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全方位提升自己,不斷磨礪自我

2020-12-25 以書話人生

25歲,是人生最好的年華,此時的你已經褪去了青春時的羞澀和靦腆,開始走上社會。

25歲,也是人生規劃最重要的時期,有些人選擇成家立業,有些人選擇以事業為重。

處於25歲的你,究竟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呢?

這本《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通過講述人生規劃、人脈積累、團隊管理、創業晉升等人生最重要的50個方面,教導年輕人如何規劃人生。

01成功,是個積累的過程

思想家荀子曾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大目標都是在一個個小目標實現的基礎上完成的,換句話說持之以恆地累積小成功,誰都可以獲得成功!

也許,開始的累積看起來收效不大,離自己的終極目標還非常遙遠。但是,作者發現成功其實是一個指數函數,前期的努力表面看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只要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當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在某個節點上就會成直線上升,最終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在累積小成功的過程中,也會遇見很多問題和困難,該如何應對呢?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幾個建議。

首先,失敗有時能讓你更強大,你必須堅持正面思考的原則。

在人生漫漫長途中,失敗是家常便飯。不同的人面對失敗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人面對失敗會總結思考,反省自己,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而有的人卻在失敗中沉淪,被失敗擊倒。

莎士比亞說:「明智的人決不坐下來為失敗而哀嚎,他們一定樂觀地尋找辦法加以挽救。」

其次,堅持絕不替人作保的原則,會讓你在累積小成功的路上輕鬆前行。

替人作保就是借錢的當事人無力償還的時候,身為保證人必須代為償還。一旦當事人跑路,保證人就背上了債務。

一旦陷入債務危機,你的整個人生都將被拖垮。因此,你必須堅持不為任何人作保的原則。具體要怎麼做,那就發揮你自己的聰明才智。

最後,堅持每次只買一本最想擁有的書,也就是說,堅持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這一原則會讓你在累積小成功的路上,摒棄一切私心雜念。

因為,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你無時無刻不在面臨選擇。如何取捨就成了重中之重,什麼都想要的結果,很可能是什麼都得不到。

但若有自己的選擇標準,且能選準一個方向長期堅持,必定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02結交真心實意的朋友,助你一臂之力

富蘭克林曾說:「父親是財源,兄弟是安慰,而朋友既是財源,又是安慰。」

人生中如果能交到一些真心實意的朋友,順利的時候這些朋友可以錦上添花,不順的時候這些朋友也會不離不棄,是你堅實的後盾,甚至會拉你一把,讓你從中擺脫。如何才能交到真心實意的朋友呢?

25歲的年輕人在與人溝通交流中,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給人留下傲慢又沒有能力的印象。

因此,首先,需要改變自我,讓自己成長為跟人打交道能帶給人愉悅的人,學會體貼人、關心人、讚賞人。

溝通就像投接球,你不能只管投球,還得學會接住別人投來的球。換句話說,在與人交往中,要有一顆體貼他人的心。投給對方的球儘量讓他能接住,也要隨時接住別人投來的球。

能為人著想,體貼別人,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管做什麼事情,對方都會想找你一起做,這樣你成為別人心中的「不二人選」,將來的機會就會很多。

別人吃飯想找你一起去,出去玩首先想到的是你,那麼,別人想找人合作新項目,自然也會第一個找你。

其次,在人與人交往中,真誠的讚美是拉近兩人距離的最佳方法。

每個人都喜歡讚美,尤其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地讚美。那些流於形式、敷衍地讚美只會讓人產生厭煩。比如,「你真棒!」「你真美!」等這些寬泛地讚美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真誠地讚美別人,仔細觀察從細節上具體地描述自己讚賞或感謝的心意,會讓對方收到你很重視對方、在意對方的信息,自然你們的關係會越來越近。漸漸的,你在他人心裡也佔有一定位置。

最後,要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因為誠實守信是人與人交往最基本的原則。

信用來自於每一個約定的累積,「越是微不足道地約定,越要遵守。」

這樣微小的約定你都能記得,會讓對方開心不已,如果你低調而不張揚,會讓你的人格魅力上升一個層級。

不管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約定都應該遵守,累積多了會給你的人格魅力加分。

03不斷更新,提升自我

你是大海,自有百川匯聚;你是梧桐,自有鳳凰來栖;你只有努力讓自己發光,對的人才能迎光而來。這個世界,無論是誰,都嚮往美好,你若美好,你若精彩,清風自來。

但是,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大海,就是梧桐,就能發光,自身美好強大是需要修煉,需要不斷努力的。而25歲,正是努力的黃金時期。

讓自身變得美好而高貴,最低的門檻,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書。正如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閱讀會使你獲得新知、陶冶情操,還能開闊視野。書是智慧的源泉,閱讀量越大,視野就會更開闊,見識就會更卓越。因此,讀書是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徑。

書店裡的書籍琳琅滿目,該如何選擇書籍去閱讀呢?作者推薦歷史類的書籍,因為閱讀歷史,能讓你發現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人們總是重複做著相同的事情,而欲望、成功、失敗等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同時,這種認知也會影響你的人生哲學,會讓你明白很多人生道理。

在25歲這個人生最好的增值期階段,儘可能地多讀書,多聽音樂,多看電影,多參觀藝文展覽,鎖定一個自己喜愛的領域,大量閱讀相關的書籍,鑽研下去有可能某一天會帶給你驚喜。

此外,25歲雖然正當壯年,但也不能仗著自己年輕,就去揮霍自己的健康。這個年紀如果成天病怏怏的,或是時間沒有規劃好,周末玩得太嗨,導致周一上班無精打採甚至請假,這樣的員工老闆肯定不會喜歡,這樣的工作狀態也很難有升職的機會。

因此,管理好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要,不僅關係到自身的生命狀態,也是職場優良生存的必要條件。

健康的身體會讓你精神飽滿,會充分展示你對工作、對生活、對社會的積極態度,從而贏得領導和同事的喜愛。

04結 語

正如作者所言:「25歲正值人生起飛階段,也是認真思考自己想做什麼的黃金時期。」

《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這本書能讓你學會如何規劃人生,讓我們少走彎路,離成功更近一步。

文/紫竹凌:多平臺籤約作者,自由撰稿人。

歡迎關注@以書話人生,經典好書,與君共讀。

相關焦點

  • 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默言朗讀音頻◆ ◆ ◆文 | 松浦彌太郎摘自《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世上有太多事25 歲正值人生起飛階段,也是認真思考自己想做些什麼的黃金時期,你選擇了怎樣的道路,將獲得怎樣的人生。若這本書能成為你的人生良伴,將是我莫大的榮幸。我的出發點,其實是一連串的失敗。有別於大多數人高中、 大學畢業後便進入職場工作, 高中輟學的我連一句英文也不會說,便遠渡重洋到美國,迎接二十幾歲的人生。
  • 這9本書告訴你:30歲前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
    生活充滿著不確定性,每個人都想知道,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才能過上嚮往的生活。你選擇了怎樣的道路,你將獲得怎樣的人生。希望下面這9本書能給你一些啟發:是重新開始,還是勇往直前。1定位規劃本書看點:◎作者戴爾·卡內基,美國著名演說家、作家和教育家,是國際著名的勵志大師。
  • 如何學會規劃人生,怎麼提升自我價值
    「那麼今天來聊聊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提高自身的價值呢」先說一個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其實這句話也沒錯,或許有些朋友就會說心有多大有什麼用,我還想成為馬雲呢,但沒有資金,沒資源我有什麼辦法,我想應該有很多朋友都這麼想吧。
  • 自我提升和完善——不斷更新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人群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道具。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 《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工作中的迷茫,如何有效化解?
    上一期我們了解了社會的三個真相,分別是:積極主動的人總能得到被他人賞識的機會、人們會把精力放在對自己有益的人和事上、收入的多少與你帶給他人感動的質量呈正比。這一期我們將告訴你工作中迷茫時,應該如何有效化解呢?
  • 你對自己的人生是如何規劃的
    你對自己的人生是如何規劃的?問起這個話題多少人選擇了迴避也包括我在內。20出頭從大學畢業來到社會上打拼,對於我這樣的農村孩子來說,只有上班打工拼命掙錢買房娶妻才是唯一的出路;我是這樣想的想必很多人也是這樣想的。說實在的農村出身的孩子不這麼想又能怎樣。
  •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要想成為一個成功人士,首先需要管理好自己,使自己成為一位品德優秀、思維活躍、身心健康、自律自強的人,並在工作中不斷修煉自我,全面提升職業素養,在事業上不斷取得進步。個人追求成功的過程,也即是三種上述角色不斷發展和成熟的過程。本書結合作者多年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和職業輔導培訓的工作經驗,圍繞公民的三重角色——職業人、社會人、生活人,從自我探索、職業規劃、自我管理、職業素養、回報社會等方面介紹個人生涯的精細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探索如何才能實現平衡人生的最高境界。
  • 如何提升人生中最重要的自我教育能力
    【林崇明專欄】如何提升人生中最重要的自我教育能力原創作者|林崇明(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峽山初級中學) 自我教育對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長,科學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決定性作用由於大多初中生自我評價能力不高,往往不是過高就是過低,因此應學會藉助別人的評價和一分為二的觀點相結合評價自己,才會促進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提升。第二,自我評價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積極性,使其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對自己的行為及效果不斷的對照檢查,反思調整,從而促進自我朝著更健康,更全面,更高效的方向成長。
  • 「贏在起跑線」——高考之後,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
    一旦父母或者子女將高考看得越重,如果不謙虛,讓自己的孩子合理規劃自己,那麼成功的優越將會一下次衝昏人的大腦。傲嬌、懶惰、自私、偏見等一系列情緒都將會慢慢的在孩子的內心紮根。高考並不等於一切短暫選拔只是讓你在於同齡人之間走得更遠了些。或許你輸了,又或者你贏了。真正決定自己孩子的時間將是從高考後這段放假時間開始。
  • 談三十歲以後該怎麼去規劃自己的人生
    三十歲以前基本在讀書和積累人脈,在人生大目標面前,怎麼去活這輩子,應該有一個規劃了。比如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最重要的是身心靈的合一。你想要的生活都在你的規劃裡,老天不會憑空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大家都在說三十而立,三十到四十歲是一個人人生的黃金年齡,生理和心理都逐步成熟,就像中午的太陽一樣耀眼,三十歲前是積累,那麼三十歲後就是迸發,三十歲開始我們要「立」什麼,怎麼「立」很重要。
  • 到底該如何走出迷茫,正確規劃自己的人生?
    當你跟媽媽說,我長大了要當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媽媽就笑了。其實,那時候的你對當科學家是怎麼回事是完全不清楚的。小時候和老一輩人都覺得人生理想應該是宏大、遠大的,可以貫徹一生的,但是慢慢長大以後,我們就會發現,我的夢想消失了,這是為什麼呢?理由很簡單:那個可以規劃一輩子人生夢想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 35歲之前,如何為自己打好基礎?(人生規劃)
    35歲是一個人人生的分水嶺 所以,在你35歲以前, 你必須要面對以下三大問題: 第一,能否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第二,你的能力與年齡是否匹配 第三,你是否構建與提升了知識結構 那麼,
  • 下班後的時間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下班後如何提升自己?
    除了工作的8小時,睡覺的8小時,如何利用下班的時間,決定你人生的高度。我們身邊許多優秀的人,他們未必比你聰明,他們只是把你用來娛樂消遣的時間,用來提升自己,慢慢地,時間長了,彼此之間,就慢慢地拉開差距。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大。這種差距的根源,也許就是每天下班後,兩三個小時時間的積累。
  • 「自我認識,規劃人生」心理主題班會
    在大學這個小社會,不知道你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了嗎?面對你的專業,不知道你對你的人生有一定的規劃了嗎?2020年12月24日這一天,由城建志願團舉辦的「自我認識,規劃人生」心理主題班會,在大一新生中開展。
  • 高中生生涯規劃系列(七):高中生如何開啟自我生涯規劃
    隨著新高考、新課改和新的育人方式改革的推進,高中生生涯教育得到了極大的重視,高中生生涯規劃意識的發掘和生涯規劃能力的提升也變得尤為重要。生涯研習社從生涯喚醒、自我認知、外部探索、生涯規劃、生涯管理五個方面推出12篇科普文章,旨在提高高中生生涯規劃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期我們推出的是第七期:高中生如何開啟自我生涯規劃。
  • 職業生涯規劃與人生目標
    人生很短,如果不趁著自己還有精力的時候去追求你要的追求的事情,你就會錯過這個點,所以你心裡一定要有夢、有激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我在這裡所說的人生目標是指作為一名有志之士對自己的長期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正是我們每個人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必須去思考、去設計的一項規劃。
  • 不斷學習,讓人生更充實,善於總結,不斷完善自我,突破自我!
    慢慢地,你不會再流淚;慢慢地,一切都過去了。慢慢地,你不再迷茫!首先,多問自己問什麼?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心理?當自己在生活中出現迷茫狀態時,往往對於什麼的人和事都不太關心,自己的狀態有很大的改變。此時的自己已經變得心中無目標,生活的動力也已經跑到九霄雲外!可以說種種消極心理出現在自己面前吧,這是一種迷茫的狀態表現。那該如何讓自己改變這種狀態呢,讓自己重新邁入活躍的思想軌跡中去,重拾信心,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或工作中去呢?
  • 高層次的人,更懂得規劃自己的人生
    我們作為職場人,最關心的當屬職業規劃了。我們很多人都是處於混沌狀態的,拿我個人為例,工作將近10年一直在問自己我未來要做什麼,如何做個清晰的職業規劃呢?經常問自己,有了些個人小小的心得。這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嗎?
  • 職場規劃和人生目標如何定義?
    職場規劃所謂你從事的職業對未來一個怎樣的走勢,你該何去何從?是否有好的前景,是否能夠達到資金自由等等。那麼人生目標也就是你一生中應該對自己的整體把控,所以職業規劃只是你人生目標中的一部分,人生目標的定義是比較廣的,先從你學習的一部分說起,那麼你從小學到大學只是你一個階段的必須完成的任務,第二階段也就是意味著你畢業後,是站在那個層面。
  • 25歲畢業後考入事業單位,4年後辭職,如何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
    25歲本科畢業,在事業單位工作4年後辭職,單論年齡已經29歲了。 人生30而立,此時卻處於舊已辭新未就的境地,30很難立成什麼樣子。如果在這4年之中,通過學習進取,對自己的綜合能力和專業水平有了極大的自信,對人生的規劃有了新的改變,辭職另闖,是非常靠譜的。事業單位的工作雖然穩定,但卻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花4年的時間認清自己,充實自己,重新起航,相信未來的人生會更美好。