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9本書告訴你:30歲前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

2020-12-22 精讀君

迷茫,焦慮,這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

生活充滿著不確定性,每個人都想知道,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才能過上嚮往的生活。

你選擇了怎樣的道路,你將獲得怎樣的人生。

希望下面這9本書能給你一些啟發:是重新開始,還是勇往直前。

1定位規劃

本書看點:

◎作者戴爾·卡內基,美國著名演說家、作家和教育家,是國際著名的勵志大師。他筆下的著作已經成為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勵志圖書,曾經激勵和影響了世界億萬讀者。

◎憂慮會消耗精力,扭曲思路,更能挫傷壯志。因此我們很難相信,真的有辦法停止憂慮嗎?戴爾卡內基憑藉幾百萬各行各業人們的實踐,證明我們確實有能力克服憂慮。他提出一套實用的方程式,不但立即可行,並將終生受用。

◎閱讀這本箴言錄是一種樂趣,而運用起來又很簡單。你的人生可能因為閱讀這本書而有所改變。

本書看點:

◎作者松浦彌太郎,最受日本年輕人歡迎的人生規劃導師。特立獨行的思想家,生活美學的先行者,《生活手帖》總編輯。他以其獨特的個人經歷和生活哲學激勵了數百萬年輕人,改變了無數年輕人的命運。

◎25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如何讓內心變得更加強大?如何讓自己積累豐富的人脈資源?如何不斷提升自我價值,建立自我品牌?25歲,如何為10年後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而努力?

◎松浦彌太郎將自己25歲時如果能知道該怎麼做會更好的50條秘訣真誠分享出來,這些唯有過來人才知道的人生哲理,給年輕人指明逆襲人生的正確路徑。

本書看點:

◎山本文緒的《31歲又怎樣》講述了31位31歲女性的故事。

◎在固有的社會思維下,男人時值30,才真正邁入成熟,而女人人過30,就意味著衰敗。其實,31歲又怎樣,你有怎樣的心境決定了你的人生態度。

◎31次痛快淋漓,31次悵然若失。適合泡澡的時候配合白葡萄酒來看的文字,清淡而有甜香,久久回甘。

2直面挑戰

本書看點:

◎作者于娟確診乳腺癌後,寫下一年多病中日記,在日記中反思生活細節,並發出「買車買房買不來健康」的感嘆,引起網友關注和眾多媒體熱議。

◎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權情,赤裸裸地去反思和寫作。所有的浮躁沉澱了,所有的偽裝剝離了,所有的喧囂遠去了,所有的執著放下了。只有一個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兒、妻子、母親對生命最單純的感悟。

◎在這個故事裡,很多讀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本書看點:

◎作家張德芬創作的一本以小說為體裁,以心靈修行為主題的書。主要講述名校畢業的女白領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與老人的對話,藉此來表達對人生課題與智慧的理解。

◎大多數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是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奴隸,這本書從身心靈三個方面去探討主宰著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操控身心,同時提供了如何解決這些模式的實際有效方法,從而解脫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

◎「這是一本很有感染力的小說,也是現代人工作、婚姻和生活的一部心靈指南。」——吳淡如

本書看點:

◎該書講述了作者如何靈活運用傳統心理分析方法去解決人生的衝突和難題。

◎這本書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但是,作者沒有讓我們感到恐懼,相反,他帶領我們去經歷一系列艱難乃至痛苦的轉變,最終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

3學會理財

本書看點:

◎作者查理·芒格。雖然他在普通人中的知名度遠沒有巴菲特那麼高,但他同巴菲特一樣,能引領你作出更好的投資和決策,讓你對世界和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書收錄了查理過去20年來主要的公開演講,書中十一篇講稿全面展現了這個傳奇人物的聰明才智。

◎如果一生只有20次下注的機會,你會如何把握?看準了下重注,這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但如何確保自己看準並且知止,也就是人生的智慧與境界。

本書看點:

◎作者野口真人,是日本人氣MBA導師,先後任職於瑞惠銀行、摩根大通和高盛,精通金融界的運行要義。

◎花錢怎樣掌握分寸?投資如何把握時點?面對不確定性又該如何安排金錢?明智花錢不是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而是讓花出去的每一分錢變成未來的財富。

◎在本書中,作者將用故事教會你日常必備的金融學、行為經濟學和統計學的知識。不管是工作、創業還是日常生活,從此不用怕沒準備。

本書看點:

◎這是一本比《富爸爸》系列更適合中國希望走上富裕之路階層的理財指南。

◎在本書中,歐洲第一理財教練博多舍費爾將為你介紹夢想、目標、價值觀和策略這四大致富支柱,指導你轉變理財觀念,運用有效的投資理財策略,在保證財務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財務自由。

◎如果你想要提高理財技巧、安全實現家庭財產的保值增值,那麼這本書就再適合不過了。

作者:小椰子,人生必須活得swag一點。

相關焦點

  • 如果你不想在35歲慘遭淘汰,30歲前你該如何規劃人生?
    這一切都來的這麼猝不及防,假如當初上學的時候能夠再努力一些,假如當初剛上班的時候不斷提升自己,好好在職業方面進行一番規劃,假如不斷學習充電,多學幾門技能和手藝,也不至於走到今天這尷尬的地步。然而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可悲的是時間並不會因為你的悔恨就此倒流,或許這正應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 你對自己的人生是如何規劃的
    你對自己的人生是如何規劃的?問起這個話題多少人選擇了迴避也包括我在內。20出頭從大學畢業來到社會上打拼,對於我這樣的農村孩子來說,只有上班打工拼命掙錢買房娶妻才是唯一的出路;我是這樣想的想必很多人也是這樣想的。說實在的農村出身的孩子不這麼想又能怎樣。
  • 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默言朗讀音頻◆ ◆ ◆文 | 松浦彌太郎摘自《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世上有太多事25 歲正值人生起飛階段,也是認真思考自己想做些什麼的黃金時期,你選擇了怎樣的道路,將獲得怎樣的人生。若這本書能成為你的人生良伴,將是我莫大的榮幸。我的出發點,其實是一連串的失敗。有別於大多數人高中、 大學畢業後便進入職場工作, 高中輟學的我連一句英文也不會說,便遠渡重洋到美國,迎接二十幾歲的人生。
  • 《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全方位提升自己,不斷磨礪自我
    25歲,是人生最好的年華,此時的你已經褪去了青春時的羞澀和靦腆,開始走上社會。25歲,也是人生規劃最重要的時期,有些人選擇成家立業,有些人選擇以事業為重。處於25歲的你,究竟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呢?這本《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通過講述人生規劃、人脈積累、團隊管理、創業晉升等人生最重要的50個方面,教導年輕人如何規劃人生。
  • 這本書告訴你如何應對2歲的「小惡魔」寶寶
    下半年讀完的第1本書|《可怕的兩歲》相信世界上每個父母都想成為世界上最完美的父母,但是,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也都曾是新手父母,需要學會如何做個好媽媽、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成長。而《可怕的兩歲》提供給我們在孩子從嬰兒到幼兒過度階段嬰兒易出現的心理狀態及應對策略,簡單總結幾點:1、2歲後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權威。0-2歲,服務期,給予孩子無條件的呵護和關愛;2——13歲,權威期,讓孩子知道這個家裡你說了算;14——以後,指導期,指導孩子更好地成長。
  • 30歲之前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方向
    30歲算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之前有人上了大學後參加工作,有人可能沒有上過,而早早地投入社會參加工作。不管是怎麼樣的命運安排,要是不在30歲之前有所積累的話,過了30歲,人生的下半場,還會有多少機會呢?關鍵要看你這輩子想幹什麼,然後奔著目標,不上學可能還會早點達到。我開服裝工作室也十幾年了,接觸了不少批發市場上的老闆們,年齡大的那些就不說了,說說自己認識的那些年輕人,不到30就有車有幾套房,好象也沒上過大學。
  • 【薦讀】30歲前,一定要完成哪些人生規劃?
    歸根結底是他們沒有人幫他們正確的規劃人生,在人生的分叉口上沒有做出正確選擇。  那麼哪些規劃是越早做就越好的呢?01人生路徑規劃  這是非常讓人難過卻又很現實的問題:這些孩子 7 歲時,富人家長已經告訴孩子 Andrew 和 John 要常看《金融報》和《觀察家》了,讓他們開始對社會和財富運行規律有所了解
  • 這是我30歲以前的人生規劃
    30歲以前擁有3套房,兩套在一線城市,一套在老家。2.公司層面。28歲以前公司淨利潤需超過2000萬,分公司至少有15家。3.品牌層面。我認為成年人必須具備的一個能力叫做「提前準備」,就是凡事都要進行規劃,比如今年為下面2到3年的人生做規劃。自然會有「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情況,但如果你不計劃,那就全是變化,讓你舉足無措,在命運前打了場「大敗仗」。
  • 30歲了,如何職業規劃?
    30歲的人,一般有五六年工作經驗了,多的也出道十年了。其職業規劃,更類似家庭和人生發展計劃,此時會考慮更多的長遠規劃。這跟畢業初期不一樣,當初更側重入行和擇業,跳槽也是司空見慣的手段。這個年齡段的全職太太,很多要重回職場;30歲前後也是創業失敗的高峰期,都創業失敗了得重新找工作;30歲比20歲出頭考慮得更多,所謂三十而立,你甚至要做好退休之前的風險控制計劃,比如中年失業危機如何預防和面對。此外,無論是否剛畢業,都會面臨職場技藝的提高問題。30歲的你,跟單位的同事和領導,如何更好地相處?是否要參與某項專業技能的培訓?
  • 這本書用實用的方法告訴你:如何對壓力與情緒管理獲得人生自主權
    "人生就是你無論怎樣計劃,不同的時候仍然會出現不同的問題,或一致,或偏離。因此,沒必要事事都計劃好。「《人間值得》中有這樣一句話。是啊,人生無論這樣計劃,怎麼準備,總會有些意外的事情出現,總有它的不確定性在。如果面對不知哪裡會出現的壓力,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是一直困擾人們的咽不下吐不出是糾結。
  • 30歲女人需要做哪些人生規劃?
    當女人逐漸到了30歲後,就要對自己的人生,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定的期許和規劃,30歲,正是女人如花般綻放的年紀,要想活得精彩與出眾,就要在一眾同性之間脫穎而出。怎樣比得過他人,就要看你對自己的規劃如何了,但下面這些規劃卻必不可少!一、家庭家是一個人最溫暖避風港,在每個人心中,家永遠是心底的一片柔軟。
  • 30歲怎樣規劃人生
    有道是三十而立,三十歲的時候無論是婚姻,家庭還是工作都基本定型,生活走上規律,但是三十歲的時候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既有個養家餬口的壓力,又有工作希望再升一級的誘惑,那麼30歲到底該怎樣規劃人生呢?30歲應該擁有自己的愛情或婚姻。
  • 五年後,你想過怎樣的生活?做好這三點,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王堅院士說:「兩三年太短,八年、十年變數太大,你很難看清楚。」這是我在看採銅的《精進》這本書,對五年後自己提問,這讓我陷入了沉思。對於為什麼是五年,我覺得有一個網友總結的很好:「五年是兼顧長期發展和短期發展的規劃,1年準備、2年開始、3年見成效、4年到50%、 5年成功。」
  • 如果你不滿現狀,還想改變人生,看看這6本書
    蘇格拉底說過:人生,就是一次次無法重複的選擇。30歲前的每個選擇,都決定了你接下來的人生走向。如果你也對現狀感到不滿,不妨看看這6本書。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沒有人時時刻刻都是幸福的。在這本書中他以「優雅的文體」,從世俗的角度探討了人生應遵循的原則。關於健康、財富、名聲、榮譽、養生和待人接物,你想知道的問題,在這本書裡都能找到答案。
  •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本書結合作者多年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和職業輔導培訓的工作經驗,圍繞公民的三重角色——職業人、社會人、生活人,從自我探索、職業規劃、自我管理、職業素養、回報社會等方面介紹個人生涯的精細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探索如何才能實現平衡人生的最高境界。
  • 這7本書告訴你如何和原生家庭和解,好好愛自己
    而劇中另一個主人公——穆蓮生,6歲的小女孩,跟著單親媽媽和媽媽的男友生活,卻遭受著媽媽男友的精神虐待,小小年紀的她為了自保,會討好人,自己被裝到紙箱裡被媽媽找到時,她還會和媽媽說:"被你找到了。"看得觀眾都很是替她心疼。
  • 到底該如何走出迷茫,正確規劃自己的人生?
    當你跟媽媽說,我長大了要當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媽媽就笑了。其實,那時候的你對當科學家是怎麼回事是完全不清楚的。小時候和老一輩人都覺得人生理想應該是宏大、遠大的,可以貫徹一生的,但是慢慢長大以後,我們就會發現,我的夢想消失了,這是為什麼呢?理由很簡單:那個可以規劃一輩子人生夢想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 30+歲職場止步不前?學會《跨越式成長》,迎來人生「第二春」
    30歲了,現在努力還來得及嗎?還能翻身嗎?30歲了,但是發現一事無成,無盡迷茫,該怎麼辦?30歲了,該不該轉行?該不該創業?能不能從頭開始奮鬥?30歲了,該怎麼做才可以改變人生呢?青春悄然逝去令你無比焦慮,職場陷入瓶頸讓你心力交瘁。原地徘徊,又不甘於一直默默無聞。換個賽道重新開始?又懼怕和應屆畢業生去爭搶一個初級崗位,創業需要承擔巨大風險。房貸、車貸和家庭壓力,壓得你喘不過氣。作為即將30歲的我,也有同樣的困惑。
  • 我們必須規劃自己的人生,但是不能盲目的規劃。否則..
    我們到底需不需要做人生規劃?個人認為是有必要。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成功人士就會發現,他們原生家庭對其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這裡我們排除掉家庭給他的社會資源,思維,格局。就單談父母給他的做的早期規劃,也可以足以讓他在同齡中脫穎而出。注意,這裡的規劃是建立在孩子的興趣以及社會發展需要之上的規劃,而不是盲目的規劃。
  • 沒有規劃的人生,你從來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一直以來的隨遇而安,談不上失敗,也沒有什麼成功,這讓我想起一位親人臨終前說過的一句話「我這一輩子從來沒有輝煌過,真遺憾!」是啊,未來,當我們的生命走到盡頭時是否也會感覺到無法挽回的遺憾呢?在這本書中,作者講述了關於約翰.戈德「夢想清單」的小故事,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在戈德的人生規劃中,他總共寫下了127項詳細明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