英雄,也能製造悲劇!
08
孿生陌生人|導演: 蒂姆·瓦德爾
上個世紀80年代的紐約,三個長得一模一樣卻來自不同階層的陌生人意外相遇了。孿生三兄弟相認後,發現他們曾經被同一家收養中心出養,生活在方圓不到100公裡以內,卻19年來互不知曉。一時間,被分開領養的三胞胎多年後重遇的故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然而隨著紀錄片的展開才發現,原來三胞胎的安排並非偶然,而是源自於一個心理學研究計劃「同卵雙胞胎分離實驗」。三兄弟被分別安置在三種社會階層的家庭裡生活,從孩童時代開始,家裡時不時就有陌生人以領養機構回訪的名義給他們拍攝照片,並且做各種各樣奇怪的測試。
除了精心策劃的後天家庭環境,更令人細思極恐的,是參與實驗的孩子的親生父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神病史,許多孩子也曾出現過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
影片揭示了一場黑暗的學術陰謀,探討了基因與養育的關係以及科學實驗的道德邊界,值得廣大醫學生的關注與思考。
09
大地蜜語
導演: 塔瑪拉·科特夫斯卡/盧博·斯特法諾夫
在偏遠的北馬其頓山區,「歐洲最後的野生養蜂人」 哈蒂茲與80多歲的半盲母親相依為命。她依附野蜂為生,堅守著「一半給蜜蜂,一半給自己」的黃金定律,這也是世世代代養蜂人對大自然的古老信仰。
然而,土耳其人海珊一家突然欺至。他嗅到了養蜂的商機,並在利益的驅使下瘋狂地掏盡蜂蜜,肆無忌憚地破壞生態環境。哈蒂茲看似原始的養蜂方式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無限敬畏,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守護著逐漸被侵蝕的故土家園。
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只有在遭遇了共同的災難、面臨共同的困境之後,人類的悲歡才可能相通。
10
走鋼絲的人|導演: 詹姆斯·馬什
1974年8月7日,在紐約世貿大廈高達110層(高約412米)的兩座大樓之間,25歲的法國雜技名人菲利普·珀蒂,在一條橫跨天穹的鋼索上,或跪或躺,時而慢行時而舞動,完成了一項長達45分鐘的驚世之舉。
然而這次漫步雲巔的行動是菲利普在朋友們的幫助下,經過縝密的調查籌劃,突破層層關卡,神不知鬼不覺的瘋狂「犯罪」。菲利普因此觸犯美國法律被告上了法庭。在媒體對法院的輿論壓力下,他只得到了輕微的處罰。
質疑和不解同時向他湧來。人們質問:把生命搭在這樣危險而無用的事情上,值得嗎?菲利普說:If I die, what a beautiful death, to die for the exercise of your passion!(如果我死了,將是多麼美麗的死亡,能夠死在所愛的事情上!)
其實人生不就是這樣一個不斷地尋找支點,維持平衡的過程麼?找到你熱愛的事情,然後義無反顧地去追尋它吧!
文:福爾魔歌
編輯:福爾魔歌、慄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